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前言
在我國一提起水滸英雄、梁山好漢,絕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尤其對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水滸傳中膾炙人口的故事,早已成為他們血脈中流動的一部分,就連不識字的老嫗也能朗朗上口,甚至連販夫走卒也知道梁山泊上有個會打虎的武松、有個憨厚的鐵牛李逵、有個孝順親長的宋江、有個粗魯率直的魯智深、有個極具才能的軍師吳用、有個愛妻重義的林沖、有個仗勢凌人的高俅……
於是武行者、花和尚、智多星、豹子頭、霹靂火、拚命三郎、浪裡白條、混世魔王、一丈青……等等,彷彿都活在我們生活週遭,可見水滸傳的故事在我國影響的普遍及深遠。
十七世紀的金聖歎是一個大怪傑,他早在那個時代就大膽宣告,《水滸傳》將會與《史記》、《戰國策》有同等的文學價值,又說施耐庵、董解元、莊周、屈原、司馬遷和杜甫在文學史上佔有同等的地位:
「天下的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這是何等眼光,何等膽識!所以金先生在他兒子剛滿十歲的時候,就鼓勵他讀水滸傳。他說:「汝今年始十歲,便以此書(水滸)相授者,非過有所寵愛,或者教汝之道當如是也」。
「人生十歲,耳目漸吐,如日在東,光明發揮。如此書,吾即欲禁汝不見,亦豈可得?今知不可相禁,而反出甚舊所批釋脫然授之汝手。」這種見解,即使在今日可能還會得到一些衛道之士的反對吧!
請問,你除了讀過《少年維特的煩惱》、《小王子》、《簡愛》、《基度山恩仇記》、《傲慢與偏見》、《雙城記》……等等外國人所著作的小說之外,是否也曾讀過這本令外國人嫉妒,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水滸傳》呢?如果你已經讀過了,要恭喜你已經一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巨著;如果到現在都還沒有讀過,那我要懇切的勸你,趕快翻開本書吧!必定會使你心靈上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享受。
眾多的文學名著中,水滸人物大概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文學形象,許多人從初識人事時,便已認識了「梁山好漢宋江」、「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風李逵」等。在說書場上、在戲劇舞臺上、在街巷里弄的飯桌上,這些英雄好漢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早已光彩奪目、栩栩如生。他們行俠仗義、扶危濟貧,敢於反抗強暴、敢於追求社會平等的精神面貌,其實就是人們對自身社會地位的思考與抗爭。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各自的背景、經歷、個性均有很大差異,百川歸海,彙集梁山,是因為「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他們或魯莽、或英武、或仗義、或慷慨,無一不個性鮮明,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人物描繪具體化、形象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梁山的英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們大多出身於社會底層,對社會現實早已心存怨怒,一觸即發;或自身受到迫害、或目睹突發事件等都會成為導火線,使他們義無反顧地奔上梁山。李逵、魯智深、阮氏三雄即是這一類英雄好漢的代表。
第二類是有相當社會地位的中下層官吏。他們或顧念「清白」身份,或留戀安康生活,或難捨「義」名節,均和封建王朝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雖「扶危濟貧」、「仗義疏財」,但多是走投無路才肯去梁山落草。宋江、林沖、柴進等都是幾經磨難才被逼上梁山,而且仍然心存幻想,等候朝廷赦免招安,一心想報效國家。
第三類是「大福大貴」之人。或身居要職、或武藝超群,領兵守城權傾一方,是鎮壓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力量。在與梁山好漢的搏殺中失敗被俘,被義氣感召而歸順梁山泊,如大將軍呼延灼就是受朝廷重托,領兵進巢梁山泊,兵敗被俘而降。他們同時也是「暫居水泊,專等招安」一類。
此外,水滸人物具有「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強烈群體意識。儘管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長與出身經歷,但在群體中都能平等相待、各顯所長,這種強烈的群體意識是其他任何文學著作中所沒有的,是人們面對沉重社會壓迫,必然產生的理想崇拜。
「義」是聯結梁山好漢的唯一精神樞紐,也是他們唯一的價值取向,為朋友之「義」,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例如寫魯達為人處事有「熱血直噴出來」的豪情義氣。這種無處不在的崇高壯烈,使水滸人物另有一番驚心動魄的道德力量。
樂觀幽默的人生態度是水滸傳裡大多數人物特有的精神面貌,無論任何艱難險阻、生死搏殺都融入了這種生活情調。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李逵劫法場等,都是一樣風趣、自信、樂觀,加之有聲有色的形象言語,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宋江
宋江是貫穿《水滸傳》全書的重要人物。
宋江本在鄆城縣做一個押司的小官,平生只好結識江湖好漢,於家有大孝,為人仗義疏財,能濟人窮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聞名山東,因其名「能救萬物」的美譽,故稱他作「及時雨」。
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後事發,在這緊急關頭,宋江私放晁蓋,擔著「血海也似干系」,晁蓋因此成為梁山泊聚義的奠基人。大鬧清風寨後,宋江被迫去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以他的名望,吸引了許多好漢來投。起義軍攻打州縣,懲治貪官污吏、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劫富濟貧,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的勝利,使梁山泊成為一支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起義軍。可以說,宋江是梁山泊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石。
但宋江的個性又是複雜的,在起義力量蓬勃發展達到頂峰之際,宋江又主動爭取朝廷招安,並利用梁山起義軍的力量鎮壓了方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最終雖使這支武裝力量土崩瓦解,他自己卻也落了個「千古蓼窪埋王地,落花啼鳥總關愁」的悲劇下場。
在宋江的一生中,反抗性與妥協性一直左右著他的言行,使他時而自尊,時而自卑,時而豪壯,時而又委屈求全,在每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猶豫不定。這種複雜的個性是由宋江特定的人生背景所造成的,在那個時代,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也是宋江這個人物得以栩栩如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江周旋於官場,深知官府的種種腐敗,了解百姓所遭受的許多苦難,因此造就了他為人處世的清醒和精明。為防犯不測,他預先在家裡挖好地窖,作為遇事後的藏身之地。同時,為免親族因己身之故受誅連,宋江令其父先行狀告其子忤逆,分戶另住,以取得免受牽連的憑證;又廣交朋友、仗義疏財,與江湖和朝廷都有聯絡。對於這種社會地位,宋江曾經很滿足,也很得意,但這種地位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晁蓋智取生辰綱事發,即將被緝捕的時候,宋江冒著生命危險去東溪村報信,私放了七位好漢。從這一時刻起,宋江的行為已為朝廷所不容,他左右逢源的社會地位也不復存在。此時,宋江的心底深處妥協性還是佔第一位的,認為他們殺了官兵、聚義梁山是犯了「滅九族的大罪」,「法度上是饒不得的」。
怒殺閻婆惜是他反抗行為的開端,月夜走劉唐使他進一步和梁山發生了關係。面對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他個性中的妥協使他不願去梁山求助於晁蓋,而開始逃難,先後在孔太公、花榮、柴進府上度過亡命生涯,自認雖犯有死罪,卻並沒有背負朝廷,以求自慰。
但事與願違,官府步步進逼,在走投無路的情勢下,宋江這才帶了花榮、秦明一行弟兄去投梁山泊。行至途中,收到父親一封假信,又棄下眾兄弟於不顧,跑回家去,俯首聽從父親的訓誨,甘願束手就擒,充軍江州。途經梁山,眾兄弟又苦勸其入夥,他仍然不從,自願選擇去江州服刑。這一連串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其實正反映出他內心深處的妥協性。
潯陽江題反詩是他矛盾性格的最大暴露。表面上他安心服刑,等候父子團聚的那一刻,加上又有李逵的熱心幫助,得到不少的照顧。外表看似平靜,實際內心卻鬱悶焦噪,如猛虎囚於籠中。酒後登樓,感慨萬千,不覺流露出真情:「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首反詩如果不被黃文炳告官,宋江的反抗也許仍然停留在內心深處,並沒有什麼具體行動。但他終因這首反詩被判了死罪,梁山好漢劫了法場,鬧了兩座州城,殺了黃文炳和知府,才將他救出來,此時已由不得宋江不上梁山了。
宋江的反抗始終伴隨著沉重的負罪感,這種矛盾貫穿在他上梁山後的一切行動中。他帶領義軍攻打州城、接納投降將領時,總是說:「宋江,怎敢背負朝廷,概為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小泊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令眾多頭領心生不快。在梁山泊的最大盛典上,眾兄弟排座次,意氣風發,開懷暢飲之時,他又唱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澆寒了眾兄弟的心,使盛宴不歡而散。直到他的妥協最終埋葬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宋江個性中的這種複雜性,其核心是「矢心忠義」的雙重內涵。宋江臨死前曾向李逵表白:「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有半點欺心。」宋江的「忠」,是「寧可朝廷負我,我絕不負朝廷」。因此他遲遲不願上山,上山後又念念不忘招安,自知將死時又用毒酒毒死李逵,恐他反叛。這種「忠」是宋江個性中陰暗的一面,但這種陰暗又不絕屬於宋江個人,而是特定的社會烙印。千百年的封建傳統文化造就的又何止一個宋江!
宋江經歷坎坷複雜,個性多變,歷來是頗受爭議的人物,功過是非至今仍是難以定論。但作為文學形象,能有如此複雜的內涵,能引起如此持久不衰的爭議,能撥動人們可讚、可歎、可悲的豐富情感,卻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他的成功和光彩。
☆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是個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他無家無業、無妻無子,是個孤身隻影、了無牽掛的行武中人。他形似金剛、性如烈火,手持「禪杖打開危險路」,腰挎「戒刀殺盡不平人」;又不畏強權、扶持弱小,主張「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從不計較個人的安危與得失。
魯莽好鬥、差動進攻,是魯智深性格中最鮮明的特點。魯智深在作品中第一次出現是為素不相識的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為此丟了提轄的
在我國一提起水滸英雄、梁山好漢,絕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尤其對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水滸傳中膾炙人口的故事,早已成為他們血脈中流動的一部分,就連不識字的老嫗也能朗朗上口,甚至連販夫走卒也知道梁山泊上有個會打虎的武松、有個憨厚的鐵牛李逵、有個孝順親長的宋江、有個粗魯率直的魯智深、有個極具才能的軍師吳用、有個愛妻重義的林沖、有個仗勢凌人的高俅……
於是武行者、花和尚、智多星、豹子頭、霹靂火、拚命三郎、浪裡白條、混世魔王、一丈青……等等,彷彿都活在我們生活週遭,可見水滸傳的故事在我國影響的普遍及深遠。
十七世紀的金聖歎是一個大怪傑,他早在那個時代就大膽宣告,《水滸傳》將會與《史記》、《戰國策》有同等的文學價值,又說施耐庵、董解元、莊周、屈原、司馬遷和杜甫在文學史上佔有同等的地位:
「天下的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這是何等眼光,何等膽識!所以金先生在他兒子剛滿十歲的時候,就鼓勵他讀水滸傳。他說:「汝今年始十歲,便以此書(水滸)相授者,非過有所寵愛,或者教汝之道當如是也」。
「人生十歲,耳目漸吐,如日在東,光明發揮。如此書,吾即欲禁汝不見,亦豈可得?今知不可相禁,而反出甚舊所批釋脫然授之汝手。」這種見解,即使在今日可能還會得到一些衛道之士的反對吧!
請問,你除了讀過《少年維特的煩惱》、《小王子》、《簡愛》、《基度山恩仇記》、《傲慢與偏見》、《雙城記》……等等外國人所著作的小說之外,是否也曾讀過這本令外國人嫉妒,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水滸傳》呢?如果你已經讀過了,要恭喜你已經一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巨著;如果到現在都還沒有讀過,那我要懇切的勸你,趕快翻開本書吧!必定會使你心靈上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享受。
眾多的文學名著中,水滸人物大概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文學形象,許多人從初識人事時,便已認識了「梁山好漢宋江」、「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風李逵」等。在說書場上、在戲劇舞臺上、在街巷里弄的飯桌上,這些英雄好漢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早已光彩奪目、栩栩如生。他們行俠仗義、扶危濟貧,敢於反抗強暴、敢於追求社會平等的精神面貌,其實就是人們對自身社會地位的思考與抗爭。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各自的背景、經歷、個性均有很大差異,百川歸海,彙集梁山,是因為「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他們或魯莽、或英武、或仗義、或慷慨,無一不個性鮮明,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人物描繪具體化、形象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梁山的英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們大多出身於社會底層,對社會現實早已心存怨怒,一觸即發;或自身受到迫害、或目睹突發事件等都會成為導火線,使他們義無反顧地奔上梁山。李逵、魯智深、阮氏三雄即是這一類英雄好漢的代表。
第二類是有相當社會地位的中下層官吏。他們或顧念「清白」身份,或留戀安康生活,或難捨「義」名節,均和封建王朝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雖「扶危濟貧」、「仗義疏財」,但多是走投無路才肯去梁山落草。宋江、林沖、柴進等都是幾經磨難才被逼上梁山,而且仍然心存幻想,等候朝廷赦免招安,一心想報效國家。
第三類是「大福大貴」之人。或身居要職、或武藝超群,領兵守城權傾一方,是鎮壓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力量。在與梁山好漢的搏殺中失敗被俘,被義氣感召而歸順梁山泊,如大將軍呼延灼就是受朝廷重托,領兵進巢梁山泊,兵敗被俘而降。他們同時也是「暫居水泊,專等招安」一類。
此外,水滸人物具有「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強烈群體意識。儘管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長與出身經歷,但在群體中都能平等相待、各顯所長,這種強烈的群體意識是其他任何文學著作中所沒有的,是人們面對沉重社會壓迫,必然產生的理想崇拜。
「義」是聯結梁山好漢的唯一精神樞紐,也是他們唯一的價值取向,為朋友之「義」,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例如寫魯達為人處事有「熱血直噴出來」的豪情義氣。這種無處不在的崇高壯烈,使水滸人物另有一番驚心動魄的道德力量。
樂觀幽默的人生態度是水滸傳裡大多數人物特有的精神面貌,無論任何艱難險阻、生死搏殺都融入了這種生活情調。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李逵劫法場等,都是一樣風趣、自信、樂觀,加之有聲有色的形象言語,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宋江
宋江是貫穿《水滸傳》全書的重要人物。
宋江本在鄆城縣做一個押司的小官,平生只好結識江湖好漢,於家有大孝,為人仗義疏財,能濟人窮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聞名山東,因其名「能救萬物」的美譽,故稱他作「及時雨」。
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後事發,在這緊急關頭,宋江私放晁蓋,擔著「血海也似干系」,晁蓋因此成為梁山泊聚義的奠基人。大鬧清風寨後,宋江被迫去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以他的名望,吸引了許多好漢來投。起義軍攻打州縣,懲治貪官污吏、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劫富濟貧,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的勝利,使梁山泊成為一支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起義軍。可以說,宋江是梁山泊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石。
但宋江的個性又是複雜的,在起義力量蓬勃發展達到頂峰之際,宋江又主動爭取朝廷招安,並利用梁山起義軍的力量鎮壓了方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最終雖使這支武裝力量土崩瓦解,他自己卻也落了個「千古蓼窪埋王地,落花啼鳥總關愁」的悲劇下場。
在宋江的一生中,反抗性與妥協性一直左右著他的言行,使他時而自尊,時而自卑,時而豪壯,時而又委屈求全,在每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猶豫不定。這種複雜的個性是由宋江特定的人生背景所造成的,在那個時代,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也是宋江這個人物得以栩栩如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江周旋於官場,深知官府的種種腐敗,了解百姓所遭受的許多苦難,因此造就了他為人處世的清醒和精明。為防犯不測,他預先在家裡挖好地窖,作為遇事後的藏身之地。同時,為免親族因己身之故受誅連,宋江令其父先行狀告其子忤逆,分戶另住,以取得免受牽連的憑證;又廣交朋友、仗義疏財,與江湖和朝廷都有聯絡。對於這種社會地位,宋江曾經很滿足,也很得意,但這種地位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晁蓋智取生辰綱事發,即將被緝捕的時候,宋江冒著生命危險去東溪村報信,私放了七位好漢。從這一時刻起,宋江的行為已為朝廷所不容,他左右逢源的社會地位也不復存在。此時,宋江的心底深處妥協性還是佔第一位的,認為他們殺了官兵、聚義梁山是犯了「滅九族的大罪」,「法度上是饒不得的」。
怒殺閻婆惜是他反抗行為的開端,月夜走劉唐使他進一步和梁山發生了關係。面對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他個性中的妥協使他不願去梁山求助於晁蓋,而開始逃難,先後在孔太公、花榮、柴進府上度過亡命生涯,自認雖犯有死罪,卻並沒有背負朝廷,以求自慰。
但事與願違,官府步步進逼,在走投無路的情勢下,宋江這才帶了花榮、秦明一行弟兄去投梁山泊。行至途中,收到父親一封假信,又棄下眾兄弟於不顧,跑回家去,俯首聽從父親的訓誨,甘願束手就擒,充軍江州。途經梁山,眾兄弟又苦勸其入夥,他仍然不從,自願選擇去江州服刑。這一連串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其實正反映出他內心深處的妥協性。
潯陽江題反詩是他矛盾性格的最大暴露。表面上他安心服刑,等候父子團聚的那一刻,加上又有李逵的熱心幫助,得到不少的照顧。外表看似平靜,實際內心卻鬱悶焦噪,如猛虎囚於籠中。酒後登樓,感慨萬千,不覺流露出真情:「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首反詩如果不被黃文炳告官,宋江的反抗也許仍然停留在內心深處,並沒有什麼具體行動。但他終因這首反詩被判了死罪,梁山好漢劫了法場,鬧了兩座州城,殺了黃文炳和知府,才將他救出來,此時已由不得宋江不上梁山了。
宋江的反抗始終伴隨著沉重的負罪感,這種矛盾貫穿在他上梁山後的一切行動中。他帶領義軍攻打州城、接納投降將領時,總是說:「宋江,怎敢背負朝廷,概為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小泊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令眾多頭領心生不快。在梁山泊的最大盛典上,眾兄弟排座次,意氣風發,開懷暢飲之時,他又唱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澆寒了眾兄弟的心,使盛宴不歡而散。直到他的妥協最終埋葬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宋江個性中的這種複雜性,其核心是「矢心忠義」的雙重內涵。宋江臨死前曾向李逵表白:「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有半點欺心。」宋江的「忠」,是「寧可朝廷負我,我絕不負朝廷」。因此他遲遲不願上山,上山後又念念不忘招安,自知將死時又用毒酒毒死李逵,恐他反叛。這種「忠」是宋江個性中陰暗的一面,但這種陰暗又不絕屬於宋江個人,而是特定的社會烙印。千百年的封建傳統文化造就的又何止一個宋江!
宋江經歷坎坷複雜,個性多變,歷來是頗受爭議的人物,功過是非至今仍是難以定論。但作為文學形象,能有如此複雜的內涵,能引起如此持久不衰的爭議,能撥動人們可讚、可歎、可悲的豐富情感,卻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他的成功和光彩。
☆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是個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他無家無業、無妻無子,是個孤身隻影、了無牽掛的行武中人。他形似金剛、性如烈火,手持「禪杖打開危險路」,腰挎「戒刀殺盡不平人」;又不畏強權、扶持弱小,主張「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從不計較個人的安危與得失。
魯莽好鬥、差動進攻,是魯智深性格中最鮮明的特點。魯智深在作品中第一次出現是為素不相識的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為此丟了提轄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