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第三卷》甲午祭壇 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三個獨立的篇章,描寫了同一歷史時空中的三個人物:郭嵩燾、左宗棠、李鴻章。他們都以鎮壓太平天國起家,是所謂「同光中興」的功臣,這以後,為富國強兵,大辦洋務,三人又是這一亙古未有事業的中堅,以大致相同的經歷開頭,卻以不同的功業、不同的命運結束。
從郭嵩燾出使英法,左宗棠成功地收復新疆,到李鴻章屈膝春帆樓,大約十餘年的跨度,就是本書的歷史背景。
第三卷《甲午祭壇》寫李鴻章和中華民族最可悲的一頁歷史——甲午海戰。比較上面二人,李鴻章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動時間較長,且毀譽不一。但無可否認,作為曾國藩的衣缽傳人,他算是洋務派中最有成就者。為創辦北洋水師,使中國能躋身於世界強國行列,篳路藍縷,慘澹經營。本書就以北洋水師的起始為開頭,以水師的覆滅為終結,按歷史的時間順序,層層鋪述,有慈禧置個人私欲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的大揭祕,也有日本人修心練膽、亡我中華的野心大寫真。北洋水師的興與亡,雖是李鴻章的人生之旅、榮辱浮沉的大賭博,但春帆樓的屈膝,卻不應看作他個人的恥辱,而是整個朝廷(包括主戰派)都應該負責的,「戴張冠、代桃僵」之說,寄託了作者對李氏失敗的同情。
試閱
第一章 北洋上下
有炮無彈
和談破裂,中日最終訴諸武力,這於李鴻章有如一當頭棒,北洋上下無不手忙腳亂。這中間有一人如熱鍋上的螞蟻,甚至比第一當事人李鴻章更急,這就是軍械局總辦張士珩。
憑著與李中堂甥舅之親,幾年時間,張士珩不但掙得一份可觀的家私,且被保至記名道,他貪污的膽子忒大,購進軍火往往只一紙帳單,實物多被轉賣了,款子返回到外國銀行自己的戶頭上,倉庫有時僅收到部分實物,有時甚至什麼東西也沒收到,幾年下來一筆糊塗帳。
在張士珩眼中,舅舅為朝廷柱石,只要不死,這北洋大臣便只有他當得,自己的財也可盡量發下去,至於碰上李經方這樣的「查庫委員」,那不過是強盜遇了賊而已。但送李經方一筆錢又算什麼?送給他也不是外人,而且,還可以找一個代為遮醜的人,張總辦反而更加高枕無憂起來。
萬不料今天日本人要來「查庫」了。
北洋水師面臨大戰,近日內將全隊出動護航到牙山,此行很可能要和日本人的聯合艦隊一決雌雄,必須備足彈藥,劉公島上彈藥庫存貨不多,尤其是炮彈一項,哈乞開司炮有彈無藥,格林炮有藥無彈,而「定」、「鎮」艦首那三十公分半巨炮更是彈、藥兩缺。為此,丁汝昌特派一艘快艇拖了一隻駁船,五十名水手押船前來天津裝運彈藥,清單上註明各項明細,特別註明巨彈奇缺,單三十公分半巨彈便要提走二百顆。
須知這種炮彈國內各機器局、火藥局因無此大型設備不能生產,得從德國克虜伯軍工廠購進,一顆價值達三十兩白銀。張士珩去年年底報單上標明一次購進了三百顆,但入庫僅三顆,那是軍火商送來的樣品,不要錢的。
至於花了錢的巨彈則在德國提了貨後,被張士珩的心腹人轉手賣到日本人手裡了。
眼下水師來提貨,先一日便有電報報到海軍衙門,專管轉駁物資的委員方士毅持電文至張士珩處報信,隨後又持清單來請示李鴻章,李鴻章即在上面簽了個「准」字,方士毅即安排腳伕,準備船來之後提貨裝船。
不想這張士珩一見電文不由傻了眼。
他當著方士毅還算沉得住氣--先花言巧語穩住他,自己轉身卻走出衙門,直奔對面的「樓外樓」茶館,來尋心腹師爺劉甫。
軍械局果然不愧是北洋的第一個闊衙門,裡面的師爺、買辦,甚至一個普通工役也肥得流油,他們整天泡在茶館裡或是妓院裡,今日你請客,明日他作東,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就是辦公事也全在飯桌上,這「樓外樓」的雅座,便被張士珩包下來,做了公事房,不過,此番張士珩的天倉已滿了,他幾乎是跌跌撞撞地衝上樓的。「俊逸兄,壞了壞了,我叫你早做準備你不當回事,今天要露餡了!」張士珩一見座上全是自己心腹,便叫著劉甫的表字,毫無顧忌地把事情敘述了一遍。
這三百顆巨彈進貨才半年多,帳上明擺著誰都看得明白,再說這東西一顆一顆塗上防銹蠟用油紙包著,裝在箱子裡,既無法報損,也不可能報蟲咬鼠傷,而受潮、被盜卻都是怠忽職守的行為。
「這可是殺頭之罪!」冷不丁地他記起了李經方威脅他時說的那句話,冷汗一下冒了出來,一迭連聲催這班人為他想主意。他說:「好處大家都得了,主意可要大家拿啊!不然,跑不了我,也逃不了你們!」
對張士珩開口埋怨,劉甫心裡有看法--當初李經方查庫後,也告誡過張士珩,要他趕緊設法補上一些虧空,劉甫也催過他,要他設法再購進一些,哪怕仍報上去由公項開支也比庫存無貨要好,但張士珩卻哼哼哈哈不在意,催急了他反說中日之間這仗打不起來,李中堂奔走議和會成功的。
眼下火燒眉毛了,他卻把話反說起,劉甫也不好駁得。
一條船上的人,只有想辦法先應付眼前的難題,但有什麼法子呢?這東西不比軍餉、軍糧,可到別處挪移代墊,而明日便要提貨就是自己會造也來不及。
「就是七天能造十萬支狼牙箭的諸葛孔明在,也無法草船借炮彈,除非他能用計,像讓去劫糧一樣,讓周瑜自己開口不要他去。」一個熟讀《三國》的師爺忙中無計,亂說一氣。
劉甫聽了,白眼珠子一翻,受到了啟發,他說:「我們也可不可以學孔明呢?」
眾人不解,張士珩也說:「什麼意思,你快快說與我聽。」
劉甫說:「大人,伯行公子不是得過您不少好處嗎?事已至此,你只能拖他同去見李中堂,請暫時收回成命,軍火船暫不開航。我們這裡分頭去找洋人,洋人不是有很多軍艦泊在大沽口外嗎?他們艦上一定也有同樣型號的巨彈,咱們花兩倍、三倍的錢去買,不愁不湊一些出來應急,只要捱過了這一關,您照舊當總辦,這錢唄,還不羊毛出在羊身上!」
張士珩一聽要他去找李中堂收回成命,不由犯了難。他向劉甫翻著白眼說:「這,這是什麼孔明的妙計,到頭來仍拿我去頂罪。你當這口好開嗎,不說出實情不行,說出實情也不行,他老人家氣頭上那封耳嘴巴子、靴尖子窩心腳我可受不了!」
劉甫說:「大人,若真只打幾個嘴巴、踢幾腳就能捱過這一關,還算是如天之福!」
下面的意思,張士珩再草包也能明白,想起當初貪污,在座之人誰個沒分成?可如今殺頭抄家起來無一人能承肩,他不由有氣,所以,他瞪了劉甫一眼,喘著粗氣不作聲。
眾人見狀,思量來思量去,再無其他好辦法,只好紛紛起身相勸。那個歪批《三國》的師爺說:「大人,咱們這班人全賴大人提攜才有今日,別的事讓我們出頭,赴湯蹈火,誰個敢辭?但這事非大人出面不可。俗話說,虎毒不食兒,您可是李中堂的嫡親外甥。再說,他老人家就此事不能想遠些想開些嗎?當初為什麼要把個親外甥放在軍械局呢?若大義滅親,抹下臉從重處治了,張揚開來,他老人家便沒有干係了嗎?要知道,言路上對他老人家可不放鬆,盯著這位子的大有人在。這事捅穿了他老人家的好日子也算完。依卑職看,大人您只管放膽去。什麼事全抖出來認了,越大越嚴重越保險,我料定他老人家只有將錯就錯設法彌縫的,絕不會也不敢認真辦!」
大家都認定只有這才是辦法,七嘴八舌,像哄小孩似的把張士珩哄出門上了路,然後眾人分頭活動,尋親訪友找關係,找洋人打聽買巨彈……
投鼠忌器
一整天文報往返,電訊不斷,文員武弁,這班走了那班來,車輪大戰似的,李鴻章幾乎累得直不起腰,黃昏,他回到萃珍閣翠帕的房子時,眼前只有亂晃的金星,腳底如同踩著了棉花絮。
「老爺子,先洗個熱水澡吧,我都為你安排好了。洗後我再為您做一會推拉按摩,舒筋活絡,消除疲勞。」翠帕早立於房中,像接駕一樣地接著,殷勤為之寬衣,又扶他去沐浴。李鴻章在美人攙扶下,如一隻溫馴的綿羊,乖乖地由她安排。
先鬆開辮子,再脫個赤條條的浸泡在熱氣騰騰的水中。她綰起髮髻,挽起袖子,趿一雙軟底鞋,為他擦背洗身,水涼了,又不斷地添入滾水,折騰了好半天,然後扶他出來,為他揩抹乾淨,又攙扶進內室,放倒在涼床上,先為他梳理鬍子,再梳理頭髮,結成一根大辮子,然後是全身搓摩,並取出一套小刀具為他修腳。
翠帕真殷勤,貼心貼意,她也真有功夫,按部就位,從容不迫。那一雙柔軟的小手柔中有剛,拉捏起來很有力,李鴻章只覺得她手到之處,骨節似隨之聳動,疲勞消除,舒坦無比。
就在這時,只見一條人影一閃,張士珩一頭鑽了進來,也不管這是什麼地方,什麼場合,猛地爬在李鴻章腳下哭訴道:「舅舅,我該死,我該死!」
打著赤膊,僅穿了一條短褲衩的鴻章正仰著身子,頭靠在涼床靠背上,雙目微閉,呼吸翠帕身上散發的溫馨,享受美麗的侍姬為他帶來的無窮快感,如上升到了天界,冷不丁地聽到張士珩的聲音,忙睜開眼睛,看不到人,忙抬起頭,坐直身子,這才發現這個寶貝外甥已趴伏在面前。
「楚寶嗎,什麼事呀?」對外甥的亂闖,做舅舅的並未生氣,口氣也十分慈祥。
張士珩這時只一個勁往下磕頭,把樓板碰得山響,就是不開口。李鴻章見狀不由疑雲頓起,乃問道:「楚寶,你與我起來說話,莫非,莫非--」
一句話尚未問完,他突然悟出了什麼,腳一頓,竟把腳下一隻白銅臉盆--翠帕洗滌修腳刀具的一盆淨水踩翻,把水濺了張士珩一身,他也不管,只喝道:「莫非軍火出了什麼紕漏?」
張士珩見李鴻章已猜中了,忙一個勁地磕頭道:「我該死,我該死,我以為這仗打不起來,沒想喊變就變了!」
這裡翠帕冷冷地瞥了張士珩一眼,也不顧自己此時只穿一件薄薄的紗衣,卻扔了一條毛巾與張士珩,又拿出一雙鞋讓李鴻章趿著,且欲扶他轉到一塊乾地方來。可李鴻章一手擋開她的攙扶,僅趿了鞋立起,連連催促道:「畜牲,你都幹了些什麼?快說,軍火怎麼啦?」
張士珩用手巾胡亂抹了抹臉,仍跪在水中,把軍火庫發不出軍火的事斷斷續續地供了出來,然後又叩頭如搗蒜。
李鴻章越聽越氣,那手和腳漸漸地抖了起來,不等張士珩說完,一腳將他踹翻在地,又不停地用腳尖踢他的身子,咬牙切齒地罵道:「畜牲,畜牲,你壞了我的大事,我半生心血全栽在你手中了,這是滅門大禍,我這條老命也全賠進去了!」
張士珩來之前已做了挨耳光、挨腳尖的準備,此時,他倒在地板上,雙手抱頭,由著李鴻章將他像個皮球似地踢來踢去,癱在地上,像一片死豬肉。翠帕一邊看著李鴻章踢累了,在喘粗氣,這才上前抱住他的胳膊道:「大,大人,老,老爺子,消消氣吧,念姪少爺是初犯,饒過這一回,今後讓他辦事認真些就是!」
李鴻章把手猛地一擋,把翠帕擋得倒退三步。他一邊喘氣一邊說:「初犯?什麼初犯?這可是敗國亡家的大事!大戰在即,有炮無彈,你叫我怎麼見太后、皇上,怎麼見三軍將士,怎麼應付朝野上下悠悠之口?小畜牲,你死去吧,你先死我隨後來。」
罵著,又用腳來踹張士珩,立逼他去死。
張士珩此時也不分辯,只用雙手抱住頭,弓著身子如蝦子一般,這樣可少挨窩心腳,餘下部位任他踢,倒在地板上不吭聲。
這邊的斥罵聲,驚動了前邊的人。黃昏時,眾人都去洗澡尋涼快,但仍有一部分人就在前面院子裡納涼,大家聽出這聲音有異,忙擁到後邊,一齊上到樓梯口往這邊瞧。
這裡為機要重地,如同「白虎節堂」一般,加之萃珍閣又是中堂的藏嬌之所,一班護衛也只能遠遠地在廊下站崗,幕僚下屬們不奉召如何敢擅入?最後,大家只好推李杜過來探詢、相勸。
李杜是李府上的家生奴才,幾十年老僕,信得過的人。此刻眾人推浼,於是踅了過來,低著頭怯怯地說:「老爺,消一消氣吧!姪少爺是您的親骨肉,就是闖了天大的禍,只要不是謀反,最後還得靠您來化解呀!」
李鴻章雖仍冒著火,李杜這一句話仍提醒了他。他指著地下的張士珩說:「這是個犯了彌天大罪的人,可不能放走了他,先將他關在那間小屋子裡再說吧!」
李杜彎腰點頭答了個是,上前拉張士珩說:「張大人,張大人,起來吧!」
張士珩滾在樓板上,水呀灰呀拌了一身一臉,此時已如一個「煤黑子」一般,聽李杜來解圍,勉強爬起來,爬到李鴻章跟前又重重叩了一個響頭,這才隨著李杜跌跌撞撞地出來。
張士珩一走,翠帕趕緊過來收拾房子,他將李鴻章扶到一邊的安樂椅上躺下,遞了一杯水過來,李鴻章此時喉乾舌苦,抿一口水,直到這時,他才感覺到胸膈之間,隱隱作痛。他清楚這是盛怒所至。
翠帕見他一手按在胸上,眉頭皺著,似是有無限的痛楚。又絞了一把熱毛巾過來,一邊在他背上、胸前擦拭,一邊細語輕言地說:「想開些吧,李杜說的沒錯,就是撞塌了天,除了您去撐起,別人又哪有這個能耐呢?」
李鴻章不理她的茬,只一人想心事,突然,他想起了李經方,當初派他去查庫,回報說帳實相符,好一個帳實相符,看來,兩個畜牲合夥欺騙了我。於是,他又一拍扶手道:「李杜,你過來。」
李杜此時剛安置好張士珩,知道大事未了,不能離開,正鵠候門外,聽得老爺招呼便應聲進來道:「老爺有事?」
李鴻章說:「你與我去把大畜牲找來,上天入地都要找到,就傳我的話:躲是躲不掉,逃也無處可逃的,今晚不來,明早我便要發出海捕文告,全國通緝他!」
李鴻章話未說完,李杜尚未出門,李經方就也像幽靈一樣閃了進來,進門先「撲通」一下跪倒,道:「爹,兒子在!」
原來張士珩的幕僚已從紫竹林大戲院把李經方找了出來。一聽來人敘述經過,李經方不由大罵張士珩及手下這班混帳王八蛋辦事顢頇,一個多月前他去查庫後便已提出警告,時至今日仍讓它空在那裡未填補虧空,眼下已大禍臨頭了--直到這時他才知那幾萬兩銀子的脂粉錢不好得。
但李經方畢竟是出過洋、任過公使的人,各方利害在心裡一掂量,發現劉甫給張士珩出的主意實為上策,於是,他令這個幕僚先回局裡去穩住局勢,大家速去尋洋人想辦法,然後自己進府來見父親。
他進府僅後張士珩一步,正碰上張士珩倒楣,知道此時進去只有苦吃,於是閃身躲進旁邊一間小屋子裡,待父親的火氣在張士珩一人身上發夠,這才進屋裡來。
李鴻章一見「大畜牲」,那火又一下竄上來,抬腿要來踢他,此番連翠帕也不便求情了。虧李經方自有救命的絕招--他跪下後,立即膝行上前,一雙手抱住父親雙腿說:「爹,兒子有話說,說完再打不遲!」
這一句話果然生效,李鴻章不準備踹他了,只氣鼓鼓地盯住他說:「你說!」
李經方回頭望了翠帕與李杜一眼,二人知趣,翠帕退進後間,李杜退出了屋子。李經方這才低聲道:「天津與京師只咫尺之隔,各部院在津耳目四布,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可就稱了好些人的心願。」
寥寥數語,言簡意賅,李鴻章一聽便明白。
自從和談破裂,各方對他的指責,可謂「白簡盈庭」,尤其是翁同龢、李鴻藻門下那一班人,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對他大打出手,眼下有了這個好題目,那些人能輕易放過嗎?但李鴻章眼下不是不明白這層,而是無法應付這有炮無彈、火燒眉毛之急呀。所以,他聽李經方一說,馬上問道:「那怎麼辦?」
李經方一聽這口氣要和緩得多,已是商量的意思了,於是雙手一鬆,但仍壓低聲音說:「其實,兒子上次查庫時,已發現虧空,並責成楚寶弟迅速設法賠補上來,因怕您生氣故未敢提,當時以為和談有望,仗打不起來,哪料到英俄列強會袖手不管了呢?眼下楚寶弟已在託人找門路找洋人借彈應急,一定在近日會有著落的,至於楚寶弟,此番禍闖大了,只能讓他稱病辭官,這當然是後一步的事,當務之急是速電丁禹廷軍門,只說艦隊全體出海,遇倭必有大戰,為釁不必自我開,水師大隊以集結待命,不出海為宜。」
李鴻章聽兒子這麼一說,心中雖仍氣忿已極,但左思右想,別無良方,兒子和外甥已織就了一隻籠子讓他鑽,別的路全給堵死了。他恨恨地盯住經方,長歎一聲說:「得了得了,我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虛應故事
日軍在豐島對中國艦船不宣而戰後,又對牙山我守軍發動猛攻,迫使聶士成退向公州,繞道北上,這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皇帝的生日「萬壽節」。
平常這個日子,按例要於圓明園受百官朝賀,眼下圓明園已毀於兵火,頤和園為太后所居,那裡正在籌備另一個更大的慶壽典禮,所以,這天清晨,皇帝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然後賜宴,下午在寧壽宮演戲,看升平署的太監演出大軸子連台本戲,君臣把酒同樂,一如承平之世。
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在宮中看完戲回到府中,臉上猶是淚痕斑斑,皇帝萬壽之喜掉淚是大犯忌諱的事,翁同龢以天子近臣,豈有不知?所以,在寧壽宮戲台下他是強裝笑臉,並不斷和人打招呼,裝出若無其事、喜氣洋洋的樣子,直到上轎後才忍不住老淚潸潸--誰能想像得出,他這個「天子近臣」當得是那樣的苦?
昨天上午,皇帝去頤和園請安,回宮後立刻召翁同龢進宮,君臣相見,皇帝一臉愁容,翁同龢清楚,皇帝準又是在太后那裡碰了釘子。
自從朝廷詔令李鴻章加緊部署戰守事宜之後,李鴻章便把難題又一次擺了出來,除了四支大軍出國、京津及沿海防務須速撥三百萬的款之外,又反反覆覆擺出了北洋水師的艱難--艦船老化,「七大遠」中,無一艘能與日本快速艦「吉野」、「浪速」、「秋津洲」相匹敵。海戰以快制快,以「七大遠」的體重行緩,只能望「吉野」徒喚奈何;李鴻章又說,已訪得智利國有快艦名「五月十五號」一艘出售,無論航速和火力都可戰勝日本船,他主張趁中日尚未正式宣戰,速籌款項將此艦購回,以敵日艦。
皇帝讀罷此疏,不由怦然心動,當面吩咐翁同龢,回去和戶部另一位堂官及左右侍郎商議籌款。
就在這時,內務府郎中立山偕總管太監李蓮英趕來--為籌備太后六旬慶典,擬在頤和園內,添設六十處水陸鮮花燈光景點,同時,自西華門至西直門,兩旁街道、鋪面不夠氣派,懿旨令沿途量加修茸;還要加蓋經壇、戲台,分段再點設景物,加之各大小戲班添置行頭,僧、尼、道眾做佛事、道場、經懺的費用,慶典那天洋人洋婆子進園朝賀的珍玩賞賜各項費用加起來,估單上開得明白,不多不少正合兩百萬之數--據李鴻章說,智利快速艦「五月十五號」報價也是兩百萬。
這裡李蓮英手上的估單經內務府和工部官員審核無誤,懿旨令戶部迅速撥款應急。身為戶部尚書的翁同龢一下犯了難,為了太后這六旬大慶,戶部的庫房早被提空,眼下張口又是兩百萬,那「五月十五號」不又落空了嗎?
為此,翁同龢跟立山、李蓮英磨了半天牙,欲將各項酌減一半。立山聽了翁同龢訴苦經,心已軟了,但他不敢作主,只把眼來瞅李蓮英,李蓮英卻冷笑著說:「翁師傅,買洋船的事不能緩一緩嗎?十年前福建買了、造了那麼多船,法蘭西打起來一樣不濟事,多一隻少一隻又何妨?可老佛爺的慶典只這一次,連皇上都不知怎樣表孝心呢!你看看,老佛爺四十整壽,正遇上穆宗毅皇帝山陵崩塌;五十整壽又是中法大戰,大喜的日子人心惶惶。此番老佛爺有話在先,誰若讓她這天不痛快,老佛爺要讓此人一輩子不痛快。眼下六十處鮮花燈光景點是合著老佛爺六旬之期的,您翁師傅要核減一半我們可不敢作這個主,請您自己去跟老佛爺明白回奏吧!」
李蓮英用那尖細的嗓音劈里啪啦說了一大篇,末了,不等翁同龢分辯便悻悻而去。
翁同龢心裡明白,李蓮英這類梟小不會善罷甘休,眼下皇帝滿面愁容,準是因這事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責備。
「老師,李鴻章的電奏又到了,你看,他怎麼總總丟不開一個和字呢?」皇帝說著,將一份奏報遞與翁同龢看。
這是剛到檔的北洋大臣電奏,在這份奏稿中,李鴻章除了詳細敘述了豐島海戰經過外,又說倭人不宣而戰,已違反萬國公法,且擊沉上懸英國國旗的「高升」輪,英國必然動怒。接著又說,自己乘機和英國駐津領事遊說,請飭總理衙門大臣再就此事與英使歐格納會商,務必策動英夷出兵壓服日本。
翁同龢看了電奏默不作聲。皇帝用指頭敲著龍案微微歎息道:「眼下事實已很明瞭,倭人狡謀奸計已暴露無遺;英俄坐觀成敗,以收漁利。李鴻章不自責料事不明上當受騙,卻仍寄希望於外人,豈不是做白日夢嗎?」
「唉,臣以為李鴻章也確有他的難處!」翁同龢破天荒為李鴻章說了一句好話,又歎了一口氣說,「倭人以小小島國,仍能歲添巨艦,我們呢?唉,這幾年的錢用得都不得當。李鴻章的退讓是想蓄老本!」
翁同龢這麼說有些不尋常,皇帝立刻明白其所指,眼下皇帝已奉太后口諭,無論如何也要說服師傅撥款,這一來他更不好啟齒了。
沉默了好一陣,又翻出了第二份電奏來,略看一看,不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唉,這個國王已是夠可憐的了。」
原來這是朝鮮國王遣內臣變服逃到天津,代國王上奏求援的電奏,裡面不但敘述了日使大鳥圭介在宮中將兩千年來中國所賜尚方珍物、圖書籍冊統統搜走,又告訴說,在日軍刺刀下成立的「金魚內閣」執政後第一項大政,便是在漢城摧毀一切推崇中國、表示中朝和好的建築如牌樓、碑石之類,並脅迫王世子去日本朝覲天皇。
國王講完了這些後,再次籲請皇帝速發大軍來驅逐倭寇。翁同龢接過電文看了一遍,那一腔悲憤的老淚也盈眶欲下了,他顫抖著說:「唉,若不能驅逐倭人,我大清也愧對藩屬了。」
皇帝憤憤地說:「對倭宣戰,朕主意已定!」
翁同龢乘機進言說:「不過,要打仗第一便要籌款,海軍要添船換炮,陸軍要糧秣,李鴻章擬派四支陸軍入朝,要關餉安家,要補充子藥,還要備士兵的鹽菜馬乾,這一筆開支至今尚未如期指撥。所以非裁抑其他開支不可!」
翁同龢怕皇帝在太后那裡頂不住,所以不等皇帝開口便把難字擺出來,皇帝不好啟齒,只好又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您看,要撙節開支、裁抑靡費,只好由朕做起,明日那虛應故事的鋪排就免了如何?」
所謂「虛應故事」當然就是指今天這萬壽節。雖然只是一般的筵宴慶賀及由太監們登場演出,但宮中費用高,動輒便是幾萬幾十萬的銀子,皇帝對這些已很清楚,心想,自己為萬民之首,且不說為天下做榜樣,至少能省就省一些。不料翁同龢聽皇帝這麼一說,沉吟半晌,竟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皇上切不可這麼辦!」
皇帝忙問起所以然。翁同龢搖搖頭,無限惆悵地說:「且不說勺水無益於大海,更要緊的,老臣只怕有人更因此多心,從而又遷怒於人!」
翁同龢此言相當含蓄,但生活在猜忌、讒言的是非圈中已二十年的皇帝一聽就懂--眼下太后的六旬慶典已是窮天下之力在大操大辦,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帝卻連一般的受賀、賜宴、演戲也免掉,那世人將怎麼評判這截然不同的母子呢?生性多疑,猜忌的「老佛爺」會不會怪皇帝沽名釣譽,有意貶低自己呢?說不定還會怪到他這師傅頭上,說他「離間母子」呢。
國難當頭,皇帝作為萬民之主,為天下表率,有此念頭是應該的,也是難得的,可皇帝作為人子,卻不能專美,該為貪圖逸樂,生活奢靡的母后分謗,這才見孝心。意念到此,君臣相對,竟同時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皇帝滿腔悲憤,難遣難排,袖手在書房中踱方步。翁同龢低頭跟在後面,像皇帝的影子。
二人不覺來到廊下,放眼四顧,殿闕重重,珠簾繡幕,四周靜極了,架上金絲籠內那一對鸚鵡也閒得無聊,一見人來,忙撲楞著翅膀對著皇帝叫起來,一隻叫道:「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另一隻叫道:「老佛爺吉祥,老佛爺吉祥。」
皇帝一聽,不由更加愁眉深鎖。心想,舉國上下都只想討太后歡心,連鳥兒也居然教靈了,立刻轉身,回到書房,對木然跟進的師傅說:「算了,太后說,六十處景點是暗合她老人家的六旬慶典,誰起意核減,便是咒她折壽!」
這話其實已由狐假虎威的李蓮英當面說過,翁同龢不意太后又用來責備皇帝,他覺得他這個學生、皇上太懦弱、太可憐,他本人也實在不想太后對他生出這麼大的誤會。左思右想,只好歎一口氣,答應馬上將款子劃撥到內務府。
皇帝是違心地說服了師傅,當師傅終於答應了之後,他竟委屈得哭出了聲……
望著皇帝在自己面前像做錯了事的小孩似的失聲痛哭,翁同龢明白這是內心極度矛盾和痛苦所致,他極力勸慰皇帝,但勸著勸著,自己不由也老淚滂沱了。
今天,皇帝終於聽從他的規諫,接受百官朝賀、並御寧壽宮觀劇,但翁同龢留意到皇帝心緒不寧,心思完全沒有放到舞台上。
他明白皇帝真是在「虛應故事」。
有炮無彈
和談破裂,中日最終訴諸武力,這於李鴻章有如一當頭棒,北洋上下無不手忙腳亂。這中間有一人如熱鍋上的螞蟻,甚至比第一當事人李鴻章更急,這就是軍械局總辦張士珩。
憑著與李中堂甥舅之親,幾年時間,張士珩不但掙得一份可觀的家私,且被保至記名道,他貪污的膽子忒大,購進軍火往往只一紙帳單,實物多被轉賣了,款子返回到外國銀行自己的戶頭上,倉庫有時僅收到部分實物,有時甚至什麼東西也沒收到,幾年下來一筆糊塗帳。
在張士珩眼中,舅舅為朝廷柱石,只要不死,這北洋大臣便只有他當得,自己的財也可盡量發下去,至於碰上李經方這樣的「查庫委員」,那不過是強盜遇了賊而已。但送李經方一筆錢又算什麼?送給他也不是外人,而且,還可以找一個代為遮醜的人,張總辦反而更加高枕無憂起來。
萬不料今天日本人要來「查庫」了。
北洋水師面臨大戰,近日內將全隊出動護航到牙山,此行很可能要和日本人的聯合艦隊一決雌雄,必須備足彈藥,劉公島上彈藥庫存貨不多,尤其是炮彈一項,哈乞開司炮有彈無藥,格林炮有藥無彈,而「定」、「鎮」艦首那三十公分半巨炮更是彈、藥兩缺。為此,丁汝昌特派一艘快艇拖了一隻駁船,五十名水手押船前來天津裝運彈藥,清單上註明各項明細,特別註明巨彈奇缺,單三十公分半巨彈便要提走二百顆。
須知這種炮彈國內各機器局、火藥局因無此大型設備不能生產,得從德國克虜伯軍工廠購進,一顆價值達三十兩白銀。張士珩去年年底報單上標明一次購進了三百顆,但入庫僅三顆,那是軍火商送來的樣品,不要錢的。
至於花了錢的巨彈則在德國提了貨後,被張士珩的心腹人轉手賣到日本人手裡了。
眼下水師來提貨,先一日便有電報報到海軍衙門,專管轉駁物資的委員方士毅持電文至張士珩處報信,隨後又持清單來請示李鴻章,李鴻章即在上面簽了個「准」字,方士毅即安排腳伕,準備船來之後提貨裝船。
不想這張士珩一見電文不由傻了眼。
他當著方士毅還算沉得住氣--先花言巧語穩住他,自己轉身卻走出衙門,直奔對面的「樓外樓」茶館,來尋心腹師爺劉甫。
軍械局果然不愧是北洋的第一個闊衙門,裡面的師爺、買辦,甚至一個普通工役也肥得流油,他們整天泡在茶館裡或是妓院裡,今日你請客,明日他作東,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就是辦公事也全在飯桌上,這「樓外樓」的雅座,便被張士珩包下來,做了公事房,不過,此番張士珩的天倉已滿了,他幾乎是跌跌撞撞地衝上樓的。「俊逸兄,壞了壞了,我叫你早做準備你不當回事,今天要露餡了!」張士珩一見座上全是自己心腹,便叫著劉甫的表字,毫無顧忌地把事情敘述了一遍。
這三百顆巨彈進貨才半年多,帳上明擺著誰都看得明白,再說這東西一顆一顆塗上防銹蠟用油紙包著,裝在箱子裡,既無法報損,也不可能報蟲咬鼠傷,而受潮、被盜卻都是怠忽職守的行為。
「這可是殺頭之罪!」冷不丁地他記起了李經方威脅他時說的那句話,冷汗一下冒了出來,一迭連聲催這班人為他想主意。他說:「好處大家都得了,主意可要大家拿啊!不然,跑不了我,也逃不了你們!」
對張士珩開口埋怨,劉甫心裡有看法--當初李經方查庫後,也告誡過張士珩,要他趕緊設法補上一些虧空,劉甫也催過他,要他設法再購進一些,哪怕仍報上去由公項開支也比庫存無貨要好,但張士珩卻哼哼哈哈不在意,催急了他反說中日之間這仗打不起來,李中堂奔走議和會成功的。
眼下火燒眉毛了,他卻把話反說起,劉甫也不好駁得。
一條船上的人,只有想辦法先應付眼前的難題,但有什麼法子呢?這東西不比軍餉、軍糧,可到別處挪移代墊,而明日便要提貨就是自己會造也來不及。
「就是七天能造十萬支狼牙箭的諸葛孔明在,也無法草船借炮彈,除非他能用計,像讓去劫糧一樣,讓周瑜自己開口不要他去。」一個熟讀《三國》的師爺忙中無計,亂說一氣。
劉甫聽了,白眼珠子一翻,受到了啟發,他說:「我們也可不可以學孔明呢?」
眾人不解,張士珩也說:「什麼意思,你快快說與我聽。」
劉甫說:「大人,伯行公子不是得過您不少好處嗎?事已至此,你只能拖他同去見李中堂,請暫時收回成命,軍火船暫不開航。我們這裡分頭去找洋人,洋人不是有很多軍艦泊在大沽口外嗎?他們艦上一定也有同樣型號的巨彈,咱們花兩倍、三倍的錢去買,不愁不湊一些出來應急,只要捱過了這一關,您照舊當總辦,這錢唄,還不羊毛出在羊身上!」
張士珩一聽要他去找李中堂收回成命,不由犯了難。他向劉甫翻著白眼說:「這,這是什麼孔明的妙計,到頭來仍拿我去頂罪。你當這口好開嗎,不說出實情不行,說出實情也不行,他老人家氣頭上那封耳嘴巴子、靴尖子窩心腳我可受不了!」
劉甫說:「大人,若真只打幾個嘴巴、踢幾腳就能捱過這一關,還算是如天之福!」
下面的意思,張士珩再草包也能明白,想起當初貪污,在座之人誰個沒分成?可如今殺頭抄家起來無一人能承肩,他不由有氣,所以,他瞪了劉甫一眼,喘著粗氣不作聲。
眾人見狀,思量來思量去,再無其他好辦法,只好紛紛起身相勸。那個歪批《三國》的師爺說:「大人,咱們這班人全賴大人提攜才有今日,別的事讓我們出頭,赴湯蹈火,誰個敢辭?但這事非大人出面不可。俗話說,虎毒不食兒,您可是李中堂的嫡親外甥。再說,他老人家就此事不能想遠些想開些嗎?當初為什麼要把個親外甥放在軍械局呢?若大義滅親,抹下臉從重處治了,張揚開來,他老人家便沒有干係了嗎?要知道,言路上對他老人家可不放鬆,盯著這位子的大有人在。這事捅穿了他老人家的好日子也算完。依卑職看,大人您只管放膽去。什麼事全抖出來認了,越大越嚴重越保險,我料定他老人家只有將錯就錯設法彌縫的,絕不會也不敢認真辦!」
大家都認定只有這才是辦法,七嘴八舌,像哄小孩似的把張士珩哄出門上了路,然後眾人分頭活動,尋親訪友找關係,找洋人打聽買巨彈……
投鼠忌器
一整天文報往返,電訊不斷,文員武弁,這班走了那班來,車輪大戰似的,李鴻章幾乎累得直不起腰,黃昏,他回到萃珍閣翠帕的房子時,眼前只有亂晃的金星,腳底如同踩著了棉花絮。
「老爺子,先洗個熱水澡吧,我都為你安排好了。洗後我再為您做一會推拉按摩,舒筋活絡,消除疲勞。」翠帕早立於房中,像接駕一樣地接著,殷勤為之寬衣,又扶他去沐浴。李鴻章在美人攙扶下,如一隻溫馴的綿羊,乖乖地由她安排。
先鬆開辮子,再脫個赤條條的浸泡在熱氣騰騰的水中。她綰起髮髻,挽起袖子,趿一雙軟底鞋,為他擦背洗身,水涼了,又不斷地添入滾水,折騰了好半天,然後扶他出來,為他揩抹乾淨,又攙扶進內室,放倒在涼床上,先為他梳理鬍子,再梳理頭髮,結成一根大辮子,然後是全身搓摩,並取出一套小刀具為他修腳。
翠帕真殷勤,貼心貼意,她也真有功夫,按部就位,從容不迫。那一雙柔軟的小手柔中有剛,拉捏起來很有力,李鴻章只覺得她手到之處,骨節似隨之聳動,疲勞消除,舒坦無比。
就在這時,只見一條人影一閃,張士珩一頭鑽了進來,也不管這是什麼地方,什麼場合,猛地爬在李鴻章腳下哭訴道:「舅舅,我該死,我該死!」
打著赤膊,僅穿了一條短褲衩的鴻章正仰著身子,頭靠在涼床靠背上,雙目微閉,呼吸翠帕身上散發的溫馨,享受美麗的侍姬為他帶來的無窮快感,如上升到了天界,冷不丁地聽到張士珩的聲音,忙睜開眼睛,看不到人,忙抬起頭,坐直身子,這才發現這個寶貝外甥已趴伏在面前。
「楚寶嗎,什麼事呀?」對外甥的亂闖,做舅舅的並未生氣,口氣也十分慈祥。
張士珩這時只一個勁往下磕頭,把樓板碰得山響,就是不開口。李鴻章見狀不由疑雲頓起,乃問道:「楚寶,你與我起來說話,莫非,莫非--」
一句話尚未問完,他突然悟出了什麼,腳一頓,竟把腳下一隻白銅臉盆--翠帕洗滌修腳刀具的一盆淨水踩翻,把水濺了張士珩一身,他也不管,只喝道:「莫非軍火出了什麼紕漏?」
張士珩見李鴻章已猜中了,忙一個勁地磕頭道:「我該死,我該死,我以為這仗打不起來,沒想喊變就變了!」
這裡翠帕冷冷地瞥了張士珩一眼,也不顧自己此時只穿一件薄薄的紗衣,卻扔了一條毛巾與張士珩,又拿出一雙鞋讓李鴻章趿著,且欲扶他轉到一塊乾地方來。可李鴻章一手擋開她的攙扶,僅趿了鞋立起,連連催促道:「畜牲,你都幹了些什麼?快說,軍火怎麼啦?」
張士珩用手巾胡亂抹了抹臉,仍跪在水中,把軍火庫發不出軍火的事斷斷續續地供了出來,然後又叩頭如搗蒜。
李鴻章越聽越氣,那手和腳漸漸地抖了起來,不等張士珩說完,一腳將他踹翻在地,又不停地用腳尖踢他的身子,咬牙切齒地罵道:「畜牲,畜牲,你壞了我的大事,我半生心血全栽在你手中了,這是滅門大禍,我這條老命也全賠進去了!」
張士珩來之前已做了挨耳光、挨腳尖的準備,此時,他倒在地板上,雙手抱頭,由著李鴻章將他像個皮球似地踢來踢去,癱在地上,像一片死豬肉。翠帕一邊看著李鴻章踢累了,在喘粗氣,這才上前抱住他的胳膊道:「大,大人,老,老爺子,消消氣吧,念姪少爺是初犯,饒過這一回,今後讓他辦事認真些就是!」
李鴻章把手猛地一擋,把翠帕擋得倒退三步。他一邊喘氣一邊說:「初犯?什麼初犯?這可是敗國亡家的大事!大戰在即,有炮無彈,你叫我怎麼見太后、皇上,怎麼見三軍將士,怎麼應付朝野上下悠悠之口?小畜牲,你死去吧,你先死我隨後來。」
罵著,又用腳來踹張士珩,立逼他去死。
張士珩此時也不分辯,只用雙手抱住頭,弓著身子如蝦子一般,這樣可少挨窩心腳,餘下部位任他踢,倒在地板上不吭聲。
這邊的斥罵聲,驚動了前邊的人。黃昏時,眾人都去洗澡尋涼快,但仍有一部分人就在前面院子裡納涼,大家聽出這聲音有異,忙擁到後邊,一齊上到樓梯口往這邊瞧。
這裡為機要重地,如同「白虎節堂」一般,加之萃珍閣又是中堂的藏嬌之所,一班護衛也只能遠遠地在廊下站崗,幕僚下屬們不奉召如何敢擅入?最後,大家只好推李杜過來探詢、相勸。
李杜是李府上的家生奴才,幾十年老僕,信得過的人。此刻眾人推浼,於是踅了過來,低著頭怯怯地說:「老爺,消一消氣吧!姪少爺是您的親骨肉,就是闖了天大的禍,只要不是謀反,最後還得靠您來化解呀!」
李鴻章雖仍冒著火,李杜這一句話仍提醒了他。他指著地下的張士珩說:「這是個犯了彌天大罪的人,可不能放走了他,先將他關在那間小屋子裡再說吧!」
李杜彎腰點頭答了個是,上前拉張士珩說:「張大人,張大人,起來吧!」
張士珩滾在樓板上,水呀灰呀拌了一身一臉,此時已如一個「煤黑子」一般,聽李杜來解圍,勉強爬起來,爬到李鴻章跟前又重重叩了一個響頭,這才隨著李杜跌跌撞撞地出來。
張士珩一走,翠帕趕緊過來收拾房子,他將李鴻章扶到一邊的安樂椅上躺下,遞了一杯水過來,李鴻章此時喉乾舌苦,抿一口水,直到這時,他才感覺到胸膈之間,隱隱作痛。他清楚這是盛怒所至。
翠帕見他一手按在胸上,眉頭皺著,似是有無限的痛楚。又絞了一把熱毛巾過來,一邊在他背上、胸前擦拭,一邊細語輕言地說:「想開些吧,李杜說的沒錯,就是撞塌了天,除了您去撐起,別人又哪有這個能耐呢?」
李鴻章不理她的茬,只一人想心事,突然,他想起了李經方,當初派他去查庫,回報說帳實相符,好一個帳實相符,看來,兩個畜牲合夥欺騙了我。於是,他又一拍扶手道:「李杜,你過來。」
李杜此時剛安置好張士珩,知道大事未了,不能離開,正鵠候門外,聽得老爺招呼便應聲進來道:「老爺有事?」
李鴻章說:「你與我去把大畜牲找來,上天入地都要找到,就傳我的話:躲是躲不掉,逃也無處可逃的,今晚不來,明早我便要發出海捕文告,全國通緝他!」
李鴻章話未說完,李杜尚未出門,李經方就也像幽靈一樣閃了進來,進門先「撲通」一下跪倒,道:「爹,兒子在!」
原來張士珩的幕僚已從紫竹林大戲院把李經方找了出來。一聽來人敘述經過,李經方不由大罵張士珩及手下這班混帳王八蛋辦事顢頇,一個多月前他去查庫後便已提出警告,時至今日仍讓它空在那裡未填補虧空,眼下已大禍臨頭了--直到這時他才知那幾萬兩銀子的脂粉錢不好得。
但李經方畢竟是出過洋、任過公使的人,各方利害在心裡一掂量,發現劉甫給張士珩出的主意實為上策,於是,他令這個幕僚先回局裡去穩住局勢,大家速去尋洋人想辦法,然後自己進府來見父親。
他進府僅後張士珩一步,正碰上張士珩倒楣,知道此時進去只有苦吃,於是閃身躲進旁邊一間小屋子裡,待父親的火氣在張士珩一人身上發夠,這才進屋裡來。
李鴻章一見「大畜牲」,那火又一下竄上來,抬腿要來踢他,此番連翠帕也不便求情了。虧李經方自有救命的絕招--他跪下後,立即膝行上前,一雙手抱住父親雙腿說:「爹,兒子有話說,說完再打不遲!」
這一句話果然生效,李鴻章不準備踹他了,只氣鼓鼓地盯住他說:「你說!」
李經方回頭望了翠帕與李杜一眼,二人知趣,翠帕退進後間,李杜退出了屋子。李經方這才低聲道:「天津與京師只咫尺之隔,各部院在津耳目四布,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可就稱了好些人的心願。」
寥寥數語,言簡意賅,李鴻章一聽便明白。
自從和談破裂,各方對他的指責,可謂「白簡盈庭」,尤其是翁同龢、李鴻藻門下那一班人,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對他大打出手,眼下有了這個好題目,那些人能輕易放過嗎?但李鴻章眼下不是不明白這層,而是無法應付這有炮無彈、火燒眉毛之急呀。所以,他聽李經方一說,馬上問道:「那怎麼辦?」
李經方一聽這口氣要和緩得多,已是商量的意思了,於是雙手一鬆,但仍壓低聲音說:「其實,兒子上次查庫時,已發現虧空,並責成楚寶弟迅速設法賠補上來,因怕您生氣故未敢提,當時以為和談有望,仗打不起來,哪料到英俄列強會袖手不管了呢?眼下楚寶弟已在託人找門路找洋人借彈應急,一定在近日會有著落的,至於楚寶弟,此番禍闖大了,只能讓他稱病辭官,這當然是後一步的事,當務之急是速電丁禹廷軍門,只說艦隊全體出海,遇倭必有大戰,為釁不必自我開,水師大隊以集結待命,不出海為宜。」
李鴻章聽兒子這麼一說,心中雖仍氣忿已極,但左思右想,別無良方,兒子和外甥已織就了一隻籠子讓他鑽,別的路全給堵死了。他恨恨地盯住經方,長歎一聲說:「得了得了,我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虛應故事
日軍在豐島對中國艦船不宣而戰後,又對牙山我守軍發動猛攻,迫使聶士成退向公州,繞道北上,這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皇帝的生日「萬壽節」。
平常這個日子,按例要於圓明園受百官朝賀,眼下圓明園已毀於兵火,頤和園為太后所居,那裡正在籌備另一個更大的慶壽典禮,所以,這天清晨,皇帝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然後賜宴,下午在寧壽宮演戲,看升平署的太監演出大軸子連台本戲,君臣把酒同樂,一如承平之世。
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在宮中看完戲回到府中,臉上猶是淚痕斑斑,皇帝萬壽之喜掉淚是大犯忌諱的事,翁同龢以天子近臣,豈有不知?所以,在寧壽宮戲台下他是強裝笑臉,並不斷和人打招呼,裝出若無其事、喜氣洋洋的樣子,直到上轎後才忍不住老淚潸潸--誰能想像得出,他這個「天子近臣」當得是那樣的苦?
昨天上午,皇帝去頤和園請安,回宮後立刻召翁同龢進宮,君臣相見,皇帝一臉愁容,翁同龢清楚,皇帝準又是在太后那裡碰了釘子。
自從朝廷詔令李鴻章加緊部署戰守事宜之後,李鴻章便把難題又一次擺了出來,除了四支大軍出國、京津及沿海防務須速撥三百萬的款之外,又反反覆覆擺出了北洋水師的艱難--艦船老化,「七大遠」中,無一艘能與日本快速艦「吉野」、「浪速」、「秋津洲」相匹敵。海戰以快制快,以「七大遠」的體重行緩,只能望「吉野」徒喚奈何;李鴻章又說,已訪得智利國有快艦名「五月十五號」一艘出售,無論航速和火力都可戰勝日本船,他主張趁中日尚未正式宣戰,速籌款項將此艦購回,以敵日艦。
皇帝讀罷此疏,不由怦然心動,當面吩咐翁同龢,回去和戶部另一位堂官及左右侍郎商議籌款。
就在這時,內務府郎中立山偕總管太監李蓮英趕來--為籌備太后六旬慶典,擬在頤和園內,添設六十處水陸鮮花燈光景點,同時,自西華門至西直門,兩旁街道、鋪面不夠氣派,懿旨令沿途量加修茸;還要加蓋經壇、戲台,分段再點設景物,加之各大小戲班添置行頭,僧、尼、道眾做佛事、道場、經懺的費用,慶典那天洋人洋婆子進園朝賀的珍玩賞賜各項費用加起來,估單上開得明白,不多不少正合兩百萬之數--據李鴻章說,智利快速艦「五月十五號」報價也是兩百萬。
這裡李蓮英手上的估單經內務府和工部官員審核無誤,懿旨令戶部迅速撥款應急。身為戶部尚書的翁同龢一下犯了難,為了太后這六旬大慶,戶部的庫房早被提空,眼下張口又是兩百萬,那「五月十五號」不又落空了嗎?
為此,翁同龢跟立山、李蓮英磨了半天牙,欲將各項酌減一半。立山聽了翁同龢訴苦經,心已軟了,但他不敢作主,只把眼來瞅李蓮英,李蓮英卻冷笑著說:「翁師傅,買洋船的事不能緩一緩嗎?十年前福建買了、造了那麼多船,法蘭西打起來一樣不濟事,多一隻少一隻又何妨?可老佛爺的慶典只這一次,連皇上都不知怎樣表孝心呢!你看看,老佛爺四十整壽,正遇上穆宗毅皇帝山陵崩塌;五十整壽又是中法大戰,大喜的日子人心惶惶。此番老佛爺有話在先,誰若讓她這天不痛快,老佛爺要讓此人一輩子不痛快。眼下六十處鮮花燈光景點是合著老佛爺六旬之期的,您翁師傅要核減一半我們可不敢作這個主,請您自己去跟老佛爺明白回奏吧!」
李蓮英用那尖細的嗓音劈里啪啦說了一大篇,末了,不等翁同龢分辯便悻悻而去。
翁同龢心裡明白,李蓮英這類梟小不會善罷甘休,眼下皇帝滿面愁容,準是因這事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責備。
「老師,李鴻章的電奏又到了,你看,他怎麼總總丟不開一個和字呢?」皇帝說著,將一份奏報遞與翁同龢看。
這是剛到檔的北洋大臣電奏,在這份奏稿中,李鴻章除了詳細敘述了豐島海戰經過外,又說倭人不宣而戰,已違反萬國公法,且擊沉上懸英國國旗的「高升」輪,英國必然動怒。接著又說,自己乘機和英國駐津領事遊說,請飭總理衙門大臣再就此事與英使歐格納會商,務必策動英夷出兵壓服日本。
翁同龢看了電奏默不作聲。皇帝用指頭敲著龍案微微歎息道:「眼下事實已很明瞭,倭人狡謀奸計已暴露無遺;英俄坐觀成敗,以收漁利。李鴻章不自責料事不明上當受騙,卻仍寄希望於外人,豈不是做白日夢嗎?」
「唉,臣以為李鴻章也確有他的難處!」翁同龢破天荒為李鴻章說了一句好話,又歎了一口氣說,「倭人以小小島國,仍能歲添巨艦,我們呢?唉,這幾年的錢用得都不得當。李鴻章的退讓是想蓄老本!」
翁同龢這麼說有些不尋常,皇帝立刻明白其所指,眼下皇帝已奉太后口諭,無論如何也要說服師傅撥款,這一來他更不好啟齒了。
沉默了好一陣,又翻出了第二份電奏來,略看一看,不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唉,這個國王已是夠可憐的了。」
原來這是朝鮮國王遣內臣變服逃到天津,代國王上奏求援的電奏,裡面不但敘述了日使大鳥圭介在宮中將兩千年來中國所賜尚方珍物、圖書籍冊統統搜走,又告訴說,在日軍刺刀下成立的「金魚內閣」執政後第一項大政,便是在漢城摧毀一切推崇中國、表示中朝和好的建築如牌樓、碑石之類,並脅迫王世子去日本朝覲天皇。
國王講完了這些後,再次籲請皇帝速發大軍來驅逐倭寇。翁同龢接過電文看了一遍,那一腔悲憤的老淚也盈眶欲下了,他顫抖著說:「唉,若不能驅逐倭人,我大清也愧對藩屬了。」
皇帝憤憤地說:「對倭宣戰,朕主意已定!」
翁同龢乘機進言說:「不過,要打仗第一便要籌款,海軍要添船換炮,陸軍要糧秣,李鴻章擬派四支陸軍入朝,要關餉安家,要補充子藥,還要備士兵的鹽菜馬乾,這一筆開支至今尚未如期指撥。所以非裁抑其他開支不可!」
翁同龢怕皇帝在太后那裡頂不住,所以不等皇帝開口便把難字擺出來,皇帝不好啟齒,只好又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您看,要撙節開支、裁抑靡費,只好由朕做起,明日那虛應故事的鋪排就免了如何?」
所謂「虛應故事」當然就是指今天這萬壽節。雖然只是一般的筵宴慶賀及由太監們登場演出,但宮中費用高,動輒便是幾萬幾十萬的銀子,皇帝對這些已很清楚,心想,自己為萬民之首,且不說為天下做榜樣,至少能省就省一些。不料翁同龢聽皇帝這麼一說,沉吟半晌,竟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皇上切不可這麼辦!」
皇帝忙問起所以然。翁同龢搖搖頭,無限惆悵地說:「且不說勺水無益於大海,更要緊的,老臣只怕有人更因此多心,從而又遷怒於人!」
翁同龢此言相當含蓄,但生活在猜忌、讒言的是非圈中已二十年的皇帝一聽就懂--眼下太后的六旬慶典已是窮天下之力在大操大辦,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帝卻連一般的受賀、賜宴、演戲也免掉,那世人將怎麼評判這截然不同的母子呢?生性多疑,猜忌的「老佛爺」會不會怪皇帝沽名釣譽,有意貶低自己呢?說不定還會怪到他這師傅頭上,說他「離間母子」呢。
國難當頭,皇帝作為萬民之主,為天下表率,有此念頭是應該的,也是難得的,可皇帝作為人子,卻不能專美,該為貪圖逸樂,生活奢靡的母后分謗,這才見孝心。意念到此,君臣相對,竟同時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皇帝滿腔悲憤,難遣難排,袖手在書房中踱方步。翁同龢低頭跟在後面,像皇帝的影子。
二人不覺來到廊下,放眼四顧,殿闕重重,珠簾繡幕,四周靜極了,架上金絲籠內那一對鸚鵡也閒得無聊,一見人來,忙撲楞著翅膀對著皇帝叫起來,一隻叫道:「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另一隻叫道:「老佛爺吉祥,老佛爺吉祥。」
皇帝一聽,不由更加愁眉深鎖。心想,舉國上下都只想討太后歡心,連鳥兒也居然教靈了,立刻轉身,回到書房,對木然跟進的師傅說:「算了,太后說,六十處景點是暗合她老人家的六旬慶典,誰起意核減,便是咒她折壽!」
這話其實已由狐假虎威的李蓮英當面說過,翁同龢不意太后又用來責備皇帝,他覺得他這個學生、皇上太懦弱、太可憐,他本人也實在不想太后對他生出這麼大的誤會。左思右想,只好歎一口氣,答應馬上將款子劃撥到內務府。
皇帝是違心地說服了師傅,當師傅終於答應了之後,他竟委屈得哭出了聲……
望著皇帝在自己面前像做錯了事的小孩似的失聲痛哭,翁同龢明白這是內心極度矛盾和痛苦所致,他極力勸慰皇帝,但勸著勸著,自己不由也老淚滂沱了。
今天,皇帝終於聽從他的規諫,接受百官朝賀、並御寧壽宮觀劇,但翁同龢留意到皇帝心緒不寧,心思完全沒有放到舞台上。
他明白皇帝真是在「虛應故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