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牛靜以新詩為筆,將阿美族的生活經驗、部落情感與田野觀察,化作一行行凝結汗水的詩句。
摘取一株沾泥的塊莖
咬一口混著土味
頓時,夜裡徹骨的涼
感受母親哺餵的溫暖
雲散後
重現故鄉月
野菜,是土地的饋贈,也是族群記憶與智慧的載體。牛靜以新詩為筆,將阿美族的生活經驗、部落情感與田野觀察,化作一行行凝結汗水的詩句。詩文讀來如同晶瑩的水晶,既真切又夢幻,映照出大地與生命的光芒。
詩中有部落的影子、祖靈的低語、文化的回聲;既是對自然的傾聽,也是對心靈的療癒。每一首詩,都延伸出田野觀察、文化思索與生命省悟,兼具文化的厚度與療癒的力量。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停下腳步,聆聽土地,與自己對話。
各界推薦人
品讀 Kacaw 筆下道道阿美族野菜詩句,彷彿口中嚐出身分的解構、文化的氣息與部落的滋味;而當詩人化身民族學者時,他眉間滲出的汗水,逐滴凝成晶瑩動人的詩行。
——臺灣文學獎得主 魯亮.諾命(Lulyang Nomin)
余桂榕 臺東縣延平鄉圖書館館長
傅怡禎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副教授
黃奕瑋 諮商心理師
楊甯鈞 阿美族 臺東縣優秀青年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摘取一株沾泥的塊莖
咬一口混著土味
頓時,夜裡徹骨的涼
感受母親哺餵的溫暖
雲散後
重現故鄉月
野菜,是土地的饋贈,也是族群記憶與智慧的載體。牛靜以新詩為筆,將阿美族的生活經驗、部落情感與田野觀察,化作一行行凝結汗水的詩句。詩文讀來如同晶瑩的水晶,既真切又夢幻,映照出大地與生命的光芒。
詩中有部落的影子、祖靈的低語、文化的回聲;既是對自然的傾聽,也是對心靈的療癒。每一首詩,都延伸出田野觀察、文化思索與生命省悟,兼具文化的厚度與療癒的力量。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停下腳步,聆聽土地,與自己對話。
各界推薦人
品讀 Kacaw 筆下道道阿美族野菜詩句,彷彿口中嚐出身分的解構、文化的氣息與部落的滋味;而當詩人化身民族學者時,他眉間滲出的汗水,逐滴凝成晶瑩動人的詩行。
——臺灣文學獎得主 魯亮.諾命(Lulyang Nomin)
余桂榕 臺東縣延平鄉圖書館館長
傅怡禎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副教授
黃奕瑋 諮商心理師
楊甯鈞 阿美族 臺東縣優秀青年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推薦序】文字在心中慢慢發酵╱傅怡禎
【推薦序】部落屬靈文學的想像╱余桂榕
絮語呢喃
寫在前面的詩與文
詩學自述──臨床語言與詩的診斷書
詩的回信
▼輯一 邦查心情
蔓草
朱槿花
咸豐草
山蘇
筆筒樹
過溝菜蕨
龍葵
兔兒菜
山萵苣
落葵
黃麻嬰
馬齒莧
食茱萸
昭和草
水芹菜
火炭母草
艾草
雀榕
背紫草
鼠麴草
鵝兒腸
麵包樹
野苦瓜
樹豆
朝天椒
火蔥
糯米糰
美人蕉
地瓜
葛鬱金
▼輯二 尋幽隨筆
名字是一個枷
莒光園地
寫在後面的詩與文
【推薦序】部落屬靈文學的想像╱余桂榕
絮語呢喃
寫在前面的詩與文
詩學自述──臨床語言與詩的診斷書
詩的回信
▼輯一 邦查心情
蔓草
朱槿花
咸豐草
山蘇
筆筒樹
過溝菜蕨
龍葵
兔兒菜
山萵苣
落葵
黃麻嬰
馬齒莧
食茱萸
昭和草
水芹菜
火炭母草
艾草
雀榕
背紫草
鼠麴草
鵝兒腸
麵包樹
野苦瓜
樹豆
朝天椒
火蔥
糯米糰
美人蕉
地瓜
葛鬱金
▼輯二 尋幽隨筆
名字是一個枷
莒光園地
寫在後面的詩與文
序/導讀
【推薦序】文字在心中慢慢發酵╱傅怡禎
詩人李進文曾說:「凡是生來做詩人的,都欠這世間幾首詩。」牛靜絕對是天生來做詩人的,作品獨樹一格的他已陸續繳出《為精神科寫首詩》與《眉間的汗水》兩本詩集。斜槓的身分讓牛靜擁有強大的書寫優勢,不論是疾病、野菜、身分、田調、兩岸、典故、傳統等議題書寫,全都讓人耳目一新,且充滿動人風情與實驗精神。
《眉間的汗水》輯一「邦查心情」是三十種原民野菜的書寫,每種野菜由三到八首新詩構成組詩,合計一百二十四首詩。野菜在牛靜的巧筆下,就像日常事物到了大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行裡一樣,充滿奇妙的魔力。在每種野菜組詩的最後一首,都是二行詩,形成既是結論、也是心情,更是智慧語的實驗寫法。
輯二「尋幽隨筆」八十七首詩藉由莒光與邦查的虛實互現,將走入大地、步向部落、深入歷史、觸及臨床的心得,轉成澄清心智、自我療癒的文字,就像晶瑩剔透的小水晶,在原鄉、在記憶、在工作、在月台、在兩岸裡閃閃發光。
牛靜熟稔中國經典詩文與故事,也承繼臺灣原民古謠詩歌的榮光,形成古羅馬詩人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所說的美好境界:「詩歌應該使人愉悅、給人教諭。」當我閉上眼睛細細思量牛靜的詩句,那些魔幻般的文字竟然在心中慢慢發酵,或許,一切「莒光與邦查」的影響正要開始。
奧地利小說家及評論家埃貢.弗里德爾(Egon Friedell)曾說:「每部詩作恰恰是對讀者發出的作詩的邀請。」歡迎大家慢讀牛靜的詩集《眉間的汗水》,然後接受詩人作詩的邀請,開始為自己創作一首首二行詩吧!
--------------------------------
【推薦序】部落屬靈文學的想像╱余桂榕
今年五月,我收到牛靜以阿美族為題的野菜文化新詩創作,閱讀完後,讓我驚訝振奮!去年底,我收到他的一本新的詩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再收到這一本以部落為主題的新詩創作。
詩集中提及的野菜、野草,是在我的部落山腳常見的植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彎腰開懷的是——我心中屬靈文學的想像竟然在這本詩集找到了。而這是我一直想寫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的屬靈文學,我對植物生態的想像也是我對祖靈的祟敬,我想像祂是這些植物,祂的生長是我的日常,當我在山邊耕作種植時,我跟這些野菜、野草的對話,就同我與祖靈對話,出現在這本新詩集裡。
在山野種植時我說:「現在我把種子種下了,給祢水喝,請祢安心好好地成長吧!」當結果收成後,祂躺臥在我的手上時,我說:「謝謝祢用收穫回應我的培育,餵養我的家人,奉獻祢的身體。」我熟悉祢在自然界生長的力量,我用拍打、搓揉、煮成湯液、細磨成粉來綻放祢的生命光彩,讓我的家族得到撫慰與飽食。我深知大自然中的一草一葉是最美的祖靈,值得我們尊敬。
這本新詩創作,牛靜盤點阿美族傳統文化的植物,我不只看見野草、野菜在吟唱詩歌,我也看到自然在部落傳統文化中的主體性,這些在牛靜的詩句,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面貌。牛靜去年參加〈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的新詩〈cingsenke 的邦查〉,讀這首詩時,我看見牛靜的人文關懷,讀到他為處在醫療邊緣的原住民族唉嘆,這或許是緣自於牛靜在原鄉的學校服務過,更在醫院精神科當過心理師,臨床上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案例。這首詩透露出現代精神醫學與心理諮商,原住民族遇到的困境。這首新詩給我的省思是從文化安全的角度看主流醫學,是不是完全適用在原住民族身上?忽略了傳統文化,是不是有益原住民族的身心健康?這些議題值得我們三思的。在閱讀牛靜的詩作中,經常出現的「白色」,如:
「噓,
小心那個白白假裝的人。
他飄落的每一顆雪,
藏著一首假裝的詩。
白白假裝的人
在詩裡用愛
包藏一把血刃的刀」
我不斷玩味新詩中的意境與反思,若可以用大數據蒐集牛靜新詩裡的關鍵字,白色是有特殊的意涵,牛靜曾謙虛說:「文學理論,我只懂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那我就以我的想法解讀,白色是醫療場域,是一種反諷,甚至是一種反動的思想,是牛靜身為原住民心理師在心理諮商與輔導時,經歷到直觀經驗。若要定義它的文學類別屬性,我想創一個「原住民族屬靈文學」的想像範疇。牛靜的詩,似畫似夢,又充滿了各種隱喻。就像我常說:「布農族的夢不是夢,布農族人一定理解我要傳達的意義是甚麼,而夢境是提供布農族日常生活的隱喻。」
牛靜將阿美族的野菜化為詩句,融合了他的生活經驗、部落實況與古典文學的意境。透過他的詩句,我發現牛靜的詩多以部落的女性為主。可以反思原住民部落婦女對健康運作的想像樣貌是甚麼?阿美族認為生命都出自於母性,母性之於族人的身體是婦女對族人的照護與呵護,族人成長後的責任是要保衛部落族人的發展,包括原住民族的健康與身心靈的發展,這或許是牛靜身為心理師,身上流著一半阿美族的血液,他想透過他熟悉的文字,為族人的身心靈寫下他所見、所聞、所感吧!牛靜的創作多元,小說、散文、新詩及報導文學,都有讓人驚豔的作品,近年更從事舞臺劇本的創作。詩是種到泥土裡的種子與愛,牛靜的詩只是個啟發,在世享平安的生命過程,牛靜持續關心族人的文化,也關心弱勢族群的議題,不讓伊娜與母親流下的淚珠。
牛靜的這份想像,我推薦它。
--------------------------------
【絮語呢喃】
●之一 感動
品讀 Kacaw 筆下道道阿美族野菜詩句,彷彿口中嚐出身分的解構、文化的氣息與部落的滋味;而當詩人化身民族學者時,他眉間滲出的汗水,逐滴凝成晶瑩動人的詩行。
——臺灣文學獎得主 Lulyang Nomin 魯亮.諾命
●之二 餘淚光
淚水流過臉龐
流經心中黑色使者的口
聽啊
人類也是這樣說著
水滴選擇等待,知曉
緩慢的生長是生命使然
葉脈盈滿柔情
讓小雨悠悠淋過琉璃
讓暴雨洗刷所有淤積
清涼而生
山林茂盛
遮蔭和滋潤攜伴同行
魚與淚光都聽著
——諮商心理師 黃奕瑋
●之三 陽光
邦查的大地是伊娜的菜園
珍藏著生命裡的青綠
也是生養的伊甸園
想像與知識的樂土
亦為心靈深處的園地
靜靜盛開著富足的光芒
——臺東縣優秀青年 阿美族 楊甯鈞
--------------------------------
【寫在前面的詩與文】
原住民的野菜除了烹飪的實用性外,也融入了原住民文化與生活智慧。原住民視野菜的根、成熟的果、多纖維的莖,是再也自然不過的健康美滋味,這緣自於原住民族對生態的尊重,與土地及自然的連結。透過原住民族與野菜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重新體認人與植物、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態倫理。
阿美族是野菜的民族,族人對於野菜的觀點,除了可食之外,還有許多情感。在市面上有關原住民野菜的出版書籍,多以實用為主,融入文學作品的書籍十分稀少。因此筆者以新詩的創作作為書寫的主體,主要是詩可以表現生命態度、語言藝術、情感轉變、苦悶吶喊等,舉凡有感而發,情動於中,都可以藉由詩的創作寫出生命,寫出心事,寫出想望,寫出純真。簡言之,詩是用語言寫出來的。其特性是將人對於所經歷的人事物,衍生出的感情透過精練的詩句表達。
詩的另一種特性是讓經驗世界與想像世界,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彼此滲透,從而將想像、實際、夢幻、理想……揉合起來。當詩人以此創作出詩句時,他人讀後,除了可以理解到客觀性的意義,還能再給予重新解構,發展出很多意義。換言之,一首詩的文本有作者的感受,讀者讀後,欣賞引起共鳴,也產生了屬於讀者的意義。
野菜,不僅是土地的恩賜,更承載著族群的智慧、記憶與生存方式。以詩書寫它們,彷彿讓自然與祖靈的低語化作文字,訴說那些歷經時光仍存留於土地的故事。
《眉間的汗水 新詩集》內容共分兩個輯——
輯一:邦查心情。含括,朱槿花、咸豐草、山蘇、筆筒樹……等三十種野菜的新詩創作,計一百二十四首。在這個輯中,我設計的主角叫做邦查,他除了是阿美族,也是詩人的生活經歷,包括生活感受、閱讀、情感、歷練……的記憶敘事,是邦查的選擇性的詩意記錄,傾訴邦查的心聲和心底的情感。
輯二:尋幽隨筆。則是在針對野菜進行採集、田調、走讀及文獻蒐集……等過程中的隨筆,書寫成詩,計八十七首。在這個輯中,呈現詩人內在無法用口語與人訴說的心底事兒,化為詩句,在詩意裡的世界療癒自我。
生活在現代的世界,尤其是在城市裡面,到處是汙染。環境的汙染,引發了食物安全的議題,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樸實;人心的汙染,引發生活上的壓力,產生負面的思考。惟在詩的天地裡,才能找到一些安慰。筆者期盼透過詩的創作,為原住民野菜留下文學作品,將客體的經驗世界與主觀的想像世界,以新詩的形式表達。
筆者醉心於文學,在各類文學的創作,小說、散文、報導文學、新詩,甚至舞台劇本創作都有涉略。每個文類都有其特色與美麗之處,詩的創作是最直指人心,會讓人生起會心的感動。二○二四年筆者有幸得到臺灣原住民族新詩獎,茲將得獎新詩分享讀者朋友們,並為之序——
〈cingsenke 的邦查〉
「病房的邦查
臉,黝黑的
彼時飲上醇白的米酒
邦查們的靈腳邁向祖靈
一起舞出豐年祭的步伐
一步一彎頂禮天空的亮藍
合奏太平洋的湧浪
屬於邦查們的藍正藍藍地填滿眼眸
多年來的想像在
落單的邦查的臉畫上蒼白
曾說過的過往
竟然偷偷跑到記憶
病歷填上妄想裡的幻覺
彼時的邦查,臉,黝黑的
今時的邦查,臉,蒼白的
伊啞的邦查
妄想舞著 ilisin 的腳步
唱不全調的是伊啞的口
邦查得到的不是掌聲
是白白的約束帶在白白的牆裡
緊緊地綁住黯藍的邦查
儘管天空的晴陽喚起 ilisin! ilisin! ilisin!
保全定定地看著聽著 義禮信!義禮信!義禮信!
心中疑惑:『咦!四維八德也懂邦查?』
他管著邦查,也是邦查的觀眾
追憶的邦查
風飛的鳥要有翅膀
才能愛上懸崖
這是困在白色裡的鳥
風只能聞到記憶的藍海
有一點一點的……白浪
白色的浪綴在遼闊的藍海
夏暑豔陽熱情地燒向海洋
邦查豪氣地暢飲海風
無畏那無垠的藍色,駕上小船
這是勇敢的夢
勇敢地衝破白浪,白色的浪
今時的邦查孤單的夢,到盡頭時
夢 被染了,白白的
諮商的邦查
終於我問 cingsenke 的邦查
『你還有不一樣的夢嗎?』
邦查眨眨眼無語地看我
露出一抹笑容,引領我跟著
邦查的靈腳進入彼時的陽光
他真誠地邀請祖靈庇護我
只是佛洛伊德再怎麼解析
夢 仍是邦查回憶彼時的虛空
頓時,我疑懼——
佛洛伊德已經取代祖靈
詩人李進文曾說:「凡是生來做詩人的,都欠這世間幾首詩。」牛靜絕對是天生來做詩人的,作品獨樹一格的他已陸續繳出《為精神科寫首詩》與《眉間的汗水》兩本詩集。斜槓的身分讓牛靜擁有強大的書寫優勢,不論是疾病、野菜、身分、田調、兩岸、典故、傳統等議題書寫,全都讓人耳目一新,且充滿動人風情與實驗精神。
《眉間的汗水》輯一「邦查心情」是三十種原民野菜的書寫,每種野菜由三到八首新詩構成組詩,合計一百二十四首詩。野菜在牛靜的巧筆下,就像日常事物到了大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行裡一樣,充滿奇妙的魔力。在每種野菜組詩的最後一首,都是二行詩,形成既是結論、也是心情,更是智慧語的實驗寫法。
輯二「尋幽隨筆」八十七首詩藉由莒光與邦查的虛實互現,將走入大地、步向部落、深入歷史、觸及臨床的心得,轉成澄清心智、自我療癒的文字,就像晶瑩剔透的小水晶,在原鄉、在記憶、在工作、在月台、在兩岸裡閃閃發光。
牛靜熟稔中國經典詩文與故事,也承繼臺灣原民古謠詩歌的榮光,形成古羅馬詩人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所說的美好境界:「詩歌應該使人愉悅、給人教諭。」當我閉上眼睛細細思量牛靜的詩句,那些魔幻般的文字竟然在心中慢慢發酵,或許,一切「莒光與邦查」的影響正要開始。
奧地利小說家及評論家埃貢.弗里德爾(Egon Friedell)曾說:「每部詩作恰恰是對讀者發出的作詩的邀請。」歡迎大家慢讀牛靜的詩集《眉間的汗水》,然後接受詩人作詩的邀請,開始為自己創作一首首二行詩吧!
--------------------------------
【推薦序】部落屬靈文學的想像╱余桂榕
今年五月,我收到牛靜以阿美族為題的野菜文化新詩創作,閱讀完後,讓我驚訝振奮!去年底,我收到他的一本新的詩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再收到這一本以部落為主題的新詩創作。
詩集中提及的野菜、野草,是在我的部落山腳常見的植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彎腰開懷的是——我心中屬靈文學的想像竟然在這本詩集找到了。而這是我一直想寫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的屬靈文學,我對植物生態的想像也是我對祖靈的祟敬,我想像祂是這些植物,祂的生長是我的日常,當我在山邊耕作種植時,我跟這些野菜、野草的對話,就同我與祖靈對話,出現在這本新詩集裡。
在山野種植時我說:「現在我把種子種下了,給祢水喝,請祢安心好好地成長吧!」當結果收成後,祂躺臥在我的手上時,我說:「謝謝祢用收穫回應我的培育,餵養我的家人,奉獻祢的身體。」我熟悉祢在自然界生長的力量,我用拍打、搓揉、煮成湯液、細磨成粉來綻放祢的生命光彩,讓我的家族得到撫慰與飽食。我深知大自然中的一草一葉是最美的祖靈,值得我們尊敬。
這本新詩創作,牛靜盤點阿美族傳統文化的植物,我不只看見野草、野菜在吟唱詩歌,我也看到自然在部落傳統文化中的主體性,這些在牛靜的詩句,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面貌。牛靜去年參加〈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的新詩〈cingsenke 的邦查〉,讀這首詩時,我看見牛靜的人文關懷,讀到他為處在醫療邊緣的原住民族唉嘆,這或許是緣自於牛靜在原鄉的學校服務過,更在醫院精神科當過心理師,臨床上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案例。這首詩透露出現代精神醫學與心理諮商,原住民族遇到的困境。這首新詩給我的省思是從文化安全的角度看主流醫學,是不是完全適用在原住民族身上?忽略了傳統文化,是不是有益原住民族的身心健康?這些議題值得我們三思的。在閱讀牛靜的詩作中,經常出現的「白色」,如:
「噓,
小心那個白白假裝的人。
他飄落的每一顆雪,
藏著一首假裝的詩。
白白假裝的人
在詩裡用愛
包藏一把血刃的刀」
我不斷玩味新詩中的意境與反思,若可以用大數據蒐集牛靜新詩裡的關鍵字,白色是有特殊的意涵,牛靜曾謙虛說:「文學理論,我只懂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那我就以我的想法解讀,白色是醫療場域,是一種反諷,甚至是一種反動的思想,是牛靜身為原住民心理師在心理諮商與輔導時,經歷到直觀經驗。若要定義它的文學類別屬性,我想創一個「原住民族屬靈文學」的想像範疇。牛靜的詩,似畫似夢,又充滿了各種隱喻。就像我常說:「布農族的夢不是夢,布農族人一定理解我要傳達的意義是甚麼,而夢境是提供布農族日常生活的隱喻。」
牛靜將阿美族的野菜化為詩句,融合了他的生活經驗、部落實況與古典文學的意境。透過他的詩句,我發現牛靜的詩多以部落的女性為主。可以反思原住民部落婦女對健康運作的想像樣貌是甚麼?阿美族認為生命都出自於母性,母性之於族人的身體是婦女對族人的照護與呵護,族人成長後的責任是要保衛部落族人的發展,包括原住民族的健康與身心靈的發展,這或許是牛靜身為心理師,身上流著一半阿美族的血液,他想透過他熟悉的文字,為族人的身心靈寫下他所見、所聞、所感吧!牛靜的創作多元,小說、散文、新詩及報導文學,都有讓人驚豔的作品,近年更從事舞臺劇本的創作。詩是種到泥土裡的種子與愛,牛靜的詩只是個啟發,在世享平安的生命過程,牛靜持續關心族人的文化,也關心弱勢族群的議題,不讓伊娜與母親流下的淚珠。
牛靜的這份想像,我推薦它。
--------------------------------
【絮語呢喃】
●之一 感動
品讀 Kacaw 筆下道道阿美族野菜詩句,彷彿口中嚐出身分的解構、文化的氣息與部落的滋味;而當詩人化身民族學者時,他眉間滲出的汗水,逐滴凝成晶瑩動人的詩行。
——臺灣文學獎得主 Lulyang Nomin 魯亮.諾命
●之二 餘淚光
淚水流過臉龐
流經心中黑色使者的口
聽啊
人類也是這樣說著
水滴選擇等待,知曉
緩慢的生長是生命使然
葉脈盈滿柔情
讓小雨悠悠淋過琉璃
讓暴雨洗刷所有淤積
清涼而生
山林茂盛
遮蔭和滋潤攜伴同行
魚與淚光都聽著
——諮商心理師 黃奕瑋
●之三 陽光
邦查的大地是伊娜的菜園
珍藏著生命裡的青綠
也是生養的伊甸園
想像與知識的樂土
亦為心靈深處的園地
靜靜盛開著富足的光芒
——臺東縣優秀青年 阿美族 楊甯鈞
--------------------------------
【寫在前面的詩與文】
原住民的野菜除了烹飪的實用性外,也融入了原住民文化與生活智慧。原住民視野菜的根、成熟的果、多纖維的莖,是再也自然不過的健康美滋味,這緣自於原住民族對生態的尊重,與土地及自然的連結。透過原住民族與野菜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重新體認人與植物、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態倫理。
阿美族是野菜的民族,族人對於野菜的觀點,除了可食之外,還有許多情感。在市面上有關原住民野菜的出版書籍,多以實用為主,融入文學作品的書籍十分稀少。因此筆者以新詩的創作作為書寫的主體,主要是詩可以表現生命態度、語言藝術、情感轉變、苦悶吶喊等,舉凡有感而發,情動於中,都可以藉由詩的創作寫出生命,寫出心事,寫出想望,寫出純真。簡言之,詩是用語言寫出來的。其特性是將人對於所經歷的人事物,衍生出的感情透過精練的詩句表達。
詩的另一種特性是讓經驗世界與想像世界,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彼此滲透,從而將想像、實際、夢幻、理想……揉合起來。當詩人以此創作出詩句時,他人讀後,除了可以理解到客觀性的意義,還能再給予重新解構,發展出很多意義。換言之,一首詩的文本有作者的感受,讀者讀後,欣賞引起共鳴,也產生了屬於讀者的意義。
野菜,不僅是土地的恩賜,更承載著族群的智慧、記憶與生存方式。以詩書寫它們,彷彿讓自然與祖靈的低語化作文字,訴說那些歷經時光仍存留於土地的故事。
《眉間的汗水 新詩集》內容共分兩個輯——
輯一:邦查心情。含括,朱槿花、咸豐草、山蘇、筆筒樹……等三十種野菜的新詩創作,計一百二十四首。在這個輯中,我設計的主角叫做邦查,他除了是阿美族,也是詩人的生活經歷,包括生活感受、閱讀、情感、歷練……的記憶敘事,是邦查的選擇性的詩意記錄,傾訴邦查的心聲和心底的情感。
輯二:尋幽隨筆。則是在針對野菜進行採集、田調、走讀及文獻蒐集……等過程中的隨筆,書寫成詩,計八十七首。在這個輯中,呈現詩人內在無法用口語與人訴說的心底事兒,化為詩句,在詩意裡的世界療癒自我。
生活在現代的世界,尤其是在城市裡面,到處是汙染。環境的汙染,引發了食物安全的議題,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樸實;人心的汙染,引發生活上的壓力,產生負面的思考。惟在詩的天地裡,才能找到一些安慰。筆者期盼透過詩的創作,為原住民野菜留下文學作品,將客體的經驗世界與主觀的想像世界,以新詩的形式表達。
筆者醉心於文學,在各類文學的創作,小說、散文、報導文學、新詩,甚至舞台劇本創作都有涉略。每個文類都有其特色與美麗之處,詩的創作是最直指人心,會讓人生起會心的感動。二○二四年筆者有幸得到臺灣原住民族新詩獎,茲將得獎新詩分享讀者朋友們,並為之序——
〈cingsenke 的邦查〉
「病房的邦查
臉,黝黑的
彼時飲上醇白的米酒
邦查們的靈腳邁向祖靈
一起舞出豐年祭的步伐
一步一彎頂禮天空的亮藍
合奏太平洋的湧浪
屬於邦查們的藍正藍藍地填滿眼眸
多年來的想像在
落單的邦查的臉畫上蒼白
曾說過的過往
竟然偷偷跑到記憶
病歷填上妄想裡的幻覺
彼時的邦查,臉,黝黑的
今時的邦查,臉,蒼白的
伊啞的邦查
妄想舞著 ilisin 的腳步
唱不全調的是伊啞的口
邦查得到的不是掌聲
是白白的約束帶在白白的牆裡
緊緊地綁住黯藍的邦查
儘管天空的晴陽喚起 ilisin! ilisin! ilisin!
保全定定地看著聽著 義禮信!義禮信!義禮信!
心中疑惑:『咦!四維八德也懂邦查?』
他管著邦查,也是邦查的觀眾
追憶的邦查
風飛的鳥要有翅膀
才能愛上懸崖
這是困在白色裡的鳥
風只能聞到記憶的藍海
有一點一點的……白浪
白色的浪綴在遼闊的藍海
夏暑豔陽熱情地燒向海洋
邦查豪氣地暢飲海風
無畏那無垠的藍色,駕上小船
這是勇敢的夢
勇敢地衝破白浪,白色的浪
今時的邦查孤單的夢,到盡頭時
夢 被染了,白白的
諮商的邦查
終於我問 cingsenke 的邦查
『你還有不一樣的夢嗎?』
邦查眨眨眼無語地看我
露出一抹笑容,引領我跟著
邦查的靈腳進入彼時的陽光
他真誠地邀請祖靈庇護我
只是佛洛伊德再怎麼解析
夢 仍是邦查回憶彼時的虛空
頓時,我疑懼——
佛洛伊德已經取代祖靈
試閱
〈蔓草〉
【祖靈】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飄出綠色的初心
留下芬芳的味道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無畏黃色的枯萎
留下永恆的希望
有沒有什麼蔓草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寫一首詩
用詩的無邪
拉住迷惑的邦查
在細雨下
在微風裡
在藍天中
重新回到
那片土地
與千年百年前先人相遇
遺留在土地上的靈魂
【伊娜的淚】
夏日的淚多到變成狂風暴雨
在太平洋上捲起一個個漩渦
當白白棉絮的溫柔的雲
被冷酷的烏雲遮蔽
雨便開始落下
風送來暴怒
閃電霹靂地砍下利劍
黑暗囂張地占領天地
伊娜滴下慈悲的淚
混上暴雨
落在大地滋潤蔓草
無畏地成長
伊娜告訴年幼的 wawa
「別怕,縱有狂風暴雨,我也將愛流入泥土。」
長成一株株可食的蔓草
不停歇地長在邦查
世世代代的部落裡
【演】
融融的月光是編劇
將田野的舞臺妝扮得斑駁 神祕
蛙鳴忽遠忽近地交織
蟋蟀微弱而遙遠的呻吟
邦查拿起手電筒照到
蔓草,亮晃晃地搖搖身子
倏忽停止一切聲音
舞臺上僅存邦查
為夜空 月光 蔓草
上演獨角一人的內心戲
十菜一湯
在十菜一湯嚐出伊娜辛勞的滋味
邦查開始成長
【祖靈】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飄出綠色的初心
留下芬芳的味道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無畏黃色的枯萎
留下永恆的希望
有沒有什麼蔓草
有沒有什麼蔓草
……能寫一首詩
用詩的無邪
拉住迷惑的邦查
在細雨下
在微風裡
在藍天中
重新回到
那片土地
與千年百年前先人相遇
遺留在土地上的靈魂
【伊娜的淚】
夏日的淚多到變成狂風暴雨
在太平洋上捲起一個個漩渦
當白白棉絮的溫柔的雲
被冷酷的烏雲遮蔽
雨便開始落下
風送來暴怒
閃電霹靂地砍下利劍
黑暗囂張地占領天地
伊娜滴下慈悲的淚
混上暴雨
落在大地滋潤蔓草
無畏地成長
伊娜告訴年幼的 wawa
「別怕,縱有狂風暴雨,我也將愛流入泥土。」
長成一株株可食的蔓草
不停歇地長在邦查
世世代代的部落裡
【演】
融融的月光是編劇
將田野的舞臺妝扮得斑駁 神祕
蛙鳴忽遠忽近地交織
蟋蟀微弱而遙遠的呻吟
邦查拿起手電筒照到
蔓草,亮晃晃地搖搖身子
倏忽停止一切聲音
舞臺上僅存邦查
為夜空 月光 蔓草
上演獨角一人的內心戲
十菜一湯
在十菜一湯嚐出伊娜辛勞的滋味
邦查開始成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