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流:原上草小說選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她麼?她是更早跟她的男人脫離了關係,獨自在外生活了一個時期。都是為著秀梅的事兩人鬧翻的,羞人喲!還是不要聽的好。總之是,女人專門想去依靠男人生活都是難!」我起身,她怪叫起來:「先生,就要走?你是為了探望秀梅她們而來的?多有心,可惜太遲了!當初怎麼你要一下就走呢?是呀,怎麼就走呢?試想看,秀梅和你多要好,她們一家多麼喜歡你。你要走,真奇怪!現在又要特地回來看她們,真奇怪!」
我疾步走,繞過伸長白頭的菜畦,推開籬門,心中像凝著無數的淚滴。一隻牛犢緩緩地打從面前跑過,忽然想起什麼似的發出一聲悲鳴。
本書是馬華資深作家原上草的短篇小說自選集。原上草文筆老練,深刻探索人生問題。純樸寫實,小說普遍描寫小人物的生活際遇、生活追求和理想目標;此外,原上草身為男性,卻為女性仗義執言,鼓勵女性爭取自由自主。這本自選集中的作品反映出五十、六十年代南洋華人社會與經濟狀況、女性的生活概況、人民的生活素質與意識覺醒,是當今探討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珍貴文獻。
本書特色
1.作者原上草是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並於1998年榮獲第五屆馬華文學獎。
2.小說內容深刻描繪社會現狀,充分反映馬來西亞的大環境。
我疾步走,繞過伸長白頭的菜畦,推開籬門,心中像凝著無數的淚滴。一隻牛犢緩緩地打從面前跑過,忽然想起什麼似的發出一聲悲鳴。
本書是馬華資深作家原上草的短篇小說自選集。原上草文筆老練,深刻探索人生問題。純樸寫實,小說普遍描寫小人物的生活際遇、生活追求和理想目標;此外,原上草身為男性,卻為女性仗義執言,鼓勵女性爭取自由自主。這本自選集中的作品反映出五十、六十年代南洋華人社會與經濟狀況、女性的生活概況、人民的生活素質與意識覺醒,是當今探討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珍貴文獻。
本書特色
1.作者原上草是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並於1998年榮獲第五屆馬華文學獎。
2.小說內容深刻描繪社會現狀,充分反映馬來西亞的大環境。
名人推薦
葉嘯
潘碧華
潘碧華
目錄
「馬華文學獎大系」總序
【導讀 時代的隱痛:原上草筆下的南洋女性】
韭菜花開
搬家
瘋子
栽培
後來娘
五塊錢
帶工
開張大吉
迷途
浮沉
房客
幪面人
冷暖人間
詩人方如夢
媽媽哭
水東流
一夜
一縷青煙
不了局
微塵
【導讀 時代的隱痛:原上草筆下的南洋女性】
韭菜花開
搬家
瘋子
栽培
後來娘
五塊錢
帶工
開張大吉
迷途
浮沉
房客
幪面人
冷暖人間
詩人方如夢
媽媽哭
水東流
一夜
一縷青煙
不了局
微塵
序/導讀
導讀
時代的隱痛:原上草筆下的南洋女性 潘碧華∕張尤蕊
原上草是四○年代中期的馬華作家,原名古德賢,祖籍中國廣東省梅縣。四歲時隨父母南來,落足彭亨州的雙溪林明埠,畢業於林明中華小學、中華中學初中部。他當過文員、電影廣告員、會館座辦、流動小販、茶店老闆、教師、編輯等。曾以沙風、原上草、虱蟲、古跡等筆名在各報章副刊發表作品。一九五九年後,陸續擔任《學生週報》、《建國日報》、《大眾晚報》、《馬來亞通報》、《寫作人》季刊的編務。一九七八年,馬來西亞華文寫作人協會成立,中選為首屆主席(會長)。他主要的著作有:《韭菜花開》、《水東流》、《迷途》、《房客》、《萬家燈火》、《亂世兒女》、《風雨榴槤坑》等。一九九八年,他榮獲第五屆馬華文學獎,翌年十月十三日與世長辭。
戰前的南洋社會,居民多為當地土族和外來勞工,教育不普遍,文化的建設也比較緩慢。缺乏高層次文化的引導,社會思想落後。原上草初中畢業後想到中國大陸繼續升學,因為戰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他的思想建設來自閱讀,他初中時期,擔任學校圖書館館長,看了大量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因此深受五四作家提倡的民主思想所影響,認為文學可以改變社會。讀者從他小說中可以看到明顯的人物形象展現,強烈的人物性格描寫,他企圖通過文學描寫喚起人們對生存價值、民主精神、舊傳統和新思維的重新審視。這種理性精神的表現對當時的馬華小說有直接的影響,並貫穿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作品,形成一股「題材熱」。在原上草的小說中,愚者和智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形成了二元對立的情況。讀者不難發現,在眾多小說人物當中,最常出現的「引導者」是教師的角色。作者通過像教師這些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來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雖然這些作品過於理性,形成藝術表現上的生硬,但是確實是那個時代大部份馬華作家有意為之的方式,他們抱著文學反映社會,將社會風氣撥亂反正的理想進行寫作。
原上草出身清寒,他憐憫貧苦大眾的生活,也特別關懷女性,同情她們在社會的洪流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對人生的慨歎是出自個人的遭遇和一代人命運的統合,體現出在閉塞的社會環境中,一個有理想的作家嚮往光明的呼喊。通過文學,作家企圖尋找生命中浪漫與現實的平衡點。原上草的短篇小說涉及的主題很多,有愛情、親情、教育、人性等主題,其中對人性矛盾的探索、透析最為精彩。除此之外,對社會問題的折射,也顯得文筆老練,探索的問題深刻。本文主要探討原上草短篇小說中有關女性角色的書寫,通過女性的命運看那個時代無法避免的悲劇。
一、多重的壓迫:弱勢女性的悲哀
東方社會傳統重男輕女,女性的生存權利一向不受社會所重視。隨著西方女性主義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中崛起,要求男女平等的聲音喚起人類重新審視女性在文明發展中的角色,經過漫長的時日,終於在二十世紀初傳到亞洲,女性在教育、藝術、文學等領域得到前所未有的開放,她們參與文化建設,表現自己。中國五四文學作家在女性解放方面有所關注,女性自我書寫,也成為文學書寫的物件。原上草在中學時期熟讀中國現代文學,深受五四新文學的人文關懷思想、反封建、重科學精神的影響,他的多篇小說以女性為主角,她們勤勞、善良、智慧、賢淑,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她們,卻讓她們在那個時代,遭受各種磨難。他同情女性的遭遇,因此為她們的不幸打抱不平。
傳統社會以男性為尊,女性依附男性而活。當時的南洋社會和舊中國一樣屬於男權社會,由男主外而女主內,家庭的經濟重擔都落在父親或丈夫或兒子的身上;所以一旦經濟支柱倒下,女性的生存條件也就受到威脅,可能的反應便是激發潛在的理性部分。她們想掙脫困境卻沒有能力,唯有借助他人的力量,作為她們心儀和信任的男性是唯一的人選。換句話說,她們最後將理性交由感性來支配,將命運交托於情感,一旦情感因某種理由消逝或崩潰(或死亡或背叛),她們的精神支柱(金錢支柱)就會倒塌,因而向命運低頭。
婦女受教育的不多,經濟不獨立,因此無法維持日常生活,唯一辦法便是依賴男性生存。在原上草的視角下,傳統觀念束縛了女性的個性發展,女性為了生存,往往無從選擇。原上草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韭菜花開》出版於一九六一年,收集了十三篇完成於五十、六十年代的作品。《韭菜花開》開篇就寫滿園韭菜花開的時候,一個被派到鄉野執教的先生第一次推開了施家的籬笆門,從此就被捲入幾個女人的命運漩渦中。施家的男丁早逝,剩下老弱婦孺三人,媳婦因家裡實在沒有東西吃了,只好改嫁給城裡的一戶人家當填房,伺機拿點東西回去接濟兒女和婆婆。施家婆婆不能諒解媳婦的改嫁,阻止孫子阿發和孫女秀梅與他們的母親見面。阿發因為想念母親,所以經常紅著眼眶上學,老師因好奇而揭發了這家女性三代的悲劇。
原上草筆下描繪的女性樸素真誠,善惡分明,然而她們沒有受過教育,不知道何謂男女平等。面對坎坷的命運,她們也想反抗、改變,卻無能為力,往往從一個絕境逃出,又落入另一個絕境,並沒有真正的逃脫。女性的不幸有時也因為同性長輩的迫害而加劇。施老婆婆這種決定性角色(masterrole),她重男輕女,非常迷信、思想愚昧、個性固執,個人的無知,往往是家裡成員不幸的主因。
施老婆婆喪夫之後,依賴兒子過活。兒子死後,她把希望寄託在唯一的孫子阿發身上;由於媳婦改嫁,她將媳婦當作眼中釘。阿發生病了,她不願意將孫子交由媳婦找醫生治病,她認為神明的力量和求來的靈符比較有效,只會給孫子求籤喝符水,差點鑄成大錯。施家媳婦一向逆來順受,丈夫死後,一家生計成了問題,迫於無奈,改嫁他人,暗中接濟與前夫生的孩子。媳婦的再嫁讓施家婆婆感到難堪和厭惡,經常在語言上和行動上打擊媳婦,對外人稱媳婦已經死了,不允許孫子和他們的母親見面。
後來為了籌措醫藥費,施家婆婆要把孫女秀梅嫁給賣菜的阿榮哥,秀梅出走向母親和繼父求助,不料繼父對她意圖不軌。秀梅的母親不願意女兒受辱,母女逃出繼父家,然而又陷入衣食沒有著落的困境。秀梅無計可施,只好答應嫁給賣菜的阿榮哥。原以為嫁給阿榮哥是一個歸宿,不料阿榮哥家裡已有家小,秀梅只是做二房。不到兩個月,大小兩房起了衝突,還大打出手。施老婆婆為了替孫女出頭對付大房,最後活活被氣死。
女性若沒有自立的能力,生活沒有保障,只好視依附男性為終身依靠,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生活出現困境時,這些婦女的解決方式就是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因此秀梅母親改嫁,秀梅嫁作二房,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秀梅也想作出自己的選擇,但是她的思想意識不高,還是逃不脫傳統的社會思維,她想自己找一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去依靠。她心儀有文化的教書先生,尋到先生的家鄉,先生卻已離家在外埠教書。秀梅失望回到自己的家,接受命運的安排。秀梅的媽媽改嫁和秀梅後來嫁作二房,都沒有讓她們的苦難結束,反而衍生了她們的人生悲劇:秀梅險被繼父侮辱、母親離開繼父家、婆婆被氣死。
另一短篇《後來娘》寫的是女性的愚昧和悲哀。阿珍妹的母親去世後,父親娶了帶著油瓶女的繼母。繼母總是對阿珍妹打打罵罵,還經常讓她挨餓,自己的女兒卻「一大塊一小塊的吃肉」,待遇之差異,連年紀尚幼的異父異母妹妹也感覺得到,也效仿母親的態度,常常欺負姐姐:
看見老娘不時地炮製異父異母的姐姐,她也學起樣來了,一覺不遂意便用拳頭去舂她的背脊,用指甲去擰她的手臂、臉頰和大腿。
阿珍妹只是個七八歲的孩子,父親為了謀生,經常出門在外。繼母趁父親不在時虐待她,懦弱的她沒有勇氣向父親投訴。有一次被鎖在門外,夜深天涼,衣衫單薄的她不停打顫,好心的老鄰居讓她進去屋子睡覺。阿珍妹和鄰居一廂情願地以為父親回來後,她就可以回家。阿珍妹的苦難沒有因父親回來而結束,繼母蓄意造謠中傷老鄰居和阿珍妹的關係,父親回來拍門找人,怒斥女兒是「婊子」,不知廉恥,最後還把她「隨便」賣給了別人。
五十、六十年代的南洋社會經濟不景、文化水準低落,人民思想落後,生活的重擔往往扭曲了人性,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後來娘》寫出當時社會破碎的家庭,衍生出許多社會悲劇。資源匱缺,為了保障自己和親生子女的將來,繼母無法像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疼愛阿珍妹,虐待她,中傷她,終於把她趕出了家門。在這篇小說裡,父親是家計的來源,繼母為了爭取家裡賴以生活的父親全部的義務,不惜排擠掉繼女。而年幼阿珍失去了母親,唯一可依賴的父親,卻選擇相信另一個依賴他的女人,自己卻被父親賤賣。陷阿珍妹於苦難的也是女性長輩,她們對女性後輩的殺傷力有時比社會規範還來得厲害。從阿珍妹的遭遇和繼母的卑劣,以及父親的無情,讓我們感受到婦女在那個時代的無助和悲哀。
描寫多個女性角色的短篇小說《房客》,是原上草的力作之一。小說中的女性「事頭婆」、「豆腐婆」、「財富娘」,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女性的眾生相。她們在經濟上已經能夠自力更生,事頭婆僅靠收房租就可以過日子,還有能力應付經常伸手要錢的遠房侄兒。豆腐婆的生意馬馬虎虎,卻還能吃飽穿好,空閒時可以玩玩幾手賭博。「財富娘」的丈夫收入不錯,她衣著光鮮,胸前掛著金葡萄招搖,平時也愛賭。這些女性雖然已經擺脫了貧困的階段,畢竟受教育不多,閒暇沒有其他消遣,沉迷於賭博,沒有為將來未雨綢繆,最後造成家庭悲劇。
財富娘的丈夫突然生病,沒有收入,反而看病花了不少錢。財富娘嗜賭成性,甚至借錢去賭以致債臺高築,最後選擇拋下生病的丈夫和年齡尚小的女兒桂芳一走了之。桂芳的年齡最小,爸爸在銀行上班,人稱「財富」(管帳目的文員),媽媽身為財富娘,穿著亮麗,表面風光;然而小桂芳卻常被父母忽略,經常挨餓。房東太太歡
時代的隱痛:原上草筆下的南洋女性 潘碧華∕張尤蕊
原上草是四○年代中期的馬華作家,原名古德賢,祖籍中國廣東省梅縣。四歲時隨父母南來,落足彭亨州的雙溪林明埠,畢業於林明中華小學、中華中學初中部。他當過文員、電影廣告員、會館座辦、流動小販、茶店老闆、教師、編輯等。曾以沙風、原上草、虱蟲、古跡等筆名在各報章副刊發表作品。一九五九年後,陸續擔任《學生週報》、《建國日報》、《大眾晚報》、《馬來亞通報》、《寫作人》季刊的編務。一九七八年,馬來西亞華文寫作人協會成立,中選為首屆主席(會長)。他主要的著作有:《韭菜花開》、《水東流》、《迷途》、《房客》、《萬家燈火》、《亂世兒女》、《風雨榴槤坑》等。一九九八年,他榮獲第五屆馬華文學獎,翌年十月十三日與世長辭。
戰前的南洋社會,居民多為當地土族和外來勞工,教育不普遍,文化的建設也比較緩慢。缺乏高層次文化的引導,社會思想落後。原上草初中畢業後想到中國大陸繼續升學,因為戰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他的思想建設來自閱讀,他初中時期,擔任學校圖書館館長,看了大量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因此深受五四作家提倡的民主思想所影響,認為文學可以改變社會。讀者從他小說中可以看到明顯的人物形象展現,強烈的人物性格描寫,他企圖通過文學描寫喚起人們對生存價值、民主精神、舊傳統和新思維的重新審視。這種理性精神的表現對當時的馬華小說有直接的影響,並貫穿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作品,形成一股「題材熱」。在原上草的小說中,愚者和智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形成了二元對立的情況。讀者不難發現,在眾多小說人物當中,最常出現的「引導者」是教師的角色。作者通過像教師這些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來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雖然這些作品過於理性,形成藝術表現上的生硬,但是確實是那個時代大部份馬華作家有意為之的方式,他們抱著文學反映社會,將社會風氣撥亂反正的理想進行寫作。
原上草出身清寒,他憐憫貧苦大眾的生活,也特別關懷女性,同情她們在社會的洪流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對人生的慨歎是出自個人的遭遇和一代人命運的統合,體現出在閉塞的社會環境中,一個有理想的作家嚮往光明的呼喊。通過文學,作家企圖尋找生命中浪漫與現實的平衡點。原上草的短篇小說涉及的主題很多,有愛情、親情、教育、人性等主題,其中對人性矛盾的探索、透析最為精彩。除此之外,對社會問題的折射,也顯得文筆老練,探索的問題深刻。本文主要探討原上草短篇小說中有關女性角色的書寫,通過女性的命運看那個時代無法避免的悲劇。
一、多重的壓迫:弱勢女性的悲哀
東方社會傳統重男輕女,女性的生存權利一向不受社會所重視。隨著西方女性主義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中崛起,要求男女平等的聲音喚起人類重新審視女性在文明發展中的角色,經過漫長的時日,終於在二十世紀初傳到亞洲,女性在教育、藝術、文學等領域得到前所未有的開放,她們參與文化建設,表現自己。中國五四文學作家在女性解放方面有所關注,女性自我書寫,也成為文學書寫的物件。原上草在中學時期熟讀中國現代文學,深受五四新文學的人文關懷思想、反封建、重科學精神的影響,他的多篇小說以女性為主角,她們勤勞、善良、智慧、賢淑,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她們,卻讓她們在那個時代,遭受各種磨難。他同情女性的遭遇,因此為她們的不幸打抱不平。
傳統社會以男性為尊,女性依附男性而活。當時的南洋社會和舊中國一樣屬於男權社會,由男主外而女主內,家庭的經濟重擔都落在父親或丈夫或兒子的身上;所以一旦經濟支柱倒下,女性的生存條件也就受到威脅,可能的反應便是激發潛在的理性部分。她們想掙脫困境卻沒有能力,唯有借助他人的力量,作為她們心儀和信任的男性是唯一的人選。換句話說,她們最後將理性交由感性來支配,將命運交托於情感,一旦情感因某種理由消逝或崩潰(或死亡或背叛),她們的精神支柱(金錢支柱)就會倒塌,因而向命運低頭。
婦女受教育的不多,經濟不獨立,因此無法維持日常生活,唯一辦法便是依賴男性生存。在原上草的視角下,傳統觀念束縛了女性的個性發展,女性為了生存,往往無從選擇。原上草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韭菜花開》出版於一九六一年,收集了十三篇完成於五十、六十年代的作品。《韭菜花開》開篇就寫滿園韭菜花開的時候,一個被派到鄉野執教的先生第一次推開了施家的籬笆門,從此就被捲入幾個女人的命運漩渦中。施家的男丁早逝,剩下老弱婦孺三人,媳婦因家裡實在沒有東西吃了,只好改嫁給城裡的一戶人家當填房,伺機拿點東西回去接濟兒女和婆婆。施家婆婆不能諒解媳婦的改嫁,阻止孫子阿發和孫女秀梅與他們的母親見面。阿發因為想念母親,所以經常紅著眼眶上學,老師因好奇而揭發了這家女性三代的悲劇。
原上草筆下描繪的女性樸素真誠,善惡分明,然而她們沒有受過教育,不知道何謂男女平等。面對坎坷的命運,她們也想反抗、改變,卻無能為力,往往從一個絕境逃出,又落入另一個絕境,並沒有真正的逃脫。女性的不幸有時也因為同性長輩的迫害而加劇。施老婆婆這種決定性角色(masterrole),她重男輕女,非常迷信、思想愚昧、個性固執,個人的無知,往往是家裡成員不幸的主因。
施老婆婆喪夫之後,依賴兒子過活。兒子死後,她把希望寄託在唯一的孫子阿發身上;由於媳婦改嫁,她將媳婦當作眼中釘。阿發生病了,她不願意將孫子交由媳婦找醫生治病,她認為神明的力量和求來的靈符比較有效,只會給孫子求籤喝符水,差點鑄成大錯。施家媳婦一向逆來順受,丈夫死後,一家生計成了問題,迫於無奈,改嫁他人,暗中接濟與前夫生的孩子。媳婦的再嫁讓施家婆婆感到難堪和厭惡,經常在語言上和行動上打擊媳婦,對外人稱媳婦已經死了,不允許孫子和他們的母親見面。
後來為了籌措醫藥費,施家婆婆要把孫女秀梅嫁給賣菜的阿榮哥,秀梅出走向母親和繼父求助,不料繼父對她意圖不軌。秀梅的母親不願意女兒受辱,母女逃出繼父家,然而又陷入衣食沒有著落的困境。秀梅無計可施,只好答應嫁給賣菜的阿榮哥。原以為嫁給阿榮哥是一個歸宿,不料阿榮哥家裡已有家小,秀梅只是做二房。不到兩個月,大小兩房起了衝突,還大打出手。施老婆婆為了替孫女出頭對付大房,最後活活被氣死。
女性若沒有自立的能力,生活沒有保障,只好視依附男性為終身依靠,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生活出現困境時,這些婦女的解決方式就是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因此秀梅母親改嫁,秀梅嫁作二房,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秀梅也想作出自己的選擇,但是她的思想意識不高,還是逃不脫傳統的社會思維,她想自己找一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去依靠。她心儀有文化的教書先生,尋到先生的家鄉,先生卻已離家在外埠教書。秀梅失望回到自己的家,接受命運的安排。秀梅的媽媽改嫁和秀梅後來嫁作二房,都沒有讓她們的苦難結束,反而衍生了她們的人生悲劇:秀梅險被繼父侮辱、母親離開繼父家、婆婆被氣死。
另一短篇《後來娘》寫的是女性的愚昧和悲哀。阿珍妹的母親去世後,父親娶了帶著油瓶女的繼母。繼母總是對阿珍妹打打罵罵,還經常讓她挨餓,自己的女兒卻「一大塊一小塊的吃肉」,待遇之差異,連年紀尚幼的異父異母妹妹也感覺得到,也效仿母親的態度,常常欺負姐姐:
看見老娘不時地炮製異父異母的姐姐,她也學起樣來了,一覺不遂意便用拳頭去舂她的背脊,用指甲去擰她的手臂、臉頰和大腿。
阿珍妹只是個七八歲的孩子,父親為了謀生,經常出門在外。繼母趁父親不在時虐待她,懦弱的她沒有勇氣向父親投訴。有一次被鎖在門外,夜深天涼,衣衫單薄的她不停打顫,好心的老鄰居讓她進去屋子睡覺。阿珍妹和鄰居一廂情願地以為父親回來後,她就可以回家。阿珍妹的苦難沒有因父親回來而結束,繼母蓄意造謠中傷老鄰居和阿珍妹的關係,父親回來拍門找人,怒斥女兒是「婊子」,不知廉恥,最後還把她「隨便」賣給了別人。
五十、六十年代的南洋社會經濟不景、文化水準低落,人民思想落後,生活的重擔往往扭曲了人性,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後來娘》寫出當時社會破碎的家庭,衍生出許多社會悲劇。資源匱缺,為了保障自己和親生子女的將來,繼母無法像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疼愛阿珍妹,虐待她,中傷她,終於把她趕出了家門。在這篇小說裡,父親是家計的來源,繼母為了爭取家裡賴以生活的父親全部的義務,不惜排擠掉繼女。而年幼阿珍失去了母親,唯一可依賴的父親,卻選擇相信另一個依賴他的女人,自己卻被父親賤賣。陷阿珍妹於苦難的也是女性長輩,她們對女性後輩的殺傷力有時比社會規範還來得厲害。從阿珍妹的遭遇和繼母的卑劣,以及父親的無情,讓我們感受到婦女在那個時代的無助和悲哀。
描寫多個女性角色的短篇小說《房客》,是原上草的力作之一。小說中的女性「事頭婆」、「豆腐婆」、「財富娘」,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女性的眾生相。她們在經濟上已經能夠自力更生,事頭婆僅靠收房租就可以過日子,還有能力應付經常伸手要錢的遠房侄兒。豆腐婆的生意馬馬虎虎,卻還能吃飽穿好,空閒時可以玩玩幾手賭博。「財富娘」的丈夫收入不錯,她衣著光鮮,胸前掛著金葡萄招搖,平時也愛賭。這些女性雖然已經擺脫了貧困的階段,畢竟受教育不多,閒暇沒有其他消遣,沉迷於賭博,沒有為將來未雨綢繆,最後造成家庭悲劇。
財富娘的丈夫突然生病,沒有收入,反而看病花了不少錢。財富娘嗜賭成性,甚至借錢去賭以致債臺高築,最後選擇拋下生病的丈夫和年齡尚小的女兒桂芳一走了之。桂芳的年齡最小,爸爸在銀行上班,人稱「財富」(管帳目的文員),媽媽身為財富娘,穿著亮麗,表面風光;然而小桂芳卻常被父母忽略,經常挨餓。房東太太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