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樣的一年
OKAY FOR NOW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被大人否定久了,
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嗎?
那年暑假,
道格家搬去一個他覺得蠢到不行的無聊小鎮,而且……
老是在外喝酒的老爸一回家就暴力相向,
體育老師故意找比道格重六倍的人跟他摔角,
心愛的簽名棒球外套被爸爸的酒肉朋友偷走了,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大哥找工作四處碰壁,
二哥被當成偷竊慣犯,
難以啟齒的,還有道格的閱讀障礙……
但是,那又怎樣?那又怎樣?
一年過去了,透過奧杜邦的鳥類圖畫、星期六的送貨任務,
道格愛上這裡,也翻轉了負能量的生活環境,得到自我成就與肯定。
「上一次有人說我很不錯是什麼時候?我並非一無是處。
這一次,我要讓所有的鳥都回來!」
──道格
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嗎?
那年暑假,
道格家搬去一個他覺得蠢到不行的無聊小鎮,而且……
老是在外喝酒的老爸一回家就暴力相向,
體育老師故意找比道格重六倍的人跟他摔角,
心愛的簽名棒球外套被爸爸的酒肉朋友偷走了,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大哥找工作四處碰壁,
二哥被當成偷竊慣犯,
難以啟齒的,還有道格的閱讀障礙……
但是,那又怎樣?那又怎樣?
一年過去了,透過奧杜邦的鳥類圖畫、星期六的送貨任務,
道格愛上這裡,也翻轉了負能量的生活環境,得到自我成就與肯定。
「上一次有人說我很不錯是什麼時候?我並非一無是處。
這一次,我要讓所有的鳥都回來!」
──道格
名人推薦
朱天衣(作家)
光禹(飛碟《夜光家族》主持人、作家)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崇建(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吳慧蘭(新北市重慶國中校長)
林昭君(國立臺中女中教師)
周慧婷(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總教學中心主任委員)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凌拂(自然愛好者與文學作家)
許淑貞(板橋市新埔國中校長)
張蕙芬(大樹文化總編輯)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楊力州(金馬獎導演)
楊照(知名文化評論家)
趙自強(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真情推薦
(以上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我認為這是一部適合少年到年輕人自讀的小說,也是一部適合由家長與教師伴讀、導讀的小說。因為順著這部小說,作者開展了美國歷史、生態意識、家庭議題、繪畫與欣賞技巧……甚至是鳥類知識。而道格的形象是那麼具有普世性──誰在成長過程中,身邊沒有遇過一兩個被正統教育放棄的道格呢?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書中男孩道格,很倒霉的遇到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幸好他喜歡閱讀,並且藉由奧杜邦所繪的鳥類圖鑑,讓他有了超越困境的力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這本書不只適合青少年們閱讀,亦是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可一覽及借鏡的好書。
──吳慧蘭(新北市重慶國中校長)
建議每位成人在書桌前寫上:「上一次稱讚孩子不錯是什麼時候?」提醒自己常常關懷的看看孩子。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總教學中心主任委員)
這是本非常正向、非常溫馨的青少年勵志書,真的很好看,令人愛不釋手,但是看完後卻忍不住掩卷嘆息——青少年的成長為何都是這麼苦澀?難道非要這樣磨練一番才會蛻變為大人嗎?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書中主角,道格的處境夠令人哀憐!但隨著圖書館的開啟,道格在閱讀、在學習中,從負能量的生活環境裡,得到自我成就與肯定。
──凌拂(自然愛好者與文學作家)
一個飽受霸凌的瘦小男孩,不僅不愛學習,也怏怏不樂,直到他與圖書館內珍藏的奧杜邦《美洲鳥類》一書相遇,一切轉機就此開展,尋覓失落畫頁的動人過程中,他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量與方向,同時也連帶改變了周遭的人們。
──張蕙芬(大樹文化總編輯)
國外書評推薦
本書讓我們看見藝術的療癒能力,以及一個男孩潛能的覺醒。如同道格幫一隻即將從紙上飛起來的燕鷗上色時說的:「好極了!」這個故事也真是好極了。
——《紐約時報》
這是作者至今最好的一本小說,比《星期三戰爭》更深沉、文筆更內斂,但在陳述語調、角色塑造和中心思想上,仍維持一貫的精雕細琢。
——《柯克思書評》
以奧杜邦的鳥類畫作引出每一章,主角不為家庭壓力所阻礙,還是要發掘與拯救自己最好的一面。這是個力道強勁卻不著痕跡、並且出乎意料積極正面的故事。
——《書單》
讀完這個迷人、波折不斷、充滿魅力的故事之後,讀者將會感覺內心更豐富,並且非常想念道格和瑪莉斯維爾鎮。
——《學校圖書館期刊》
這本書寫得出奇的好。即使看完了,作者所創造的角色仍將伴隨讀者良久。縱然周遭有重重困難與阻礙,道格這個充滿希望的角色,仍讓讀者情不自禁為他加油。強力推薦大家讀這本書,你不會後悔的。
——《青少年倡導之聲》
國內讀者迴響
★★★★★ 劉家瑄(臺北市立敦化國中三年級)
故事從一名看似平凡、膽小的男孩--道格開始。作者用簡單、平淡卻溫馨的筆觸,描述一個孩子到達新環境後展開了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新生活。
新生活的開始,一切總是不如意,總是那麼的令人難以忍受。令人心驚膽顫的父親,遊手好閒的二哥,總讓道格生活在一種恐懼中。但在這故事,我彷彿跟隨著道格成長,看著他用他那不可思議的感染力一點一滴改變周遭的一切,也改變了他自己。令我驚奇的是,這樣一個連認字都有困難的孩子,竟會有著如此玲瓏剔透的心,當他努力一頁頁找回失落的鳥兒的過程中,似乎也找回了他生命中那隻幸福的青鳥。難以置信的是,每當道格找回一隻鳥兒時,我彷彿也能聽到那鳥兒歡欣鼓舞的振動牠那強而有力的翅膀,總能令我心中湧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很多時候的我們總是一味怨天尤人,害怕面對困境,躲在自己築出的堡壘中,忘了那個最純粹的自己。但這本書能讓人明白,生活雖然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只要保持著最初的心堅持下去,我們也能拍動心靈的翅膀,自由自在的翱翔於天際。
光禹(飛碟《夜光家族》主持人、作家)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崇建(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吳慧蘭(新北市重慶國中校長)
林昭君(國立臺中女中教師)
周慧婷(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總教學中心主任委員)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凌拂(自然愛好者與文學作家)
許淑貞(板橋市新埔國中校長)
張蕙芬(大樹文化總編輯)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楊力州(金馬獎導演)
楊照(知名文化評論家)
趙自強(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真情推薦
(以上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我認為這是一部適合少年到年輕人自讀的小說,也是一部適合由家長與教師伴讀、導讀的小說。因為順著這部小說,作者開展了美國歷史、生態意識、家庭議題、繪畫與欣賞技巧……甚至是鳥類知識。而道格的形象是那麼具有普世性──誰在成長過程中,身邊沒有遇過一兩個被正統教育放棄的道格呢?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書中男孩道格,很倒霉的遇到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幸好他喜歡閱讀,並且藉由奧杜邦所繪的鳥類圖鑑,讓他有了超越困境的力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這本書不只適合青少年們閱讀,亦是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可一覽及借鏡的好書。
──吳慧蘭(新北市重慶國中校長)
建議每位成人在書桌前寫上:「上一次稱讚孩子不錯是什麼時候?」提醒自己常常關懷的看看孩子。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總教學中心主任委員)
這是本非常正向、非常溫馨的青少年勵志書,真的很好看,令人愛不釋手,但是看完後卻忍不住掩卷嘆息——青少年的成長為何都是這麼苦澀?難道非要這樣磨練一番才會蛻變為大人嗎?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
書中主角,道格的處境夠令人哀憐!但隨著圖書館的開啟,道格在閱讀、在學習中,從負能量的生活環境裡,得到自我成就與肯定。
──凌拂(自然愛好者與文學作家)
一個飽受霸凌的瘦小男孩,不僅不愛學習,也怏怏不樂,直到他與圖書館內珍藏的奧杜邦《美洲鳥類》一書相遇,一切轉機就此開展,尋覓失落畫頁的動人過程中,他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量與方向,同時也連帶改變了周遭的人們。
──張蕙芬(大樹文化總編輯)
國外書評推薦
本書讓我們看見藝術的療癒能力,以及一個男孩潛能的覺醒。如同道格幫一隻即將從紙上飛起來的燕鷗上色時說的:「好極了!」這個故事也真是好極了。
——《紐約時報》
這是作者至今最好的一本小說,比《星期三戰爭》更深沉、文筆更內斂,但在陳述語調、角色塑造和中心思想上,仍維持一貫的精雕細琢。
——《柯克思書評》
以奧杜邦的鳥類畫作引出每一章,主角不為家庭壓力所阻礙,還是要發掘與拯救自己最好的一面。這是個力道強勁卻不著痕跡、並且出乎意料積極正面的故事。
——《書單》
讀完這個迷人、波折不斷、充滿魅力的故事之後,讀者將會感覺內心更豐富,並且非常想念道格和瑪莉斯維爾鎮。
——《學校圖書館期刊》
這本書寫得出奇的好。即使看完了,作者所創造的角色仍將伴隨讀者良久。縱然周遭有重重困難與阻礙,道格這個充滿希望的角色,仍讓讀者情不自禁為他加油。強力推薦大家讀這本書,你不會後悔的。
——《青少年倡導之聲》
國內讀者迴響
★★★★★ 劉家瑄(臺北市立敦化國中三年級)
故事從一名看似平凡、膽小的男孩--道格開始。作者用簡單、平淡卻溫馨的筆觸,描述一個孩子到達新環境後展開了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新生活。
新生活的開始,一切總是不如意,總是那麼的令人難以忍受。令人心驚膽顫的父親,遊手好閒的二哥,總讓道格生活在一種恐懼中。但在這故事,我彷彿跟隨著道格成長,看著他用他那不可思議的感染力一點一滴改變周遭的一切,也改變了他自己。令我驚奇的是,這樣一個連認字都有困難的孩子,竟會有著如此玲瓏剔透的心,當他努力一頁頁找回失落的鳥兒的過程中,似乎也找回了他生命中那隻幸福的青鳥。難以置信的是,每當道格找回一隻鳥兒時,我彷彿也能聽到那鳥兒歡欣鼓舞的振動牠那強而有力的翅膀,總能令我心中湧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很多時候的我們總是一味怨天尤人,害怕面對困境,躲在自己築出的堡壘中,忘了那個最純粹的自己。但這本書能讓人明白,生活雖然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只要保持著最初的心堅持下去,我們也能拍動心靈的翅膀,自由自在的翱翔於天際。
編輯推薦
「那又怎樣?」是主角道格的口頭禪,這不只是叛逆的頂嘴,更是在幫自己的挫敗處境打氣。他爸會打他、他哥也會打他、學校老師放棄他;儘管別人都把他當呆瓜,道格還是堅持自己的目標:把圖書館失落的奧杜邦畫作一頁頁找回來。他說因為生活周遭很少有什麼是完整的,所以,一旦發現有什麼是完整的,會很想讓它可以保持下去。
尋找鳥畫只是一個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找回自己,無論最後目標是否達成,道格自己肯定是變完整了,從一個被放棄的邊緣男孩,長成一個有能力去影響、幫助別人的堅強少年。乍聽之下可能像個有點老掉牙的成長故事,但讀起來可是真摯無比!我想,可能我們自己曾經就是這樣一個道格,也可能你目前的處境就是如此:被多數人用一種好像在說你不屬於這裡的眼神盯著看。但是,別忘了,不管現實生活再怎麼殘酷,那又怎樣?OKAY FOR NOW啦!(文/未來出版編輯賴佳筠)
尋找鳥畫只是一個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認識、找回自己,無論最後目標是否達成,道格自己肯定是變完整了,從一個被放棄的邊緣男孩,長成一個有能力去影響、幫助別人的堅強少年。乍聽之下可能像個有點老掉牙的成長故事,但讀起來可是真摯無比!我想,可能我們自己曾經就是這樣一個道格,也可能你目前的處境就是如此:被多數人用一種好像在說你不屬於這裡的眼神盯著看。但是,別忘了,不管現實生活再怎麼殘酷,那又怎樣?OKAY FOR NOW啦!(文/未來出版編輯賴佳筠)
序/導讀
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嗎?
吳明益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去年四月二十六日,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搜尋網站Google出現了一排手繪鳥圖,一時之間,使用者不易聯想到圖的涵意。不過全球的鳥迷們一看到那手繪獨特如詩的筆觸,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的名字遂隨之浮現,那是google doodle為奧杜邦兩百二十六歲冥誕所獻上的致意。
奧杜邦可能是自然史上最偉大的動物手繪畫家,他手繪四百三十五種鳥類的《美洲鳥類》與後來完成的《北美洲的四足動物》(Viviparous Quadrupeds of North America),被譽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出版品之一。《美洲鳥類》初版書被稱為「雙象版」(double-elephant folio),因為裡頭的鳥圖幾乎都是等比例繪製的,原版非常巨大,近年在拍賣市場上,被稱為世上最昂貴的書。但這部書「昂貴的價值」,並不在於拍賣的價錢,而在於它啟發了一種「不殺鳥而能判斷鳥種」的未來趨勢──多年之後,全世界拿著一本圖鑑與望遠鏡觀鳥的人口漸漸超過了拿著獵槍殺鳥的人口,奧杜邦這個名字,幾乎要成為美國本土……不,世界觀鳥歷史上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奧杜邦本人的經歷與終生投入鳥畫的毅力,就具有傳奇性,為了畫鳥他妻子離他而去,《美洲鳥類》整整耗費他十二年的光陰。因此,在美國有不少以奧杜邦畫出《美洲鳥類》的故事為設想核心的小說或繪本。而你手上這本蓋瑞‧施密特(Gary D. Schmidt)的《那又怎樣的一年》,肯定是其中最具巧思與細膩度的作品之一。
小說以喜歡棒球的少年道格為核心,作者一面鋪敘他所位處的美國中、下階層社會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一面藉由小鎮議會單頁單頁出售圖書館《美洲鳥類》的昂貴珍本,以籌措財務的情節,誘發出作者想要傳達的自然意識與人性觀察。在敘事的過程裡,施密特很有企圖心的將美國的歷史、《簡愛》這部小說,以及鄉村文化羅織進去。
少年道格是陷入父親與兄長語言暴力陰影,又被學校正統教育視為邊緣的孩子,他是「每次你覺得人生很美妙的時候,就一定會有什麼事情來破壞」的悲傷少年。但這個少年本身具有極強的數字能力與觀察力,以及藝術潛力。隨著故事的發展,少年藉由外力與自身,漸次掙脫現有的枷鎖。簡單的說,這是一部典型的少年成長小說,小說的收尾還稍稍落了俗套,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裡面細膩的生態隱喻。
奧杜邦的作品在科學與美學上,俱皆獲得極高的肯定,一方面是他當時所觀察的鳥類,不少都已然絕種,《美洲鳥類》因此成為我們意想那些謎樣生物的可貴窗口。而奧杜邦將鳥與生態環境,甚至是與人類關係運用構圖表現出來的手法,勝過千言萬語的描述,更是獨步生態畫的宏觀視野。我至今只看過中國的版本《鳥類聖經》,開本雖僅有原著的八分之一,仍然令人震懾感動,奧杜邦卓越的美的直覺,使得這部書至今仍遠遠超過此刻市面上你能翻閱到的手繪圖鑑。
小說充分運用了這兩點,去進行明喻與隱喻。在不妨礙閱讀樂趣的情況下,我要特別提醒讀者思考各章節所選擇的鳥種,與主人翁人生遭遇之間的關係:道格有時覺得自己像畫中的「大愛斯基摩杓鷸」,有時像「大嘴海鸚」,有時像「褐鵜鶘」,有時像「大黑背鷗」……作者將少年的自我意識與成長歷程,以鳥為喻,有時「孤孤單單」,有時「正要邁向這個世界」,有時「放棄了天空」。施密特的文字就是一種文字素描,把少年道格的生活編織進畫作中。
而作者也藉老圖書館員包爾先生指導道格作畫的過程,做了一次美學分析與繪畫常識介紹的課程。當然如果你細讀,也將發現裡頭隱涵著心靈啟發的意味──藉由作畫,道格發現了自然界的迷人,也漸次展開了探索靈魂深邃的可能性。
我認為這是一部適合少年到年輕人自讀的小說,也是一部適合由家長與教師伴讀、導讀的小說。因為順著這部小說,作者開展了美國歷史、生態意識、家庭議題、繪畫與欣賞技巧……甚至是鳥類知識。而道格的形象是那麼具有普世性──誰在成長過程中,身邊沒有遇過一兩個被正統教育放棄的道格呢?
只是我衷心希望讀者(或伴讀者)也能參照小說裡,所提到的那些《美洲鳥類》裡的頁面,去搜尋圖片或資料對照閱讀。因為那些動人的畫作、鳥類知識,或許將與小說情節,協助讀者反思施密特藉由道格敘事時使用的那句口頭禪:『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嗎?』
那個感覺,包括了被錯誤的教育體系歧視的感覺,第一次在野外看到黑鳶的感覺,童年時因為被讚賞而終於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是處的感覺,被陌生的文學或藝術作品打動的感覺,第一次,或再一次提筆作畫的感覺……。
於是,這本書就不再只是一部描述美國少年的成長小說,而是你也重構了屬於你的成長史,最終甚至可能滲透進你閱讀或伴讀時所重述的故事,成為一部新的成長小說。
吳明益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去年四月二十六日,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搜尋網站Google出現了一排手繪鳥圖,一時之間,使用者不易聯想到圖的涵意。不過全球的鳥迷們一看到那手繪獨特如詩的筆觸,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的名字遂隨之浮現,那是google doodle為奧杜邦兩百二十六歲冥誕所獻上的致意。
奧杜邦可能是自然史上最偉大的動物手繪畫家,他手繪四百三十五種鳥類的《美洲鳥類》與後來完成的《北美洲的四足動物》(Viviparous Quadrupeds of North America),被譽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出版品之一。《美洲鳥類》初版書被稱為「雙象版」(double-elephant folio),因為裡頭的鳥圖幾乎都是等比例繪製的,原版非常巨大,近年在拍賣市場上,被稱為世上最昂貴的書。但這部書「昂貴的價值」,並不在於拍賣的價錢,而在於它啟發了一種「不殺鳥而能判斷鳥種」的未來趨勢──多年之後,全世界拿著一本圖鑑與望遠鏡觀鳥的人口漸漸超過了拿著獵槍殺鳥的人口,奧杜邦這個名字,幾乎要成為美國本土……不,世界觀鳥歷史上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奧杜邦本人的經歷與終生投入鳥畫的毅力,就具有傳奇性,為了畫鳥他妻子離他而去,《美洲鳥類》整整耗費他十二年的光陰。因此,在美國有不少以奧杜邦畫出《美洲鳥類》的故事為設想核心的小說或繪本。而你手上這本蓋瑞‧施密特(Gary D. Schmidt)的《那又怎樣的一年》,肯定是其中最具巧思與細膩度的作品之一。
小說以喜歡棒球的少年道格為核心,作者一面鋪敘他所位處的美國中、下階層社會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一面藉由小鎮議會單頁單頁出售圖書館《美洲鳥類》的昂貴珍本,以籌措財務的情節,誘發出作者想要傳達的自然意識與人性觀察。在敘事的過程裡,施密特很有企圖心的將美國的歷史、《簡愛》這部小說,以及鄉村文化羅織進去。
少年道格是陷入父親與兄長語言暴力陰影,又被學校正統教育視為邊緣的孩子,他是「每次你覺得人生很美妙的時候,就一定會有什麼事情來破壞」的悲傷少年。但這個少年本身具有極強的數字能力與觀察力,以及藝術潛力。隨著故事的發展,少年藉由外力與自身,漸次掙脫現有的枷鎖。簡單的說,這是一部典型的少年成長小說,小說的收尾還稍稍落了俗套,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裡面細膩的生態隱喻。
奧杜邦的作品在科學與美學上,俱皆獲得極高的肯定,一方面是他當時所觀察的鳥類,不少都已然絕種,《美洲鳥類》因此成為我們意想那些謎樣生物的可貴窗口。而奧杜邦將鳥與生態環境,甚至是與人類關係運用構圖表現出來的手法,勝過千言萬語的描述,更是獨步生態畫的宏觀視野。我至今只看過中國的版本《鳥類聖經》,開本雖僅有原著的八分之一,仍然令人震懾感動,奧杜邦卓越的美的直覺,使得這部書至今仍遠遠超過此刻市面上你能翻閱到的手繪圖鑑。
小說充分運用了這兩點,去進行明喻與隱喻。在不妨礙閱讀樂趣的情況下,我要特別提醒讀者思考各章節所選擇的鳥種,與主人翁人生遭遇之間的關係:道格有時覺得自己像畫中的「大愛斯基摩杓鷸」,有時像「大嘴海鸚」,有時像「褐鵜鶘」,有時像「大黑背鷗」……作者將少年的自我意識與成長歷程,以鳥為喻,有時「孤孤單單」,有時「正要邁向這個世界」,有時「放棄了天空」。施密特的文字就是一種文字素描,把少年道格的生活編織進畫作中。
而作者也藉老圖書館員包爾先生指導道格作畫的過程,做了一次美學分析與繪畫常識介紹的課程。當然如果你細讀,也將發現裡頭隱涵著心靈啟發的意味──藉由作畫,道格發現了自然界的迷人,也漸次展開了探索靈魂深邃的可能性。
我認為這是一部適合少年到年輕人自讀的小說,也是一部適合由家長與教師伴讀、導讀的小說。因為順著這部小說,作者開展了美國歷史、生態意識、家庭議題、繪畫與欣賞技巧……甚至是鳥類知識。而道格的形象是那麼具有普世性──誰在成長過程中,身邊沒有遇過一兩個被正統教育放棄的道格呢?
只是我衷心希望讀者(或伴讀者)也能參照小說裡,所提到的那些《美洲鳥類》裡的頁面,去搜尋圖片或資料對照閱讀。因為那些動人的畫作、鳥類知識,或許將與小說情節,協助讀者反思施密特藉由道格敘事時使用的那句口頭禪:『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嗎?』
那個感覺,包括了被錯誤的教育體系歧視的感覺,第一次在野外看到黑鳶的感覺,童年時因為被讚賞而終於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是處的感覺,被陌生的文學或藝術作品打動的感覺,第一次,或再一次提筆作畫的感覺……。
於是,這本書就不再只是一部描述美國少年的成長小說,而是你也重構了屬於你的成長史,最終甚至可能滲透進你閱讀或伴讀時所重述的故事,成為一部新的成長小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