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送信人
Messenger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為人送信,傳遞信息。這是他的工作。他以為,等到分派今生的真正名號時,「送信人」這個頭銜將會雀屏中選。他喜歡這個名字唸出來的聲音,更期待獲得這分殊榮。不過,今夜他並不是來送信或收信的……他是要去森林中的空地,他熟悉的老地方,就在茂密的松樹林後面……他需要一點點隱私,來思索他對自己的新發現:他必須找個隱密的地方,悄悄的測試一下,解決心中的恐懼,理解它所代表的含意。
麥迪剛來到村裡的時候,是個愛使詐、打架的小男孩,喜歡自稱為「強中之王」。在失明但有遠見的「先知」調教下,麥迪成為光明磊落的年輕人,往返奔波,替人送信。近來他所居住的村子發生了一些古怪的變化,原本歡迎外人並以此自豪的烏托邦社區,竟決定不再接納外來的難民。村中領袖委任麥迪,讓他穿越危險的大森林,向外傳遞邊界即將封閉的消息。在圍牆砌起之前,他還兼任另一項使命:說服先知在外執行任務的女兒綺拉,隨他一同返村團聚。可是,大森林已不再友善,麥迪必須冒險克服重重險阻才能完成任務,而他唯一的憑藉,只有剛剛發現卻還無法解釋或理解的獨特天賦。
《森林送信人》讓我們看見理想國的墮落與復活,再次驗證人類文明不斷滅亡與新生的歷史循環。大森林象徵人心,人心無私時,大森林欣欣向榮,萬物共生;人心變得自私時,大森林也將毀壞……
麥迪剛來到村裡的時候,是個愛使詐、打架的小男孩,喜歡自稱為「強中之王」。在失明但有遠見的「先知」調教下,麥迪成為光明磊落的年輕人,往返奔波,替人送信。近來他所居住的村子發生了一些古怪的變化,原本歡迎外人並以此自豪的烏托邦社區,竟決定不再接納外來的難民。村中領袖委任麥迪,讓他穿越危險的大森林,向外傳遞邊界即將封閉的消息。在圍牆砌起之前,他還兼任另一項使命:說服先知在外執行任務的女兒綺拉,隨他一同返村團聚。可是,大森林已不再友善,麥迪必須冒險克服重重險阻才能完成任務,而他唯一的憑藉,只有剛剛發現卻還無法解釋或理解的獨特天賦。
《森林送信人》讓我們看見理想國的墮落與復活,再次驗證人類文明不斷滅亡與新生的歷史循環。大森林象徵人心,人心無私時,大森林欣欣向榮,萬物共生;人心變得自私時,大森林也將毀壞……
名人推薦
媒體書評
★勞瑞繼《記憶傳承人》與《歷史刺繡人》後,又在第三部曲精湛的寫出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餘韻綿長。——————出版人週刊
★勞瑞用簡潔優美的文字,寫出一則政治寓言,富含家庭樂趣與大自然的野趣,寓意深遠。——————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文字簡潔,故事動人,雖是四部曲中的第三部,單獨閱讀也無阻礙……讀完故事,掩上書扉後,讀者還會再三回味,拍案叫絕。——————柯克斯書評
★勞瑞繼《記憶傳承人》與《歷史刺繡人》後,又在第三部曲精湛的寫出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餘韻綿長。——————出版人週刊
★勞瑞用簡潔優美的文字,寫出一則政治寓言,富含家庭樂趣與大自然的野趣,寓意深遠。——————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文字簡潔,故事動人,雖是四部曲中的第三部,單獨閱讀也無阻礙……讀完故事,掩上書扉後,讀者還會再三回味,拍案叫絕。——————柯克斯書評
目錄
目錄範例
出版緣起
作者介紹
理想國四部曲 總導讀
譯者導讀 我的森林我行走,我的世界我拯救
第一章 即將轉彎的未來
第二章 領袖的目光
第三章 不能說的祕密
第四章 送 信
第五章 神祕的力量
第六章 交易大會
第七章 氣氛詭異
第八章 小狗歡樂
第九章 村民大會
第十章 關閉邊境
第十一章 即將出發
第十二章 充滿敵意的森林
第十三章 再見綺拉
第十四章 預見未來
第十五章 進入大森林
第十六章 路程崎嶇艱困
第十七章 陷入險境
第十八章 出發救援
第十九章 惡林攻擊
第二十章 意念交會
第二十一章 靈療大地
出版緣起
作者介紹
理想國四部曲 總導讀
譯者導讀 我的森林我行走,我的世界我拯救
第一章 即將轉彎的未來
第二章 領袖的目光
第三章 不能說的祕密
第四章 送 信
第五章 神祕的力量
第六章 交易大會
第七章 氣氛詭異
第八章 小狗歡樂
第九章 村民大會
第十章 關閉邊境
第十一章 即將出發
第十二章 充滿敵意的森林
第十三章 再見綺拉
第十四章 預見未來
第十五章 進入大森林
第十六章 路程崎嶇艱困
第十七章 陷入險境
第十八章 出發救援
第十九章 惡林攻擊
第二十章 意念交會
第二十一章 靈療大地
序/導讀
理想國四部曲 總導讀
追尋親情的烏托邦 張子樟(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
經過漫長二十年的積澱,先後於一九九0年與一九九四年以《數星星》(Number the Stars)和《記憶傳承人》(The Giver)兩部作品,兩次榮獲紐伯瑞金牌獎的青少年小說大家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終於在二0一二年,七十五歲高齡時完成理想國四部曲。《記憶傳承人》於一九九三年出版後即好評不斷,不久就得到紐伯瑞獎;二000年完成《歷史剌繡人》(Gathering Blue);二00四年我們讀到《森林送信人》(The Messenger);二0一二年《我兒佳比》(Son)問世。
細讀這四部作品,讀者可把它們歸類為反烏托邦小說,雖然每個故事各有主角,也可獨立,但基本架構仍然有連結之處。譬如首部曲《記憶傳承人》的主角喬納思逃離同化社區,放棄受領者的身分,他的生死成為一個謎。作者在二、三部雖沒有直接點明,但聰明的讀者細讀時,不難發現書中的另一村落樂土的領袖,就是大難不死的喬納思。到了第四部曲時,喬納思與綺拉結婚,卸下領袖重擔,主角換成克萊兒與佳比母子。克萊兒在同化社區裡,身為孕母,因為未服用藥丸,竟一直思念編號三十六,即被喬納思帶走的嬰兒佳比,於是決心遠離家園尋找兒子。
好的少年小說總不離親情、友情、愛情的宣揚,這四部曲尤其強調親情。在首部曲中,主角喬納思是孕母所生,與所謂的「父母」毫無血緣關係,因此與家人互動時,彼此言語僵硬,不含情意。他在接受記憶傳承訓練時,反而嚮往為長者慶生的畫面,渴望可以擺脫制式的生活,以獲得真正的親情滋潤。他的出走當然也受到傳授人親生女兒蘿絲瑪麗(Rosemary)自求解放的影響,因為他們父女展現的是大愛。後來喬納思從未提到他形式上的養父母,對自己的養妹也只是輕鬆帶過,因為他追尋的也是人類大愛。
對於熟悉《記憶傳承人》的讀者來說,《歷史剌繡人》的情節似曾相識,同樣是閉鎖型的社區。社區的生活同樣由一群所謂的長老掌控。綺拉的遭遇宛如喬納思的翻版。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細心的觀察,她發現了真相,只是為了更大的使命,她必須隱藏自己的情感。母親的過世讓頓失親情的她轉而對小麥、湯瑪、小喬深切的關懷,直到未曾謀面的盲父出現,她才無法抑制的宣洩對親情的渴望。
《森林送信人》中的麥迪(即小麥)也一直期待親情的滋潤。他在原生家庭裡並未得到應有的照顧。認識綺拉後,感受到她的和善,便把她當作親姐姐般看待;後來與綺拉的盲父同住,也視其若父,甚至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帶領綺拉勇闖森林。至於《我兒佳比》中的克萊兒,則是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親生兒佳比,她歷盡艱辛,縱使捨棄青春也要請求交易大師指點迷津,最後終能達成願望。克萊兒的強烈母性,可以說是作者追憶喪子的情緒轉移,作品帶有淨化作用。
勞瑞書寫這四部曲的基本手法,仍然依循著「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的追尋(quest)模式(也就是神話大師坎伯在《千面英雄》裡提到的英雄歷險過程:啟程、啟蒙與回歸)。《記憶傳承人》中的主角喬納思帶著佳比離開居住的社區,目的有二:一是將傳授人背負的一切,歸還給社區裡的每一個人。二是自己去尋找另一個真正的樂園。《歷史剌繡人》中的綺拉被迫毀家,走入預先設計安排的另一個舒適卻冰冷的處所。等她認為自己使命已達時,再跟隨麥迪到另一個家——她盲父的家。《森林送信人》中的麥迪離開充滿暴戾的家,去追尋新的歸屬,終於在另一個略具烏托邦模式的村子落戶,並與綺拉的盲父同住。《我兒佳比》中的孕母克萊兒為了尋找親生佳比,被迫離開原來的社區,經過艱辛的考驗後,終於到達新的烏托邦村子。
這些角色即使能夠完成旅程,重返家園,也會赫然發現,原來的家已經不是原本的模樣,因為經過不同時空的陶鑄與冶煉,擴展了自己的省察視野與生活歷練,對家的觀念也會有另一層新的看法。他們可能學會自我調適,讓自己適應新家,或者顛覆已經瀕臨滅絕的老家,另起爐灶,給家人帶來新氣息、新希望。
作者刻意鋪陳各書中主角的追尋旅程,其用意並不難理解。「大同世界」一直是古今人類嚮往的理想社會,但實際生存的社會,卻始終與理想社會差距太遠,於是一些先知先覺便把這種願望寄託在創作中。在中國,我們有陶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李汝珍的《鏡花緣》(如「君子國」的說法);在西方,除了較早的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穆爾的《烏托邦》說法外,希爾頓的《香格里拉》也給予我們相當程度的憧憬。但這些作品基本上不切實際,不合人性人情,因為禁絕飽暖以外的一切物欲,根本違反人類天性。在經過上天下海,苦苦尋覓之後,人們發現烏托邦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正面,所以二十世紀開始,出現的反烏托邦文學就是這種理念的反動,例如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島》,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動物山莊》;這些作品強調的是:烏托邦社會只是一種虛幻的想望,不可期待。
藉由理想國四部曲,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烏托邦制度的檢視。《記憶傳承人》裡的老傳授人在傳授記憶的過程中,幫喬納思揭露了社區的真相,並間接鼓勵喬納思出走,把所有記憶還給社區的每一個人。《歷史刺繡人》中的綺拉以近乎神奇的刺繡天分僥倖存活,但盲父卻告訴她:迫使她差點成為孤兒的,正是她一向視為恩人的長老;她又在傳唱大會上,親眼目睹傳唱人腳踝上的腳鐐時,才終於了解這個社區的本質。即使在《森林送信人》中接近真正理想烏托邦的村子裡,亦有許多異議的聲音。良師益友的反常態度、社區出現反對收容更多外來者的聲浪,加上交易大師的攪局,都令人不安。整個理想社區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詭譎氣氛。
《我兒佳比》先從不同角度重述克萊兒與喬納思曾經生活過的同化社區的故事,再把前面三本小說的角色牽連在一起,故事既有魔法又帶神祕。背景雖是三個獨特的社區,但主軸都不離對愛的渴望與反思。在《記憶傳承人》和《歷史刺繡人》裡,作者把「自私」與「掌控」描述成一件自然不過的事。統治階層往往站在制高點,做出一些不見得正確、甚且有害大眾的決策。在《森林送信人》、《我兒佳比》裡,人性中的「惡」以一種超自然的、巧妙的處理方式,做出相同的詮釋;只是擁有奇特力量的交易大師,終因誤用能力而導致滅亡。
這些追尋理想夢土的故事,同時告訴我們,即使是像大森林之外的那個力主自由民主、收容不同族群的村子,也難免會出現「良師益友」或「交易大師」這類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人物。他們自私自利,以完成某種企圖為終極目標,往往使整個村子陷於不安、混亂的狀況。他們忘記村子創立的宗旨是「無私」,他們忘記他們逃離「政府殘暴、嚴刑峻法、民不聊生、虛幻不實」的故鄉,是為了建立一個更理想的生存空間。人們在追求與形塑完美社會的過程中,如何避開或去除這類人性中本具的「惡」,是許多深信人性本善的人必須費盡周折才能達成的。
在細讀這四部曲後,我們充分了解烏托邦永遠無處可尋。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我們生存的空間永遠有無數的難題等待解決。
這一系列小說和一般科幻小說不同,它們不刻意強調高科技的奇幻與毀滅性殺戮的場面,沒有恐怖的爭權奪利的描繪,沒有虛無渺茫的未來承諾。它告訴讀者,人間天堂不是香格里拉,不是人民公社,而是我們目前正生活其間的現實世界。縱然這世界並不完美,有太多的生死離別,依然是最理想的世界──不要畏懼,也毋須排斥。
譯者導讀
我的森林我行走,我的世界我拯救 朱恩伶
麥迪發現自己一再失去神志,而且開始想像自己靈魂出竅,飄到身體外面。他喜歡這樣,因為這樣可以逃離肉體的痛楚。他飄到自己的頭上,俯瞰一個奮力前進的男孩,堅毅不拔的推開漆黑多刺的灌木叢,領著一個瘸腿的女孩前進。他深深為這兩人感到難過,真想邀請他們與他一起自由自在的飛上天際翱翔盤旋,可是他沒有軀體,沒有聲音,無法呼喚下面的男孩與女孩。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個合上書本後,還會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故事。你猜到了嗎?沒錯,麥迪就是《歷史刺繡人》中那個勇闖大森林為綺拉找回藍色(象徵和平與親情)的小麥。小男孩長大了,成了另一個理想村落的「森林送信人」。
【理想國四部曲】邁入第三部《森林送信人》,我們終於得以一窺世外桃源的真面目。這裡是由各地的難民互助合作建立的人間天堂,成立的宗旨是「利他」與「無私」。六年前,小麥因為家暴離家出走,冒險穿越大森林,到遠方幫好友綺拉尋找藍色,來到這裡,與綺拉失明的父親「先知」相依為命。他在這裡得到溫暖的親情和友情,接受愛的教育,長成一個有為的青年,擔任村子與外界聯繫的「送信人」,還嘗到情竇初開的滋味。
勞瑞讓我們透過麥迪的眼睛,看到人間天堂的黃金年代。那是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桃花源。不論是因為「政府殘暴,民不聊生,嚴刑峻法,虛幻不實」等等理由而逃離故鄉的難民,在這裡都受到盛大的歡迎,不必再挨餓,也不必再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而且永遠不會再遭到迫害。在這裡,受傷的人可以獲得救治與照顧,不良於行的人有強壯的人協助,失明的人也有人帶路。而且,所有的人都要接受愛的教育,擺脫無知與過去的壞習慣,相互扶持。領袖是村民選出來帶領和保護大家的,他代表勇氣與希望,這人就是駕著雪橇來到這裡的喬納思。這是一個沒有祕密的烏托邦,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
可是,當小麥努力讀書,長成一個有為的青年時,他所居住的「理想國」卻不知不覺的發生了古怪的變化。古老的交易風俗變了質,新來的交易大師用遊戲機等新奇玩意兒吸引村民,人們
追尋親情的烏托邦 張子樟(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
經過漫長二十年的積澱,先後於一九九0年與一九九四年以《數星星》(Number the Stars)和《記憶傳承人》(The Giver)兩部作品,兩次榮獲紐伯瑞金牌獎的青少年小說大家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終於在二0一二年,七十五歲高齡時完成理想國四部曲。《記憶傳承人》於一九九三年出版後即好評不斷,不久就得到紐伯瑞獎;二000年完成《歷史剌繡人》(Gathering Blue);二00四年我們讀到《森林送信人》(The Messenger);二0一二年《我兒佳比》(Son)問世。
細讀這四部作品,讀者可把它們歸類為反烏托邦小說,雖然每個故事各有主角,也可獨立,但基本架構仍然有連結之處。譬如首部曲《記憶傳承人》的主角喬納思逃離同化社區,放棄受領者的身分,他的生死成為一個謎。作者在二、三部雖沒有直接點明,但聰明的讀者細讀時,不難發現書中的另一村落樂土的領袖,就是大難不死的喬納思。到了第四部曲時,喬納思與綺拉結婚,卸下領袖重擔,主角換成克萊兒與佳比母子。克萊兒在同化社區裡,身為孕母,因為未服用藥丸,竟一直思念編號三十六,即被喬納思帶走的嬰兒佳比,於是決心遠離家園尋找兒子。
好的少年小說總不離親情、友情、愛情的宣揚,這四部曲尤其強調親情。在首部曲中,主角喬納思是孕母所生,與所謂的「父母」毫無血緣關係,因此與家人互動時,彼此言語僵硬,不含情意。他在接受記憶傳承訓練時,反而嚮往為長者慶生的畫面,渴望可以擺脫制式的生活,以獲得真正的親情滋潤。他的出走當然也受到傳授人親生女兒蘿絲瑪麗(Rosemary)自求解放的影響,因為他們父女展現的是大愛。後來喬納思從未提到他形式上的養父母,對自己的養妹也只是輕鬆帶過,因為他追尋的也是人類大愛。
對於熟悉《記憶傳承人》的讀者來說,《歷史剌繡人》的情節似曾相識,同樣是閉鎖型的社區。社區的生活同樣由一群所謂的長老掌控。綺拉的遭遇宛如喬納思的翻版。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細心的觀察,她發現了真相,只是為了更大的使命,她必須隱藏自己的情感。母親的過世讓頓失親情的她轉而對小麥、湯瑪、小喬深切的關懷,直到未曾謀面的盲父出現,她才無法抑制的宣洩對親情的渴望。
《森林送信人》中的麥迪(即小麥)也一直期待親情的滋潤。他在原生家庭裡並未得到應有的照顧。認識綺拉後,感受到她的和善,便把她當作親姐姐般看待;後來與綺拉的盲父同住,也視其若父,甚至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帶領綺拉勇闖森林。至於《我兒佳比》中的克萊兒,則是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親生兒佳比,她歷盡艱辛,縱使捨棄青春也要請求交易大師指點迷津,最後終能達成願望。克萊兒的強烈母性,可以說是作者追憶喪子的情緒轉移,作品帶有淨化作用。
勞瑞書寫這四部曲的基本手法,仍然依循著「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的追尋(quest)模式(也就是神話大師坎伯在《千面英雄》裡提到的英雄歷險過程:啟程、啟蒙與回歸)。《記憶傳承人》中的主角喬納思帶著佳比離開居住的社區,目的有二:一是將傳授人背負的一切,歸還給社區裡的每一個人。二是自己去尋找另一個真正的樂園。《歷史剌繡人》中的綺拉被迫毀家,走入預先設計安排的另一個舒適卻冰冷的處所。等她認為自己使命已達時,再跟隨麥迪到另一個家——她盲父的家。《森林送信人》中的麥迪離開充滿暴戾的家,去追尋新的歸屬,終於在另一個略具烏托邦模式的村子落戶,並與綺拉的盲父同住。《我兒佳比》中的孕母克萊兒為了尋找親生佳比,被迫離開原來的社區,經過艱辛的考驗後,終於到達新的烏托邦村子。
這些角色即使能夠完成旅程,重返家園,也會赫然發現,原來的家已經不是原本的模樣,因為經過不同時空的陶鑄與冶煉,擴展了自己的省察視野與生活歷練,對家的觀念也會有另一層新的看法。他們可能學會自我調適,讓自己適應新家,或者顛覆已經瀕臨滅絕的老家,另起爐灶,給家人帶來新氣息、新希望。
作者刻意鋪陳各書中主角的追尋旅程,其用意並不難理解。「大同世界」一直是古今人類嚮往的理想社會,但實際生存的社會,卻始終與理想社會差距太遠,於是一些先知先覺便把這種願望寄託在創作中。在中國,我們有陶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李汝珍的《鏡花緣》(如「君子國」的說法);在西方,除了較早的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穆爾的《烏托邦》說法外,希爾頓的《香格里拉》也給予我們相當程度的憧憬。但這些作品基本上不切實際,不合人性人情,因為禁絕飽暖以外的一切物欲,根本違反人類天性。在經過上天下海,苦苦尋覓之後,人們發現烏托邦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正面,所以二十世紀開始,出現的反烏托邦文學就是這種理念的反動,例如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島》,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動物山莊》;這些作品強調的是:烏托邦社會只是一種虛幻的想望,不可期待。
藉由理想國四部曲,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烏托邦制度的檢視。《記憶傳承人》裡的老傳授人在傳授記憶的過程中,幫喬納思揭露了社區的真相,並間接鼓勵喬納思出走,把所有記憶還給社區的每一個人。《歷史刺繡人》中的綺拉以近乎神奇的刺繡天分僥倖存活,但盲父卻告訴她:迫使她差點成為孤兒的,正是她一向視為恩人的長老;她又在傳唱大會上,親眼目睹傳唱人腳踝上的腳鐐時,才終於了解這個社區的本質。即使在《森林送信人》中接近真正理想烏托邦的村子裡,亦有許多異議的聲音。良師益友的反常態度、社區出現反對收容更多外來者的聲浪,加上交易大師的攪局,都令人不安。整個理想社區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詭譎氣氛。
《我兒佳比》先從不同角度重述克萊兒與喬納思曾經生活過的同化社區的故事,再把前面三本小說的角色牽連在一起,故事既有魔法又帶神祕。背景雖是三個獨特的社區,但主軸都不離對愛的渴望與反思。在《記憶傳承人》和《歷史刺繡人》裡,作者把「自私」與「掌控」描述成一件自然不過的事。統治階層往往站在制高點,做出一些不見得正確、甚且有害大眾的決策。在《森林送信人》、《我兒佳比》裡,人性中的「惡」以一種超自然的、巧妙的處理方式,做出相同的詮釋;只是擁有奇特力量的交易大師,終因誤用能力而導致滅亡。
這些追尋理想夢土的故事,同時告訴我們,即使是像大森林之外的那個力主自由民主、收容不同族群的村子,也難免會出現「良師益友」或「交易大師」這類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人物。他們自私自利,以完成某種企圖為終極目標,往往使整個村子陷於不安、混亂的狀況。他們忘記村子創立的宗旨是「無私」,他們忘記他們逃離「政府殘暴、嚴刑峻法、民不聊生、虛幻不實」的故鄉,是為了建立一個更理想的生存空間。人們在追求與形塑完美社會的過程中,如何避開或去除這類人性中本具的「惡」,是許多深信人性本善的人必須費盡周折才能達成的。
在細讀這四部曲後,我們充分了解烏托邦永遠無處可尋。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我們生存的空間永遠有無數的難題等待解決。
這一系列小說和一般科幻小說不同,它們不刻意強調高科技的奇幻與毀滅性殺戮的場面,沒有恐怖的爭權奪利的描繪,沒有虛無渺茫的未來承諾。它告訴讀者,人間天堂不是香格里拉,不是人民公社,而是我們目前正生活其間的現實世界。縱然這世界並不完美,有太多的生死離別,依然是最理想的世界──不要畏懼,也毋須排斥。
譯者導讀
我的森林我行走,我的世界我拯救 朱恩伶
麥迪發現自己一再失去神志,而且開始想像自己靈魂出竅,飄到身體外面。他喜歡這樣,因為這樣可以逃離肉體的痛楚。他飄到自己的頭上,俯瞰一個奮力前進的男孩,堅毅不拔的推開漆黑多刺的灌木叢,領著一個瘸腿的女孩前進。他深深為這兩人感到難過,真想邀請他們與他一起自由自在的飛上天際翱翔盤旋,可是他沒有軀體,沒有聲音,無法呼喚下面的男孩與女孩。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個合上書本後,還會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故事。你猜到了嗎?沒錯,麥迪就是《歷史刺繡人》中那個勇闖大森林為綺拉找回藍色(象徵和平與親情)的小麥。小男孩長大了,成了另一個理想村落的「森林送信人」。
【理想國四部曲】邁入第三部《森林送信人》,我們終於得以一窺世外桃源的真面目。這裡是由各地的難民互助合作建立的人間天堂,成立的宗旨是「利他」與「無私」。六年前,小麥因為家暴離家出走,冒險穿越大森林,到遠方幫好友綺拉尋找藍色,來到這裡,與綺拉失明的父親「先知」相依為命。他在這裡得到溫暖的親情和友情,接受愛的教育,長成一個有為的青年,擔任村子與外界聯繫的「送信人」,還嘗到情竇初開的滋味。
勞瑞讓我們透過麥迪的眼睛,看到人間天堂的黃金年代。那是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桃花源。不論是因為「政府殘暴,民不聊生,嚴刑峻法,虛幻不實」等等理由而逃離故鄉的難民,在這裡都受到盛大的歡迎,不必再挨餓,也不必再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而且永遠不會再遭到迫害。在這裡,受傷的人可以獲得救治與照顧,不良於行的人有強壯的人協助,失明的人也有人帶路。而且,所有的人都要接受愛的教育,擺脫無知與過去的壞習慣,相互扶持。領袖是村民選出來帶領和保護大家的,他代表勇氣與希望,這人就是駕著雪橇來到這裡的喬納思。這是一個沒有祕密的烏托邦,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
可是,當小麥努力讀書,長成一個有為的青年時,他所居住的「理想國」卻不知不覺的發生了古怪的變化。古老的交易風俗變了質,新來的交易大師用遊戲機等新奇玩意兒吸引村民,人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