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

童年的結束不一定是成長的開始,但經歷失敗卻是成長必經之路
  • 9 324
    360

出版情報

碎散的日常,真實的歷史與個人──《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與閱讀方式

2020/07/20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不同於先前中文化的其他柯札克作品,沒有明確的主題或目標讀者,收錄的是柯札克在離世前三個月斷斷續續寫下的日記,以及柯札克研究者整理出的書信、報告、隨筆;呈現的是德軍入侵波蘭後,柯札克和他院裡兩百名孤兒、其他四十餘萬名猶太人被迫大批遷入隔離區,在資源稀缺、環境惡劣之下的生活。 有過先前編輯、閱讀柯札克的經驗,這回收到《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譯稿,準備校稿、整理書籍資料時,我先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要慢慢來,讀柯札克急不得。 曾有讀者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先前買了《當我再次是個孩子》還沒看完。我說別太介意,其實我自己也讀第二次才讀進去。畢竟我們已習慣網路時代的閱讀,要傳達訊息的文字都短短的,想方設法要讓讀者馬上看見重點;柯札克的書寫,除了「麥提國王」系列有鮮明的劇情推進外,很多時候隨著他個人或者角色的意識漂流,閱讀緩慢是很自然的事,甚至只要動了尋找重點或意義的念頭,便更難以前進。 也聽說另一些讀者表示,閱讀柯札克的關卡是他筆下的論述──柯札克的教育思想使得他們覺得自己被譴責了,無法做到跟他一樣好。又或者是他的形象:慈愛的老醫師,陪著孤兒院的孩子到最後一刻,最後與他們一起被送到滅絕營赴死。沉重的背景、抬頭才看得到的面孔,仰之彌高,令人覺得追不上。 猶太隔離區孤兒院院長的生活紀錄,沉重是可想而知的。沒有明確讀者與主題的日記,難掌握方向、流水帳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一部結束。我讀過了。我自己都很難理解,那讀者呢?讀者沒辦法理解我的日記是正常的。有人能理解他人的回憶、他人的人生嗎?看起來,我應該要毫不費力地理解我寫下的東西。哈。有人能了解自己的回憶嗎?〔……〕每一個小時都是厚厚的一疊紙,是一小時的閱讀。是啊。你必須讀一整天,才能稍微明白我的一天。一星期又一星期,一年又一年。而我們想要花幾個小時,付出幾小時的代價,就體驗一整段長長的人生。沒那麼好的事。你只會在模糊的縮寫中,在輕率的草圖中,認識千百個片段中的一段。」連柯札克自己都在日記中段這樣寫著。閱讀至此,雖然日記內容令人傷感,我卻不禁莞彌,心想:「哎,你自己也知道。」 前方看似有雙重阻隔,然而,這次的閱讀與編輯體驗,卻讓我感到更靠近了柯札克一些些。 柯札克在晚上的零碎時間寫日記,在每天晚上到凌晨之間,忙完奔走開會、張羅資源、外出看診、照顧院童等等事務後寫作,有時寫他一天做了哪些事、經營孤兒院面臨的困難,有時加入他對童年與過往歲月的回想,有時是隨機的感觸。信件、報告與隨筆中,除了記錄他的觀察與感想,更針對當下孤兒院、猶太區的需求、困境大聲疾呼,試圖向相關單位爭取資源、建議主事者採取行動,還會自告奮勇當那個採取行動的人。 這些寫實的文本讓我們得以進入第一現場,看見柯札克、孤兒院的孩子與老師還有猶太區的人們,在化作大屠殺受難者數字之前,每日面臨的是怎樣的掙扎:有些孤兒院在柯札克介入之前,孩子穿不暖也吃不好,午餐只分得到兩百公克的湯,五歲孩子體重跟一歲的娃娃一樣;柯札克要不斷寫信、到處找人談話,這邊五塊那邊五塊地去募款,養活「孤兒之家」兩百個孩子;街上出現屍體是稀鬆平常的事,平常到一旁遊戲的孩童只會換個位子玩耍,以免屍體礙事…… 我們也看到柯札克這個人立體起來,他不再只是那個慈愛、提醒大家要尊重孩子的老醫生。遇到不斷霸凌其他小孩的孩子,他也會怒得指出該將他送矯正營。認為主事者與員工不可理喻的時候,他也忍不住尖酸地罵對方下流、懶惰、敷衍隨便。碰上孩子生病,他很誠實地解析自己的情緒,從利他的角度同情,但又從利己的角度怕她咳個不停夜晚干擾;他擔心孩子好不了,又擔心病會傳染,又煩惱買食物、治病、送病童去鄉下靜養都要錢。他還承認自己在戰爭爆發後借酒澆愁、想要自殺……他和我們所有人ㄧ樣,有脾氣、不可能時時只替他人著想,也會絕望。 但我們也從日記與其他文字中明白,柯札克怎樣在這種困境之中走下去。他在日記裡回憶自己的年少歲月:七歲、十四歲的年紀,他便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照顧世界的義務;二十一歲時他體驗到對自由與空間的渴望;二十八歲的他,滿心是對積極行動的嚮往,設法突破已知的權威、創造自己的模式而有所作為。六十三四歲的他,仍然相信自己的理念,他在一篇關於「主要收容之家」的隨筆寫著:「既然沒有其他人願意承擔,我認為我有義務把這責任一肩扛下,即使它超出我的能力範圍。」柯札克不光空有熱血。他向主管機關提出計畫,仔細說明應如何成立相關單位安置垂死街童等問題;他一遍又一遍盤點院內所需的器材和資源、規畫員工會議與討論事項,試著讓一切在一片混亂中上軌道…… 一路讀來,我明白為何波蘭猶太大屠殺文學史學者李歐恰克與作家葛林柏格等人,會主張在每個紀念日讚頌柯札克的英雄之舉、使「傳說掩蓋了他的人生、事蹟和創作」,是對柯札克的侮辱與不尊重。確實如他們所言,「眾人眼中不凡、英雄式的舉動,對柯札克來說是理所當然、再自然也不過的,完全符合他的人生觀和教育宗旨,他無法做出其他選擇。」而柯札克自己也寫過,「我活著的目的不是讓別人愛我、讚嘆我,而是為了行動、為了去愛。」 要成就英雄之舉,需要的不是什麼完美、讓人供奉景仰的人格;而是對於「常理」與「正直」的堅持,或者可說是固執。在柯札克留下的文字裡,我們看見一個有信念也有情緒,能堅強也會喪志脆弱的普通人,在面對困境與重重打擊之下為所應為,不斷去做他心中「對的事」,不向外界的阻撓、內在的糾結妥協,每天在黑暗中維持承平時對是非黑白的認知,努力向相信的微光走上一小步。 整理完《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譯稿,寄回給譯者蔚昀核對。文件拉到最底的那一刻,忽然有點惆悵。我在 e-mail 裡寫道,感覺好像是發現了柯札克的臉書,覺得此人講話有點意思,便點下追蹤,不斷地滑不斷地滑,滑到最後沒有了。 或許,上世紀這樣的書寫,也是很符合二十一世紀網路時代的書寫啊。社群媒體上的閱讀,不也是撿拾著「千百個片段」中的一段又一段,一個碎片又一個碎片的拼湊起來,建構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柯札克的日記,其實也有點像每日忙碌過後,上臉書發篇文。或許閱讀柯札克日記的最佳方式,就是漫無目的隨機翻開,隨機讀一段,一點一滴把遙遠的世界拼湊起來——像我們日常追蹤某個臉書專頁或頻道那樣。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或推播通知……猶太隔離區的樣貌、柯札克其人其事,最終會在我們的腦海裡自動浮現。 只是,沒有了,不會再有通知。這個帳號是紀念帳號,故事終結,像許許多多人生一樣,結局在具體的作品之外,不由本人記下。寫下劇終的是 1942 年八月來到孤兒院門口的德軍,是肉眼看不見的歷史流向。老醫生澆完花,寫了點日記,擱下筆暫時離開,然後便沒有寫完。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詮釋成長與理想的不朽經典。
‧荒謬中帶著真實、殘酷中帶著溫暖,以孩童治國暗喻民主社會改革歷程的跨時代經典。
‧完整呈現柯札克對成長及成熟民主的概念,即便已出版逾百年,仍對學習民主深具啟發。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
以孩童治國暗喻民主社會改革歷程的跨時代經典

§所有受壓迫的人都像是兒童一樣無力,人類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對待?
§童年的結束不一定是成長的開始,但經歷失敗卻是成長必經之路

「很多時候人想要做一件事,但結果卻和想的完全不同。」

麥提國王進監獄了。

雖然十歲就當國王不是他願意,但他一直努力想成為有改革精神、能幫孩子爭取權益的好國王。結果他不但徹底失敗、害許多無辜的人因為他而喪生,還因此失去實踐理想的舞台、身無分文四處被通緝,最終淪落被流放荒島的命運。

胸懷遠大的麥提,至此遭逢人生最大危機。究竟在這個充滿未知的小島,會有什麼轉機?

如同彼得潘被迫長大、哈利波特失去魔法,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以孩童治國暗喻民主社會改革的跨時代經典,繼《麥提國王執政記》的歷險患難後,邁向最直面內心的終章。看改革者麥提國王如何在困頓中思索人生、從浪漫理想走向殘酷現實,活出他對生命的答案。

名人推薦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不是一個傳統典型勵志、療癒的故事,相反地,它非常殘酷、寫實。善良的麥提遇到許多來自大人的不公不義的對待,許多悲劇的發生並不是他的錯,許多他犯的錯來自沒有經驗,因為他必須在長大成人之前就長大,擔起他原本不該擔負的責任。在現實世界中,這種事是可能發生的,許多孩子在來不及長大、來不及有選擇權之前,就被迫踏入成人世界,有些人倖存下來了,有些人則誤入歧途。」──林蔚昀(作家、本書譯者)

「大人面對孩子所理所當然的態度,也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面對弱勢的態度。更精確的說,當『理所當然』沒有了生活世界的經驗與情感,就成為凌駕其上,以支配作為秩序工具的極端暴力。」──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林文蔚(《獄卒不畫會死》作者、獄政改革倡議者)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劉定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

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1878 or 1879 - 1942)

猶太人,波蘭醫生、作家、教育家。本名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也被人稱為「老醫生」或「醫生先生」,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早年擔任兒科醫生,也曾在日俄戰爭、一次大戰與波蘇戰爭中擔任戰地軍醫。他曾遊歷各國講學、探訪慈善機構、從事義工服務,並在旅行中確立了為兒童事業奮鬥的志向。1912年,他與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ńska)創辦了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柯札克在孤兒院實驗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最為人樂道的即他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的教育觀念被認為是眾多教育潮流的先鋒。

二戰爆發後,柯札克為了陪伴孤兒院的孩子,拒絕離開猶太人聚集區,最後與兒童一起於集中營遇難。1979年逢柯札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可視為柯札克的價值之發揚。2012年是柯札克逝世七十週年,波蘭特別將該年訂為「柯札克年」,提醒世人他留下的深遠影響。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另有《麥提國王執政記》、《麥提國王在無人導》(以上三本由心靈工坊出版)、《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網路與書出版)。

譯者

林蔚昀

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回家好難:寫給故鄉的33個字詞》、《易鄉人》、《遜媽咪交換日記:一樣的育兒關卡,不一樣的思考》(合著)、《我媽媽的寄生蟲》等書,譯有《麥提國王執政記》、《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人,你有權利》、《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等作。

目錄

【推薦序】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國的國王/翁士恆
【譯序】一個關於初衷的提醒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 I─VIII

【附錄】延伸閱讀

序/導讀

【推薦序】
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國的國王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英國愛丁堡大學諮商與心理治療博士


如果有一天,一覺醒來,你是孩子國的國王,你要管理所有的小朋友。你會怎麼管理?這個國家裡,有各式各樣的孩子,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也珍惜著自己擁有的東西,也有著自己的慾望,當然,所有好的與壞的都在你所管轄的孩子的身上與心裡…...你會怎麼做?

噢,你已經是一個大人了,那很抱歉,你可能會很「用力」的「管」孩子,為了讓你的孩子「長大」(或是像你一樣成熟,不會犯下幼稚的錯誤),你會要孩子有秩序,要好好管理時間,好好生活。這樣才能應付你的世界的複雜,而你的世界,是每個孩子長大了都要面對的世界。所以你也有很多「為孩子好」的規定,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面對「真實」的世界!

還是,你覺得你一樣是個孩子,你覺得享樂是很重要的,要一起享樂,然後從好玩中找到規則,從美好的經驗中學習擁有,從失落中得到珍惜。你想和孩子一起,從信任中擁有這段關係。不管孩子可能多失控,你都相信你有能力和孩子站在一起,即使爆烈的時候你們共同生存的空間已經彷彿像廢墟一般?

等等!你說什麼?你說孩子的年代太久遠,你早就忘記你小時候的樣子了。什麼?你做了那麼多瘋狂的事,你嘴巴說很糟糕,可是我怎麼看到你的嘴角在偷笑?

如果你是孩子國的國王,你會讓自己在你生命軸線的哪一個位置與你的國民相處?那時候,你多大?你會用那時候的你的什麼經驗,去面對孩子們的面容?

你會是暴君嗎?還是你很有把握,讓孩子國是一個笑笑臉的國度?

這本書的主角,麥提國王,被流放到了無人島,他千方百計的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度,在這過程之中,他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想要讓孩子國的孩子有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因為那是最核心的價值,是他最想要做的事。他說「我想當孩子的國王……但是我對小小孩一無所知。我忘了我小時候是什麼樣子。大人們也一定什麼都忘了,這是為什麼他們不想給小孩權利。」

而人們的遺忘造成了暴力,大人面對孩子所理所當然的態度,也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面對弱勢的態度。更精確的說,當「理所當然」沒有了生活世界的經驗與情感,就成為凌駕其上,以支配作為秩序工具的極端暴力。

而孩子的世界裡,有著無比的彈性,來自於他們的想像力。在他們想像力的世界裡,復活與修復,永遠是一個讓不可逆的結果得以質變與逆轉的可能反應。這讓他們世界的豐富不亞於成人世界。死亡不一定有著血腥味,可以透過想像力,讓遊戲中的死亡再生,意義是彩色的,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歸位。當然,洗掉與重來,也是一個重新成長與學習的過程。

孩子用著無與倫比的修復力去修復暴力創傷,是天生的修復者。當然很有可能還是修復不了。但是大人面對小孩,用自己的秩序觀看著小孩的失序,總是累積著腦神經繃斷的能量,很難可以回過頭,去省思自己的習以為常與理所當然所製造的暴力?

再問一次,如果有一天你做了孩子國的國王,你會怎麼做?

約莫在一百多年前的波蘭,有一個醫生爺爺,深深的相信孩子們能夠自己為自己做決定,能做自己行為的主人,他收容了一百四十位的孤兒,在他所開設的孤兒院裡頭,讓孩子們閱讀自己的文章集結而成的報紙,有著孩子自己組成議會制定規則,也有「同伴法庭」審理疑難雜事,法庭的核心價值是「原諒」,重點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戰爭爆發,這個孤兒院的孩子都被送到了集中營,醫生爺爺也是,他們穿著最喜歡的衣服,帶著自己最愛的玩具,走到了集中營的行列。雖然然後他們喪失了生命,他們擁有著彼此走向死亡。

這位醫生爺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雅努什‧柯札克。而死亡是這本書最為沉重又意義深遠的議題。怎麼面對死亡的權利?那是什麼?是這本書不斷的衝擊讀者的浪花,一波波的撼動著「大人」這個位置的立足之地。

我們現在的世界的孩子,有著各種不同活著的樣貌,這裡的「活著」,不只是智能身心健康的孩子,也包括著有著障礙,無法言語,甚至終身無法溝通的孩子。大人的世界裡,用著藥物、管教與制度建立了一個「福利」社會,也隔離出了不同的階層與族群。倘若,我們能重新思考孩子生活的規則,得到快樂與意義的條件,我們是否可能創造出一個「一起」的世界,讓隔閡少一些,融合多一點?孩子之間,可以自然的用他們的語言去理解彼此?

這也是這本書對讀者的質問,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國的國王,你要怎麼找到路,將你自己重新變回孩子,讓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樣子?

你多久,沒有變成孩子了?
 

【譯序】
一個關於初衷的提醒
林蔚昀/作家、本書譯者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是《麥提國王執政記》的續集,講述少年國王麥提在改革失敗、國家被三個敵國瓜分後,被流放到無人島,後來又歷劫歸來,拯救了國家的故事。根據麥提所在地的不同,這本書可以分成七個階段:監獄、逃亡、無人島、礦坑(勞改營)、學校、回到王宮重新成為國王、放棄王位去工廠。在每個階段,麥提都會遇到一些新的人事物,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歷經到一段新的自我辯證和成長,彷彿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間遊歷,遇見不同星球上的人事物(有人認為麥提國王的故事受到《小王子》﹝Le Petit Prince﹞的影響,但麥提國王的寫作時間其實比《小王子》早二十年)。

然而,麥提不像小王子是來自外星的王子,他沒有超能力,也不像彼得潘(Peter Pan)或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一樣有魔法,因此,他在人間的流浪注定是一條充滿血淚和沙礫的天堂路。他如果受傷了,不會念個咒語就會好,他如果想要獲得知識與能力,也得自己看書、提問、觀察,在失敗中學習。

「失敗」及「面對失敗」是本書的主旨。談到失敗,大家會想到趕快站起來,彷彿失敗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功,有了成功,就可以把失敗用立可白塗掉,或乾脆鍍金裱框示眾。然而,失敗真的是那麼糟的東西,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碰上了就要用光速逃離?這麼快逃離,會不會下一次也用光速回到失敗身邊呢?失敗除了讓我們難過,是不是也可以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比如反省、沉思、休息,甚至學習的動力?

柯札克沒有讓《麥提國王在無人島》成為一個「成功之母」的故事,相反地,他花了非常多的篇幅在描繪麥提在改革失敗後經歷到的各種失望、失意、失落、憂鬱……麥提差一點就可以不去無人島,差一點就可以奪回自己的國家(因為他的對手——年輕的國王——實在是太白目太惹人厭了,他雖然打了勝仗,卻在國際會議中讓自己成為公敵),但這時候,麥提說:「我已經什麼都不想要了,什麼都不想。」還問:「我要這勝利幹嘛?」

雖然憂鬱的國王勸麥提忍耐,要他不要放下自己的改革,以及對孩子們的承諾……麥提卻堅持自我放逐,到無人島上與世隔絕。麥提的行爲看似令人無法理解,但只要想想我們面對失敗、挫折的反應,就說得通了。是啊,我們在跌倒、遇到挫敗時都想躲起來,什麼人都不想見,什麼話都不想聽,只想好好傷心。我們會有低潮,這低潮可能持續一兩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我們的失敗可能是考試失利、被公司裁員、和親友有誤會,而麥提則是被他相信的人背叛(不只大人,還有小孩;不只大臣,還有他的好友),自己也犯了許多錯,失去了國家,讓許多無辜的人喪生。他怎麼能不對別人、對自己失望呢?

「對大人失望、發現大人也是凡人」是童年的結束,但童年的結束不一定是成長的開始。要真正邁向成長,必須做許多辛苦的工作,這也包括反省自己的失敗,努力思索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麥提在無人島上並非無所事事,不用再操煩國事,他學游泳、駕船、探索島嶼,到鄰近的島嶼去給住在那邊的小孩上課,和自己對話,和看守他的士兵及青少年交談,認識身邊的大人和自己,發現原來大家都是生命的囚徒。

麥提原本打算隱居,但是因為黑人與白人的戰爭持續,克魯─克魯率領黑人孩子上戰場,麥提於是離開無人島,為黑人孩童向白人國王請命,也讓自己被捲入更多紛擾中……在歷經了一連串磨難和逃亡後,麥提體悟到,人不能完全和他人斬斷關係,即使他想要遺世獨立,世界的紛擾及混亂還是會找到他。當戰爭再次爆發,麥提決心這次一定要拯救自己的國家,於是他重新成為國王(這一次,是真正成為一名成熟的國王了,不只是繼承父親的王位),打算用和平的手段而非戰爭來拯救國家。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不是一個傳統典型勵志、療癒的故事,相反地,它非常殘酷、寫實。善良的麥提遇到許多來自大人的不公不義的對待,許多悲劇的發生並不是他的錯,許多他犯的錯來自沒有經驗,因為他必須在長大成人之前就長大,擔起他原本不該擔負的責任。在現實世界中,這種事是可能發生的,許多孩子在來不及長大、來不及有選擇權之前,就被迫踏入成人世界,有些人倖存下來了,有些人則誤入歧途。

柯札克書寫這些人的故事,讓讀者看到:「生命就是一座監獄。」「沒有人戴著手銬出生,直到人們把鐵鍊加在你身上。」如果,《麥提國王執政記》把重點放在兒童的權利、大人對兒童的壓迫,《麥提國王在無人島》就把主旨擴充為:「人類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對待?」所有受壓迫的人都像兒童一樣無力,因此爭取兒童權利時,不能忘記其他受壓迫的人,而爭取受壓迫者的權利時,也不該忘了兒童。

如果《麥提國王執政記》是麥提往外挑戰、改變世界的嘗試,《麥提國王在無人島》就是他往內看、探索內在心靈、最終和自己和解的旅程。《麥提國王執政記》讓我們看到追逐理想很容易,成功甚至也不那麼難,只是在人生路途上總是埋伏著失敗。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在失敗後再站起來?這些事,父母、老師、學校和大師都不會教我們。父母老師希望我們過平順的人生,無病無痛。市面上充滿了教人如何追夢、成功、過一份「好」人生的書,但是關於如何收拾搞得一塌糊塗的人生的書籍,卻是那麼地少。就算有,也多半只是喊喊勵志口號,鮮少教導我們如何真正面對失敗,甚至擁抱失敗。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很完整地呈現了柯札克對成長、成熟、以及社會改革的理念。成熟的人和成熟的改革不應是浪漫、天真的理念,而是在認識到現實的侷限及殘酷後,還能繼續嘗試、努力。成熟的人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成熟的改革也需要成熟、負責任的公民,兩者都不會寄望一個救世主來改變世界。雖然在《麥提國王執政記》中,麥提說:「我想成為全世界孩子的國王。」但在《麥提國王在無人島》中的麥提卻不想成為任何人的救世主,因為他知道,每個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這個「不救世的救世主」也在對本書的讀者傳達這樣的理念:「你們要為自己和自己的社會負起責任,沒有人會來拯救、或像父母一樣照顧你們,只有自己爭取到的,才真正屬於你們。」

於是,麥提拒絕王位的行動具有非凡的意義,這個手勢表示:「現在大家都要為國家和自己負責了,而不是依賴領導人。」但是,真的每個人都想要為國家、為自己負責嗎?真的每個人都像麥提一樣,有自覺地準備好迎接一份成人生活、一個民主國家了?再一次,柯札克沒有給我們一個蓋棺論定的答案。小說在最後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為了不破壞閱讀樂趣,在此不詳述到底是什麼轉折)。雖然結局乍看令人驚訝困惑,但仔細想想,它也很真實,畢竟現在成功了,不代表未來不會有失敗,happy ending 永遠只是目前的 happy ending。不幸、不負責的人、動蕩不安的事件總是在角落伺機而動,隨時可能搗毀前人的努力以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幸福。

但是,就因為會失敗,就不再努力了嗎?不。即使負責的成年生活和民主的歷程總是進一步退兩步,還是要繼續努力往前,不能因此賴在地上不走了。對我們這些世故、被現實所逼不得不低頭、不相信奇蹟的大人來說,麥提是一個關於初衷的提醒。他告訴我們:曾經,在我們小時候,我們也相信一個更好、更良善的世界,並且準備好為它努力,即使會遭遇到挫折與失敗,也不輕言放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7164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