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榮耀,烏克蘭天才女藝術家瑪麗婭·巴什基爾采娃的日記:1873年至1880年,一位年輕的天才令世人矚目的現實主義心理自畫像
-
9折 675元
750元 - 認購希望書包,幫助弱勢兒安心開學!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3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作者: 瑪麗婭.巴什基爾采娃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崧燁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4/01/31
內容簡介
她擁有征服世界的抱負,也一心渴望愛情
她想要擁有世界,並願為之付出一切
「以六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最後得到的是什麼?
是藝術才能的展露,是致命的惡疾。」
「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書!」──英國首相威廉.格萊斯頓
從十二歲開始她用法文寫日記,記載四海為家的生活,她的驕傲,她的苦惱,她的天真,她的矛盾,她的理想,她的恐懼,她對美的追求和她內心的祕密。
1884年5月1日,離去世時間只有五個月,她在日記前言中寫道:「是的,我的確有這種祈求,或者是希望,就是以任何方式留在世上。如果我不是年紀輕輕就要死去,我希望成為一個大藝術家。如果我必將早早夭折,我希望我的日記得以出版,它一定會給人以愉悅和啟發。」
▍年輕的天才藝術家(a highly talented visual artist)
她從事專業繪畫起步較晚,但天賦異稟,於18歲進入法國巴黎的朱利安學院(彼時唯一招收女學員的藝術學院)學習,止於去世前的25歲。7年時間裡她一共創作230件藝術品,主要是油畫和素描,少許的青銅像和石膏像等。母親在女兒離世後捐給法國、俄羅斯、烏克蘭諸大博物館和畫廊共計66幀油畫。但因兩次世界大戰,現在留存下來的作品屈指可數。她的畫作嚴格說是處於創作初期的作品,若非香消玉殞,必有更多經典傳世。
▍與法國文豪莫泊桑的戀情
在瑪麗婭短暫的人生中,有一段對她來說刻骨銘心的情事──即1884年,她與莫泊桑的一段戀情,這一年對兩位來說都是人生中輝煌的一年。莫泊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漂亮朋友》完稿,開始在報刊上連載便引起轟動,同年創作的短篇小說《項鍊》和《伊韋特》也獲得巨大成功,因此莫泊桑被貼上了當代偉大作家的標籤,隨即便是應接不暇的各種社交活動,但其內心卻一度陷入彷徨和苦悶,這些情緒曾經他在跟瑪麗婭.巴什基爾采娃同年的通信中表露無遺;而這一年也是瑪麗婭事業的巔峰之年,其油畫作品〈見面〉獲得業內極大的關注和讚譽,她正信心滿滿地準備進入事業的黃金期,此時她的內心一片光明,對生活充滿無限渴望,在與莫泊桑通信中這點也表露無遺,她不僅戀慕上了這位文豪,重要是她對日後的憧憬也深深的影響了莫泊桑,使其逐漸走出了心裡的陰霾。
▍他人眼中的瑪麗婭.巴什基爾采娃
初次見面,巴什基爾采娃小姐就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柔情而不失堅毅,優雅而不乏莊重。這位可愛的小女孩做的每件事,都顯露了超人一等的智慧。在嫵媚的女性外表之下,隱藏著男子漢般的剛強意志,令人想起了尤利西斯 送給年輕的阿喀琉斯 的禮物──大衣裡裹著寶劍的女人。
巴什基爾采娃小姐用坦率而優美的聲音回應了我的祝賀──沒有任何虛偽的謙虛,她承認自己有遠大的理想──可憐的孩子!死亡的魔爪已伸向了她──正急不可耐地想獲取榮譽。
本書特色
本書為烏克蘭藝術家瑪麗婭·巴什基爾采娃的日記,從西元1873~1880年。跟隨著這位年輕天才藝術家日記的娓娓道來,讀者不僅可以領略其內心細膩的獨白、心理的發展和蛻變過程,還能被帶入美妙的藝術天地,透過作者與病魔抗爭過程中體會到她那種天賦的樂觀、對生命的渴望與敬畏、對事業成功孜孜以求的精神。
目錄
英譯本譯者言
作者前言
1873年
1874年
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79年
1880年
序/導讀
前言
矯飾和偽裝,有什麼意義呢?這一看法顯而易見,毋庸諱言。如果擁有的不是希望,那麼,就該擁有欲望,竭盡所能不擇手段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上。如果未在青春年少時不幸離世,我希望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如果不幸早逝,我想讓自己的日記——它一定非常有趣——發表出來。這本日記,其實本意並不在此,把它發表出來這一想法,即使沒有扼殺了它的本意,也偏離了它原來的價值?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我已經記了很長時間,原本也並不希望別人讀它。其次,就是因為希望人們在讀到它時,能捕捉到我源自內心的真誠。如果這部日記記錄的不是絕對嚴謹的事實,它就毫無存在的理由。
我所寫的,不僅僅是心之所想,而且我從未在任何時刻產生過一絲雜念:要嘛盡一己之力掩飾真實的自我,要嘛刻意醜化自我。另外,我不擔心讀者的非議責難,僅這一點,我就無法不佩服自己。那麼,善良的讀者,您一定放心,我在這些扉頁中所展示的,完全是真實的自己。對您而言,也許我無足輕重,提不起您的絲毫興趣。不用想書中講述的人是我,只需要想,這個人正在向您敘說著自幼年伊始自己對世界的印象。那麼,站在人類的立場,這本日記就會引起您的興趣了。問一下左拉先生,是不是這樣呢?甚至可以問一下龔固爾先生,或者問下莫泊桑本人也行!日記從十二歲時就開始記了,但直到十五六歲後才開始有些意義。因此,日記當中有些空白需要填補。我寫了這篇帶有前言性質的東西,只是為了讓這本紀念人性和文學價值的作品清晰易讀。
好吧,先假定我是貴族出身,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吧。
我生於1860年11月9日。寫下這段文字,我就感覺有點後怕,但還是安慰自己,認為您在讀到這本日記時,是不會在意我的年齡的。
我的父親,是保羅.格里戈維奇.巴什基爾采夫將軍的兒子。祖父是地方貴族,勇敢,固執,嚴厲,甚至有點兇殘。我想,他是在克里米亞戰爭後擢升將軍的。祖父娶了一位大莊園主的養女,可惜她38歲時就去世了,留下了五個孩子——我父親和四個女兒。
母親是21歲時嫁過來的,之前曾拒絕過好幾個門當戶對的求婚者。她是巴巴尼亞家族的人,屬於巴巴尼亞貴族的一個古老貴族分支。外祖父經常自誇具有韃靼人的血統(他的祖先是第一次入侵俄國時來到俄國的)。對我來說,巴巴尼亞聽起來像韃靼詞「爬爬精」,因此經常嘲笑它。外祖父堪稱當代的萊蒙托夫、普希金,他崇拜拜倫,既是詩人、士兵,也算是個文人。年紀輕輕,就與朱莉.科尼利厄斯小姐結為伉儷。當時她才15歲,長得甜美漂亮。他們共生了九個孩子,但願你不會見怪這一數量!
結婚兩年後,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她父母那裡居住,因此我一直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把我寵壞了。除了外祖母嬌慣我之外,小姨也慣著我——當初媽媽沒能說服小姨跟她一起走。小姨長相一般,她為大家奉獻了自己,卻也成了大家的犧牲品。
1870年5月,我們出門旅行,終於實現了媽媽長久以來的夢想。在維也納待了一個月,維也納各個地方——精美的商店,劇院,等等——我們都從未見過,它們令我們應不暇接。在巴登巴登時,正值旅遊旺季,我們仿佛置身於豪華奢侈的貴族之中。我們一行人有外祖父、媽媽、小姨羅曼諾夫、表姐黛娜、弟弟保羅和我。隨行的還有醫生,那個天使一般、無人可比的沃利茨基。他是波蘭人,性格溫和,風度翩翩,愛國熱情無可比擬,將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學習專業上。他是阿赫特爾卡當地的醫生,和舅舅一起上的大學,我們家都把他當成家庭的一員。旅遊時,外祖父需要醫生,我們就帶上了沃利茨基。正是在巴登巴登,我才第一次開始認識了世界,見證了文明社會的精緻優雅;還是在巴登巴登,我感受到了虛榮心的折磨。
有關俄國的事情,以及有關我自己的事情,還有許多要說的,這才是這部日記的重點。我有兩位家庭教師,一位是俄國人,另一位是法國人。前者,我印象深刻,叫梅爾尼科夫夫人。她舉止優雅,天性浪漫,受過良好的教育,與丈夫兩地分居。在讀了許許多多的浪漫故事之後,一時衝動才當家庭教師的。家人都把她當成朋友,從不看低她,男人追她的也不少。一個晴好的早晨,在經歷了某個浪漫的冒險之後,她就消失了。她也許該和我們道別,然後再自然而然地離開。但她具有斯拉夫人的本性,又繼承了法國的文化傳統,此外還受到那些浪漫故事的影響;所有的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使她擁有了令人困惑不解的性格。作為妻子,她鬱鬱寡歡,這種角色讓她不自覺地寵愛托她照顧的孩子;我也本能地用自己不可思議的健康回報了她的寵愛。家裡人,想法簡單而且好大驚小怪的,以為她的離開會讓我大病一場,那天看我的神情都帶著幾分同情。記得外祖母專門為我訂做了一種湯——專門為病人做的湯。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敏感,因此,在這種敏感面前,我自己也就變得弱不禁風了。的確,我長的就病怏怏的,脆弱不堪,根本談不上漂亮——但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阻止大家對我的看法:終有一日,我注定會變成漂亮迷人、才華橫溢的大家閨秀。媽媽曾找過一個猶太人幫我算過命。
「妳有兩個孩子。」他對媽媽說:「男孩平淡無奇,而女孩會成為明星!」
一天晚上,在劇院裡,一位紳士笑著對我說:「請把您的手給我看看,小姐。啊,看你戴手套的樣子,不用說,您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惹人憐愛的美人。」
很長一段時間,我還為這樣的恭維話感到心裡美滋滋的。自從3歲懂事以來(我3歲半才斷奶),我一直雄心勃勃想成為偉人。我的玩具不是國王就是女王,我所有的想法,據媽媽身邊的那些人說,總是與偉人有所連繫。所以,我勢必會成為偉大之人。
大約5歲時,我就自己戴上了媽媽的頭飾,髮髻插上了花,來到客廳跳舞——我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佩提帕,家裡人都聚集到客廳觀看我跳舞。與我相比,身邊的保羅馬上變得一文不值。而戴娜,雖然是親愛的喬治家的女兒,也未令我絲毫遜色。隨便說一下,戴娜出生時,外祖母就把她從她媽媽那裡接過來,一直留在身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我出生。
梅爾尼科夫夫人消失了之後,索菲.道爾吉科夫擔任了我的家庭教師。她16歲——保佑俄國!——另外,還有個法國女人,叫布萊娜夫人,頭上挽著王政復辟時期的髮髻,有著淺藍色的眼睛。她50多歲,又有肺病,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我非常喜歡她。她教我畫畫,在她的指導下,我學著畫了一座小教堂。沒事時,我也畫畫,大人們玩牌時,我就經常在牌桌上作畫。
這些回憶將我們帶回到了1870年的巴登巴登。當時已經宣戰,於是我們動身前往日內瓦。我的內心充滿苦澀,孕育著復仇計畫。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在祈禱詞後念著下面這些自己加上去的話:
我的上帝,賜福於我,讓我永不得天花,讓我長成漂亮的美女,讓我有動聽的聲音,讓我婚姻幸福,讓媽媽延年長壽!
在日內瓦,我們下榻的是位於湖邊的德拉可洛內酒店。在那裡,我遇到了一位教畫畫的教授。他隨身帶著畫本,讓我臨摹一些小木屋。這些小木屋的窗戶看起來像樹幹,根本不像真實的木屋,因此,我拒絕畫它們。這位好心人後來告訴我,要發自內心地進行臨摹,畫出木屋在我心中呈現出來的樣子。恰好在那時,我們搬離了酒店,轉住在一所家庭旅館裡。旅館對面就是白朗峰,於是,我就一本正經地臨摹起日內瓦的湖光山色來。
我死後,我那自認為與眾不同的人生,將會為人們所讀到。(唯一的缺憾,就是它本應該是截然不同的)。但我討厭前言(它們曾阻止我去讀許多優秀作品),也討厭編輯的說明。於是,就自己寫了前言。要是出版我的整部日記,這個前言可以略去,因為加上前言部分,日記會顯得過於冗長,所以,我將日記限制在12歲之後。另外,在日記裡,我會留給你足夠的機會,可以了解我的一切。我會時不時、有意無意地追溯過去。
但願致命的疾病不會不期而至,讓我突然死去!也許,我並不知自己大限已至;家裡人會瞞著我。在我死後,他們會四處翻找我的日記,在讀過之後就把它毀掉。眨眼之間,我將身無一物——一片空白——一無所有!這個想法,總令我驚恐不已。生存,野心,痛苦,哭泣,掙扎,最終都被遺忘了——好像我從未生存過。人生苦短,如果我無法活到功成名就,那麼,希望這本日記對心理學家有所啟發。它記錄的是一個女人的一生,每天一篇篇寫下來,不做任何掩飾,就好像世上無人會讀到它一樣。然而,它還是有目的的,希望有人讀到它。所以,寫得盡量富有情趣。我確信,我會得到人們的憐惜,所以我記錄下了一切,所有的一切。否則,我又為何而寫呢?另外,我會毫無隱瞞,您讀到它時,就會一目了然。
1884年5月1日於巴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 ISBN
- 9786263579613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32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