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源流解說×栽培採製×器具品鑑×史料八卦,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沒讀過《茶經》,就不算真正懂茶!
綠茶、紅茶、清茶、黃茶、白茶、黑茶……
各色茶種令人眼花撩亂,沖泡方法更是大有講究?
從使用器具到取水來源,從等待時間到沫餑分布,
還需要靈活搭配不同的飲用方法,方能嘗出其韻味精華!
讓「茶聖」陸羽帶你入門,
一窺這片神奇葉子如何令各國為之瘋狂!
▎「茶」「荼」傻傻分不清,神農到底吃了什麼?
茶的名字,從遠古至唐朝有許多寫法:「茗」、「檟」、「蔎」、「荈」、「茶」,這些關於茶的不同寫法,至今仍在各地存在著,如果你去過蘇州、杭州、四川這些產茶勝地的話,會發現至今蘇杭人還多稱茶為「茗」,西南蜀地的人稱茶作「蔎」。「蔎」原是香草的意思,想必因茶也是香草的一類,祖先們才把「蔎」字送給茶了。
在陸羽之前,古書書寫「茶」多作「荼」。「荼」原指苦菜,俗名「敗醬草」。許多典籍中出現「荼」一字,後人很難辨認是在講苦菜,還是在講茶,雖然都是苦的東西,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就開始撇掉了「荼」字的一橫,改寫作「茶」。隨著《茶經》漸漸在社會上流傳開,自唐之後的人便習慣把「荼」寫為「茶」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陸羽也是「茶」字的確立者。
▎茶葉最早其實是藥引,而後才轉變為雅士之趣?
茶,原先像粟、黍、稷、麥、菽一樣,渾然長於山嶺野外。在不辨穀蔬與植被的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伸出手採摘了第一片茶的葉子,入口等待片刻後,那微微苦的葉子,在舌尖生出了一股甘甜。茶這種植物由此從千萬種植物中走了出來。
古人將茶放進了藥罐,以解四肢乏力頭腦昏眩之症;將茶供奉到了祭壇,以祭奠神聖的祖先;將茶在深秋的清晨移植到茶園;將茶與藥分開,調入了蔬粥;將茶傳入北方,其他民族隨後把茶與牛奶、羊奶等汁液混合;再後來,茶與粥分開,變成了現在的茶。從第一口咀嚼,到第一杯入水成湯,茶是什麼時候和藥分開的,誰也說不清了。但是把茶與粥分開成了茶,則是在唐朝,在陸羽這裡。
▎「以茶代酒」典故竟出自暴君!茶的地位有多崇高?
昏庸暴虐的孫皓在位時喜歡設宴戲弄臣子,但唯獨對太傅韋曜尊敬有加。在《吳志.韋曜傳》中就曾記載:孫皓每逢設宴,規定入宴席的臣子一定要喝七升酒,有人即使不能全部喝下去,也要對著嘴把酒胡亂倒掉。但是作為老史臣的韋曜不勝酒量,最多只能喝兩升。孫皓最初非常尊敬韋曜,設宴飲酒時常常暗中把韋曜杯中的酒換成茶。
雖然嗜殺成性的孫皓還是沒能容得下耿直的韋曜,但從「以茶代酒」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即便再殘暴的君主,也知道茶是古代敬君子的飲品。
本書特色
《茶經》是全世界最早的茶學專書,由唐代陸羽所著,詳細介紹了茶葉的起源、製作、烹煮、歷史、產地,以及器具使用、品質鑑定、飲用方法等,為當時茶學知識的集大成之作,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飲茶習慣,也推動了茶文化的建立與發展。本書在《茶經》的基礎上重新以白話文詮釋,盼讀者能夠更全面地掌握,共同沏一壺好茶!
目錄
譯者序 與茶結緣
卷上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卷中
四 之器
卷下
五 之煮
六 之飲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圖
原文及注釋
卷上
卷中
卷下
序/導讀
譯者序
與茶結緣
春天裡的四月,抬頭就望見滿樹的櫻花,《茶經》也終於在櫻花開放的季節交稿了。
後來想想,能夠翻譯《茶經》真的是莫大的幸運,也是注定的緣分。在接到翻譯書稿前,我曾在銀座的蔦屋書店翻閱植物類的圖書時,無意中看到了日本茶學家布目潮渢翻譯的日文版《茶經》,於是從高高的書架上拿下來閱讀。
那一天,整個下午都坐在書桌前讀布目潮渢老師翻譯的《茶經》,這本書注釋非常詳細,讓人為他的治學嚴謹心生敬佩。他翻譯的《茶經》版本是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的《舊刊百川學海本》,《百川學海本》也是目前《茶經》最權威的版本之一。沒過多長時間,我又和《茶經》相逢了。
翻譯《茶經》前,翻閱了諸多資料,不同版本《茶經》的注釋、陸羽的生平、唐代歷史,以及布目潮渢老師關於唐朝研究的其他書籍……就像尋寶一般,一個地名,一個出處,一個人物,一個器具,都能引出來諸多資料。在這裡非常感謝許多未曾謀面的著書人。
當時我住在東京的北浦和,每天上午要去日暮里工作,晚上的時間來做翻譯。東京是一座很孤獨很安靜很乾淨的城市,人們都喜歡喝茶,早中晚茶,頓頓不離茶。這也和陸羽撰寫的《茶經》有很大關係。
《茶經》上卷分為三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一之源〉介紹了茶的起源、樣貌、生長、名稱、書寫、培植、品質,以及飲茶的益處與飲茶不當的害處。
〈二之具〉講了採茶、造茶、藏茶的十六件工具:籯,灶,釜,甑,杵臼,規,承,襜,芘莉,棨,樸,焙,貫,棚,穿,育。
〈三之造〉介紹了採茶的注意要點,製作好茶的必經工序。
前三章讓造茶法在民間廣泛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種茶與造茶。
〈四之器〉是《茶經》的中卷,語言更為簡練,列了「茶之二十四器」。
下卷〈五之煮〉介紹了唐朝文人飲茶的方式,炙茶,碾茶,取炭,取水,煮茶,候湯,飲茶,非常講究。〈六之飲〉規定了飲茶時的規則,更讓飲茶成為一件有要求的風雅嫻靜之事。
〈七之事〉介紹了飲茶的歷史,以及一些歷史典故。〈八之出〉詳細介紹了唐朝產茶區,〈九之略〉講了飲茶可以省略的器具與環節,〈十之圖〉推薦了一種讓《茶經》銘記於心的方法。
短短七千餘字,每一個字都對中國種茶、造茶、飲茶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為後世的生活帶來深刻變化。
唐朝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最璀璨的朝代,翻譯《茶經》給了我許多感動,我彷彿穿越回了大唐,和陸羽一起爬山涉水,造茶、煮茶、飲茶,一雙芒鞋,一匹瘦馬,一顆無所受累的赤子之心。
讀《茶經》,才能與茶真正結緣。人生中有煩惱的時候,飲一杯茶就夠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