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建築:美感與功能的交響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帶您一同走進古今中外的表演藝術舞台,了解其歷史源流、空間構成、聲學設計與美學風貌!
著眼於國際觀點和全球版圖,但同時強調東亞與台灣的發展沿革、意識和近20年案例,從古至今、橫跨東西方的一場舞台漫遊!
東西方的表演活動,多可在古代的祭典或儀式(rituals)裡發現源頭,或從公開的說書、敘事行為中找到線索,逐漸發展出特定形式。本書首先探討歷史源流,從古希臘的環形表演場,到工業革命後的公眾表演殿堂,以及東方獨特的劇場舞台。
本書並彙集了作者在表演建築方面的研究成果、教學材料、專業實績、實地參訪心得,並融入了自年少起的個人表演經歷,和從事表演工作的親友們其幕後知識與心得分享。舞台如何呈現出最好的表演藝術效果?如何兼顧聲學與美學的設計?如何站在觀眾的角度進行空間建構的設計考量?期待能為各位讀者們呈現出表演建築的全人價值和完整面貌。
專業推薦
陳柏森 柏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CHAPTER 1 歷史源流
1 古希臘以降的環形表演場
2 文藝復興時期的多元面貌
3 工業革命後的公眾表演殿堂
4 圍繞古中國的東方平行發展
5 世局動盪下的交會與蛻變
CHAPTER 2 現代城鄉建構下之表演建築
6 商業與流行表演聚落
7 表演中心與都會建構
8 外部關聯性
9 鄰里社區之共生與互動
CHAPTER 3 空間構成
10 內容與組織
11 空間布局
12 公眾服務與教育推廣部門
13 表演與支援部門
CHAPTER 4 廳堂與觀眾席
14 席位安排與觀眾席形式
15 廳堂聲學基本原理
16 各類廳堂聲學規劃
CHAPTER 5 大型表演廳聲學設計
17 大型歌劇與多功能劇院
18 單面觀賞之鞋盒和其他形式音樂廳
19 梯田環繞型音樂廳的問世與發展
20 以梯田環繞為雛型之音樂廳設計
CHAPTER 6 建築風貌與創意表現
21 時代風格
22 使用者價值
23 地域和區位特質
24 永續發展訴求
參考文獻
序/導讀
自序
本書彙集我在表演建築方面的研究成果、教學材料、專業實績、實地參訪心得,並融入了自年少起的個人表演經歷,和從事表演工作親友們的幕後知識與心得分享,以呈現出表演建築的全人價值和完整面貌,在談論聲學技術時,會帶到設計風格,論及空間內容時,也可以看到風土民情,讓各個章節內容更為連貫。
內容取材上著眼於國際觀點和全球版圖,但同時強調東亞與台灣的發展沿革、意識和近20年案例,更特別發掘、引用台灣的競圖或籌備階段作品,讓這些過程走完即塵封的精采構思能夠再受到關注,或者對照出同樣命題下的不同詮釋。區位上,則試圖兼顧都會的大型機構和社區的中小型場館,在耳熟能詳的國際巨作之外,納入深植鄉里的地方小品。本書以永續發展作為結尾,是基於時代的共同使命,也基於彰顯表演建築之區域發展價值,期望在環境永續的論述基礎之中,看到設計的人情味。
此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三位章節共同作者,三位作者在背景認知、內容建構、影像取得、文章撰寫等各方面,都做出重要貢獻。也要感謝對文章引用內容共同投注心力的歷屆臺科大碩博士畢業生們,讓本書得以勾勒出概要的輪廓。
建築的概念呈現需要輔以大量的圖和照片,多數照片雖由我和三位共同作者拍攝,仍有相當比例的影像資料來自許多建築專業工作者和朋友、學生。建築專業工作者的照片來源都標註於附圖標題中,不在此一一致謝;朋友、學生之中,最需要感謝的是高錦弘醫師,因為長年在世界各地演出,他有著許多我未曾踏足之處或未能留下記錄的珍貴照片;書中多處照片的分享者,另有鄭伃晴老師和陳虹竹博士,其他需要感謝的分享者(依照片出現順序)有劉懷安、李玉華、許晏堃、陳家瑞、黃敬聰、李萬秋、蔡孟廷、賴鈺淇、呂文弘、許皓香、許英昌、朱元雷、Tiago Costa、Gary W. Siebein、翁郁琇、阮馨儀、陳以侖、趙以諾、林俊良、陳嘉君、陳竣璿、許中光、黃展春、曾光宗、施植明、高佩仙。
其次,特別感謝先後參與的助理和學生,協助繪製各種形式建築圖、解說圖,幾個個案的3D數位模型建構,還有接近完稿時的多次校讀、照片比對和格式調整。劉懷安處理最多的繪製和文獻格式整理工作,特別是大型廳堂的平面示意圖,李佳芬和李語程各自負責最初和最末階段的各種影像製作、整理、聯繫,賴弘翌負責接近完稿時的文字部分和文獻之調整與校讀,林良穎、權紀瑜協助最後的出版社校稿,江亭瑩負責兩章內容的文獻確認和校讀,黃偉菱繪製都市尺度的分析圖,蘇靖雯、賴信祐、江可安建構3D模型,林俊良和賴鈺淇先後提供各類型之多方面協助。
最後,僅將此書獻給帶我入門的碩博士指導老師Gary W. Siebein教授、開啟我音樂機緣的父母,和永遠支持我的家人。
江維華
2022.0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