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記錄臺灣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聲!
臺灣的民間藝術來自於閩粵的移民,包括生活用品或崇拜的偶像,還有酬神或慶典時演出的戲劇、舞蹈等活動,久而久之,不斷加以改變,漸漸具備臺灣固有的鄉土色彩。
當我們以探詢的眼光回顧臺灣歷史時,倏然發現飽經滄桑的臺灣竟蘊藏著那麼多輝煌與玄妙的民間藝術。如今,布袋戲、陶瓷業、童謠、竹編藝術等民間藝術,在臺灣已逐漸失傳沒落,這些由真正的臺灣人民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文化,逐漸被外來的東西掩蓋。要想復甦臺灣民間藝術,必先知道它的美與價值。
本書從民間藝術的定義談起,力求融學術、知識、趣味與探索於一爐,每一章或每一節,都盡可能介紹各項民間藝術的來龍去脈,綜合諸家之見、匯集各派之說,有不少是作者多年來實地調查(包括海內外)後而得到的學術性見解。
本書內容囊括文學、繪畫、建築、雕塑、工藝、音樂、戲劇、舞蹈,以及民俗嬉戲等九大類,細述各類藝術精髓、民族藝師作品、蓬勃發展時期的成就,並輔以大量圖片說明印證,期待臺灣民間藝術能在新一代人民的努力之下,開創出另一波真正屬於臺灣人自己的文化高峰。
臺灣的民間藝術來自於閩粵的移民,包括生活用品或崇拜的偶像,還有酬神或慶典時演出的戲劇、舞蹈等活動,久而久之,不斷加以改變,漸漸具備臺灣固有的鄉土色彩。
當我們以探詢的眼光回顧臺灣歷史時,倏然發現飽經滄桑的臺灣竟蘊藏著那麼多輝煌與玄妙的民間藝術。如今,布袋戲、陶瓷業、童謠、竹編藝術等民間藝術,在臺灣已逐漸失傳沒落,這些由真正的臺灣人民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文化,逐漸被外來的東西掩蓋。要想復甦臺灣民間藝術,必先知道它的美與價值。
本書從民間藝術的定義談起,力求融學術、知識、趣味與探索於一爐,每一章或每一節,都盡可能介紹各項民間藝術的來龍去脈,綜合諸家之見、匯集各派之說,有不少是作者多年來實地調查(包括海內外)後而得到的學術性見解。
本書內容囊括文學、繪畫、建築、雕塑、工藝、音樂、戲劇、舞蹈,以及民俗嬉戲等九大類,細述各類藝術精髓、民族藝師作品、蓬勃發展時期的成就,並輔以大量圖片說明印證,期待臺灣民間藝術能在新一代人民的努力之下,開創出另一波真正屬於臺灣人自己的文化高峰。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青出於藍
第二節 美感是綜合的
第三節 主觀欣賞法
第四節 客觀欣賞法
第五節 表現精緻而耐人尋味
第六節 探索過去觀察現在
第二章 民間藝術概說
第一節 民藝與民間藝術
第二節 民間藝術概說
第三節 民間藝術的種類與範圍
第四節 民間藝術的表現方式
第五節 民間藝術的現代意義
第三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諺語、歇後語、謎題
第三節 民間故事
第四節 臺灣民譚的內容與類型
第五節 道德譚
第六節 笑譚
第七節 機智譚
第八節 宿命譚
第九節 動物譚
第十節 怪異譚
第四章 民間繪畫
第一節 壁 畫
第二節 寺廟彩繪的色彩
第三節 寺廟門神彩繪
第四節 寺廟壁畫與彩繪
第五節 木刻版畫
第五章 民間建築
第一節 傳統建築的種類
第二節 宗教建築概況
第三節 寺廟建築大木匠師
第四節 裝飾物件
第五節 一般住宅建築概況
第六節 豪宅建築概況
第七節 現有著名豪宅及名園
第八節 日治初期臺灣建築新風格
第六章 民間雕塑
第一節 民間信仰與民間雕塑的關係
第二節 木雕造型上之分類
第三節 寺廟牆壁上泥塑藝術概況
第四節 神像雕刻
第五節 木雕神像欣賞
第六節 三義木雕產業概況
第七節 重要民間木雕家
第八節 石雕類
第九節 塑造類
第十節 磚刻
第七章 民間工藝
第一節 民間工藝之特性
第二節 陶瓷工藝
第三節 紙材工藝
第四節 帽蓆工藝
第五節 油紙傘工藝
第六節 漆器工藝
第七節 螺溪硯臺
第八節 籐竹工藝
第八章 民間音樂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俗謠
第三節 雅樂
第四節 南管音樂
第五節 北管樂
第六節 尾言
第九章 民間戲劇
第一節 臺灣戲劇的沿革與概況
第二節 臺灣民間戲劇的特質
第三節 扮仙戲
第四節 亂彈戲
第五節 南管戲( 七子戲)
第六節 九甲戲
第七節 四平戲
第八節 歌仔戲
第九節 布袋戲
第十節 皮影戲
第十一節 傀儡戲
第十二節 車鼓戲
第十三節 採茶戲
第十章 民間舞蹈
第一節 臺灣民間舞蹈概況
第二節 宋江陣
第三節 弄龍陣
第四節 弄獅陣
第五節 八家將
第六節 駛犁陣
第七節 公央婆
第八節 布馬陣
第九節 其他
第十一章 民俗嬉戲
第一節 民俗嬉戲種類多
第二節 放風箏
第三節 元宵花燈賽
第四節 龍舟競賽
第一節 青出於藍
第二節 美感是綜合的
第三節 主觀欣賞法
第四節 客觀欣賞法
第五節 表現精緻而耐人尋味
第六節 探索過去觀察現在
第二章 民間藝術概說
第一節 民藝與民間藝術
第二節 民間藝術概說
第三節 民間藝術的種類與範圍
第四節 民間藝術的表現方式
第五節 民間藝術的現代意義
第三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諺語、歇後語、謎題
第三節 民間故事
第四節 臺灣民譚的內容與類型
第五節 道德譚
第六節 笑譚
第七節 機智譚
第八節 宿命譚
第九節 動物譚
第十節 怪異譚
第四章 民間繪畫
第一節 壁 畫
第二節 寺廟彩繪的色彩
第三節 寺廟門神彩繪
第四節 寺廟壁畫與彩繪
第五節 木刻版畫
第五章 民間建築
第一節 傳統建築的種類
第二節 宗教建築概況
第三節 寺廟建築大木匠師
第四節 裝飾物件
第五節 一般住宅建築概況
第六節 豪宅建築概況
第七節 現有著名豪宅及名園
第八節 日治初期臺灣建築新風格
第六章 民間雕塑
第一節 民間信仰與民間雕塑的關係
第二節 木雕造型上之分類
第三節 寺廟牆壁上泥塑藝術概況
第四節 神像雕刻
第五節 木雕神像欣賞
第六節 三義木雕產業概況
第七節 重要民間木雕家
第八節 石雕類
第九節 塑造類
第十節 磚刻
第七章 民間工藝
第一節 民間工藝之特性
第二節 陶瓷工藝
第三節 紙材工藝
第四節 帽蓆工藝
第五節 油紙傘工藝
第六節 漆器工藝
第七節 螺溪硯臺
第八節 籐竹工藝
第八章 民間音樂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俗謠
第三節 雅樂
第四節 南管音樂
第五節 北管樂
第六節 尾言
第九章 民間戲劇
第一節 臺灣戲劇的沿革與概況
第二節 臺灣民間戲劇的特質
第三節 扮仙戲
第四節 亂彈戲
第五節 南管戲( 七子戲)
第六節 九甲戲
第七節 四平戲
第八節 歌仔戲
第九節 布袋戲
第十節 皮影戲
第十一節 傀儡戲
第十二節 車鼓戲
第十三節 採茶戲
第十章 民間舞蹈
第一節 臺灣民間舞蹈概況
第二節 宋江陣
第三節 弄龍陣
第四節 弄獅陣
第五節 八家將
第六節 駛犁陣
第七節 公央婆
第八節 布馬陣
第九節 其他
第十一章 民俗嬉戲
第一節 民俗嬉戲種類多
第二節 放風箏
第三節 元宵花燈賽
第四節 龍舟競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