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智慧養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科學、哲學與宗教所探究的終極問題,無不關涉物質與生命的起源與滅亡。物質與生命「生、滅」的本質,佛家謂之「不生不滅」,道家謂之「元始返終周而復始」。概而言之,如同圓環上任何一點如作爲起點,它必然也是終點。因此,「不生不滅」可全息體解為「無始無終」,「元始返終周而復始」即「無中生有,有歸於無」。宇宙與生命的生滅,蓋莫如是!
何謂全息養生?
顧名思義,全息養生是系統全部因素的「休養生息」,即人類所居住環境中一切身、心、內、外因素的全面養生,涉及人類衣、食、住、行活動中的思維、語言和行爲各個方面。,「身之所往,行止由心」,縱觀儒釋道的養生理念,佛乘密法中的「三密相應」乃最爲究竟的智慧養生途徑。
何謂全息養生?
顧名思義,全息養生是系統全部因素的「休養生息」,即人類所居住環境中一切身、心、內、外因素的全面養生,涉及人類衣、食、住、行活動中的思維、語言和行爲各個方面。,「身之所往,行止由心」,縱觀儒釋道的養生理念,佛乘密法中的「三密相應」乃最爲究竟的智慧養生途徑。
目錄
目次
作者介紹 I
圖版 I
前言 1
第一章 全息哲學智慧觀 1
一 宇宙與生命的起源 1
二 全息哲學內涵 7
(一)概論 7
(二)「第一性」乃謬論 8
(三)觀察者的意義 10
(四)全息哲學的四個根本規律 14
(五)觀察者的精神感應力 35
(六)一合相與六維宇宙 37
(七)道與德 39
(八)觀察者的世界觀 40
(九)觀察者的希望 43
(十)現代科學理論的誤區 45
(十一)觀察者的精神因素 53
(十二)「風水」的全息哲學意義 56
(十三)觀察者起心動念必著標的 59
(十四)觀察者自身及一切事物精神性的重要性 64
(十五)觀察者必須全息感恩 68
(十六)完善的世界觀 70
(十七)宇宙、生命(觀察者)「生、滅」的俗諦與真諦 74
(十八)物質、精神之相互轉化 76
(十九)智慧地承受果報 81
(二十)生命、宇宙乃全息顯現 83
(二十一)觀察者身、口、意三業的意義 85
(二十二)六識僅僅是全息世界觀的基礎 89
(二十三)中道真諦 93
(二十四)觀察者當下現狀為其自身夙因之果 95
(二十五)現代醫學理論存在嚴重誤區 98
(二十六)因緣法 101
(二十七)觀察者的記憶儲存 108
(二十八)時間的全息涵義 109
(二十九)觀察者內外系統的平衡 112
(三十)觀察者的健康 117
(三十一)臨界系統 119
三 全息哲學的典型代表——經絡(臨界系統) 122
四 因緣法的奧旨——蝴蝶效應原理與真圓檯球規律 127
五 全息哲學與全息養生前瞻 133
六 佛家三皈依的全息哲學意義 137
七 「合氣」的全息哲學理趣 139
八 《道德經》的全息哲學闡釋 159
九 「超自然」現象之全息哲學闡釋 162
十 神通力之全息哲學闡釋 163
(一)鳩摩羅什 170
(二)金剛智 171
(三)無畏三藏 173
(四)一行 174
(五)不空 176
十一 佛教修行中的神異現象之全息哲學詮釋 183
十二 四無量心的全息哲學意義 192
(一)「慈」的全息哲學意義 195
(二)「悲」的全息哲學意義 212
(三)「喜」的全息哲學意義 220
(四)「捨」的全息哲學意義 228
十三 六波羅蜜多的全息養生旨趣 233
(一)布施的全息養生意義 233
(二)持戒的全息養生意義 238
(三)忍辱的全息養生意義 241
(四)精進的全息養生意義 245
(五)禪定的全息養生意義 248
(六)般若的全息養生意義 254
十四 儒家的五倫五常與全息養生 256
第二章 人類全息智慧養生 271
一 觀察者身口意三惡業之表現 271
二 人類之疾患 274
三 人類機體之病因 279
四 人類之言、行、思三業 283
(一)人類身體支分所造孽業主要為殺生、盜竊、邪淫 283
(二)口所造孽業有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286
(三)意所造孽業在貪、瞋、痴 288
五 人類最基本的「德」——不殺、不盜、不邪淫、不酗酒、不妄語 299
六 人類疾患的因果關係 322
七 人類自我救贖式養生——《十善業道經》的全息哲學思想 339
八 六度萬行是人類文明全息養生的保障 360
九 重建人類價值觀體系是全息養生的根本369
十 於衣、食、住、行中念念善願、善行 373
第三章 人類全息養生之道 419
一 飲食與全息養生 420
二 言辭與全息養生 443
三 行為與全息養生 456
四 情志與全息養生 473
五 感恩與全息養生 483
六 人類與「鬼神」友好相處 493
第四章 全息養生踐行 503
一 呼吸法 503
(一)數息法 504
(二)腹式呼吸法 505
(三)九節佛風 507
(四)健康愉悅呼吸法 511
(五)成就呼吸法 511
二 禮敬法 512
三 大小周天運行法 515
四 觀想法 516
五 正念法 517
六 觀察法 518
七 全息智慧行 519
(一)心、眼的全息養生 522
(二)心、耳的全息養生 535
(三)心、鼻的全息養生 542
(四)心、口的全息養生 546
(五)心、身的全息養生 557
(六)心、意的全息養生 579
(七)全息養生注意事項 598
第五章 《了凡四訓》全息哲學簡牘與養生 619
第一篇 立命之學 619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改過篇 644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積善篇 655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謙德篇 682
第六章 《道德經》之全息哲學解讀與養生 691
後記 755
作者介紹 I
圖版 I
前言 1
第一章 全息哲學智慧觀 1
一 宇宙與生命的起源 1
二 全息哲學內涵 7
(一)概論 7
(二)「第一性」乃謬論 8
(三)觀察者的意義 10
(四)全息哲學的四個根本規律 14
(五)觀察者的精神感應力 35
(六)一合相與六維宇宙 37
(七)道與德 39
(八)觀察者的世界觀 40
(九)觀察者的希望 43
(十)現代科學理論的誤區 45
(十一)觀察者的精神因素 53
(十二)「風水」的全息哲學意義 56
(十三)觀察者起心動念必著標的 59
(十四)觀察者自身及一切事物精神性的重要性 64
(十五)觀察者必須全息感恩 68
(十六)完善的世界觀 70
(十七)宇宙、生命(觀察者)「生、滅」的俗諦與真諦 74
(十八)物質、精神之相互轉化 76
(十九)智慧地承受果報 81
(二十)生命、宇宙乃全息顯現 83
(二十一)觀察者身、口、意三業的意義 85
(二十二)六識僅僅是全息世界觀的基礎 89
(二十三)中道真諦 93
(二十四)觀察者當下現狀為其自身夙因之果 95
(二十五)現代醫學理論存在嚴重誤區 98
(二十六)因緣法 101
(二十七)觀察者的記憶儲存 108
(二十八)時間的全息涵義 109
(二十九)觀察者內外系統的平衡 112
(三十)觀察者的健康 117
(三十一)臨界系統 119
三 全息哲學的典型代表——經絡(臨界系統) 122
四 因緣法的奧旨——蝴蝶效應原理與真圓檯球規律 127
五 全息哲學與全息養生前瞻 133
六 佛家三皈依的全息哲學意義 137
七 「合氣」的全息哲學理趣 139
八 《道德經》的全息哲學闡釋 159
九 「超自然」現象之全息哲學闡釋 162
十 神通力之全息哲學闡釋 163
(一)鳩摩羅什 170
(二)金剛智 171
(三)無畏三藏 173
(四)一行 174
(五)不空 176
十一 佛教修行中的神異現象之全息哲學詮釋 183
十二 四無量心的全息哲學意義 192
(一)「慈」的全息哲學意義 195
(二)「悲」的全息哲學意義 212
(三)「喜」的全息哲學意義 220
(四)「捨」的全息哲學意義 228
十三 六波羅蜜多的全息養生旨趣 233
(一)布施的全息養生意義 233
(二)持戒的全息養生意義 238
(三)忍辱的全息養生意義 241
(四)精進的全息養生意義 245
(五)禪定的全息養生意義 248
(六)般若的全息養生意義 254
十四 儒家的五倫五常與全息養生 256
第二章 人類全息智慧養生 271
一 觀察者身口意三惡業之表現 271
二 人類之疾患 274
三 人類機體之病因 279
四 人類之言、行、思三業 283
(一)人類身體支分所造孽業主要為殺生、盜竊、邪淫 283
(二)口所造孽業有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286
(三)意所造孽業在貪、瞋、痴 288
五 人類最基本的「德」——不殺、不盜、不邪淫、不酗酒、不妄語 299
六 人類疾患的因果關係 322
七 人類自我救贖式養生——《十善業道經》的全息哲學思想 339
八 六度萬行是人類文明全息養生的保障 360
九 重建人類價值觀體系是全息養生的根本369
十 於衣、食、住、行中念念善願、善行 373
第三章 人類全息養生之道 419
一 飲食與全息養生 420
二 言辭與全息養生 443
三 行為與全息養生 456
四 情志與全息養生 473
五 感恩與全息養生 483
六 人類與「鬼神」友好相處 493
第四章 全息養生踐行 503
一 呼吸法 503
(一)數息法 504
(二)腹式呼吸法 505
(三)九節佛風 507
(四)健康愉悅呼吸法 511
(五)成就呼吸法 511
二 禮敬法 512
三 大小周天運行法 515
四 觀想法 516
五 正念法 517
六 觀察法 518
七 全息智慧行 519
(一)心、眼的全息養生 522
(二)心、耳的全息養生 535
(三)心、鼻的全息養生 542
(四)心、口的全息養生 546
(五)心、身的全息養生 557
(六)心、意的全息養生 579
(七)全息養生注意事項 598
第五章 《了凡四訓》全息哲學簡牘與養生 619
第一篇 立命之學 619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改過篇 644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積善篇 655
《了凡四訓》與全息養生——謙德篇 682
第六章 《道德經》之全息哲學解讀與養生 691
後記 75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