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代宗師》編劇、新派武俠名家徐皓峰繼《道士下山》後最新繁體中文書。
◎徐皓峰至今四部電影作品:2017年最新片《刀背藏身》、
2016年大受好評的《師父》以及《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蹤跡》,原著皆出自此書。
◎完整呈現徐皓峰十年武俠短篇創作的軌跡和電影作品出發點。
◎台灣版獨家收錄〈平民稱貴〉文章。
「武俠小說是一稜刀背,
幸好,
有此藏身處。」——徐皓峰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禦技,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
新派武俠名家暨名導徐皓峰,熟悉民國時期武林人物、江湖掌故,閱讀量驚人,對佛、道教及東、西方電影皆有研究。
他筆下的武俠小說,細膩生動地描繪出前輩武人的行止遺風,談武學時「教真的」——論理精闢,同時織進許多上輩人日常生活的講究和細節,人物對白機敏而充滿餘韻,令人回味再三。
本書收入徐皓峰2003年至2013年間五個武俠短篇作品︰〈倭寇的蹤跡〉、〈民國刺客柳白猿〉、〈柳白猿別傳〉、〈師父〉、〈國士〉、〈刀背藏身〉,以及兩篇散文。呈現徐皓峰十年武俠短篇創作的軌跡和變化,其中四篇已由徐皓峰自己改拍成電影。
其中2016年的《師父》不僅拿下2015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大獎,也備受兩岸三地好評、被譽為開創武俠電影新境界。原著〈師父〉亦獲中國《人民文學》雜誌短篇金獎及2015年第16屆百花文學獎小說雙年獎。文字與影像對照,各有所妙,值得細細品味。
「每一位早逝者都是短篇小說,文止處留下了餘味。」——徐皓峰
「武俠小說是中國很長的一條脈,從司馬遷的《刺客列傳》,到明清的志怪小說,到金庸古龍。司馬遷寫的為什麼檔次高,它寫失敗。以前諸如還珠樓主這樣的大家,武俠小說都是寫現實生活。徐皓峰的故事裡,一個是寫失敗,一個是寫當代。把武俠小說移植到當代生活裡,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他的解決之道是,描寫上簡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兩個人為什麼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點放在了練武人的心態上。以前的武俠小說,寫的抗爭是一個是非,朝廷壞、武俠對。但是現實生活是更複雜的問題,它很多不是好壞,而是一個無奈。」(摘自簡體版書籍介紹)
〈師父〉
●這是一個「出師父不出徒弟」的時代,各派都有名師,都後繼無人⋯⋯揚名需要深遠策畫,「一戰成名」只屬於武俠小說,現實中,一次揚名行為的週期是三到五年,布局和善後占去大部分時間。
●放耿良辰去踢館,是想好了後路。耿良辰踢到了第八家,已是天津武行能忍受的極限,將會有一位名師出面將他擊敗,維護住天津武林的體面。在這位名師的主持下,耿良辰作為一個犯亂的徒弟,被逐出天津,而連踢八家的戰績得到承認,背後的師父浮出水面,收取勝利果實,立名號開武館。
〈國士〉
●國考分為三組,組內抽籤對打,雙敗淘汰制,不按體重分級,沒有統一護具。 三十二歲,站在擂台上,郝遠卿有著嚴重恥辱感,他的對手多是小他十歲的人。 好在結果好,國考賦予前三名以「國士、俠士、武士」稱號。國士,一國最優人才, 《史記》中是輔佐劉邦打下漢朝天下的戰神韓信,所謂「國士無雙」。
〈刀背藏身〉
●刀法真傳——以身就刀。就,北平土語,逆反之意。以身就刀,身體跟刀反著來。劍和槍是進攻性武器,身體和兵器對成一條線,便於衝刺發力。而刀是防禦性兵器,敵人兵器襲來,身體要從刀後閃開。
●孔鼎義:「習武的有一絕,認人臉準。江湖暗算多,記不住人,死得快。十四年前,元姑男人找我爺爺比刀,不是你這張臉。」
〈倭寇的蹤跡〉
●據說俞大猷從倭寇兩手握刀的動作,悟出倭寇的刀法是從棍法中變化而出的,他的兵營不訓練士兵使刀,只是訓練長棍技法,臨出戰才發下倭刀,竟能屢戰屢勝。俞大猷說長棍無刃,而一切有刃的兵器卻要從無刃的練出來。
〈民國刺客柳白猿〉
●「才知道了中國的上層組織為黨,下層組織為幫,明朝末年東林黨人李三才駕馭幫
會管理運河,開始了黨幫合作,這是把握社會的關鍵⋯⋯
在黨幫之外的名為「俠」,行俠就是行刺,這是戰國時代《靈動子》的思想,認為刺客是天道運行的一環,盛世以道德約束人,衰世以法律,而亂世以行刺,否則人沒了顧忌,社會便將崩潰。
目錄
自序:紙上文章貴 毫端血淚多
平民稱貴(台灣版《刀背藏身》代序)
師父
國士
刀背藏身
倭寇的蹤跡
民國刺客柳白猿
柳白猿別傳
後記一:黎明即起
後記二:人民不答應
序/導讀
自序
紙上文章貴,毫端血淚多
標題是趙煥亭詩句,一九二二年,他將武術改稱了武功。原本帝王開疆平亂,方是武功。大家沿用他的概念,忘了他。
他一九二二年寫武俠小說,因總拿不到稿費,一九三七年前後放棄。他的第一部小說叫《奇俠精忠傳》,乾隆、嘉慶年間事,開篇寫個大雨天,兩名四品武官躲在民宅門檐下,不敲門人戶——擾民失身分。
寫一人考得了秀才,要承擔公益,要損許多「不聲不響」的錢——辦事的路費雜費都自己掏。文人有地位,到鄉里耍蠻犯渾的小吏,見來了秀才,立刻變客氣,好言好語地走了。
他是官宦子弟,年幼即隨父宦遊多省,了解官樣民情。我看他的武俠,是看人間厚道。
他因寫武俠家無存糧,夫人日憂。他逗夫人說,我們這一批學文的,都去了錢眼裡,就剩我一個了,老天不幫我,毛筆會幫我。
他拿出武俠小說初稿。寫完還不知什麼時候,夫人已忘憂,陪他聊天了。晚於他寫武俠的還珠樓主、宮白羽、王度廬,都有這樣的夫人——如果是武俠作家的命定福利,要讚老天了。
我童年住的那條京城胡同,僅一戶無文化人家,安穩低調。七十年代末,他家兒子娶妻,在胡同空地擺的酒席,客人都是外來人,席間不知何故,突然群起對罵。
這場全無顧忌的粗口,震撼胡同居民,覺得天地將變。民間傳統,沒文化的人要學文人作派,杜月笙是一例。「誰學誰」的關係逆轉,便換了人間。
八十年代初,小學中學裡,一個男老師培養學生骨幹的模式,是將這個學生帶到家裡,給半杯啤酒,粗口頻發地聊天。學生不反感,反覺親近,從此合心合德。
港台武俠小說襲來時,有古人細節,似乎是份文明——多數人只是看看其中的色情。那年暑假,有同學給我送來四冊武俠小說,要求一日看完,他再轉送別的同學。他熱衷公益,冒雨而來冒雨而去。
現今的我,到了忘記大多數中小學同學名字的年紀,寫著武俠小說。北方理念,刀法是防禦技,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
武俠小說是一稜刀背,幸好,有此藏身處。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