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女人要帶刺》是每個女孩成年時,都該閱讀的一本經典之作,藉由這本書,我們能明白,要怎麼保護自己、能夠去理解,身為女性,有多少困境,讓我們從天真變成刺女。
女人之所以成為刺蝟,是來自於,不想被社會摧毀的意志力。
2017年10月因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而發起的 #Me Too運動,引起了軒然大波,全球女性團結在一塊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原來有如此多人有著這樣的經歷。
但這樣的#Me Too,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悄悄的發生。
2018年川普簽署了全球反墮胎行政命令,讓人吃驚,怎麼到了這個年代,女性仍舊不能為自己的身體自主?需要一個國家元首決定?
《女人要帶刺》是每個女孩成年時,都該閱讀的一本經典之作,藉由這本書,我們能明白,要怎麼保護自己、能夠去理解,身為女性,有多少困境,讓我們從天真變成刺女。
本書是美國女性地下漫畫先驅蘿貝塔.葛萊麗歷年作品的精華選集,主角麥姬出生於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成長於民權、自由主義氛圍瀰漫的六O嬉皮年代,在雅痞世代回憶她的成長經驗。
1997年出版的本書,涵蓋了女性主義最感興趣的幾個議題:成長經驗的女性角色型塑、型別從屬地位、身體自主權的喪失、辦公室文化等。
比《慾望城市》更辛辣,比《The Girls》更煩惱,在短短的篇幅中,深度探討了,母女之間、男女情事、約會強暴、墮胎、性騷擾、種族歧視、甚至利用宗教力量影響公投等問題。
短短的九篇故事,卻寫出了女人隨著社會進步,卻還是改善緩慢的困境。
讓你看完之後,忍不住罵出聲說:「X!都已經到了下個世紀!怎麼女人的煩惱還是一樣!」
今天的女人仍舊,被騙、被搶、被綁、被殺。
女人需反擊!女人要帶刺!
女人之所以成為刺蝟,是來自於,不想被社會摧毀的意志力。
2017年10月因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而發起的 #Me Too運動,引起了軒然大波,全球女性團結在一塊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原來有如此多人有著這樣的經歷。
但這樣的#Me Too,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悄悄的發生。
2018年川普簽署了全球反墮胎行政命令,讓人吃驚,怎麼到了這個年代,女性仍舊不能為自己的身體自主?需要一個國家元首決定?
《女人要帶刺》是每個女孩成年時,都該閱讀的一本經典之作,藉由這本書,我們能明白,要怎麼保護自己、能夠去理解,身為女性,有多少困境,讓我們從天真變成刺女。
本書是美國女性地下漫畫先驅蘿貝塔.葛萊麗歷年作品的精華選集,主角麥姬出生於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成長於民權、自由主義氛圍瀰漫的六O嬉皮年代,在雅痞世代回憶她的成長經驗。
1997年出版的本書,涵蓋了女性主義最感興趣的幾個議題:成長經驗的女性角色型塑、型別從屬地位、身體自主權的喪失、辦公室文化等。
比《慾望城市》更辛辣,比《The Girls》更煩惱,在短短的篇幅中,深度探討了,母女之間、男女情事、約會強暴、墮胎、性騷擾、種族歧視、甚至利用宗教力量影響公投等問題。
短短的九篇故事,卻寫出了女人隨著社會進步,卻還是改善緩慢的困境。
讓你看完之後,忍不住罵出聲說:「X!都已經到了下個世紀!怎麼女人的煩惱還是一樣!」
今天的女人仍舊,被騙、被搶、被綁、被殺。
女人需反擊!女人要帶刺!
目錄
刺女週末
刺女上學記……然後回家了
佳節不愉快(上)
佳節不愉快(下)
嬉皮刺女上床記
嬉皮刺女陷入困境
嬉皮刺女墮胎記
初版譯後記
刺女上學記……然後回家了
佳節不愉快(上)
佳節不愉快(下)
嬉皮刺女上床記
嬉皮刺女陷入困境
嬉皮刺女墮胎記
初版譯後記
序/導讀
【初版譯後記】何穎怡
出版社編輯邀寫「譯後記」,希望嚴肅幽默並具,筆調可「正削倒刨」瓦解父權文化,千萬不可像論文。
我不會寫論文,一要理直氣壯地鋪陳論點,就頓時精神官能症似地惶恐:是不是漏讀了哪本書?觀點周不周延?好不容易自覺頗周延了,又恐別人早就熟讀了我甫發現的那個新大陸理論!
幽默,更難吧?電視節目裡,名流總能對各式問題侃侃而談,不時爽朗地笑著,好似字字珠璣,我卻總是笑不出來。面目森嚴,與時下的顛覆流行格格不入。
寫譯後記之難,對我而言,實是無法適應「我給你三分鐘,你給我全世界」的媒體文化。瓦解父權文化,是嚴肅的、難以簡化的辯證過程。
拉拉雜雜一大堆,無非是為「譯後記」乏味告罪。其實,古言跋者「狗尾續貂」,大抵也就是我想講的話。
《女人要帶刺》是女性地下漫畫先驅蘿貝塔.葛萊莉歷年作品的精華選集,主角麥姬出生於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成長於民權、自由主義氛圍瀰漫的六○嬉皮年代,在雅痞世代回憶她的成長經驗,包含最痛苦的童年性侵害、少女時代非法墮胎經驗等等。
此書涵蓋了女憐主義者最感興趣的幾個議題:成長經驗的女性角色型塑(不懈地維持美麗淑女的形貌舉止)、性別從屬地位(麥姬母親的煮飯、逛街、對丈夫低聲下氣的家庭主婦角色扮演)、身體自主權的喪失(宗教對女性生育權的控制)、辦公室文化(女性是以瑣碎嚼舌為樂的花瓶)。
本書的地下文化表現形式對讀者來說將下一大挑戰,殘酷、粗硬的線條表現,惡劣、粗鄙的男性語法,在在挑戰我們對「女主角」的既有形象。麥姬不是一個娓娓道來的自由主義派女性主義者,相對的,她的策略強硬,逼迫所有的女性在面對「生活之惡」時,毫無轉圜餘地。她左批「壓迫女人的男人」,右批「幫助男人壓迫女人的女人」,連小孩也不放過,善用狐媚策略的小女生,粗暴對待弱者的小男孩,統統是她的敵人!
毫不意外的,本書所有的角色都是惡劣的,包括永遠以命令語法說話的父親,表面和藹私下卻侵犯姪女肉體的叔叔、以解放之名佔有女性肉體的男嬉皮、宗教(神父痛責墮胎婦女)與法律(男密醫威脅女主角會被送去坐牢)所交織出來的父權壓制。
令人吃驚的,本書所有的女性角色也都可憎,包括不斷強化賢慧美麗守貞價值觀的母親、老而昏瞋的外婆阿姨、滿足於相夫教子的表姊、辦公室裡強化女下屬花瓶角色的女上司。
即便女主角麥姬,作者對她也沒有同情。麥姬拋棄了墮胎危機時所建立的女性情誼,擁抱了她憎恨的中產階級生活,一種讓女性主義錯愕的反高潮!
對此地的讀者而言,《女人要帶刺》還有一些文化障礙需要克服,譬如天主教教義對墮胎的看法,六○年代性解放運動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擠壓等等。
目前所有奉行天主教教義的國家都將墮胎列為刑事罪,教廷決定胎兒在成形多少天內算是「擁有生命」,墮胎婦女與執行墮胎手術者均觸犯「殺人」刑事罪。美國雖將墮胎合法化與否的權力交由各州立法決定,但近年卻因反對墮胎的保守團體不斷對實施墮胎的診所進行恐怖活動,使得美國願意進行墮胎手術的醫療機構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一(見《對抗女人的戰爭》,時報文化)。
嬉皮運動裡的女人淹沒在Sex, drug, and rock’n’roll的口號裡,雖然解脫了胸罩的束縛,卻不由自主被迫推向「解放身體」的教條中。麥姬的嬉皮年代並沒有享受到情慾自主,相對的,她被迫做一個「豪爽女人」。(註:美國西岸嬉皮大串連起自1966至1967年,焚燒胸罩運動在1968年)
跨過了閱讀本書的障礙,我們就與作者蘿貝塔.葛萊莉的「企圖」面對面了。為什麼她的女主角麥姬,讓女人與男人同樣感到不安?她既不是個不知不覺的從屬者,卻也沒有成為一個崇尚女性情誼的自覺者,她只是一昧地憤怒、尖酸、粗鄙、惡劣,挑戰所有女主角的角色規範。
或許,女性光譜裡有著這麼一個大大的灰色地帶。因為太灰色,所以失去了女性書寫傳統下擔任女主角的機會?
蘿貝塔.葛萊莉的企圖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
我早說過,我是不會寫論文的。「譯後記」能寫這麼長,到頭來,似乎還是有自以為是的幽默感的。
*本文撰於1997年台灣版初版發行
出版社編輯邀寫「譯後記」,希望嚴肅幽默並具,筆調可「正削倒刨」瓦解父權文化,千萬不可像論文。
我不會寫論文,一要理直氣壯地鋪陳論點,就頓時精神官能症似地惶恐:是不是漏讀了哪本書?觀點周不周延?好不容易自覺頗周延了,又恐別人早就熟讀了我甫發現的那個新大陸理論!
幽默,更難吧?電視節目裡,名流總能對各式問題侃侃而談,不時爽朗地笑著,好似字字珠璣,我卻總是笑不出來。面目森嚴,與時下的顛覆流行格格不入。
寫譯後記之難,對我而言,實是無法適應「我給你三分鐘,你給我全世界」的媒體文化。瓦解父權文化,是嚴肅的、難以簡化的辯證過程。
拉拉雜雜一大堆,無非是為「譯後記」乏味告罪。其實,古言跋者「狗尾續貂」,大抵也就是我想講的話。
《女人要帶刺》是女性地下漫畫先驅蘿貝塔.葛萊莉歷年作品的精華選集,主角麥姬出生於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成長於民權、自由主義氛圍瀰漫的六○嬉皮年代,在雅痞世代回憶她的成長經驗,包含最痛苦的童年性侵害、少女時代非法墮胎經驗等等。
此書涵蓋了女憐主義者最感興趣的幾個議題:成長經驗的女性角色型塑(不懈地維持美麗淑女的形貌舉止)、性別從屬地位(麥姬母親的煮飯、逛街、對丈夫低聲下氣的家庭主婦角色扮演)、身體自主權的喪失(宗教對女性生育權的控制)、辦公室文化(女性是以瑣碎嚼舌為樂的花瓶)。
本書的地下文化表現形式對讀者來說將下一大挑戰,殘酷、粗硬的線條表現,惡劣、粗鄙的男性語法,在在挑戰我們對「女主角」的既有形象。麥姬不是一個娓娓道來的自由主義派女性主義者,相對的,她的策略強硬,逼迫所有的女性在面對「生活之惡」時,毫無轉圜餘地。她左批「壓迫女人的男人」,右批「幫助男人壓迫女人的女人」,連小孩也不放過,善用狐媚策略的小女生,粗暴對待弱者的小男孩,統統是她的敵人!
毫不意外的,本書所有的角色都是惡劣的,包括永遠以命令語法說話的父親,表面和藹私下卻侵犯姪女肉體的叔叔、以解放之名佔有女性肉體的男嬉皮、宗教(神父痛責墮胎婦女)與法律(男密醫威脅女主角會被送去坐牢)所交織出來的父權壓制。
令人吃驚的,本書所有的女性角色也都可憎,包括不斷強化賢慧美麗守貞價值觀的母親、老而昏瞋的外婆阿姨、滿足於相夫教子的表姊、辦公室裡強化女下屬花瓶角色的女上司。
即便女主角麥姬,作者對她也沒有同情。麥姬拋棄了墮胎危機時所建立的女性情誼,擁抱了她憎恨的中產階級生活,一種讓女性主義錯愕的反高潮!
對此地的讀者而言,《女人要帶刺》還有一些文化障礙需要克服,譬如天主教教義對墮胎的看法,六○年代性解放運動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擠壓等等。
目前所有奉行天主教教義的國家都將墮胎列為刑事罪,教廷決定胎兒在成形多少天內算是「擁有生命」,墮胎婦女與執行墮胎手術者均觸犯「殺人」刑事罪。美國雖將墮胎合法化與否的權力交由各州立法決定,但近年卻因反對墮胎的保守團體不斷對實施墮胎的診所進行恐怖活動,使得美國願意進行墮胎手術的醫療機構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一(見《對抗女人的戰爭》,時報文化)。
嬉皮運動裡的女人淹沒在Sex, drug, and rock’n’roll的口號裡,雖然解脫了胸罩的束縛,卻不由自主被迫推向「解放身體」的教條中。麥姬的嬉皮年代並沒有享受到情慾自主,相對的,她被迫做一個「豪爽女人」。(註:美國西岸嬉皮大串連起自1966至1967年,焚燒胸罩運動在1968年)
跨過了閱讀本書的障礙,我們就與作者蘿貝塔.葛萊莉的「企圖」面對面了。為什麼她的女主角麥姬,讓女人與男人同樣感到不安?她既不是個不知不覺的從屬者,卻也沒有成為一個崇尚女性情誼的自覺者,她只是一昧地憤怒、尖酸、粗鄙、惡劣,挑戰所有女主角的角色規範。
或許,女性光譜裡有著這麼一個大大的灰色地帶。因為太灰色,所以失去了女性書寫傳統下擔任女主角的機會?
蘿貝塔.葛萊莉的企圖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
我早說過,我是不會寫論文的。「譯後記」能寫這麼長,到頭來,似乎還是有自以為是的幽默感的。
*本文撰於1997年台灣版初版發行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