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新譯〕文學鬼才芥川龍之介悟覺人性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穿鑿人性的鬼斧神工★
若想明白「小說比真實更真實」這句話,
最好從芥川龍之介的經典短篇讀起。
本書涵蓋了作家生涯初期、中期及後期作品,
從首篇發表的〈老年〉到自我終了前的天鵝之歌〈河童〉,
筆鋒犀利又高雅,始終刻劃時代的病根和社會的煩惱。
本書收錄芥川龍之介從〈老年〉到〈河童〉等十則經典短篇小說。
22歲首部發表的作品〈老年〉,嶄露芥川龍之介過於早慧並把人生看得太透的老靈魂,這樣的靈魂必然需要為其自身生存於世所面臨的種種不斷進行反思與辯證,而芥川的種種辯證化為青年時期至晚年之間一篇篇充滿哲思的小說,精心解剖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自我懷疑、個體在群體之中的難以安頓的矛盾心理、人性依歸與現實抉擇之間的衝突,精鍊迤邐又妙趣橫生,對人生有所懷疑之人必讀!
35歲時的芥川龍之介,已受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多年,他在自我終了前發表的〈河童〉這部中短篇小說,藉由一個「精神病患」之口,描述了河童國度種種際遇,在人世間飽受煎熬的芥川,使盡人生最後的力氣,描繪出他在異世界找到的寄託,這河童國度莫不是芥川心目中的烏托邦、桃花源。
十則短篇大致依創作時序排列,不但收進早中晚期經典之作,其中更包括〈羅生門〉、〈蜘蛛之絲〉、〈竹林中〉等名作,讀完一遍,將走過芥川龍之介的一生。
☆老年[1914]
──看透人生的早慧,22歲首篇發表的小說。
☆羅生門[1915]
──23歲發表於《帝國文學》,確立文壇地位。
☆鼻子[1916]
──24歲發表於《新思潮》,夏目漱石大力讚賞。
☆芋粥[1916]
──用一碗芋粥,看穿願望和欲望的差別。
☆戲作三昧[1917]
──藝術創作的甘苦,芥川自身心境的流露。
☆蜘蛛之絲[1918]
──一篇佛經說理知名精品之作。
☆杜子春[1920]
──化古變新,仿唐傳奇的警世之作。
☆竹林中[1921]
──1950年國際導演黑澤明將羅生門與竹林中合一,改編成電影《羅生門》。
☆報恩記[1922]
──浪子為報答義賊甘願以身代死,極為動人。
☆河童[1927]
──芥川人生最後的烏托邦、桃花源。
本書特色
◎ 重量級文人評論【藝術崇高的天才──話說芥川龍之介……】
◎ 生平小傳與年譜【茫然不安的靈魂──芥川龍之介生平小傳與重要作品年表】
◎ 生於東京、長於東京的芥川龍之介,一生多數時間都在東京度過;而他的小說經常寄託於千年古城京都。跟著手繪地圖走一段芥川龍之介的人生路徑與筆下旅途【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芥川龍之介文學小旅行】
序/導讀
導讀
芥川龍之介窺人性──從〈老年〉到〈河童〉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文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本書所收錄芥川龍之介十篇短篇小說,在其短暫的作家生涯中涵蓋了初期的處女作、中期及後期作品。
自筆者就讀大學日文系時期開始、到後來進入碩、博士課程時都持續地接觸芥川文學,恩師林水福講座教授及幾位學界前輩們更是長時期推廣、鑽研芥川文學,從其研究成果中讓筆者對芥川文學的認識獲益匪淺。再者,2007年筆者曾與日本國立東北大學 仁平道明教授共同策展「2007 冬季-日本文學資料展-系列展覽活動」、更於2008年主辦「第三屆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台灣大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圓桌論壇」的跨國學術活動,稍後幾年間又接下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 台灣分會事務局長的任務。因此,推薦芥川文學給台灣讀者們認識成為筆者責無旁貸的責任,遂大膽地接下導讀的工作。
細膩地描繪江戶時期的庶民文化與文藝
〈老年〉是芥川的處女作,透過登場人物的對話、場景將江戶時期的庶民文化與文藝,生動且細膩地描繪。例如:淨琉璃、三味線、俳諧、江戶三大祭等。
〈戲作三昧〉這篇小說尤為明顯,小說主角是江戶末期著名的通俗小說作家曲亭馬琴(1767-1848),文本舞台是最能體現當時江戶庶民生活的浴場。芥川借用曲亭馬琴創作的〈南總里見八犬傳〉的話題貫穿小說全篇,生動地刻劃主角馬琴對自己所書寫受大眾歡迎的戲作文學,因其個人執著於藝術至上的美意識內心所產生的矛盾、衝突等。小說中的〈南總里見八犬傳〉更是借用中國古代著名歷史小說《水滸傳》的構想來描繪武家政權室町時代(1336-1573)南總里見家族的興亡史。
〈蜘蛛絲〉同樣是借用佛教的經典故事,以第三者的視點描繪釋迦牟尼佛與身陷地獄深淵的男子(犍陀多)互動的情景,全篇主要是以闡述勸善懲惡、因果應報的佛教與儒家思想為出發點。
善於刻劃人性的糾葛與矛盾
在〈鼻子〉、〈芋粥〉及〈戲作三昧〉三篇小說中隨處可見芥川筆下的登場人物其內心的糾葛與矛盾。芥川用戲謔、生動有趣的筆法,細膩地刻劃登場人物日以繼夜奢望實現夢想的內心,然而一旦實現時卻產生另一種煩惱。兩者之間的反差與矛盾,令讀者不禁莞爾。值得一提的是,芥川因為〈鼻子〉這篇小說獲得當時文壇巨擘夏目漱石的認可,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
以歷史經典物語、傳奇小說為題材
〈羅生門〉、〈鼻子〉及〈芋粥〉是以平安時代晚期的歷史小說《今昔物語集》的典故為題材所創作的小說。小說舞台多為當時平安時代的都城平安城 ,甚至描繪都城的重要道路朱雀大路及其周邊的加茂川、東山等場景;〈羅生門〉、〈竹林中〉兩篇小說中提及「檢非違使」的官職,不禁令人想起源氏的猛將源義經 (1159-1189)未經兄長源賴朝(1147-1199) 的許可,即接受後白河法皇(1127-1192 )冊封為「檢非違使」 的官職,終致兄弟鬩牆的悲劇;〈芋粥〉中提到小說主角的上司如「別當」或是「侍所」等……,都是平安時代末期、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時期的機關首長或是負責治安、軍事方面的機關。 因此,從前述的描述可以知,芥川筆下的時空背景、登場人物、機構及官職等皆是借用當時平安時代的歷史小說典故或題材加以創作。順帶一提的是,著名的導演黑澤明於1950年上映的《羅生門》電影,其情節架構是以收錄於本書的另一短篇小說〈竹林中〉為題材。
此外,本書所收錄之〈杜子春〉係芥川取材自中國唐代傳奇小說《醒世恆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長安〉、《續怪玄錄》中的〈杜子春〉等經創作改編而成。〈杜子春〉主要是諷刺主角杜子春對於錢財的貪戀、以及得道成仙的渴望,最後頓悟發現平凡、踏實地過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與吉利支丹(天主教)相關聯的作品
芥川在〈報恩記〉及另一篇未收錄於本書的短篇小說〈南京的基督〉,都是分別以安土桃山時代的京都、民初的大陸南京為舞台所創作的小說,這兩篇小說主要是探討吉利支丹(天主教)相關聯的議題。〈報恩記〉中主要的登場人物是大盜阿媽港甚內、京都北條屋彌三右衛門、以及其子彌三郎、南蠻寺(教堂)的神父(伴天連 )等。〈報恩記〉情節曲折離奇、充滿濃厚的人情義理、勸善懲惡與西方基督宗教的思想。
後期風格轉向自傳式小說
芥川後期發表的重要代表作〈河童〉(1927),其風格迥異於初期、中期的創作風格。〈河童〉這篇小說帶有作者濃厚的自傳式小說風格、並建構出藝術至上及虛幻的理想世界。在虛幻的「河童」國度中,主人公與熟識的河童們同樣面對著許多思想上的矛盾、糾葛。經由理想的「河童」國度種種遭遇,襯托出人類社會的各種現實與墮落的反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河童」國度的詩人托克幻想著欲找尋淨土的山谷而舉槍自戕,最後由靈媒──哈浦夫人將詩人托克鬼魂召回後的對話,成為本篇小說的另一個高潮。陰陽相隔的對話情節與另一篇小說〈竹林中〉中,檢非違使與鬼魂借靈媒之口的對話情節,頗為雷同也都能展現畫龍點睛之效。
小說主角看完托克鬼魂的對話記錄後,興起回到人類世界的念頭,然而回到人類世界的主角卻遲遲無法融入社會,以致發瘋。〈河童〉的發表或許意味著芥川與現實世界產生的扞格不入已達頂點,同年七月芥川服藥自盡,結束短暫又精彩的寫作生涯與人生。
結語
本書收錄十篇芥川各時期的精彩短篇小說,同時經由重新譯介後出版繁體中文版,實是盼能開啟台灣讀者對日本大正時期、昭和初期大腕級文壇作家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筆者也期待本次的導讀能與讀者們一起細細的品嘗日本文學中的柔美、纖細與優雅的美意識。
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林憲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