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第二聖殿期(公元前515年)至坦拿時期(公元220年),橫跨共七百多年猶太人的教育史,是猶太教育(高等、中等、初等)的形成、發展與演變的重要時期。
當時由巴比倫重返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是個十分弱小的民族,能保護他們存活下去的不是什麼武器、城堡,而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傳統習俗和律法,教育成為猶太民族的救贖。猶太教育的重點並非如現代的體制般放在追求知識上,其本質是人格教育,關注於對妥拉(律法)的學習與遵守——孩童需要學習天文學,為的是理解猶太曆法;學習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衛生與醫藥相關的知識,以配合猶太人的飲食禁忌。他們將跨領域的世俗知識整合進妥拉教育中,並確實地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普及化教育,鍛鍊孩童記憶與分析力、循序漸進的學習與實踐、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終身學習、成為家中的優良成員、行使公民權等等——現代教育所重視的價值,早於兩千年前已為猶太教育所觸及,並發展出一套精細的學習體系與制度,且熬過了世代的苦難代代相傳至今,反映出古代猶太先賢深睿的智慧與經驗。
教育是百年大計,它攸關數個世代人民的福祉。這本書幫助讀者進一步延伸探討與現代生活相關的主題,猶太教育引發我們反省自身經歷的學習經驗與教育方法,更深思考改革教育以及提升教育品質的可能性,為後代子孫創造更多美善的生活空間。或許猶太教育給我們現代讀者最重要的啟發是,以妥拉為核心的猶太教育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寶貴意義。——曾宗盛
內容重點
探討第二聖殿期至坦拿時期,橫跨共七百多年猶太人的教育史,深入淺出地揭開千年前猶太民族的學校制度與教育課綱。
在斯巴達和早期雅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要造就良好公民;希臘哲學提供的是博雅教育;猶太教育的重點則是讓生活符合道德。
妥拉(律法)包含所有世俗知識,而將知識普及化更一直是猶太人的烏托邦。教育是終身之事,它等同人生,給予其方向和意義,更支撐猶太人渡過世代的苦難。
這套兩千年前猶太人的理想教育觀,不因時代與文化差異而與現代教育有所隔閡,值得今天我們仍以分數、排名導向的金字塔教育制度所借鑑。
目錄
導讀:猶太人的教育與教養——教育,就是選擇生命與分享生命(曾宗盛)
前言
第一章:引論
一、研究及其目的
二、時代的歷史背景
第二章:教育哲學
一、猶太教育的基本特性
二、教育理念與目標
三、良善生活
四、猶太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學校制度的演變
一、教育演化時期的劃分
二、學校制度的發展
三、高等學院的發展
第四章:教育的施行
一、校舍與班級
二、學校的資助與維持
三、監督者與管理者
四、課堂運作
五、教師的資格與地位
六、成人教育
第五章:教育的內容
一、初等教育的內容
二、中等教育的內容
三、高等教育的內容
四、學校體系之外的教育活動
第六章:教學方法與原則
一、教育的心理學原則
二、教學方法
第七章:女孩和婦女的教育
一、婦女的地位
二、女孩的教育
三、婦女的教育
第八章:結論
一、猶太教育與希臘、羅馬教育的比較
二、猶太教育與現代教育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本研究之目的及概念陳述於引論一章開頭幾頁。F.H.斯威夫特教授(F. H. Swift)稱其論《迄於公元七○年之古以色列教育》(Education in Ancient Israel to 70 A.D.)一書,是「首次以英語嘗試對古代以色列教育做一廣泛探究,而這種研究早已涉及其他古代民族的教育」,此仍為不刊之論。該作發表之後,內森.莫里斯(Nathan Morris)又做出另一有相當價值的研究,即《自遠古至公元五百年的猶太學校》(The Jewish School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Year 500 of the Present Era)。然而,兩位作者論述的猶太史時段過長,以至於未能窮盡無遺。
本研究限定於猶太學校已充分發展和試驗過的第二聖殿(the Second Commonwealth)和坦拿(Tannaim)時期(編註:或譯傳道時期),乃首次嘗試對猶太人的古代學校體系做出一個完整而詳盡的闡述。
筆者避免論及與上述時期猶太教育無直接關聯的問題,因此省略了如聖經的正典化、法利賽派(the Pharisees)與撒都該派(the Sadducees)的起源及類似有爭議的主題。
本研究最初作為博士論文撰寫,並於一九三七年提交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委員會,其後全稿已經過認真修訂。
筆者受惠於弗洛倫斯.E.班伯格(Florence E. Bamberger)教授、E.厄爾.富蘭克林(E. Earle Franklin)、西德尼.B.赫尼格(Sidney B. Hoenig)及塞繆爾.羅森布拉特(Samuel Rosenblatt)博士,感謝他們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建設性批評和有益的建議。筆者向他的妻子希莉亞.H.德拉金(Celia H. Drazin)表示深深的感激,感謝她始終如一的溫柔鼓勵——一位名副其實的「配偶」(help meet)。筆者也向伊妲•弗里德曼(Ida Friedman)和伊迪絲.赫爾曼(Edythe Herman)小姐表示特別感謝。
最後,筆者向巴爾的摩「祈願之門」(Shaarei Tfiloh Congregation of Baltimore)會堂的會眾表示誠摯的感謝,過去七年筆者都是該會堂的精神領導者,沒有他們出色的合作與包容,本書不可能完成。
N•D•
一九四○年十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