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
這份「與眾不同」,可能引發獨有的壓力和苦惱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第一本陪伴親子從「心理」視角,
有效解決資優教養困惑的書!
「我的孩子是資優生!」
當我們忍不住驕傲,歡喜編織孩子邁向人生勝利組時,
也許,天賦潛能獨一無二的這個孩子,
真正令人頭痛的教養挑戰,現在才開始!
補習,能讓孩子變資優嗎?父母不資優,怎麼教資優的小孩?
資優生不是應該什麼都會嗎?怎麼考得那麼差?
資優生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怎麼辦?
資優生都那麼完美主義嗎?都這樣問個沒完嗎?
如何避免資優生自我傷害?……
面對天資過人的孩子,家長或老師往往有種迷思:頭腦好、能力強,所以什麼都考不倒,什麼都能很快學會。可是,這樣想的我們,是不是把資優與「績優」搞混了呢?是不是誤以為資優就是「十項全能」?卻在欣喜之餘忽略了,孩子身上這份「與眾不同」,可能引發獨有的壓力和苦惱:
.感受敏銳、追求完美、承受著高度期待→容易感到挫折、憂鬱。
.深而廣的思考、靈活反應→有時反而顯得特立獨行,難交朋友。
.專注力強、追根究柢的好奇心→經常深陷時間分配不均的陷阱。
.資優生有學習障礙?資優生也是ADHD?資優生伴有亞斯伯格症?
→令人激賞的先天優勢,或許伴隨著亟需協助的學習弱點。
本書從資優的七大特質談起,針對情緒與抗壓處理、人際和自我調適、時間管理及溝通學習,教我們深入傾聽這群孩子的孤獨心事,因為,唯有自己最真實的本質被完整接納了,他們才能無憂無慮地揮灑天賦。
而這一切,就從我們先拋開「家有資優生」的虛榮開始。
本書特色:
◎資優的七大基本特質:超強烈的求知欲、近乎完美的自我期許、高品質的專注力、超細膩的理解力、善於表達與愛發問、超敏感的情緒反應、人際收放與調適的兩極處理。
◎資優生教養的必修三學分: 一、驅散不合理的壓力源,提升挫折忍受力及情緒管理力。二、 建立平衡的關係網,提升自我概念力及人際互動力。三、專注於孩子的本質,提升親職教養力及親師溝通力。
◎王意中心理師:「面對資賦優異的孩子,我一定先看到他是一個『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期待被關注、被呵護、被愛,一樣也可能愛搗蛋、愛作怪,也期待有朋友、希望被肯定與被接納。」
◎從接納資優生纖細易感的身心特質開始,當他們充分感受到我們陪伴的暖度,才能讓天賦不再是壓力,成為真正的禮物。
目錄
【推薦序】理解資優生的心路歷程 文◎游森棚教授 009
【寫在前面】從資優的七大特質談起──求知、完美、專注、理解、好問、敏感、人際 019
第一部 驅散不合理的壓力源──提升挫折忍受力及情緒管理力
資優生不是應該什麼都會嗎?──讓天賦自由,從破解迷思開始 028
資優生都那麼完美主義嗎?──以「漸層」獲取緩衝的機會 034
資優生都那麼在意輸贏嗎? ──布下安全網,化解得失心 043
明明是資優生,怎麼考得那麼差? ──資優並不是績優 053
資優生因成績落後而深受打擊,怎麼辦?──重新定義「領先群」 061
資優生都那麼敏感嗎? ──少批判,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口 070
一遇到挫折,資優生就容易抓狂? ──教孩子學習合理地對待自己 079
資優生陷入了憂鬱黑洞,怎麼辦? ──首先,閉上嘴,靜靜地陪伴 087
如何避免資優生自我傷害? ──多分享,少說理;多分享,少要求 096
如何幫助資優生做好壓力調適?──幽默是面對壓力時的強心針 106
第二部 建立平衡的關係網──提升自我概念力及人際互動力
資優,讓孩子自我懷疑?──教孩子從喜歡自己開始,接納自己 118
資優生很難交到知心好友?──從聊天中探知孩子的交友狀況 127
資優生的幽默,別人很難懂?──學習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 138
同學利用資優生代做功課? ──協助孩子思考人際關係的界線 146
資優生都這樣問個沒完嗎? ──學會把問題寫下來,寧靜提問 155
遇到對資優生帶有偏見的嘲諷,怎麼辦?──更要讓自己好好過 164
資優生否定自己,怎麼辦? ──我們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176
資優,反而讓孩子自卑? ──釐清資優生可能伴有的「學習障礙」 186
藝術與創意也是一種資優嗎?──看見孩子天賦裡的「不一樣」 194
第三部 專注於孩子的本質──提升親職教養力及親師溝通力
補習,能讓孩子變成資優生嗎?──資優是無法「培養」的 202
資優生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怎麼辦?──畫出時間管理「田」字格 209
原來資優生都這樣?──不要以偏概全,過度放大資優議題 222
孩子不想再上資優班了,怎麼辦? ──孩子有屬於他的適當位置 228
家有資優兒,該不該讓他跳級?──傾聽孩子所要,而非父母想要 234
家有資優兒,如何協調手足溝通?──「資優生」三個字,別常說 242
家有資優兒,如何做好親師溝通?──從同理老師的壓力開始 250
老師被資優生「踢館」,怎麼辦?──從欣賞孩子的好奇心開始 260
是資優?還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六大方向初步做出分辨 266
是資優?還是亞斯伯格症? ──五大原則認識孩子的獨特 277
【結語】父母不資優,怎麼教養資優兒? ──「陪伴」是最重要的教養 286
【附錄】國內的資優生相關法規參考 296
序/導讀
推薦序
理解資優生的心路歷程
讀者手中的這本書,我樂意推薦給所有的教師與家有資優生的家長。
這本書談了三個主要方向:資優生的情緒、資優生的情意特質,以及親師與資優生如何互動溝通。
但在繼續推薦之前,我想先談一下「資優」這兩個字。
「資優」(gifted))是一個有明確意義的學術專有名詞。但是在台灣,「資優」二字幾乎已經成為各說各話的解讀。不少師生、家長、一般大眾,甚至未接觸到相關理論的教育界人士及學界人士,都對「資優」一詞有相當的迷思。
我們看看底下幾個刻板印象。這些對話場景常常出現在家長之間、教師之間、同儕之間或媒體上:
1.「他是資優生啊,功課一定很好。」
2.「這小孩一直考前幾名,真是資優。」
3.「我讓兒子來補習,看看會不會變成資優。」
4.「連這個都不會,算什麼資優生?」
5.「反正資優生天生就會不是嗎?」
6.「他不是資優嗎?怎麼問題一大堆?」
但是以上幾句話都是錯的。資優生一定功課好嗎?錯。功課好一定是資優生嗎?錯。去補習可以變成資優生嗎?錯。資優生樣樣都會?錯。資優生天生就會,不需要努力?錯。資優生用不著別人操心?錯。
讓我用跑一百公尺來形容資優。有些人「天生」就是跑得比較快(不是嗎?!),這就是資優。但是,一百公尺跑很快不一定游泳就很行啊!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好地栽培或好好地努力,就只能吃老本,最終浪費了天賦。波特(Usain Bolt)天生跑得很快是一回事,但如果沒有經過大量的科學訓練和自身努力,他哪有可能破一百、二百、四百的世界紀錄呢?(編按:牙買加短跑運動選手波特,是男子一百公尺、二百公尺及四百公尺接力賽的世界紀錄保持人。)
因此,如果我們手上有一個未經琢磨的天生短跑奇才,那要怎麼讓他發光發熱、發揮最大潛能,就是一個大學問了。
相信經過這樣的比喻,讀者應該可以體會資優教育是一個嚴肅的議題。因為「教育」比起已經夠困難、夠專業的短跑訓練,更是複雜了千百倍。
資優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學生最終能發揮他的天賦,不僅實現自我,更能對社會有貢獻。
我們必須要承認,推動社會或世界大改變或者大進步的,其實是少數人。因此,資優教育是一個龐大而專業的議題。幾個重要的面向中,包含了資優生的「情意」面向,這包括了資優生的心理、心路歷程、情緒、教養等等,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題。
於是就回到讀者手上的這本書了。這本書聚焦討論情意面向上的幾個重要的點:情意特質、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
雖然資優生形形色色,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還是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不少資優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這樣的心情有時是很希望有出口,希望有人可以了解的。
本書藉由一些故事情境,引入每個子題,傳達想與親師分享的觀念,或者是情緒的特質,或者是互動的技巧等。全書對於資優學生的情意需求有詳細的介紹,對於資優生常常出現的情緒與心情亦有生動的描述。我相信家長在面對家有資優生的不知所措時,這本書會給家長一個好的指引方向與正加強。
但如同呵護植物的生長,除了在成長的過程中希望能順順利利沒有病蟲害,更重要的是,如何能提供環境和資源,使它能長得好。
資優生的教育亦然。本書未觸及的另一個資優教育的重要面向是「如何營造環境,讓資優學生盡情發展」。然而,這不只牽涉到資優生的認知需求與學習需求,更牽涉到整個教育現場,是另外一個龐大的專業議題,就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但無論如何,希望這本書可以破除一些關於資優的迷思,讓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觀念更正確,也讓家長更關心真正的資優教育。因為,只有真正的資優教育,才能幫助到有天賦的孩子。
文◎游森棚教授
●游森棚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台北市資優教育評鑑委員、台北市資優教育鑑輔委員,並為我國參加美國英特爾(Intel)國際科展輔導教授、教育部奧林匹亞工作小組委員等。曾任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編定委員、我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領隊,並曾擔任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導師。著有《我的資優班》一書。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