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國語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2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2020年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2020年「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許多語言的消失和邊緣化,往往都是因為某一語言藉著政治權力而擴展為強勢的語態,以鞏固族群的勢力所造成的。是以,某族群語言的強弱,正也反映出了族群間的政治位階狀況。

尤其在單語主義國家,某一語言往往以國族之名,合法性地將其他族群語言進行壓制、驅逐、邊緣化,甚至消滅掉。因此在「國語」的名義之下,也就沒有了「我」的語言,只有「我們」,或「他們」的語言,這無疑表徵著一種自我存有的失落。

好評推薦

「辛金順的這本詩集,在語言的說與不說之間,在日常的現象與文本的再現之間,都彷彿一條大河,浩浩蕩蕩,不擇細流,呈現給讀者詩與現實、想像和現象對話的多重回聲。」──向陽

「辛金順究竟從何處取得一股緩慢、寧靜而又神秘的力量進行他的創作,不免令人好奇。在他的詩中,我們鈍去的聽覺瞬間獲得活化,並在他引領之下,得以探知種種悠遠而又無聲的事物。」──林建國

作者

辛金順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國立中正大學和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等。

曾獲:周夢蝶新詩獎首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新詩和散文首獎、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特優獎、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台中市文學新詩首獎、中央日報新詩特優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全球星雲文學獎新詩獎、海華文學著作獎新詩和散文首獎、台灣省古典詩詞首獎等。

曾出版詩集:《風起的時候》、《最後的家園》、《詩圖誌》、《記憶書冊》、《說話》、《注音》、《在遠方》、《時光》、《詩/畫:對話》、《詞語》、《拼貼:馬來西亞》、《絕句:哀傷也美麗》;散文集:《江山有待》、《一笑人 間萬事》、《月光照不回的路》、《私秘語》、《家國之幻》;論文集:《秘響交音──華語語系文學論集》,專書論著﹕《存在、荒謬、知識份子──錢鍾書小說主題思想研究》、《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及主編 《時代、典律、本土性:馬華現代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馬華截句選》等數種。

目錄

【推薦序】語言的說與不說:讀辛金順詩集《國語》─向陽
【推薦序】這一樹的光影─林建國
 
輯一:日常裡的回音
國語
移工語言學
日常
晚來
河流
空房子
回音
隱匿的大象
週日
一天的消失
參拜
 
輯二:走向你的太陽
走向你的太陽
蒸魚
漢語

刺蝟
灰塵
天文學
晨光
詩集,以及追憶
碎句
小鎮
 
輯三:字母上的光影
字母
蟬化

說話
浴火
譬喻
已讀不回
按讚乎
wechat
樹的光影
 
輯四:開花中的如來
空無
黑暗的眼睛
開花的石頭
有情菩薩
心忘
天空
鏡子
釋迦
路上的夢
菩薩蠻
波羅蜜
如來
 
輯五:組詩鏡像的說話
‧視覺現象學
‧浮生之歌
離去 
降落 
異鄉
語言
‧說之者
種菜者說   
托缽者說  
算命者說  
禮儀師說   
生化人說
‧物體系I
日光燈
桌子
椅子
壁鐘

鏡子 
書櫃
馬桶
玻璃杯
‧物體系II
星巴克Cappuccino
莫爾頓牛排
POLO羊毛衫
電影票根
藍波(Rimbaud)香水
 
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語言的說與不說──讀辛金順詩集《國語》




辛金順這本《國語》是去年(二○二○)榮獲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的詩集,語言、文字和意象、聲韻處理,都相當老練而帶有滄桑感。滄桑感,指的是詩人面對外在事物而興發的內在神采,多半通過語言的指涉、意象的擇取、聲韻的推敲,而形成一種象在言中、意在言外,說與不說都引人深思的境界。這需要浸淫詩的寫作多年,對於詩的語言表意技藝通達,更需要對於外在的生活有細密的觀察、對內在的生命有深刻的體悟,方才得以致之。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蘭丹州的辛金順,一九九二年來台,二○一○年以《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取得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他的創作以詩與散文為主,兼擅古典詩詞,是一位頗具代表性的馬華文學作家,從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江山有待》迄今,創作未嘗間斷,著有詩集、散文集近二十種,得過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特優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新詩和散文首獎,以及台灣的各重要文學獎和地方文學獎項。

作為一位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求學、工作與生活的馬華作家,辛金順的作品最鮮明的特色,應該是他以自身的生命歷程探究馬華文學身世,面對馬來西亞/台灣/中國的國族/語言辯證書寫。在出版於二○○八年的散文集《月光照不回的路》(台北:九歌)中,他透過多篇散文書寫自身從小在馬來西亞與中國文化之間尋求認同的矛盾與困惑,也書寫在不同語言與國族之間徬徨、拉扯、擺盪的處境,細膩動人。在〈破碎的話語〉一文中,他這樣描述:

在吉蘭丹的小鎮,我們幾乎能夠口操多種語言:福建話、潮州語、吉蘭丹土話、華語、馬來語,甚至泰語。大家在各自的語言術裏變聲/身,穿過不同的語言而展開自己存在的聲音。因此,走在多語漂浮的小鎮,我常常在日常語境中,尋找一個個不斷變異和迷失的自己。然而,更多時候我們卻必須尷尬的面對著自己詞彙貧乏的語言,如對某物,突然不知如何以華語或母語道說,只能以吉蘭丹土話雜揉交混代之,以致於語言的純質性跟著喪失。所以母親常說,我們的語言是一種雜種話語。是的,語言破碎,無物存有。

多語帶來的破碎語境,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於語言作為書寫工具的敏感,可以說是辛金順詩文中最常處理的題材。這在他榮獲二○○六年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的〈注音〉一詩當中同樣令人動容。〈注音〉單寫馬華作家面對的華語語境:

我照見自己如一條河流向迷離的前方
蜿蜒遠去,並從死亡,不斷讀出自己不斷
穿過拼音的詞彙和記憶的盆地,向遠方逃亡
這是一生的逃亡啊!一生,都在別人的語言裏
因此ㄨㄛˇ是我嗎?或是WO3,國語和
普通話,在牙齒與牙齒彼此撞擊的震顫
之間,我會從你的身影中走出來嗎?
赤裸走出來,說自己要說的話

我是「ㄨㄛˇ」或「WO3」?這當中存在著海外華人面對「國語」和「國家」體制艱難選擇,也有「母語」在「國語」政策下的破碎處境,「一生,都在別人的語言裏」,正是此一處境最深刻的陳述;而「在牙齒與牙齒彼此撞擊的震顫/ 之間,我會從你的身影中走出來嗎?/ 赤裸走出來,說自己要說的話」,或許正是詩人面對破碎語境奮力書寫,以重構自身語言主體性的初衷吧!

另一首同期詩作〈說話〉也是,他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常用的吉蘭丹土語、粵語、華語、英文相互雜揉(hybridity),形成一種混語書寫,對照並調侃馬來語的文化霸權,都可看出辛金順的語言敏銳感和處理功力。



閱讀辛金順這本詩集,最顯目之處就在他面對破碎語境的多重梳理。延續著〈注音〉的究詰,在與書名同題的開篇之作〈國語〉,他以「他者的聲音」為副題,引德希達的名言「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為序,延伸「國語」政策雷厲風行之下,「母語」破碎,認同喪失、主體不存的惡劣處境:

我說話,卻被他們的語言想像
我找不到自己
在我
說出的語言裡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通過語言說話,在說出的語言中卻找不到自己,我成為他們,卻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坐成了自己的廢墟」──這是何等沉痛的哀傷!辛金順通過「國語」的制度性的語言霸權,及其對「母語」的傷害,寫出不只是馬來西亞,也是今日台灣,還有全球類似語境國家的共同問題:弱勢族群語言面對強勢/ 制式語言時隨之而來的族群記憶、認同與文化的破碎、凋零與亡失。


〈移工語言課〉(榮獲二○二○年高雄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首獎)處理的則是語言與文化轉譯的課題。此詩以印尼來台移工在高雄建築工地的心境為題材,通過印尼語言與和華語的對映,書寫一個印尼工人對「家」(故鄉、親人、母語和文化)的鄉愁,處理得細膩且深刻。透過幾個簡單的關鍵詞的印尼/華語對譯,Ini kaca/玻璃、Itu batu/石頭;Ini mata/眼睛、Itu mulut/嘴巴;Ini rumah/房子、Itu Keluarga/家人,以及這位移工的名字Yasmin/亞思敏,看似簡單,卻鏤刻出印尼移工在異國工作的思鄉心情的濃烈。語言,在這裡不僅是入境隨俗的溝通問題,同時也是作為一種強勢經濟和生活處境的象徵,為了蓋自身的家,先得蓋別人的家的無奈,流露在詩的最後一段:

最後,亞思敏和Yasmin一起蹲下
用矮矮的影子丈量
鄉愁,並在別人的語言裡,寫下:

「我,很想家」

這是詩集輯一「日常裡的回音」開卷的兩首佳構。辛金順將語言這個深沉的文化課題放置到最日常的事物之中,與生命進行對話,反覆探究,讓他的詩作在平白的語言中藏蘊具有辯證性的思想深度。

輯一探觸的語言議題甚多,即使寫的是日常瑣事,「語言」這個關鍵詞還是不時浮出。如〈日常〉中的「用詩造句/用愛代替所有遺忘的語言」;〈河流〉中的「我時常循著水聲,苦苦追蹤/一枚詞語/在上流或下流的地方,看它/靠近,然後/漂遠,並悄然進入一片/茫茫的寂暗」;〈隱匿的大象〉中的「有時語言走到很遠了,記憶趕不上/聲音的消逝/只能跟在時光的背後,逐漸的/消瘦」;〈週日〉中的「你把所有的語言,全供奉在/自己的寺廟/並一天又一天/飼養死亡,成為悲壯的事業」等等。這些「語言」或者是文學的書寫,或者是生命的轉喻,或者是宗教的聖喻,都承載著某種決定人的存在和生命認同價值的重量。



這本詩集的輯二「走向你的太陽」佳作也不少,其中如〈漢字〉、〈詩集,以及追憶〉討論漢字作為文化傳承、詩的詞語所形構的聲音和光影,如何突破空間和時間而存留,同樣也都試圖處理語言和文化的關係;輯三「字母上的光影」、輯四〈開花中的如來〉,則分別以人間的對話、交流(包含網路社群互動)對照佛典所喻語言文字的空無,發人深省。

而最具重量的應該就是輯五〈組詩──鏡像的說話〉這一輯了。這輯收錄了〈視覺現象學〉、〈浮生之歌〉、〈說之者〉、〈物體系I〉、〈物體系II〉共五首組詩,企圖通過日常生活所見事物與現象,從不同視角、取徑,刻繪反照於詩人心上的鏡像。〈浮生之歌〉寫詩人往返馬來西亞(故鄉)與台灣(異鄉)的文學旅途,同樣圍繞在語言、文詞的喻義上,與生命進行辯證性的對話;〈說之者〉則以種菜者、托缽者、算命者、禮儀師、生化人等五種身分探問人的生活、生命與天地、宇宙的關係,話語在這組詩之間交互流竄,成與敗、是與非、生與不生、存在與不存在,都在「說」之中相互對照並且顯映而出;〈物體系I〉、〈物體系II〉兩首組詩,以家居物品、日常用品為題材,呈現物品的存在與說話、日常消費與階序的蘊義,也有可觀之處。

最後來看〈視覺現象學〉這首組詩。作為輯五的首篇,這首詩意圖分梳「視覺」所觀看到的現象是否與實存的現象一致的哲學命題。「眼見為憑」是視覺現象學的基礎,強調直觀經驗和意識的意向性,並試圖從中發現經驗的本質特徵和我們所經驗的物象。在辛金順的這首組詩中,第一首以「看到的,其實是(一隻象)起,繼之為「看到的,其實不是(羊)」,結於第三首「看到的,其實是與不是(霧或者雲)。

這首組詩是對眼見之物、所見之象,由「是」到「不是」而終於「是與不是」的辯證過程。詩人試圖用語言(或文字)來描繪眼見的現象,在「穿過詞語」之後,可能已「成為另一隻象留下的蹄印」,此即現代詩書寫最常依託的「意象」,從現象到意象,既經由文字(或語言)轉譯,此「象」已非「象」,而是「像/一隻象縮小的/羊」,相當具有巧思;第二首由「羊」寫到「霧」,起筆「一個字/遺失了筆劃的尾巴/歧義/如交叉的路口」四行,藉由象形漢字的「羊」與「美」之間的差異,點出書寫文本的歧異性,又藉由小孩夢中的「羊」因為時間清洗而在長大後成為「霧」,既喻「歧路亡羊」之義,也寫視覺現象的多重轉折;第三首則以「霧」、「雲」、「煙」、「霾」四種自然現象的難辨難分,寫現實世界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如摸不著的象/ 看不到的羊」,也寫透過語言(或文字),「在唇和舌之間」轉譯的社會現象之真偽難辨。

在我來看,這是以詩處理哲學概念的佳構,辛金順在這些組詩中,藉由「鏡像」的轉譯,探究視覺(直觀經驗)和語言(意識的意向性)──象與喻之間的誤差和模糊性,的確難能可貴。而以輯一「日常裡的回音」起,結於輯五「組詩──鏡像的說話」,五輯詩作相互貫串,互為對照,形成環繞著「語言」及其周邊的詩的魅力。辛金順的這本詩集,在語言的說與不說之間,在日常的現象與文本的再現之間,都彷彿一條大河,浩浩蕩蕩,不擇細流,呈現給讀者詩與現實、想像和現象對話的多重回聲。
 

向陽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337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