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登一座人文的山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9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們自詡自然界一員,又生活在「山之島」臺灣,
可曾好好了解自己與荒野、自然及山的關係?

順西方和漢文化的源流而下,匯集於臺灣,
一趟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時空之旅。

本書提供省思:荒野是什麼?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如何演進的?
又該如何看待我們的山岳和環境?
並試圖為山林活動的亂象頻生尋找解答。

◆愛山、親山,也讀山、寫山,時常發表精闢文章針砭時政、評論登山議題的「城市山人」,首部探討山、人與荒野關係,獻給所有戶外人和山林愛好者,以期促進臺灣山岳文化的肺腑之作。
◆本書以歷史、哲學、文化、社會經濟、戶外遊憩活動的多元視角,藉著和西方的深入比較,重新定位、分析、詮釋台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讓我們能夠用全新的觀點透視台灣山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行走的山」之餘,豎立一座「知識的山」。
◆中文世界裡少有探討「戶外文化」的書籍,而綜合性地從西方荒野哲學、環境保護主義、國際登山運動歷史、社會變遷等面向來分析的更是罕見,在一個全民都愛往戶外跑的時代,這本書可幫助大家建立一個思考各式戶外議題的架構,和國際接軌之餘,也能更深入了解台灣的獨特之處何在。
◆本書內容兼融歷史的縱深和空間的向度,透過多元視角、恢宏格局和扎實論述,援引爬梳古今中外的荒野哲學和自然人文宇宙觀,期許台灣建立自己戶外登山文化的知識體系書寫標竿之作。
◆本書也為山林解禁後又遭逄疫情時代,山林活動勃發造成的諸多亂象尋找解答,遍及體制、政策、教育等層面,希望國人貼近自然之餘,也能建立成熟理性的山岳文化,成為珍惜環境、為自己負責的戶外公民。

「如今是臺灣山林面對大眾的新時代,人人皆可為登山客,傳統社團也逐漸走向煙消雲散的終局,我們又該如何去蕪存菁,傳承好的戶外文化給社會呢?我們該如何教育大眾土地倫理和無痕山林呢?我們該如何預防山難繼續發生呢?我們該如何思考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呢?如此繁多複雜的議題步步進逼,像從前一樣置身事外已經不合時宜,我們需要更多走入山林的民眾從現在起,更加關懷我們僅存的原始自然,瞭解過去這座島嶼上的時代故事,並反思人類和自然的關係該何去何從。」
──本書作者 董威言

荒野提供了滋養靈魂的空氣,山林給予了舒緩精神的養分,
任何一趟深入自然的旅程,對於城市人來說皆是彌足珍貴的一次重新開機。
但進入臺灣山林荒野間,除了滿足自身運動鍛鍊、收集百岳、尋找心靈慰藉等目標外,
也是該想想「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做什麼」的時候了。

台灣是個多山的小型海島,約有70%的土地皆歸類為山區,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密度更是驚人,稱為「山之島」一點也不為過。誠如壯志未酬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所言,「因為山在那兒」,人就是會去攀登,意義不是這麼的重要。不只是我們台灣的山,世界各大山脈也是如此,懷抱著各種目的、夢想、野心的人們前仆後繼,於近兩百餘年譜出了一首山與人的宏闊交響樂章,有阿爾卑斯山脈曙光乍現的第一章、遠征世界各大山脈的第二章、挑戰人類極限的第三章,和如今我們所處的第四章──雖然尚未有明確的定義,或可稱為觀光與多元登山的最終章。

而國外荒野哲學、環保運動和戶外文化實為一體三面。假如我們以美國荒野理念和環保運動形成的過程相比,會發現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人和自然的關係改變,人走入自然環境,人開始保護自然環境。如此觀之,那我們就不得不從臺灣的登山運動和其時代背景來思考:為何我們最喜歡走入荒野的一群登山者,卻沒有對人與環境的關係產生省思?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各國民眾紛紛前往郊外享受自由的空氣,引發全球性的戶外暴潮,而台灣也不例外。但隨著人潮湧入野外,就產生許多問題和亂象,同時也是個反思的好機會。我們住在一個山地約占70%的海島,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密度更是世界稱雄,人民卻是見山不知山,浪費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之餘,更無法與養育台灣人的土地產生更深的連結。本書將以歷史、哲學、文化、社會經濟、戶外遊憩活動的多元視角,藉著和西方的深入比較,重新定位、分析、詮釋台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讓我們能夠用全新的觀點透視台灣山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行走的山」之餘,豎立一座「知識的山」。

作者

董威言(城市山人)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居於城市的我愛爬山,也愛寫山,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而是山與人的關係。最初出入山林那幾年,一份愛山的情感和政策落後的現實,激盪出了以一己之力改善環境的決心,於是一頭栽入書山,透過「城市山人」的網名針砭時政、評論登山議題、促進台灣的山岳文化。歷年來發表的文章可見於網路專欄、雜誌和全國登山研討會。現居於台北市。
‧部落格:https://mountainurbanite.com/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UMountain

目錄

【推薦序一】重回荒野尋找生命的源頭──李偉文
【推薦序二】召喚屬於台灣在地的登山倫理──徐銘謙
【推薦序三】見山不是山,在城市裡望山的山人──麥覺明

自序:一本寫給戶外人的書

Part 1 西方的山與荒野
1 城市、田園、荒野:西方與自然的關係
2 理性與感性:從鄉間散步到組織健行
3 新世界:美國人與荒野
3-1 拓荒、宗教和國家的驕傲
3-2 荒野三劍客:梭羅、繆爾和李奧帕德
3-3 劃時代的荒野保護法
3-4 保存之後:愛到慘死的戶外環境
4 風靡世界的登山競賽
4-1 探究登山運動的本質和起源
4-2 一部登山史,半部山難史
4-3 西方登山文化的轉變
4-4 冒險觀光與商業化

Part 2 漢文化的人與自然
5 天人關係裡的自然
6 文化的荒野
7 漢人的山岳信仰
8 山水、田園和邊塞
9 古時的戶外文化

Part 3 臺灣的山與人
10 臺灣人與自然的關係
10-1 明清漢人的觀點
10-2 日治時代的觀點
10-3 戰後的臺灣
11 臺灣的登山文化
11-1 環境決定的登山運動
11-2 為何臺灣的健行遠大於登山?
11-3 臺灣登山文化的轉捩點
11-4 登山產業的強勢崛起
11-5 高山的甘苦人:協作員
12 臺灣登山的未來
12-1 登山者形象的重塑
12-2 開發到遊憩的移轉
12-3 原住民回鄉之路:從登山產業的角度切入
12-4 登山教育如何解

結語:我們的荒野:戶外公民的時代

參考書目
英文書籍
中文書籍
中文論文
汪佳穎 (02) 2218-1417#3315/jiayinn@bookrep.com.tw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065065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