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心經》是「佛陀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一份無畏勇敢的禮物。」——一行禪師
本書一開始,一行禪師即用「雲=紙」點出何謂「相即(互為緣起)」。沒有雲,就不可能有雨;沒有雨,樹木無法生長;沒有樹木,我們無法造紙。雲,是造紙所必須;所以,雲跟紙是互為緣起。相即的智慧幫助我們能更加容易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接下來談及「空性」,《心經》所強調的「空性」指出世間的一切並無恆久不變、獨立存在的現象。許多人聽到空便會與空無聯想在一起,進而生起惶恐的心,而這正是因為二元思想等固有認知所導致。佛陀希望修行者能通過《心經》的教導,破除二元思想、分別心等既定思想,消除內心的不安與所有煩惱,了悟何謂空性的核心概念。
一行禪師曾在梅村多次講解與教導《心經》,他首次教導《心經》是在西元1998年,最近幾次關於《心經》的教授則是在西元2014年,這幾次的教導也收錄在本書裡。本書除了是一行禪師對經典的闡釋,也是他幾十年來學習與實修的成果。
《心經》是佛法的精隨,兩千多年不斷被傳誦,字數最少,最具啓發性,句句直指生命的實相!
目錄
初版序
前言
作者序 雲與山洞
《心經》:引領我們前往彼岸的智慧
第一章 相即
第二章 空了什麼?
國王與音樂家
充滿了宇宙
第三章 智慧之道
轉化痛苦
第四章 空性萬歲
於身中觀身
空即是空
第五章 空相
說一切有部
一切現象是空相
第六章 快樂的延續
無物被創造,無物被毀滅
深觀一片葉
我不只是這個身體
無畏施
第七章 你看到向日葵嗎?
真諦與俗諦
尋找中道
上帝存在嗎?
第八章 玫瑰與垃圾
不善亦不惡
名稱問題
第九章 月還是月
無分別
文明的終結
我們應如何做?
第十章 名字之中有什麼?
假施設
無相
小小的玉米植株
第十一章星月是心識
眼不見
第十二章一切皆是現象
緣起
糖是甜的嗎?
如實觀照
五支緣起
第十三章幸福之道
我們時代的痛苦
幸福就是道
第十四章追逐蝴蝶
無願
就只是人類
我在追求什麼夢想?
第十五章自由
放下
智慧帶來解脫
第十六章無畏
錯誤知見
跋提的故事
涅槃
第十七章是誰覺悟?
當下覺悟
《闡陀經》
第十八章般若心咒
誠心念誦
修行還是神秘力量
結語橘子派對
附錄一 中文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附錄二 梵文版
附錄三 The Heart of Perfect Understanding
關於一行禪師
序/導讀
初版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法的精髓。世界各地的出家和在家修行團體都念誦此經。一行禪師在本書中對《心經》的闡釋,是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教法綿延不斷的傳承。《般若經》最早出現在西元前一世紀,二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起初是在印度,然後在中國、日本、越南、韓國、西藏及其他大乘佛教國家。
《心經》的英文譯本見於約一百年前。西方世界於過去五十年間,禪修和藏傳佛教導師都在教授《心經》。但對於西方人而言,通常覺得此經不易理解。
1987年春天,一行禪師在加州、西北太平洋、科羅拉多州、新英格蘭和紐約舉辦了一系列禪營和講座。禪師鼓勵參加者和他一起實踐禪師稱之為「美國佛教真實面貌」的修行方法--並非從外而來,而是來自我們深刻的理解。「佛法不只是一個法門,而是有萬千法門。當佛教傳入一個國家,往往會注入新元素,佛法在國家與國家之間會有差別。佛法之所以是佛法,是因為能適應當地文化和心理。」為了幫助我們加深對佛法的理解,禪師為我們數次開示《心經》,包括七、八百人的公開講座和五、六十人的禪營開示。
在加州奥哈伊,藝術家和禪修者坐在洛斯帕德里斯山,一棵巨大橡樹的「搖籃」下。清晨鳥兒的歌唱和柔和的微風,伴隨著禪師具有滲透力的聲音。禪師的每一場《心經》開示都非常全面,為這古老的教導帶來了新的生命力,讓聽者能有清晰的理解。
在禪營中,禪師鼓勵參加者對日常活動保持清晰的覺知、專注和平靜,無論吃飯還是畫佛像。靜靜地散步時,我們注意腳底與大地的接觸。為了幫助參加者修習正念,請鐘師會不時地請鐘。所有人聽到鐘聲時,都會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呼吸三次,默念:「靜聽,靜聽,這美妙的聲音帶我回到真正的家園。」
禪師說:「如此,鐘成為一位幫助我們覺醒的菩薩。」我們銘記禪師的教導,聽到鐘聲時,放下園藝工具、錘子、筆或畫筆,回到自己,自然平靜地呼吸,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人、樹木、花朵、跑跳的孩子,甚至自己的擔憂和痛苦微笑。當我們這樣修習時,我們只是聆聽,與鐘聲為一。鐘聲會在每一個人心中迴盪許久。停下一會兒後,我們繼續正在做的事情,感覺清新,愈發專注和覺察。
不僅一口鐘能成為菩薩,任何能幫助我們在當下覺醒的事物都可以。禪師說:「修行佛法,就是善巧地過好生活。」因此,我建議你在閱讀本書時,用心地理解其中的教導。閱讀時,就像聆聽鐘聲。放下日常事務一陣子,無論是身體的活動或是頭腦中的思考。舒適地坐下,讓老師的聲音在你心中迴盪。我確信,當你能如此閱讀本書,你會聽到許多次正念鐘聲。鐘聲響起時,放下書本,讓聲音滲透至你內在。你也可以平靜地呼吸和微笑。起初,這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都不容易。但我總是聽到禪師對我們的鼓勵:「你能做到!」如此,你的內心深處與《心經》非常接近,也許能互相觸碰。
十三世紀,永平道元禪師說,覺悟即是與萬物一體,這與一行禪師的教導一致。當我們讓內在的智慧生起,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如實覺知萬物,生起慈悲。伴侶、鄰居和國家之間的和平,甚而我們自己內在的和平,有時聽起來仿佛遙不可及,然而,如果我們能深觀一行禪師教導的核心,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找到實現和平的方法,世界和平也就離此不遠了。
彼得.萊維特(Peter Levitt)
鹽泉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2009年6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