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設計幸福
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洞見, 告訴你真正持久又簡單的幸福之道。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親為本書作序※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
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洞見,
告訴你真正持久又簡單的幸福之道。
當滿坑滿谷的心理自助書、社群媒體雞湯文告訴你要讓自己快樂,
你是否覺得連「要快樂」,都變成一種壓力?
──重量級思想家一致推薦──
丹尼爾.康納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快思慢想》作者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黑天鵝效應》作者
凱斯.桑斯坦,《推出你的影響力》共同作者
亞當.奧特,《粉紅色牢房效應》作者
市面上有許多作品探討如何獲得幸福快樂,
但行為科學家保羅.多倫將「幸福」這個抽象概念,
轉變成一道可衡量與改變的科學原則:愉悅—目標原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曾經試圖測量人們的幸福感受,
而保羅.多倫則將康納曼的實驗延伸,
因為康納曼的實驗只測量受試者的「愉悅」量表,
忽略受試者對於「目標」的需求。
因為測量愉悅,就像是拍下一張張照片的當下瞬間,
但關於幸福感,則應考量人們的長期感受。
他在書中提出諸多實驗結論,告訴讀者如何設計務實行動計畫,
採取「行為的輕推」,養成能確實獲得長期幸福的習慣。
此外,他也試圖釐清諸多導致人們無法過得幸福的思維謬誤:
.為何努力不見得是件好事?
.為何銀牌得主比銅牌得主還要不快樂?
.為何知道另一半外遇會感到痛苦,但你還是想知道?
.為何善意的謊言、離婚,可能會有效促進幸福感?
.為何生小孩不見得會讓生活更滿意,但你還是想生?
.為何比起媽媽,陪伴孩子的爸爸會更覺得開心?
.為何與其住在一棟大房子,有個好鄰居會令人更幸福?
與其強逼自己洗心革面徹底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如學習做自己的幸福設計師,讓幸福得來更容易。
目錄
【推薦序】過個愉悅又有意義的充實人生/丹尼爾.康納曼
【前 言】改變行為,而不是想法
幸福暖身操
序 章 從期期艾艾到幸福美滿
重新分配注意力
我們都會在無意間做出行為
說謊跟貪吃一樣
第一部 培育幸福
第一章 什麼是幸福?
幸福與衡量
幸福與感受
愉悅─目標原則
既愉悅又有目標的生活
第二章 關於幸福,我們了解多少?
關於幸福感的實證研究
幸福感報告:德國篇
幸福感報告:美國篇
更多的幸福感數據
影響幸福的因子
第三章 幸福來自何處?
幸福的量產方式
見樹又見林
行為溢出效應
注意力如流沙
關心所在,幸福自來
第四章 為何我們總覺得不夠幸福?
錯誤的欲求
錯誤的投射
錯誤的信念
重新分配注意力
第二部 實現幸福
第五章 帶來幸福的決定
留意自身的反饋
留意他人的反饋
不必汲汲營營
讓你更幸福的決定
第六章 設計一個更幸福的生活
促發效應
預設默許
承諾
社會規範
設計變幸福的習慣
設計更快樂的生活
第七章 專注地實踐幸福
注意行為
選擇來往的人
別被干擾,一心一用
去實踐幸福吧
第八章 決定、設計與實踐
戒掉躊躇不決傾向
懂得施予,更有福
讓幸福得來更容易
終 章 你也可以變得更幸福
從小處「輕推」,邁向幸福人生
幸福緩和操時間
序/導讀
【前言】改變行為,而不是想法
感謝各位買下這本書,這讓我感到幸福,而我希望這本書也會讓各位感到幸福。我對「幸福」這個概念非常著迷,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我的專業工作方面,也有多次機會增添對這方面的探索動力。在開始寫這本書之前,我被英國政府徵詢,是否能為關於國民幸福感的大型研究計畫設計問卷,以及是否能給予一些可讓政府機關、公益團體、跨國公司改變行為的建議,讓這些機構能多為人類社會帶來幸福。
我後來會如此熱中於研究幸福,其實算是一場無心插柳。我曾經花了超過十年時間,做關於如何測量與評估健康照護上的花費所帶來的效益之研究。這個健康經濟領域的研究計畫,也讓我於2002年得到「菲利普.萊弗休姆」獎(Philip Leverhulme Prize),這也代表我將可暫時從英國雪菲爾大學的教學工作中抽身,並參與一些學術研討會。其中一場會議,於2003年在米蘭舉行,是有關「幸福經濟學」的論壇,而這場論壇也成為我學術生涯的重要事件。在該論壇的歡迎晚宴上,我的座位被安排在某個人的旁邊,他向我自我介紹,說他叫「丹尼爾.康納曼」。我早已久仰他的大名,就像各位也景仰他許久一樣。康納曼是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的作品《快思慢想》,是一本探討人類行為與決策的經典傑作。
在互相介紹彼此後,康納曼立刻充滿興致地想聽我談談近期的研究方向。在幾分鐘後,他說:「你為什麼不來普林斯頓大學?( 當時他在那邊工作),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合作了。」我只想了一秒鐘,便答道:「好,請多指教!」康納曼不僅是我遇見的最友善的人之一,也是我心目中的智慧英雄。說實話,這場會議真的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因為我也遇到英國國會議員,同時也是頂尖經濟學家的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他可說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研究幸福感的權威學者之一,也是《快樂經濟學》(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一書作者。理查也是促使我於2010年,轉任到倫敦政經學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的人。
自從遇見康納曼與理查後,我便開始投入「何謂幸福感」以及「如何引發幸福感」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有時必須牽涉到既有數據的分析,有時則必須靠自己去蒐集資料。透過這些在實驗室與真實社會中所蒐集到的資料,自然而然地引導我更加深入地探索人類行為。基本上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感受,極大部分取決於採取了什麼行動;而一個人所採取的行動,又極大地被想獲得幸福的期望所驅動。也就是說,幸福感是先採取了某種行動後,所收到的「反饋」。
當我受邀參與英國政府發起的「用設計,改變行為」計畫時,我對上述的結論更加確信。我們幾乎不可能在不考慮人們的感受之下,便想改變人們的行為。假如我想勸說你加入一項慈善行動,是因為我假設你將會因此感到愉悅;而接受你的仁慈舉動的人,就結果來說也會過得更好。
我是少數在幸福感與人類行為之間做研究的學者,因此這本書的宗旨之一,便是聚焦於這兩者間的研究串聯,並介紹關於幸福感與人類行為關聯性的研究洞見,更試圖回答「該怎麼做才能更幸福」以及「如何改變行為才能變得幸福」這兩個問題。雖然我的本科專業是經濟學,但如今我是一位行為科學家,這讓我這些年來反而更像個心理學家。我的研究,以及這本書,目的是想達到結合以下兩者:將經濟學中的成本效益觀點,結合心理學,促使我們的行為能深刻地被語境與環境影響。
我也為本書帶來一個獨特視角,我的父親從事半技術工多年,而母親從事文書工作貼補家用。我在國宅居住長大,上的是寄宿學校,雖然生活拮据,但也不到難以為繼的地步。我們不常在假日出遊,但父母也使我衣食無缺。我的很多好友都沒有上大學,其中不乏一些家境優渥的朋友。因此我可以找到這些人,並分析他們對於幸福感,與其相應的行為之間的不同。雖然這對學術研究來說是有幫助的,但就現實面來說,也能從中了解不同生活背景下所呈現的人生之複雜與怪誕。
我相信你也認同,管理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是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我不會承諾改變你的人生,但我希望改變你對人生的觀點。
行為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你被告知的事」對你不是很重要,但「誰告訴你的」很重要。你就是會傾向聽從某些人的話。理想上,一個好的傳道者有三個特徵:一、他們能被信任;二、他們是專家;三、他們像你。以我的學術研究與背景來說,我希望自己可以符合以上三點。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本書。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