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虛擬貨幣、智能合約、API經濟的崛起,
定義了即將到來的世界。
從FinTech的演化、加密產業的潛力,
到金融革命的未來──
金融科技專家、「全美25大創新者」完整刻劃:
加密龐克、FinTech創業家如何催生數位狂潮,
改寫未來經濟模式!
★「公理商業圖書獎」創業類金獎
★ 非小說作家協會「非小說類圖書獎」銀獎
從小眾到大眾,從草創到百花齊放,
嗶支付、社交經濟、機器學習、加密產業的興起,
如何掀起時代巨浪、重塑我們的生活?
本書帶領我們飽覽FinTech最引人注目的顛覆者,及其改變世界的歷程,
從支付、借貸、匯款、理財到投資,
這群金融局外人成功超越了他們最瘋狂的夢想,
以貨幣與金融技術革新,全面翻轉市場。
全球金融版圖正在改寫,商機與財富盡在其中,
備受讚譽的FinTech專家賽門,將帶你見證:
▋改變社會運作、連華爾街都注目的金融奇才
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行動支付工具Venmo創辦人。Venmo如何推動「社交金融」,擄獲年輕人的心?
凱瑟琳・佩翠莉亞:想當英文老師的她,卻成了全球最有權勢的女性之一,催生出借貸獨角獸。
約翰・柏格:指數型基金之父。沒有柏格的發明,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機器人理財。
喬恩・史坦:美國第一家機器人理財公司Betterment創辦人,促使投資變成全民運動。
布特林:人稱「V神」,以太坊背後的天才。
這些科技嬉皮、商業冒險家如何革新金融技術,推動人類數位化進程?
而他們與傳統資本巨獸的交鋒競合,又如何刺激金融創新?
▋促成驚人創新、顛覆金融秩序的關鍵發展
機器人理財的出現,使投資不再是富人的遊戲;
API崛起,讓資源運用更方便;
區塊鏈的應用,讓人能掌控自己的資料、資產與身分……
本書將完整追溯這股FinTech風潮的始末。
無論你在幣圈、鏈圈,在創業圈或金融界,抑或是科技迷,或者是任何關心人類發展大勢的人,本書記錄了行動、社交、加密產業、網路經濟的崛起,如何重塑我們的金融生活,並帶你一窺這場史上最狂數位革命的起源、挑戰與未來!
目錄
推薦序 向舊金融秩序,吹起革命號角
FinTech大事紀
前 言 無app可用的「上帝手機」
作者序 傳統金融太糟了,顛覆者登場
Chapter 1 會移動的錢
他們之所以決定顛覆金融業,
是因為忘了帶錢包。
Chapter 2 借錢給陌生人
這個在2006年還不存在的產業,
已經變成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
Chapter 3 資料、自動化與理財
這款app了解一個人的理財概況後,
內建的人工智慧就會開始發威。
Chapter 4 機器的崛起
目標是提供大家平價又精明的理財方式,
而演算法與AI是其中的關鍵。
Chapter 5 金融服務的未來
什麼是銀行?那是指品牌,還是指套裝服務?
在哪裡處理金融交易很重要嗎?
Chapter 6 改造匯款世界
最需要錢的人,反而最難獲得金錢。
他決定好好研究匯款這個產業並修復它。
Chapter7 神祕貨幣
比特幣是從沉睡中覺醒的巨人,
因為它改變了貨幣的權力寶座。
Chapter8 分散與去中心化
想像一個自己的資料自己掌控的世界,
那才是真正的金融顛覆。
Chapter 9 帝國大反擊
大銀行終於注意到FinTech了,
那可能對啟動這場革命的新創公司構成生存威脅。
後 記 當科技巨頭進攻金融業
謝 辭
注 釋
序/導讀
作者序
傳統金融太糟了,顛覆者登場
我13歲的時候,父親罹患重病,無法工作。我們一家人的世界本來是靠1980年代末期的低率信貸打造出來的。父親重病後,我們的世界開始分崩離析,不得不變賣許多東西。我被迫轉學,原本時髦的媽媽被迫變賣貂皮大衣,換上廉價圍裙,到附近的超市找了一份上架補貨的工作。父親開始領救濟金,也去開乾洗車以維持生計。
很多人遇過更大的困境,但那段經歷導致我一生充滿了焦慮,並與金錢維持特別複雜的關係。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牙膏快用完了),也會讓我不理性地慌了起來。我平常買菜的分量,比一家子吃得下的還多。我從來沒用過信用卡或聯名卡,我的儲蓄大多是現金,也就是說,我錯過了史上最長的牛市。
諷刺的是,我竟然選擇以講述金錢故事為業,而且因此賺了很多錢。
隨著我的職涯更蓬勃發展,我的專業興趣與理財缺陷之間的脫節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可以告訴你聯準會究竟會升息、還是降息,但一想到信用卡的利息,我就直冒冷汗。我可以解釋抵押貸款證券化如何導致金融危機,但一想到自己扛房貸就害怕,所以我明明可以趁早買房,卻讓租屋人生多了十年。幾年前, 跟我一起創立公司的夥伴終於受不了, 為我設立了401(K) 退休計畫。
王爾德說:「世上一切都跟性有關,唯獨性是例外,性跟權力有關。」
金錢也是如此。金錢幾乎跟一切都有關,唯獨實體的貨幣單位是例外。金錢關乎安全、地位、家庭、成敗、健康,沒錯,還有性。總之,銀行帳上數字以外的一切都與金錢有關。人們覺得金錢難以掌握,不是因為基本的算數不好,而是因為受到自己的心理以及金錢代表的一切所束縛。對於出生富貴之家或是對財務充滿自信的人來說,傳統金融運作得很好。但是,對我們其他人來說,傳統金融實在太糟了。
這本書是描寫一群跟我們有一樣想法的人。
除了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明顯缺陷以外,這本書側寫的創業者都看到了金融業的一些根本缺陷:他們發現金融業已經與根本脫節,又跟不上數位時代的腳步;金融業沒有為大多數為金錢問題所苦的「一般人」提供適切的解決方案;新興的科技巨擘談論如何連結世界或讓世界變得更好時,金融業除了把資金移來移去、或為金字塔頂層越來越少的富人創造更多的財富以外,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這些創業者(所謂的「金融奇才」)各自以獨到的方式特立獨行,在主流市場上顯得格格不入或置身局外。即使其中有些人成年以後一直在大型金融公司任職,但他們也因性別、膚色或奇怪的口音,而玩著局外人的遊戲。
我自己也是這樣格格不入的人,所以深受他們的吸引。我認為他們的精彩故事可以幫大家深入了解他們想顛覆的金融領域。大家可以把他們的故事當成敲門磚,再進一步了解各種創新。
我並沒有刻意去尋找在那些領域開創先河的人,或業界最出名的人物(尤其你越仔細去找科技領域的第一先驅,反而越難找到。因為每項創新都是站在創新巨人的肩膀上,要追本溯源根本沒完沒了)。我只是尋找引人入勝的故事,以便把FinTech 的發展始末講得更宏大。
但這本書並無意成為《FinTech關鍵人物的百科全書》。很遺憾,我無法在書中收錄許多了不起的人物,也沒辦法收錄所有的子行業。比方說,這本書沒有談到商業FinTech(Square 與Stripe), 或是房地產(PeerStreet╱ Roofstock) 或保險(Lemonade╱ Corvus)等領域的驚人發展。而對歐洲的著墨也不夠多,對中國的描述可能只觸及皮毛,但中國或許是全球最大的FinTech 參與者。
坦白說,能不能接觸到這些金融奇才本尊,也是決定本書收錄人物的一個因素。有些人是我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有些人本來就是熟識或以前的客戶(不過,撰寫本書之際,他們都不是我的客戶了)。我努力讓書中收錄的人物在立場與性格上盡量平衡,但讀者最喜歡的一些人物可能沒出現在本書中,那不是因為他們遭到冷落,而是因為我還在等他們回我電話。
俗話說,紐約隨時都可能發生任何事情。我當然也注意到,從我交稿到本書出版之間,難免會有時間上的延遲。比方說,走筆至此,嘉信理財剛宣布他們決定取消所有的交易手續費,開創線上經紀業務的新紀元。我不知道2020年第一季,臉書發行貨幣的雄心抱負會變成怎樣,或更廣大的市場會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FinTech公司會不會凌駕銀行,還是完全被銀行收購併吞(客觀看來,後者比較有可能)。
不過,我相信,無論這些人物的最終命運如何,他們為金融業帶來的許多(即使不是大部分)創新概念,像是:金融不是只能服務超級富豪;金融業應該看起來更像它所代表的人;免費也可以是有利可圖的價位,將在未來的金融機構中生生不息。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