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彌勒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身分,如以人間的菩薩比丘、發心菩薩、答疑解惑的天宮彌勒以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等形式出現。因此,彌勒信仰是在多重形象的基礎上,隨歷史變遷而被賦予了不同性格以滿足信眾的需求。本文以佛教經典為依據,在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梳理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彌勒信仰,從印度到漢傳佛教傳播、演變的脈絡,並以之與「人間佛教」相聯繫,對近現代佛教的發展進行討論。
目錄
序/導讀
序
彌勒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在整個佛教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同的身分,如以人間的菩薩比丘、發心菩薩、答疑解惑的天宮彌勒以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等形式出現。因此,彌勒信仰是在多重形象的基礎上,隨歷史變遷而被賦予了不同性格以滿足信眾的需求。本文以佛教經典為依據,在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梳理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彌勒信仰,從印度到漢傳佛教傳播、演變的脈絡,並以之與「人間佛教」相聯繫,對近現代佛教的發展進行討論。
彌勒信仰在印度發展過程中體現有三種形態:未來佛信仰、下生信仰與上生信仰。傳至漢地後,經過文化的相互交融,又逐漸演變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彌勒信仰。本文以道安律師、玄奘三藏、契此(即布袋)和尚、太虛大師為代表,說明彌勒信仰在漢傳佛教不同階段的特點。
唐以前,以彌勒上生信仰為主,流行於上層社會。唐末五代之後,民間彌勒信仰較為突出,分為兩支:一支是以契此和尚為代表的正統民間彌勒信仰,突顯般若智慧,另一支是非正統異化的民間彌勒信仰。至近現代,彌勒信仰在太虛的大力弘揚下,重現昔日光輝。
道安律師的彌勒信仰,表現為上生信仰與答疑解惑。玄奘三藏信奉上生兜率,主張彌勒菩薩與兜率淨土為彌勒尊佛所化現。契此和尚從表象上看屬於本土化民間彌勒信仰,實際上是偏重彌勒所宣導的般若行。本文認為,彌勒所行持的「不斷煩惱,不修禪定」是開發般若智慧,「不求斷結,不入涅槃」為度化眾生,般若智慧與利他精神結合而成就菩薩行,這正是釋迦為之授記的重要原因。近代的太虛大師則除了為上生兜率淨土創建「慈宗」外,還借鑒當來下生信仰,提倡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