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雖然以分析尼克森總統到柯林頓總統的美國對華政策史為重點,實際上卻敘述了自1949年到2000年共五十一年的中美關係史。涵蓋如此長的時間,說明如此複雜的題目,在國內作品中並不多見;其次,本書參考了豐富的中英文一手文獻,包括大量引用美國1999年才編輯的二千多個中美關係微卷檔案,在學術界價值甚高;第三,坊間關於中美關係史的中英文著作固然不少,但多忽略了我國立場,本書從頭到尾均顧及中華民國的角色,彌補了中外學術界在此方面的空白;第四,作者不但是長期以來中美關係的觀察者,也是參與者,因此分析事項多能切中要害。本書的問世,不但對國內學界是一大福音,對國內外對此問題有興趣的人士,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目錄
序言1
第一章緒論
1949至1969年間美國對華政策演變概況1
一、中共政權成立後美國對華政策之轉化2
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簽訂及美國與中共之談判 14
三、1960年代美國與中華民國關係之發展26
四、小結35
第二章尼克森政府時代(19691974)
華府在維持與台北外交關係中尋求與北京
關係正常化38
一、上海公報及幕後承諾39
二、聯絡辦事處之設立 54
三、小結60
第三章福特政府時代(19741977)
華府續與台北維持邦交,未能與北京建交62
一、福特訪問大陸之前的重要發展62
二、福特訪問大陸之後的重要發展73
三、小結77
第四章卡特政府時代(19771981)
美國與中共完成關係正常化並制定台灣關係法
規範對台關係78
一、美國與中共建交與我斷交80
二、制定「台灣關係法」並全面加強對中共關係92
三、中華民國政府對美工作的困難99
四、小結101
第五章雷根政府時代(19811989)
美國與中共簽訂八一七公報並加強與兩岸關係
103
一、「八一七公報」之訂定105
二、美國與中共關係之增進114
三、我國之進步及與美國之關係121
四、小結128
第六章布希政府時代(19891993)
在世局重大變化中,華府與北京關係倒退,
與台灣關係增強130
一、天安門事件及美國與中共關係之倒退131
二、中共反應及世局發展139
三、我國大陸政策逐漸成形148
四、布希政府決定售我F-16戰機並加強與我關係150
五、小結156
第七章柯林頓總統時代(19932000)
美國增進對兩岸交往,各項關係曲折發展159
一、第一任期內對海峽兩岸政策之調整160
1.美國與中共關係之改善/160
2.兩岸關係之發展與辜汪第一次會談/166
3.美國公佈「對台政策檢討報告」及李登輝總統訪美/169
4.中共之反應及美國之態度/173
二、柯林頓第二任期的發展178
1.江澤民訪美/179
2.柯林頓訪問大陸/183
3.辜汪第二次會談/187
4.美國與兩岸關係在1999年間之轉折/189
5.美國與兩岸關係現況/199
三、小結204
第八章結論207
一、美國對華政策的架構207
二、六任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演變之意義211
主要參考書目217
一、原始資料217
(一)政府出版品及文件/216
(二)私人出版品/225
二、論著233
(一)專書/232
(二)論文 /237
三、報章雜誌239
附錄241
一、1954年12月中美共同防禦條約241
二、1958年10月中美聯合公報246
三、1972年2月美國與中共上海公報及中華民國政府聲明
250
(一)上海公報/250
(二)中華民國政府聲明/258
四、1978年12月中(共)美建交公報及中華民國政府相關
聲明263
(一)建交公報/263
(二)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聲明/264
(三)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告美代表團處理中美關係
五原則/267
(四)中華民國外交部關於終止共同防禦條約
聲明/271
五、1979年4月台灣關係法273
六、1982年8月中(共)美八一七公報290
七、中華民國政府對八一七公報之聲明(1982年8月
「雷根政府對台北六大保證」)294
八、1994年9月美國務院「對台政策檢討」297
序/導讀
半個世紀以來,尤其近三十年來的亞洲局勢變化極大:超強之一的蘇聯,在農工業長期不均衡的發展下,經 不斷的軍力擴張,終於導致經濟衰敗而解體;中共經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改採經濟上改革開放,政治上維持共黨專制的體制,結果國力增長,但人民對共產主義信仰不再,社會腐化及各項結構性矛盾問題日顯。日本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仍然維持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亦面臨成長遲滯的問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以有限的資源和土地,成功地自農業、輕工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成世界高科技的重鎮,而政治上也演進成為完全民主化的體制,人民教育水準大幅提高。這種種的變化均影響了美國與各國間彼此的關係,也影響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和各項政策考慮。
傳統上,美國外交政策雖顯示重歐輕亞的趨勢,其在亞洲的政策目標則基本上在維護當地的權力平衡和各國的獨立自主,以便保護並促進美國的安全及利益;其中美國與日本之關係或與中國之關係,一向是美國亞太政策中最重要的考量。事實上,美國對華政策不但是其外交政策重要一環,也是學術界研討辯論的重要題材,因為「中國」既對美國利益的促進提供了機會,多年來更構成了挑戰。
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是個十分複雜的題材,隨著美國不少官方文件陸續的解密,有關美國對華政策史的外文著作出版甚豐,只可惜多數論著對於中華民國立場及角色之探討均嫌不足,即使就已出版之各項中文著作而言,其中顧及我國角度,而又綜合說明數十年來美國對華政策演變之書籍殊不多覯。由於在政治大學外交系及外交研究所授課,經常遇見學生提問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使作者頗有感於國內對此一課題可供一般參考中文資料之缺乏。適逢政府機關某人員訓練部門邀請就此課題授課,乃開始蒐集資料,撰寫成一套教材。茲再根據現有中英文公開資料,將之編輯成冊,期望能儘量以客觀的態度,從顧及我方的角度,將史實發展加以簡述,同時亦將中美關係相關正式文件彙集作為附錄,俾便相關科系學生在研讀美國及我國外交史時有另一項資料可供參考,並可自本書的註釋、書目及附錄中獲得進一步研究的線索。
本書的撰寫主要參考我國、美國及大陸已出版的官方文件檔案以及相關官員的回憶錄,傳記等,力求資料的完整與平衡,並觀察比較其中的異同。由於近年來美國外交檔案解密者不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出版的「美中關係檔案」中二千餘份文件),而美國政府退職官員則多有回憶錄留傳;此外,中共亦有不少相關出版品問世,加以網際網路查考資訊的便利,對此一題材的撰述均提供了助力;至於台北各有關單位已出版各年度的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美關係報告及中共年報等,亦均成為本書甚佳的參考工具。
第一章緒論,簡述我國政府1949年遷台以來以迄美國尼克森擔任總統前的發展,由於美國當時承認我國政府代表中國,許多事件的演變亦與今日情勢相關,故使用若干篇幅,以作本書主體之背景。第二章至第七章各以一任美國總統之對華政策作為敘述的重心,其次序乃是共和黨的尼克森、福特、民主黨的卡特、共和黨的雷根、布希及民主黨的柯林頓。其中在卡特政府後一半任期以後,美國才轉變對華政策,外交承認的對象從台北移至北京。第七章關於柯林頓政府部分,篇幅較多,因其對目前狀況,影響最直接。柯氏的時代,基本上敘述到公元2000年春季為止,當時美國開始準備總統大選,執政的民主黨對華政策基調已定,不會再有重大變化;而我國因民進黨陳水扁先生在3月間的總統大選中獲勝,亦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因此本書以此時為結束點。
此書撰寫 程中,承蒙趙國材及孫同勛兩位教授在百忙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花費寶貴時間對本書作了深入的批評指正,而陳全綸、朱瑞園、王涵江、何其穎、方玫芬諸先生女士於餘暇亦在打字、校訂等事務上提供協助,竭盡辛勞,在此敬致謝忱。至於台灣商務印書館為本書出版發行,更是作者的榮幸。
作者多年來服務於政府不同機構,亦先後任教於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但此項研究完全是個人的學術作品,其中之論點不代表任何單位。由於作者學養不足,而撰寫本書之時間尤其有限,內容恐有失誤,謹以拋磚引玉的態度,期望各界專家不吝指正,俾便將來再作增修。
胡為真
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於台北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