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很清楚,我毫無保留寫下自身經歷的行為,即是抗爭。」
我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希望遇見這本書的你,也別向任何人屈服。
關於無人訴說的女性「性」事
不得不將自己鎖進單人牢房裡的每個「我」,所經歷的身體敘事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些把人權跟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紅線:我的性紀錄》書寫了某位韓國女性近乎所有的「性」事。從關於墮胎經驗的證詞開始,到第一次性行為、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性工作、多邊戀等經驗,以及遭受約會暴力、性騷擾、性侵害等等因太過私密而遭掩埋的故事。作者之所以將種種私密經驗公諸於世,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禁錮自身的「紅線」,並給予人們掙脫束縛的勇氣。
「紅線」,是社會以及我們自己為女性設下的枷鎖,也是驗孕棒上的那兩條血紅劃痕。將女人的身體視為寶物、一做愛就會磨損的守貞教育;漠視女人慾望及高潮、強調支配與征服的性愛敘事;要求男人陽剛暴力、女人柔弱清純又性感的性別角色扮演;將女人視為性商品、年老色衰就大幅貶值的父權社會;質疑女性感受、要求女人別因小事而憤慨的父權告誡;期待受害者自我譴責的強暴與羞恥文化;將異性戀一對一關係及婚姻制度奉為圭臬的父權家庭神話……。桎梏女人的紅線,令人筋疲力竭。
女性光是擁有這副身軀,就注定被視為骯髒的存在。作者也曾親手替自己套上馬甲,自囚於單人牢房中,並如這個社會所期盼的,在深淵中自責,因羞恥而發顫。然而,如今她已不再被羞愧纏身,也不再囿於紅線。她擁抱自己的慾望,踩過紅線踏入禁區,動筆寫下一直以來遭噤聲的「身體」祕事。她以沾滿淚水的文字,替同樣在羞恥及恐懼中顫抖的女性發聲,只希望能夠觸及那個她。因為她的單人牢房,也曾是她們的單人牢房;她的痛苦,也是千千萬萬個「她」曾經歷且仍在經歷的痛苦;而她的故事,也是她們的故事。
目錄
踏進這裡
第一章 身體
初夜:你不是寶物,是人
〈致15歲的我〉
第一次高潮:一個人的新世界
陰蒂感知:被性愛冷落的高潮
第二章 女人
性愛劇場: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
〈回憶曾愛過的他們〉
必須隱藏的女性特質:革命與性
公眾的革命與私密的性愛:必須閹割的慾望
〈寫給他的信〉
我不因小事而憤慨:同性社群的革命
第三章 他們
性與權力:女性的身體,真的能成為權力嗎?
強暴就是強暴:他們覺得沒錯,所以才做
〈請相信我〉
第四章 單人房
避孕:性愛一起享受,避孕獨自承擔
〈A的訪談,輸精管結紮術後〉
人工流產手術:我的單人牢房
性工作:性愛到底是什麼?
第五章 愛
一對一獨占關係:你只能跟我做愛
多邊戀:非體的愛情
愛的多元型態:唯獨異性間的吸引才是愛情嗎?
第六章 我們
我與你:愛的擴展
〈死亡與性愛〉
性解放的旅程:晦暗的人類性倉庫
〈黑暗大海與汙穢〉
離開後
推薦語
序/導讀
序
踏進這裡
被焦慮籠罩,在廁所裡盯著驗孕棒的那個午後,兩條紅線清晰浮現。一聲悲鳴劃過,這紅線彷彿正向我宣告「你的人生到此為止」,我的預感成真了。墮胎手術後的幾個月裡,我都在頭痛跟腹痛、孤獨與背叛的深淵中顫抖。在我體內排出精子的愛人,在拋出立志成為社會正義研究學者的宣言後,隨即失去了聯繫。他躲到父母身後,為了抹去自己所幹的好事,還與他那身為知名女性主義學者的母親聯手,以曝光我曾從事性工作一事威脅我。墮胎、賣春、性愛,這一切都是不利於我的鮮紅烙印。在這紅線面前,我無力站起。
當沉默比訴說更加痛苦時,人們便開始書寫。我將一直以來被死死壓抑的那些關於我身體的故事化為文字。隨之而來的是他人的迫害。分手已久的前任不斷威脅我,說如果我不把與他有關的文章撤下(明明也沒針對過他),就要告發我過去從事性交易的事。也有些人擅作主張,替我公開了性工作經歷。他們,究竟在畏懼些什麼?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把人權與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在陳述了墮胎經驗後,我也將約會暴力、約會強暴、第一次性行為、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性侵害、性騷擾、性工作、非獨占的多邊戀、不婚、不生等,因太過私密而被捨棄的故事寫了又寫。身為女性的我,如此談論性愛、墮胎手術,甚至是性工作經驗等話題,等同踩過紅線踏入禁區。使用於封面的畫作,就是這個瞬間我赤身踩踏、越過紅線的模樣。血紅的線雖被視作堅不可摧的禁忌,但實際上只是某些人肆意立起的粗糙圍籬。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麼樣的存在,都無法將我困在那紅線框架之中。赤裸的我雖一絲不掛,卻無一絲羞恥。「紅線上的非體」,偏離既存秩序的骯髒軀體。因骯髒而獨特且無法被界定的存在。
在由貧乏父權支配的家庭中生而為女人的我,看破了世界的荒謬。走入青春期尾聲的我,出於必須蛻變為成熟女人的壓力,親手為自己套上了馬甲。校園及社會驅逐了所有無用又散漫的人類,這樣的世界殘酷得令人無法承受。我曾苦思該如何改變世界,也曾付諸行動,但為何從未改變啊?這個世界。有過社會主義革命,也發生過民族革命抗爭,難道是因為這些行動並沒有真正成功嗎?「現存的一切,不存在真理。」誠如這番話所說,現存的社會議題中,缺乏某種深層而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性」;男人/女人社會角色之下的性。
在名為人間的劇場之中,人人皆須配合進行名為人生的角色扮演。從出生開始,人類就注定要各自扛下男性及女性的角色。男性負責詮釋暴力;女性負責小鳥依人。男性從搖籃到床上,甚至連上戰場也在學習並展現男子氣概。他們一面看不起「娘娘腔」男人、非人的動物及女人,一面陶醉於理性且正常的自己;一邊玩著支配世界的戰爭遊戲,一邊鞏固自己的同性社群。他們的羈絆成了國家的基礎。以家庭為單位的國家,為了國家生產力將母親—女性、父親—男性的角色扮演視為真理。國家與家庭、男人/女人的角色扮演,就像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女性成為榮譽男人,遠赴沙場與男人一起奮鬥;或是展現母性成為賢內助,幫助男人站穩腳步。女性將自己人生的權柄獻給男性,瞻仰他們的語言。
將閨房內的性別劇場向外擴張的,正是這戰場般的世界。支配與征服的情慾,偽裝成了自然的情感。不把女性當人看的性愛敘事是如此地誘人。男性認為包括女性在內的萬物都該臣服於自己,而這扭曲思想的根源,就是男人/女人角色扮演下生成的「性」(sexuality)潛意識。
從搖籃到床鋪,直至走入墳墓也揮之不去的性別角色,該如何終結?這需要從最底層竄起的力量。比淫亂更加淫亂的存在。淫亂:淫蕩而雜亂。就是指外遇、賣春、變態、未婚男女的性行為等,所有不正常且紊亂的性行為。天啊,我做過的愛都很淫亂。裂縫在意想不到之處出現。「我也和你一樣,一樣是活生生的人。」如果比A片更加淫亂且被視作禁忌的肉體站出來如此呼喊,如果就這樣揭穿了性別角色扮演的假象,世界會不會原地爆炸?我總抱持著這種爽快又跳躍的想像。
這本書並未探討性的定義、分類及概念。在我所處的這個位置上,我能做的只有回溯過往的感覺與記憶,並將其說出口。那是我被逼得扭曲癱軟的身體在言語。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成規。不假他人之口,只用那軟爛無力且專屬於我的語言,理直氣壯地呢喃。
追溯並記錄身體所受的傷痛,帶來的並不全是痛苦。那時的我恍如赤身徜徉海中,自由且輕鬆。說不定我在寫作的當下已經被治癒了。這樣的治療並非將損壞的部分修復,而是將被丟棄的部分拾回。尤其是在書寫第一章〈身體〉中有關高潮及陰蒂感知的部分時,我如同經歷性高潮般恍惚。在撰寫第四章〈單人房〉中有關性交易的章節時,我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情感與痛楚,感受到解脫的喜悅。即使如此,我還是戰戰兢兢,深怕文章有遺漏或出錯;我也擔心會不會將自己的形象描寫得太扁平。隨著落筆時的心情,文章時而急驟,時而緩慢。當感受到文字起伏時,希望你們能夠相信「啊,看來這個人當時情緒很激動。原來她還有過這些失誤啊!」就這樣讀下去。
我也曾厭惡這個跟非戀人上床、以性作為交易、不想被戀愛關係束縛的自己;也曾思索自己是否既怪異又淫亂,不斷質疑自己。直到聆聽過各式存在之道的語言,我才停止了自我懷疑。即使不以關係去規範,也能夠互相信任、尊重,並炙熱地交流、相愛。第五章〈愛〉與第六章〈我們〉記錄了這些苦惱、掙扎及經驗,敘寫了在異性戀單一伴侶制及婚姻關係當道的習俗抨擊之下,如何為守護我們的今日而戰。
對著翻出各種記憶的我,人們總會丟出「真有勇氣、真心疼、好羞恥、為什麼要公開這麼私密的事」等等話語。或稱讚,或同情,或輕蔑,或無視。我早已習慣了輕蔑和無視,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我覺得稱讚跟同情也沒有必要。就如同某人所說,我又不像沈清那樣鼓起「勇氣」去「犧牲奉獻」。我的人生也沒有悲劇到需要被同情。我跟所有人一樣,犯下錯誤、學會反省、經歷挫折、再次站起,這就是我一路走來的節奏。
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要讓世上的名稱及規定無法再取代我,我要打破框架在此訴說。如果不這麼做,我可能會鬱悶難耐致死。我希望你不再漠視你心中的我,成了非體的我。因此以寫信的感覺,以扭曲的文字與畫作完成了這本書。
我把近三十幅畫裝進書中。最近,我在畫野生草。無論在哪都能好好生長,有著潮溼草味的葉;打破平衡一側枯爛一側健在的花瓣;同時擺盪著柔軟細毛與尖刺的莖。之所以熱衷於這類創作,是因為我體內複雜而怪奇的那些元素,在現存世界中沒有棲身之所。可我並不想駐留在孤身一人的烏托邦,因此如同敞開心門那般,在書中攤開了我的畫,希望能透過畫作來交流文句無法承載的生動。
我身邊也有不需油畫或筆記說明就能理解我的人。我所生活的海邊小鎮吹著清涼的秋風,伴隨海草的腥味,我們撿走了海產店丟掉的海螺殼。現在,我好像可以大口吸氣,潛入更深的海底。我希望能守住我緩緩前行的一天。希望讀了這本書的你,也不要屈服於任何人。
二○一七年九月
寫於透著大海氣息的小鎮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