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戲曲鑼鼓對於戲曲表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也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臺灣客家戲是經由原鄉移民者傳入的「三腳採茶戲(小戲)」,入台後逐漸學習吸收當代流行大戲劇種(包含亂彈、四平、外江戲等)發展演變而成的「客家戲」(或稱採茶大戲)。正因此發展過程,使客家戲曲鑼鼓內容蘊含各種大戲劇種精華,成為豐富又極具特色客家戲曲鑼鼓。 戲曲鑼鼓的學習對於前場(表演者)、後場(伴奏者)皆是相當重要的。本書首先將從客家戲曲鑼鼓的使用樂器與鼓介(鑼鼓經)特性簡單說明,使讀者對客家鑼鼓有基礎的概念後,再藉由傳統三腳採茶戲「十大齣」中所常用的客家唱腔曲調鑼鼓佐以分譜詳細說明,以提供了解客家鑼鼓之特色與作為使用客家鑼鼓的參考依據。
目錄
校長序……………………………………………………… Ⅰ
鄭師序……………………………………………………… Ⅲ
前言 ……………………………………………………… Ⅴ
一、導讀 …………………………………………………… 1
二、身段鑼鼓譜例………………………………………… 5
小鑼 加冠點 ……………………………………………… 6
小鑼 火炮 ………………………………………………… 6
小鑼 緊戰 ………………………………………………… 7
大鑼 緊戰 ………………………………………………… 8
鄭師序……………………………………………………… Ⅲ
前言 ……………………………………………………… Ⅴ
一、導讀 …………………………………………………… 1
二、身段鑼鼓譜例………………………………………… 5
小鑼 加冠點 ……………………………………………… 6
小鑼 火炮 ………………………………………………… 6
小鑼 緊戰 ………………………………………………… 7
大鑼 緊戰 ………………………………………………… 8
序/導讀
序
臺灣客家戲的來源,經目前研究資料顯示,約為清末時期隨著移民者傳入,初為「三腳採茶戲」屬於小戲表演形式,後來因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逐漸成長為「客家戲」屬於大戲的表演形式。我們知道一個劇種能有如此重大的轉變並不容易,尤其是從小戲發展至大戲之間,簡單的說是透過「學習」其它大戲劇種改良而成,孰不知這個「學習」蘊含多少意思,其中更包含了融會與貫通,如何透過吸收後經由「內化」(反芻)的過程做融合、轉換,是需要經過長時間、與多數人用心研究焠鍊才能成就的。正因經歷這樣的過程,使客家鑼鼓更加豐富、多元,雖取財於其它劇種,卻又能形構成為自己獨特的樣貌。
臺灣客家戲的來源,經目前研究資料顯示,約為清末時期隨著移民者傳入,初為「三腳採茶戲」屬於小戲表演形式,後來因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逐漸成長為「客家戲」屬於大戲的表演形式。我們知道一個劇種能有如此重大的轉變並不容易,尤其是從小戲發展至大戲之間,簡單的說是透過「學習」其它大戲劇種改良而成,孰不知這個「學習」蘊含多少意思,其中更包含了融會與貫通,如何透過吸收後經由「內化」(反芻)的過程做融合、轉換,是需要經過長時間、與多數人用心研究焠鍊才能成就的。正因經歷這樣的過程,使客家鑼鼓更加豐富、多元,雖取財於其它劇種,卻又能形構成為自己獨特的樣貌。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