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該低頭時就低頭:大丈夫能屈能伸,該低頭時就低頭,彎曲一下可以避開一切困難。
內容簡介
一位白鬍子老人,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邊歇腳。這時一輛汽車在老人身邊經過。一會兒汽車又開回來並停在老人面前。當老人正要起身時,一個陌生人從車上走下來對老人說:「老先生,請問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怎麼樣?我打算搬來住呢。」
老人看了一眼陌生人,反問道:「你以前住的那個地方,人怎麼樣?」陌生人回答說:「糟糕透了,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那裡我沒有得到快樂,所以我打算另外尋找能夠使我快樂的地方居住。」
老人嘆口氣說:「先生,非常抱歉,這個鎮上的人恐怕要讓你失望了,因為這裡的人,和你以前住的地方的人差不多,也都是﹃不三不四﹄的人。」聽完老者的話,這位陌生人轉身離開了,繼續去尋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位陌生人來到老人面前,詢問了同樣的問題。老人也用同樣的問題反問了他。這位陌生人說:「在那裡居住的人都非常好,他們都是我的朋友。在那裡我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可是由於工作問題,我不得不離開他們,重新尋找一個更有利於我工作發展的地方。為了前途,我不得不離開那些可愛的人們。」
老人面露笑容,說:「我想你可以在這裡駐足了,你很幸運,這裡居住的人和你的那些朋友一樣好,只要你真誠地對待他們,他們也會用真心來歡迎你。」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快樂、大度、與人為善的人才能與他人融洽相處。
目錄
該低頭時就低頭1
第一章 做事別太鑽牛角尖
勿因一棵樹而失去整片森林14
換個角度審視自己18
拋掉不必要的牢騷、煩躁23
最高點與最低點26
客觀地面對失去親人之痛28
被盜以後32
不要用「氣」懲罰自己34
該快樂時就快樂37
忘記就等於獲得41
做人要學會認輸44
生活中隨時有禮物47
抬頭看一看49
時間是療傷的良藥53
別做完美主義的奴隸59
放不下就別去想61
得失一念間63
第二章 心底無私天地寬
吃一點虧又何妨66
別讓嫉妒污染良知68
善良是一種高尚的行為71
仁愛雖小意義重大74
讓承載寬容的大船起航77
真心實意對朋友80
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82
棄仇取恩,君子所為85
要有容人之量87
世間沒有不可原諒的過錯89
多點人情味兒92
將對方的缺點忽略不計96
理解萬歲99
情緒穩定劑——關懷102
希望能使人忘掉痛苦105
心中有愛天地寬107
幫助別人等於充實自己109
愛與堅持的力量111
微笑是最美的語言114
好心終有好報116
千金難買「愛心」118
多做善事總沒錯120
心底無私坦蕩蕩123
寬以待人,化敵為友125
孝敬父母是天職128
手足兄弟要和睦131
第三章 剔除心中的「毒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34
別這山望著那山高136
天上不會掉「餡餅」138
水滴雖小卻能穿石141
拍去身上的「塵土」143
生活中容不得「假如」145
路要一步一步走148
慢慢提升自己根基才穩151
做事不可虎頭蛇尾153
消除懶惰情緒155
站到「泥沙」上面157
真金不怕火煉159
先有夢想,再有行動162
給心靈穿上盔甲168
第四章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糊塗
在朋友圈中覓貴人172
人脈廣了路好走174
察言觀色與人拉近距離176
冤家宜解不宜結178
做人要有低頭的勇氣181
避免爭執,以退為進184
把批評當成讚美187
收斂鋒芒,讓功保身190
糊塗一點兒沒什麼不好193
「忍」是一味處世良藥195
遠離是非,免得被人利用198
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203
多算計不吃虧205
從小事入手擴大影響力208
及時清理關係網210
把話聽完才不會產生誤會212
不是你的錯也要敢於承擔215
理論結合實際才有大用場218
放下架子,不恥下問221
第五章 細節決定成敗
匹夫之勇逞不得226
好馬也吃回頭草228
雪上不能再加霜231
在自己身上找希望233
杜絕抱怨,學會接受237
不要為自己找藉口241
別為小事所累244
做事不可缺少勇氣246
微笑是成功的秘密武器248
摒棄壞習慣250
不能「翹著尾巴」做事253
不在人前顯貴256
第六章 要有自尊,更要自愛
學會看輕自己260
路窄人心寬263
敬業精神不可少266
毛遂自薦的前提是工作能力269
與人為善才能和諧相處275
小處不可隨便277
不要小看身邊的人280
包容他人小過錯283
不要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286
不要指望上天賜予任何人機會288
要有責任感290
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292
序/導讀
前 言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也許人們會認為山谷隨處都有,沒有什麼新鮮的,不過這條山谷卻有它獨特的地方,值得人們去看一看。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只有雪松。因此,這一現象便成為了一個謎,許多人都沒有參透其中的含義,一直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後來,這一謎團,竟被一對夫婦揭開了。
有一年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可是,他們曾經真心相愛過,不捨得就這樣放棄自己曾經愛過的人,所以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的旅行。
他們決定,如果在這次旅行中,雙方能夠找回以前純真的愛情,就繼續生活下去,如果不能,就平心靜氣地分手。
當夫妻二人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挑起帳篷的簾子,向山坡上望去,滿天飛舞的大雪再加上特殊的風向,使得東坡的雪比西坡的雪大,而且來得密。
一會兒工夫,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積雪。不過,當雪厚到一定的程度時,雪松的枝丫便自然地向下彎曲,將壓在自己身上的積雪抖落在地上。這樣一次又一次反覆同樣的動作,使雪松完好無損地聳立在大雪中。與雪松相對的是其他樹,它們不具備能屈能伸的精神,所以就被雪壓斷了。
西坡的樹木有一些逃過了這次劫難,但不是因為它們像雪松一樣能曲能伸,而是因為西坡的雪小。
妻子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它們不能領會屈與伸的大道理,所以才會被大雪摧毀。」
丈夫沒有說什麼,只是點頭表示了默認。過了一會,兩人相互對望,似乎都領悟到了什麼,相互擁抱在一起。
對於外界壓力,能承受時可以努力去承受,可是人的承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時,別忘了像雪松一樣彎曲一下,這樣就不會被壓垮。夫妻間相處也如此,產生矛盾時,雙方都「彎」一下,讓一步,矛盾自然會緩解。
試閱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只有一種方法,有句古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哪條路最近、最安全,則是最值得人們考慮的。人生百態,最完美的處世方式是隨機應變、靈活多樣。凡事死鑽牛角尖,只認一個理,最終免不了碰壁。
勿因一棵樹而失去整片森林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小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在無數個村莊與山林面前,它從沒有駐足,可是面對沙漠這個強大的對手它怯步了,因為它知道,要想穿過沙漠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很有可能會破壞原來的自己。
可是它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它想:「既然我已經越過了重重障礙,這次也應該能夠化險為夷,只要我有足夠的勇氣。」
下定決心後,小河流慢慢進入沙漠,它發現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結果都是一樣。
這種況狀使小河流心灰意冷,心想:「也許我命中註定要葬身在這沙漠中吧!也許我永遠也難以到達傳說中的浩瀚大海。」
正在小河流灰心喪氣的時候,四周響起沙漠低沉的聲音:「小河流,這麼快就失去信心了嗎?這種方法行不通,可以選擇另一個方法啊!為什麼不藉助微風的力量讓它帶你跨越沙漠呢?」
小河流抱怨地說:「要不是你,我早已經見到浩瀚的大海了,讓微風帶著我過沙漠,這不是讓我去送死嗎?我可不願意。」
沙漠說:「你之所以不能過沙漠,是因為你的思維不能靈活變通,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我。要想從這裡通過,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去,協助你到達目的地。你只要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空氣中,微風就能助你一臂之力。」
小河流心裡思量著:「讓我放棄自己現在的模樣,不是等於叫我自我毀滅嗎?這樣的方法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誰知道是不是沙漠在騙我。」
沙漠似乎看出了小河流的心思,於是耐心地解釋道:「微風可以帶著水蒸氣越過沙漠,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它又會把水蒸氣以雨水的形式釋放出去。這樣你不就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嗎?不就可以繼續前進奔向你夢寐以求的浩瀚大海了嗎?」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沙漠回答說:「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是不管你是一條看得見的河流,還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卻從來沒有改變,歸結到最後你依然會以一條河流的形式,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
聽過沙漠的話後,小河流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也是由微風把它帶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以雨水的形式落下,才成了今日的河流。
於是小河流鼓起勇氣,向微風敞開了懷抱,化作蒸氣消失在微風之中,奔向它生命中的新旅程。
在大多數人的生命歷程中,往往也會有與小河流一樣的經歷,面對困難駐足不前,思維不能靈活轉變,由此為人生留下遺憾。
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向理想中的目標邁進,那需要一種大智慧——靈活變通,挑戰未知的領域。
請聽我說……
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就要轉變思維去適應環境,這樣往往能助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衝出重圍,柳暗花明。切忌因一棵樹而失去整片森林。
換個角度審視自己
莫爾西是一個熱愛生活、敢於冒險、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他的膽量經常被他人羡慕和讚揚。
可是,莫爾西並不是自始至終都是這樣,而是經過一個新的自我認定以後才成為現在這樣一個有膽量的人。
小的時候,莫爾西經常被小夥伴們恥笑,笑他是個膽小鬼,因為他不敢做任何運動,凡是可能受傷的活動他一概不敢涉足。
為了改掉自己膽小的壞毛病,他參加了幾次發揮潛能的研討會,然後又體驗了一些新的運動,如潛水、赤足過火和高空跳傘等,並從這些新的運動經歷中得知,其實有很多冒險活動,自己都可以完成,只要給自己一些壓力。
人們開始羡慕莫爾西的勇敢,都對他說:「你簡直太棒了,我是多麼希望也能像你一樣敢於挑戰高危險度的運動啊!」剛一開始,他為能贏得大家的讚賞而自豪,可是久而久之他開始懷疑,是不是以前低估了自己。
莫爾西認識到痛苦跟膽小的想法是連在一塊的,因為他深刻地明白,自己正是由於膽小而處處設限,他決心把膽小的不良因素驅逐出自己的思想意識。
有一次高空跳傘,他想藉此來印證自己究竟是不是仍是個膽小鬼。
當飛機攀升到一萬三千英尺的高度時,莫爾西看著那些不曾經歷過跳傘的隊友們,多數人都極力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恐懼,可是為了面子,他們故意裝做興致很高的樣子。莫爾西看著他們的表現,想到了自己,也許過去的自己也是這副模樣。可是,現在的他已經不再恐懼,他把今天的跳傘活動當做了一次消遣。
當他順利完成了跳傘的全過程以後,看到其他隊友的表現,他徹底認識了自己,他已經不再是個膽小鬼,而成為一個敢冒險、有能力、熱愛生命的人,他需要重新給自己一個定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每個人都會發生改變,面對困難的挑戰,你不妨為自己重新做個認定,並把遇到的困難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那樣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
請聽我說……
經常對自己重新定位,認識最新的自己,就可能超越過去及現在對自己的看法。這樣,你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這對走出逆境有很好的幫助。
拋掉不必要的牢騷、煩躁
有一個疲乏愁煩的老婦人,她總以為自己的十字架比他人的沉重,戴起來吃力,所以她一直希望能和別人交換一個來戴。
於是,她決定四處去尋找她滿意的十字架。一天,她來到一座教堂,在那裡陳列著各式各樣、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十字架。她拿起一個表面鑲著鑽石和黃金的小十字架,對它愛不釋手,她想,背上這個十字架一定很舒服。但當她欲往脖子上戴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十字架很沉,戴起來很吃力。原來鑽石和黃金雖然美麗,卻太重了,她根本戴不動。
她又來到另一個木頭雕刻的十字架面前,只見它表面纏著美麗的玫瑰花,她想,戴這個應該比上一個要容易多了。她輕鬆地拿起並掛在脖子上,可是玫瑰花的尖刺使她痛苦不堪。
最後,她又走到一個十分樸素的十字架面前,她拿起十字架,覺得這個是她最滿意的,也是最容易戴的一個。當她定睛仔細觀看時,卻發現,這個正是她原來就擁有的那個十字架。
達爾其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學者,達爾其小的時候,每逢生病需要打針時,總是哭鬧不停,這時父親總是對他說:「你看,你哭也得打,不哭也得打,你自己選擇吧!」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與其一直受壓力控制著,倒不如視它為不存在,只要你已經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經完成任務,說不定這樣做反而會輕輕鬆鬆地獲得自己求之不得的東西。煩惱並不會因你的嘮叨、抱怨而減少,反而會逐漸加重。與其為煩惱而愁,還不如改變自己的態度。
請聽我說……
生活中,有許多令人煩惱的事情,關鍵看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積極樂觀,事情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悲觀,事情往往變得更糟。所以遇到事情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它,因為態度可決定一切。
最高點與最低點
一位為孩子成績而煩惱的婦人,不辭辛苦地去尋找一座香火興旺的寺廟,為兒子祈禱,剛好她遇到了深遠禪師,禪師見她眉頭緊鎖,便問其原因,得知她是為孩子的功課煩惱。
深遠禪師對婦人說:「孩子的功課不好應該由他自己去煩惱才對呀!妳為什麼代替他做此事呢?」婦人沮喪地對深遠禪師說:「師父,你有所不知,我孩子的班級有五十個人,他考試卻考了第五十名,這樣的成績怎麼能不讓我煩惱呀!」
深遠禪師竟說:「如果我是妳,我一定會很高興!」
婦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呢?我還要為兒子取得最後一名而慶倖嗎?」
禪師說:「妳不妨想想看,從今天開始,妳的孩子不會再退步了,五十一名絕對不會屬於他。」婦人聽完後,臉上的愁雲頓時消散得無影無蹤。
深遠禪師又為婦人打了一個意義深刻的比喻,他說:「這就好像爬山一樣,妳的孩子現在如同身處山谷底部,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能夠端正態度,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陪他一起走,還用為他如何才能走出谷底而煩惱嗎?」
不久以後,婦人再次來到該寺廟敬香,並找到深遠禪師當面向他道謝,說她的心情好了許多,不再為孩子的成績而煩惱了,而且在她的幫助下,孩子成績直線上升。
生活就是如此,煩心事多得數不清,關鍵在於你如何去對待它。
請聽我說……
現實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之所以會有人迷失在山谷裡,是因為他們止步不前,一味蹲在山谷中為迷失方向而煩惱、哭泣。如果他們意識到自己身處何地,就能明白,最重要的是能在迷途中辨別方向,制定下一個目標。
客觀地面對失去親人之痛
很久以前,有一個苦命的老婦人,她年輕的時候就失去了丈夫,與獨子相依為命。兒子既聽話又孝順,讓老婦人甚是歡心。但天有不測風雲,不料獨子突然得了重病,撒手人寰,留下老婦人孤零零一個人。
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的死對老婦人的打擊非常大,她根本沒有力氣處理兒子的喪事,是好心的左鄰右舍幫助她把兒子埋葬了。
老婦人痛苦萬分,她死也不肯離開兒子的墳地。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她都守在兒子的墳邊,不吃也不喝,一味哭鬧,想與兒子一道離開人世。
五天後,老婦人果然氣息奄奄,命在旦夕。這時,一雲遊的和尚來到老婦人身邊,問道:
「老人家,您為何這般難過啊?」
老婦人虛弱地說:「與我相依為命的兒子離我而去,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啊!我兒子生前對我孝敬有加,鄉親鄰里都讚揚我兒子懂事、有禮。可是,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奪走我的丈夫不說,還要搶去我的愛子。我也不想苟活於世,只求與兒子一道離開。」
和尚又問老婦人:「妳想不想讓兒子活過來呀?」
老婦人一聽,頓時打起了精神,對和尚說:「當然想呀,大師是不是有辦法讓我兒起死回生?」
和尚對老婦人說:「如果妳能找來一種香火,我便可以用它來救活妳兒子,讓妳們母子再次團聚。」
老婦人迫不及待地問:「那是什麼樣的香火,在什麼地方才能找到呢?」
和尚說:「這種香火來自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妳去把它找來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老婦人為了讓兒子起死回生,帶著為數不多的銀兩四處去尋找香火。
每逢一個村莊她便進去敲開每一戶人家的大門,見人便問:
「你家死過人嗎?」
「死過,世界上有哪家沒有死過人啊!」
聽到這樣的回答老婦沒有灰心,她繼續走,每到一戶,老婦就問:
「你們家以前死過人嗎?」
「死過,我們的祖先都死在我們前面。」
「當然死過,世界上哪有不死人的人家啊!」
老婦走過了無數個村莊,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經歷了風雨的洗禮,受過數不清的打擊,問了不知道多少人家,可是每個人的答案都大同小異。
無奈之下,老婦只能回來了,她告訴和尚說:「我已經走過了無數個村莊、城鎮,敲開了很多人家的門,問了眾多的人,可是卻沒有一家沒有死過人,這樣的香火看來我是取不來了。」
和尚對老婦人說:「既然如此,妳又何必為兒子的死而傷害自己呢?」
這時老婦人才恍然大悟,意識到了自己的愚蠢。
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誰也逃避不了這一現實,只是看你如何去面對。
請聽我說……
死乃自然規律,幾乎每個人都會遭受類似故事中失去親人的不幸,不過只要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看待失去親人這件殘酷的事實,將其視做一種規律,那麼痛苦也會隨之而減少。否則,像老婦人那樣盲目怨天尤人,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