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天光的台灣:施正鋒20年短篇文選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315
    45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施正鋒教授是國內知名的政論家,也是很用心於學術的政治學者。本書收錄他從美國學成返台,這20年來的各項觀察,也是瞭解台彎從威權到民主的每個轉折事件的學者看法。
20年來,台灣變化劇烈,施正鋒教授不只是文字上的關懷,他更投身社會運動與人文議題,他內心的夢,總是期盼著臺灣這塊土地,從暗夜到天光。
施正鋒這本文集,文字短而深邃,直而不曲迴,是一位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之作。

作者

施正鋒
從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赴美取得愛荷華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返國後,任教淡江大學、東華大學,曾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現為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工學系教授。
施正鋒的文筆,不拐彎抹角,有話直說,他在為文分析時,經常流露很濃的愛深責切之心。本書是作者這二十年來短篇文章的精選,大致已涵蓋這二十年來台灣社會每一個轉折的軌跡,是台灣發展變化縮小版的評述紀錄。

目錄

自序/筆耕二十年

一、天光時候:社會角落
001仲夏日的街頭午會
002天光與暗夜
003解嚴二十年
004卑微的犬儒也有感情
005街頭上的陽光
006鐵絲網的雷射光
007社運的落寞
008入夜的凱道
009傳道與說教
010暴力有三種
011黑污的民主白衣
012政客政黨政治
013推倒家園的國家機器怪手
014文林苑的國家暴力
015高雄港都的北中人

二、綠色草根:民進黨歡悵
016政黨的躊躇
017派系恐怖平衡
018黨主席的負荷
019黨綱的包裝行銷
020許信良悵然轉身
021扁式馴服術
022陳水扁向左走向右走
023權力的調整與權宜
024新潮流滔滔二十年
025派系戰國時代
026有體無魂稻草人
027新潮流的滾動
028茶壺裡的風暴
029大老的多愁善感
030黨主席的委曲
031長扁鬥嘴鼓
032大雷聲的小雨點
033小英的綠色危機
034民進黨的糟糠
035十八趴的小英
036鋸箭無法療傷
037三隻小豬的幻覺
038頭人與人頭

三、倉皇身影:扁朝興衰
039阿扁的正反面
040唐飛能飛嗎
041唐飛下台
042陳水扁的戰鬥
043興革先革心
044蔡英文安什麼心
045陳水扁揮長鞭
046長仔不想被看扁
047淚已流盡
048總統與律師
049歷史共業的眾生面孔
050派系山頭的綠色之光
051電火球決定不亮了
052阿扁的家後風暴
053扁朝風蕭蕭
054慘綠時光

四、藍色憂鬱:國民黨起落
055王金平被門戶之見
056人才的擁擠與排擠
057馬英九的練習曲
058馬英九聽政垂簾
059馬上火線
060馬總統迷路
061馬英九與中國的特別關係
062由學者內閣到選舉內閣
063馬英九夜未眠
064馬英九霧裡迷航
065中常委半蹲

五、絃外之音:不是藍綠
066陳唐山的台獨意義
067宋楚瑜的難言之隱
068李登輝與台聯
069泛藍的三角習題
070扁宋隔空抓藥
071政治妥協與立場堅持
072宋楚瑜告官
073旁觀者濁
074政策路線與政黨空間
075兄弟不能一起登山
076宋楚瑜最後一搏

六、圈圈遊戲:提名初選
077買人頭數人頭
078誰搶舞曲的拍子
079綠色水蓮
080口袋黨員與人頭養殖戶
081謝長廷拋繡球
082五都選舉的鴛鴦譜
083民選的人選
084提名機制的政治算盤
085美國式的總統初選
086民調與提名
087政黨初選與黨員登記
088溪水潺潺大河洶洶
089誰能畫出設計圖

七、門裡門外:選舉觀察
090一九九七的地方崛起
091派系抬頭與國會低頭
092選戰與選邊站
093選民配不配
094明天還會天藍嗎
095北高選戰南轅北轍
096不流淚也不投票
097台灣後山與濁水溪以北
098國民黨臉都綠了
099中間選民楚河漢界
100五都選後的綠色江山
101五都空笑夢
102不只一哩路的小英
103踏著沉重腳步的民進黨
104民進黨的大路與窄巷
105蔡英文卸妝

八、近在天涯:巨鄰中國
106帝國瓦解的虛張聲勢
107民進黨的中國結
108江澤民的舊唱盤
109陳水扁大膽喝茶
110兩岸裂縫的陰影
111廢統假戲真做
112海峽的兩岸想像
113馬英九的中國紅包
114民進黨的紅色虛線
115與虎謀皮或羊入虎口
116台灣人心裡的中國
117綠巨人的共識
118台灣人的不安心
119蔡英文不敢打開天窗
120經濟倚賴與政治包養
121穿西裝去跳舞的旅鼠

九、合縱連橫:外交角力
122官僚掣肘的坎坷外交
123外省族群的心靈撫慰
124咱的國家
125紅藍綠的政治調色盤
126台海有事的美日台波瀾
127布胡手忙腳亂
128務實與務虛的入聯
129科索夫獨立之夢
130吃角子老虎的無底洞
131國家安全的微軟
132軍購凱子與投機痞子
133外交休兵或休克
134台灣人的日本記憶
135台灣與美國的曖昧
136回不去的青春夢
137有組織的偽君子

十、風雨之中:憲政選制
138國會選舉制度
139行政與國會的拉鋸
140修憲與制憲
141權力分享與聯合政府
142憲改的想像
143假內行誑真外行
144修憲與反智
145螳螂背後的黃雀
146內閣制與總統制
147選舉制度的外拼與內裝

序/導讀

〈自序〉
筆耕二十年  施正鋒
思想啟蒙及文字鍛鍊
我從小喜歡塗塗寫寫,老師也蠻容忍的,好像也代表過學校去外面參加比賽。台灣人不會捲舌,無法字正腔圓,不過,動筆努力還是可以超越先天的結構性劣勢。高中聯考作文竟然掛零,低分掠過考上台中一中。回想當時的作文題目,依稀是要我們評論「客廳即工廠」政策,不喜歡歌功頌德,大概得罪了閱卷先生;日後當老師,對於有自己想法的學生,我會嘗試著去理解、甚至於欣賞。
高一的導師彭紫雲教國文(苗栗公館客家人,戰前日本青山學院畢業,二○一○年仙逝),恰好是父親早先二十多年前的先生。忘了是高幾的國文老師,要我們多唸《中央日報》的社論;然而,那些文字充滿教條,終於打斷我讀文科的念頭。誰會知道,現在除了接受稿約,竟然還當上報社的主筆寫社論。其實,中學時,還有一股力量在默默地吸引著我,也就是父親不知從哪裡拿來的非國民黨人士所出版的刊物,包括黃順興等人;另外,數學老師黃呈明(彰化線西人)要我們趕快去買《台灣政論》,埋下有為者亦若是的種子,印證Benedict 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所說的,現代的印刷術快速傳播民族意識,讓那些素未謀面的人可以凝聚成一種具有福禍與共的「民族」(nation),也就是「民族主義」(nationalism),以及「民族運動」(nationalist movement)。
大學沒考上醫科,陰錯陽差進入台大農業經濟學系,誓願把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以及經濟發展讀好,其他的能應付就應付;由於沒有聯考的束縛,因而有很多的時間想東想西,尤其是不時跑到位於南海路的美國新聞處去挖寶。嚮往自由的靈魂,碰上黨外雜誌百花齊放,剛好有另類的思想驅騁空間。參與了「大學論壇社」的外圍,認識了一些「搞怪」的異議分子,包括蘇煥智、劉一德和蘇瑞雲等等;想念那些沒有在政壇的兄弟,不知身在何處。
擁抱鄉土文學,正是黨外雜誌百花齊放之際。當時,只要風聞《自立晚報》「不小心」報導說哪一本被查禁了,立即跑到大學口的報攤去搶購;久而久之,跟老闆娘都有默契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根本不用開口。當然,查禁的單位也懂得不能殺雞取卵的道理,雜誌才可能永續經營,他們才有業績。對我來說,那都是省下自助餐的錢,吃飯不太敢點肉、更不用說魚,因此,結婚前的照片都是瘦巴巴的,彷彿是鄉下來的營養不良小孩,或是腸胃不好。
在這時期,恰好經歷「中」美斷交、中壢事件以及美麗島事件,步調快到無法想像。大學四年住在僑生宿舍,本地生不想住、教官也懶得管。一家烤肉、三家香,不管是《美麗島》或是《八十年代》,香港來的舍友雖然不以為然,卻會不時前來借閱,甚至於激烈辯論;他們的論點不外是只要有富裕經濟以及自由法治就好,為何要多事追求民主及獨立?比較特別的是,位於樓梯口的閱報室訂了幾份香港報紙,儘管是審核過的,尺度明顯比國內報禁解除前的媒體還來得開放;過了半夜,就只有我跟狗,我也屬狗,看來看去是一群狗,不過,還是有一些啟發。近年來,看到他們反彈中國的洗腦教育,倒是後來居上;反觀我們自己人習慣中國國民黨所灌輸的那一套,只能說這是一群「心滿意足的奴隸」。
真正有很強的驅策力動筆,是許信良在《長橋》雜誌寫了一篇文章,他把被巴基斯坦軍事政府吊死的總理布托描寫為殉道者,這跟我在Time、或是Newsweek所獲得的訊息大相逕庭,因此寫了一篇「布托─一個迫害反對黨的政客」(一九七九)來加以反駁。在畢業之前,又寫了「海格外交政策的困惑」、「薩爾瓦多國防軍謀殺了修女」以及「恒河下游的兒女──孟加拉」,刊在《縱橫月刊》和《政治家》。在草木皆兵之際,最大的問題是能投稿的地方不多。
金門當兵回來,白天在翻譯社上班,晚上又到中廣翻譯外電,拚命賺錢,希望能趕快存到第一年的學費出國。這時候,接觸到的國際資訊更多,特別是重大事件的背景分析,令人喜出望外。每天半夜回到家裡,繼續寫稿,偷偷在《生根》以及《台灣年代》等黨外雜誌發表文章,包括「亞美尼亞人的獨立運動」以及「庫德人──世界的孤兒」等等文章。不過,那時候已經開始體會到,必須更上一層樓,透過知識的吸收,以及專業訓練,才能超越自己,否則,只是在「整理」別人的想法;換句話說,除了「知道」東西,更必須有自主「分析」的能力。
白天的工作是翻譯藝術百科全書,除了要認識藝術的專有名詞,最重要的挑戰是有固定的篇幅,除了要求信雅達,還必須一對一,不能多、也不能少;不過,這是很好的訓練,以後碰到有字數的限制,就知道要如何裁剪,不要為難邀稿的朋友,讓對方覺得學者不講道理、文章落落長。另外,在中廣當編譯的磨練,也是難得的經驗;經過福州師傅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特別是口語化的要求,不能過於艱澀,要讓沒有看到文字的人也都能聽得懂。
平面媒體的邂逅
在留學美國七年間,雖然在同鄉的刊物《鄉訊》,以及同學會的《台灣學生》寫了不少東西,卻沒有在台僑的報紙真正寫過東西,只有一篇「咱第三代的前輩黃信介」被《台灣公論報》轉載。除了留學生與同鄉的關注差異,可能還與理工科與社會科學的專業要求不同,總是覺得論理的方式迥然不同,或許因此沒有很強的投稿動機。其實,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依然很少主動向報紙投書、而是應邀寫稿居多,臉皮比較薄吧!在這裡,我們收了兩篇被拒絕刊登的稿子,大概是被認為不夠「鹹」(聳動)。(編按:即『長仔不想被看扁』、『電火球決定不亮了』)
在一九九一年回國任教,次年才開始寫報紙的專論,那是在加入台灣教授協會後,由於隸屬法政組,被安排在《台灣時報》、《民眾日報》、《自立早報》以及《自由時報》寫「台教論壇」。台灣人讀社會科學的本來就不多,即便有也以法律居多;即使是政治學博士,基本上未必願意加入台教會,因此,被要求做雜務的機率當然比別人高很多,因而接觸很多一般學者不願意碰的議題。除了使命感以及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不服輸,每次碰到新的課題,就很想做起碼的瞭解,並且問自己:如果是讓你做決策,應該要如何著手分析?
剛開頭的十年,被邀稿的機會其實不多,平均一年不過十篇左右,而且往往是燃眉救急。記得當時小孩還沒有上學、不識字,然而,當我拿著報紙興沖沖的想與他分享,說今天有爸爸的文章,這是「我e名」;久而久之,他還沒看到報紙,遠遠地就會說:「施正鋒」。其實,當時的困境之一是自己的中文生疏許久,往往立即的反應是英文概念或詞彙,常常必須拿出《大陸簡明英漢字典》,由英文單字來查適切的漢字,真是痛苦萬分。當然,現在可以邊寫邊線上搜尋,方便多了。儘管如此,由於耳朵分不出ㄓㄔㄕ與ㄗㄘㄙ的差別,時常必須嘗試錯誤才找得到正確的字,因此,到目前為止,注音輸入還是有些障礙。
在這同時,台獨聯盟出錢辦《台灣評論》,雖然並未公開盟員身分,卻自然而然擔任主筆,算是練筆的好機會。後來,先後擔任文宣部主任以及發言人,不時撰寫聲明稿,而且往往是短時間內必須交差,而黃昭堂主席思慮周延,習慣退回再三修改,相當嚴格,甚於斥責又不是跟人家相罵,不要用那麼強的字眼;還好有預官步校「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的經驗,即使高深莫測,也是敬謹受教。
真正比較像是自由撰稿人(freelance writer),是開始接受《聯合報》邀稿之後,以台獨的立場回應中國的政策,或是以本土派的觀點觀察民進黨。一開始,由於台教會在林山田的帶領下發動「退報運動」,因此,只敢接受訪問。後來,李永熾老師鼓勵說,反正神父跟牧師傳道沒有甚麼幫助,不如趁機會打開台派的言論市場,從此放膽寫稿。雙方有共識,文章內容原則不動,而標題可以由編輯決定而花俏一點,只有一次「小鳥依人」被一個女編輯刪掉,因而好一陣子藉故推辭不寫。
當時的輿論界視《聯合報》為保守派的報紙,而《中國時報》則似乎類屬於自由派。通常,《聯合報》遇到重大事件,在傍晚開完編輯會議後,就會立即來電邀稿、甚至於請人畫漫畫配合;如此禮遇,讓藍綠雙方支持者覺得無法理解。相對地,《中國時報》則會做比較長的規劃,譬如大選之際。在二○○五年初,《中國時報》開始邀請我寫「觀念平台」,每兩個禮拜一篇、三個月一個週期,可以說正式成為專欄作家,一直到淪陷為止。這段期間,自由自在寫了不少非政治的議題,算是快意人生。
本土陣營部分,在一九九五年底出現的《台灣民族晚報》,社長施建生熱情提供篇幅、長短不拘,彷彿是有一塊租借地,直到一九九九年夏天為止。兩千年大選期間,接受劭立中的邀請,使用英文在Taiwan News寫了幾篇專欄,嘗試過美式的幽默,順便把不方便明說的看法偷偷釋放出來。在二○○一年幫《台灣日報》寫過幾篇專論,至於《自由時報》,則除非經過安排,很少主動投稿,因為其有特別的政策偏好及政治傾向,也就是教育關懷及反三通,否則,被退稿的機率相當高;另外,由於字數要求越來越短小精悍,頂多只能短打,往往無法暢所欲言。不過,也有一篇長文「大前研一的五大邏輯謬誤、四大錯誤認知、三大用心惡毒」(二○○三)(編按:本書割愛,未收入)破例被接受,連兩個圖都登出來,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主筆的日子
在二○○四年,《話題雜誌》邀我擔任主筆。在二○○七年夏天,蘇進強邀請我擔任《台灣時報》主筆,展開寫社論的生涯,差不多半個月一篇,劉志聰接任總主筆時亦然。沒有想到,當念理工的陳茂雄接手後,更加頻繁,有時將近每週一篇;當時在東華大學擔任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一職,時常在行政會議上接到電話,問說「正鋒兄,今那日甘(敢)有閒寫社論?」往往必須在會議結束後騎腳踏車,衝回原住民族學院的辦公室開機趕稿子;迄今,這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在二○一○年春天,他還邀我每個禮拜寫一篇專論,剛好補「觀念平台」的青黃不接;為了應付週一交稿,週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86025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42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