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1750
    2500
  • 信用卡分期: 60利率  每期 292更多分期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30利率 每期583 接受26 家銀行
    60利率 每期292 接受26 家銀行
    3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6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12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40利率  接受22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
  • ※ 本品無額外回饋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一書主要收錄了發生於1935年(昭和10年)的臺灣中部的大地震相關史料,分別是臺灣新聞社發行的《昭和10年臺灣大震災紀念畫報》、臺北觀測所發行的《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烈震報告》、朝日新聞社發行的アサヒグラフ(ASAHIGRAPH)畫報中的新竹臺中地震大篇幅報導、邱清壽作《中部地動歌》與新竹州知事告示等等豐富資料。並額外收錄了1923年(大正12年)記錄關東大地震的《東京大震大火の寫真帳》。對於想要了解日治時期臺灣於劇震之下的紀實攝影與文字記錄的讀者們,本書值得收藏。

作者

導讀者
闞正宗

嘉義市人,出生於臺灣嘉義,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長年從事佛教寺院及文物的田野調查,二十餘年間完成有關佛寺、人物田野調查專著、合著十餘冊。

代表性著作有:《臺灣佛教一百年》(東大,1999)、《臺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博揚文化,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正續編)》(大千,2004)、《臺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2008)、《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博揚文化,2011)、《臺灣佛教的殖民與後殖民》(博揚文化,2014)等學術著作書。

曾任法鼓佛教學院、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張益碩

臺中市人,1973年生,日本東洋大學文學研究科佛教學專攻碩士,筑波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哲學‧思想專攻宗教學‧比較思想學分野五年一貫制博士班入學,現為佛光大學佛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目錄

《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導讀
東京大震大火の寫真帳
昭和10年臺灣大震災記念畫報
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烈震報告
告示 
ASAHIGRAPH畫報
其他

序/導讀

《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導讀

壹、 前言

臺灣與日本列島同樣,由於位於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因此自古以來經常受到破壞性地震的襲擊。就日本列島而言,地震密集之因,乃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會處,板塊與板塊間互相擠壓,本就極易累積發生巨大地震的能量。

日本對於地震的記載甚古,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中關於地震的描述不少,例如,生活於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的日本歌人兼隨筆家鴨長明(1155-1216)在其所著的《方丈記》中,對發生於元曆2年(1185)的大地震,有如下述之描寫:

又,同時,發生了大地震。那情況非常悽慘。山崩、河川淹沒、海傾斜、且陸地被水淹沒了。大地裂開,從中湧出水來,岩石破裂,掉落山谷。在海邊划船,卻被波浪弄翻,在路上行走的馬幾乎不能站立。

這是數百年前所發生的大地震,但讀到這裡,同時也令人想起數百年後的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福島的「東日本大地震」,芮氏規模達到9.0,隨之而來的海嘯侵襲,並損壞核能發電廠釀成重大事故而造成的輻射災害問題,尤其後者,不知何時方能圓滿解決。

上世紀1923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日本同樣也發生了大地震。因為震央位於關東地區的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因此稱之為關東大地震。關東大地震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襲擊首都圈的唯一地震。此次的芮氏規模推測是7.9,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地震,影響的範圍包括今天的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事後死亡人數估計大約介於100,000至142,000人(包括大約40,000人失蹤,被推定均已死亡)之間。由於地震發生的時間點,剛好是中午,那時許多家庭正在使用火準備午餐,因此釀成了火災,更加導致傷亡人數的大幅增加。

同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臺灣,地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的交會處,因此也經常發生地震。根據學者統計指出,自1604年至2002年的約四百年之中,臺灣西部地區共發生36次規模7.0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十年發生一次。另外,根據中央氣象局在1991年至1994年的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8217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每年平均為489次。

從1901年起至2004年之間,在臺灣所發生的地震,屬於災害性的,共發生93次。不過許多的地震的震央均在外海,例如1910年的在基隆東方外海,1920年的在花蓮東方外海,雖然規模都是8.3,但對臺灣陸地的破壞力則相對較小。

但若震央在陸地上,且屬於淺源地震的話,破壞力及災害都相當巨大。例如,日本殖民時期的1935年4月21日早上六時零二分左右,新竹、臺中州發生了芮氏規模7.1的大地震,震央位於新竹州關刀山(即今日的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附近,震源很淺,約地下十公里以內。該地震有感地區幾乎遍及全島,甚至達到中國的福州、廈門地區,受害地區為新竹州及臺中州,災情最慘重的區域包括新竹州的竹東、竹南、苗栗、大湖各郡,與臺中州的東勢、豐原、大甲各郡。其中又以豐原郡內埔庄與神岡庄、大甲郡清水街,及新竹州苗栗郡銅鑼庄、公館庄與竹南郡南庄、三灣庄等地受災最為嚴重。關於被害的狀況,根據地震發生後隔天4月22日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僅僅統計至21日晚上10時為止,死亡人數就已超過二千六百人,重傷者超過六千人,而且房屋的全倒及半倒加起來則超過二萬一千戶。

由於臺灣曾經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1895-1945),因此關於此地地震的觀測要追溯到1896年3月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7號發佈了「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開啟了臺灣氣象及地震觀測的制度。首先1896年7月12日以府令第21號在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內設立了「臺北測候所」,並於8月11日開始觀測,之後1897年12月19日東南門內之新廳舍落成後,遷移至此。爾後並陸續在各地也設立測候所。

臺北測候所廳舍落成後,同時也裝設了臺灣第一部地震儀(格雷-米爾恩型地震儀Gray-Milne Seismograph),開展了臺灣地震觀測科學化的時代。之後陸續增購新型地震儀並擴增編制,觀測地震並加以記錄。1935年新竹臺中大地震的主震及餘震,有賴地震測站及觀測儀器之建置完善,方能詳細記錄此次地震的序列。自此地震之後,臺灣更重視地震與氣象觀測,為此添購更多的地震儀器,並增設測候所觀測餘震,促使臺灣在地震測報技術有長足的進步。

因為此次的地震相當慘烈,因此日本政府及臺灣總督府相當重視。東京方面,災害後不久,日皇除了贈給受災地十萬日圓之援助金之外,並派侍從官等人渡臺視察。臺灣總督府於災害發生之後,不僅動員全島的資源展開救援行動之外,並4月29日於總督府內設置了「震災地復興委員會」,同時以訓令第二十五號公佈復興委員會規程,推動各項災後復興事業。

事後的調查工作也相當積極,後來也出版了不少調查及研究報告的資料。例如,臺北觀測所於1936年3月出版了《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列震報告》,臺灣總督府於地震後一年的1936年出版了《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地方政府所編如,《昭和十年臺中州震災誌》、《昭和十年新竹州震災誌》等等。


闞正宗・張益碩

試閱

《臺灣地震寫真老照片(1935年)》導讀

壹、 前言

臺灣與日本列島同樣,由於位於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因此自古以來經常受到破壞性地震的襲擊。就日本列島而言,地震密集之因,乃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會處,板塊與板塊間互相擠壓,本就極易累積發生巨大地震的能量。

日本對於地震的記載甚古,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中關於地震的描述不少,例如,生活於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的日本歌人兼隨筆家鴨長明(1155-1216)在其所著的《方丈記》中,對發生於元曆2年(1185)的大地震,有如下述之描寫:

又,同時,發生了大地震。那情況非常悽慘。山崩、河川淹沒、海傾斜、且陸地被水淹沒了。大地裂開,從中湧出水來,岩石破裂,掉落山谷。在海邊划船,卻被波浪弄翻,在路上行走的馬幾乎不能站立。

這是數百年前所發生的大地震,但讀到這裡,同時也令人想起數百年後的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福島的「東日本大地震」,芮氏規模達到9.0,隨之而來的海嘯侵襲,並損壞核能發電廠釀成重大事故而造成的輻射災害問題,尤其後者,不知何時方能圓滿解決。

上世紀1923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日本同樣也發生了大地震。因為震央位於關東地區的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因此稱之為關東大地震。關東大地震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襲擊首都圈的唯一地震。此次的芮氏規模推測是7.9,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地震,影響的範圍包括今天的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事後死亡人數估計大約介於100,000至142,000人(包括大約40,000人失蹤,被推定均已死亡)之間。由於地震發生的時間點,剛好是中午,那時許多家庭正在使用火準備午餐,因此釀成了火災,更加導致傷亡人數的大幅增加。

同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臺灣,地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的交會處,因此也經常發生地震。根據學者統計指出,自1604年至2002年的約四百年之中,臺灣西部地區共發生36次規模7.0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十年發生一次。另外,根據中央氣象局在1991年至1994年的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8217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每年平均為489次。

從1901年起至2004年之間,在臺灣所發生的地震,屬於災害性的,共發生93次。不過許多的地震的震央均在外海,例如1910年的在基隆東方外海,1920年的在花蓮東方外海,雖然規模都是8.3,但對臺灣陸地的破壞力則相對較小。

但若震央在陸地上,且屬於淺源地震的話,破壞力及災害都相當巨大。例如,日本殖民時期的1935年4月21日早上六時零二分左右,新竹、臺中州發生了芮氏規模7.1的大地震,震央位於新竹州關刀山(即今日的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附近,震源很淺,約地下十公里以內。該地震有感地區幾乎遍及全島,甚至達到中國的福州、廈門地區,受害地區為新竹州及臺中州,災情最慘重的區域包括新竹州的竹東、竹南、苗栗、大湖各郡,與臺中州的東勢、豐原、大甲各郡。其中又以豐原郡內埔庄與神岡庄、大甲郡清水街,及新竹州苗栗郡銅鑼庄、公館庄與竹南郡南庄、三灣庄等地受災最為嚴重。關於被害的狀況,根據地震發生後隔天4月22日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僅僅統計至21日晚上10時為止,死亡人數就已超過二千六百人,重傷者超過六千人,而且房屋的全倒及半倒加起來則超過二萬一千戶。

由於臺灣曾經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1895-1945),因此關於此地地震的觀測要追溯到1896年3月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7號發佈了「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開啟了臺灣氣象及地震觀測的制度。首先1896年7月12日以府令第21號在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內設立了「臺北測候所」,並於8月11日開始觀測,之後1897年12月19日東南門內之新廳舍落成後,遷移至此。爾後並陸續在各地也設立測候所。

臺北測候所廳舍落成後,同時也裝設了臺灣第一部地震儀(格雷-米爾恩型地震儀Gray-Milne Seismograph),開展了臺灣地震觀測科學化的時代。之後陸續增購新型地震儀並擴增編制,觀測地震並加以記錄。1935年新竹臺中大地震的主震及餘震,有賴地震測站及觀測儀器之建置完善,方能詳細記錄此次地震的序列。自此地震之後,臺灣更重視地震與氣象觀測,為此添購更多的地震儀器,並增設測候所觀測餘震,促使臺灣在地震測報技術有長足的進步。

因為此次的地震相當慘烈,因此日本政府及臺灣總督府相當重視。東京方面,災害後不久,日皇除了贈給受災地十萬日圓之援助金之外,並派侍從官等人渡臺視察。臺灣總督府於災害發生之後,不僅動員全島的資源展開救援行動之外,並4月29日於總督府內設置了「震災地復興委員會」,同時以訓令第二十五號公佈復興委員會規程,推動各項災後復興事業。

事後的調查工作也相當積極,後來也出版了不少調查及研究報告的資料。例如,臺北觀測所於1936年3月出版了《昭和10年4月21日新竹臺中列震報告》,臺灣總督府於地震後一年的1936年出版了《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地方政府所編如,《昭和十年臺中州震災誌》、《昭和十年新竹州震災誌》等等。

闞正宗・張益碩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7577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44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