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日本民族之起源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560
    8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日本,一個我們未曾真正了解,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民族!二千年來,它就在我們的周遭,與我們休戚與共;但我們對日本民族的認識,卻又是如此粗淺!您知道日本人各階段的歷史嗎?您知道日本人由哪些民族組成嗎?您知道這些日本民族的基因長相,與古代通古斯民族或漢民族的關係嗎?楊喜松教授將帶您上下追索,找出問題的解答!本書九十餘萬字,將近一千頁,為楊喜松教授近十年來的研究心得之總結。內容廣博浩瀚,穿梭古今,是一本蘊涵了作者深厚人文情懷的名山大作。  

楊喜松教授行醫多年,發現鼻咽癌在東方民族中的分布,以華南中國人及東南亞民族為主,而在白種人、日本人、或北方中國人身上,則幾乎未發現鼻咽癌的蹤跡。作者由此大膽假設日本民族的起源,並非一般所稱之南蒙古人,而是北蒙古人。  

除此之外,作者再以其豐厚的遺傳學學識,佐以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等相關史料的科學考證,使得本書除了作為一位醫學教授業餘的文史考察之外,也深具學術研究價值。有兩個因素促成了《日本民族的起源》之書寫:一是楊喜松教授耳鼻喉科醫師的訓練,一是他對古代漢民族譜系及圖騰的深刻認識。作者認為,日本人把中國人研究得很透徹,而中國人對日本人卻所知不多,他想架起橋樑,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在結構上,本書上從地球的構造、人類的起始、上古人種的形成與遷徙,下至西亞、 中亞、東北亞歷史上曾經出沒的、已經消失的民族,都一一進入作者的書寫範圍。

而這些都是為了說明歷史上曾經過有什麼樣的民族,為了什麼樣原因而進入日本,留下了痕跡,變成現在日本人的一部分。日本民族一般被認為是由愛奴民族、南韓民族和夫餘民族混血形成;古代漢民族則是夏民族、殷商民族和周民族(藏族)的混血。但事實上,所謂「夫餘民族」又是通古斯民族、殷商民族和西藏民族的混血。透過夫餘民族這層關係,中國人和日本人不僅可視為同文,而且同種。愛奴民族、通古斯民族都是來自中亞貝加爾湖周邊地區。近年分子人類學的研究顯示,現居貝加爾湖周邊人民的免疫蛋白質基因群與現今日本人的非常相似。而且西藏民族獨特的DNA-AIU鹽基排列,在日本人中的出現頻率也非常高。這些都是科學史料,用以支撐印證這些民族之間的親戚關係,為日本民族的起源提供了有力可信的證據。

作者

楊喜松

一九二一年生於台中縣東勢鎮。一九四三年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一九五四年獲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學位。曾任台北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並任職帝大第二附屬醫院,即後來的中興醫院達十七年。一九六O年在台北市南京西路正式掛牌開業,至西元兩千年退休。退休後的楊喜松博士,仍孜孜不倦於學問的勤學苦讀,將其早年對中國歷史,尤其是上古史,以及對世界文明、對考古人類學的業餘興趣,轉化為寫作的動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他從醫學的觀點來查看史料文獻上的記載時,常能有獨特的見解。他說:「史料可能眾說紛紜,但基因不會騙人!」當九十高齡的楊喜松博士完成了中國與日本民族的起源關係後,他發下豪語:接下來還要寫一本「量子力學」的書,將研究心得公諸社會!

序/導讀

推薦序

父親的研究精神
楊醫師長女 劉楊愛蘭


父親生於西元一九二一年,今年虛歲九十了。十年前他攝護腺開刀住在醫院裡,弟弟趁機將他「楊耳鼻咽喉科」的招牌拆了,他就這樣被迫退休。 那時距他一九六O年掛牌開業,已過了四十寒暑。

十年來,我每年都回台探親,看看父親對退休後的日子是否適應良好。 父親一點都沒閒著, 終日不是苦讀就是勤寫。 退休之前我就已習慣他的孜孜不倦,如今看來似乎一切都沒改變,只是更變本加厲罷了。見他生活調適得好,我欣喜之餘,竟沒想到多問一句他到底在寫些什麼。

待到發現他竟是在努力著述一本希望可以藏之名山、傳諸後世的洋洋大作, 用八十幾萬字來探討日本民族的起源時,著實嚇了一跳。 為什麼是日本民族?我問。 他說,因為日本人把中國人研究得很透徹,而中國人對日本人卻所知不多,他想架起橋樑,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我說台灣人可能「哈日」, 但大部分的中國人還是恨日本人的, 不會有興趣。 他說縱使將日本人視為「仇人」, 也應該會有想了解「敵人」的好奇心。

我希望父親是對的──雖然我沒他那麼樂觀。 中華民族自傲自我,只有他人研究我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傳統, 何庸我去知曉異國他邦的起源? 何況還是曾經在歷史上的「敵國」!

我開始翻閱父親的大作,且看何事值得如此洋洋灑灑。 原來上從地球的構造、人類的起始、上古人種的形成與遷徙,下至西亞、中亞、東北亞歷史上曾經出沒的、已經消失的民族都一一交待了。 而這些都是為了說明歷史上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民族, 為了什麼原因而進入日本,留下了痕跡, 變成現在日本人的一部分。 如果不說這本書是在講日本民族的起源, 而把它看成是在談西域各游牧民族的來龍去脈,也沒什麼不可以。 它想說的就是,現在的日本人,與遙遠的西域游牧民族及古老的華夏民族,其實同宗同源。

父親對中國歷史尤其是上古史 , 以及他對世界文明, 對考古人類學的業餘興趣, 我是從小就知道的。 高中的時候, 還曾代父親遞給地理老師一個小紙條, 上面寫著請教老師關於台東那個考古大發現的幾個疑點 。 父親一生勤寫勤讀, 博聞強記, 觸類旁通, 加上自身的消化整理, 麗質難棄, 終於積累出這麼一部巨作。 這不是父親的第一本書, 是他的第六本, 也是他的終極之作。

早年父親對自己的中文沒有信心 , 大都用日文寫作。 七零年代, 他出版過一本日文的小書, 「紀元前的中國人」。 書裡有許多短文, 用圖騰學的觀點, 來解釋上古 華夏民族的脈絡。 那是他的拿手絕活, 可惜我看不懂, 所以我一直要求他把那本書翻成中文, 好讓子女們也能分享他的成果。 他果真應了我的要求,把「紀元前的中國人」翻成中文, 編入了新書的章節裡。 我也迫不及待的要一讀他的拿手好戲。 父親的中文, 有點日式, 有點文言, 耐心慢慢的讀, 還是可以完全讀懂。

但是父親的著作最可貴的, 倒不是他博覽文獻累積的知識, 而是他一個專業醫生的視角。 父親是台大醫學院的前身, 台北帝大的醫學士, 也是日本京都大學的醫學博士。 他以一個醫生的觀點看史料文獻上的記載, 常能有獨特的見解。 好多年前, 他就是以一篇用神經生理學闡釋孔子「聞韶, 三月不知肉味」的小文, 引起日本全國師友會會長安岡正篤先生的注意。 文裡說人的五官感覺互相會有抑制作用。 當聽覺受到強烈刺激, 味覺因此受到壓抑, 甚至短暫消失, 醫學上完全有可能。 所以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 有醫學根據, 不是一般認為的誇張。

師友會就是日本的孔孟學會。 他們的雜誌, 「師與友」, 在接下來的四年內登了父親四十八篇短文, 這是對一個外國作家從沒有過的禮遇。 那四十八篇短文後來集結成書, 就是「紀元前的中國人」, 而父親與安岡會長, 也結成終身的好友。

弟弟從高雄醫學院畢業後, 也成了一名耳鼻喉科醫生, 還非常成功。 我和妹妹則在美國, 嫁了兩名鑽研當紅學科,生命科學, 的科學家。 成了同行的弟弟, 有時會笑父親對文史研究的廢寢忘食是「不務正業」。 而進入分子生物時代的生命科學, 日新月異, 方興未艾, 非常尖端。 一時之間, 似乎什麼生命現象或疾病, 都可用基因來解釋。 父親是不服老, 也不願落伍的。 為了與兒子女婿溝通無礙, 交換新知, 他的興趣又回到了他的「正業」。 父親的研究精神與能力是他的特長, 文史研究與科學研究於他是同樣有趣與不難。 回到正業的成果, 就是將心得筆記用中文寫了一本「生命科學之世界」, 以及一本「鼻咽癌在EB病毒自然史」。

在這本探討日本民族起源的書裡, 當然不會少了他用醫學的、 科學的手法與史料的互為印證。 這本新書最寶貴的就是在最後的幾章裡, 父親用最新的科學發現來證明他的論點。 比如他說鼻咽癌只發生在中國南方, 尤其是東南沿海。 中國北方人很少得鼻咽癌, 日本人也不得, 所以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北方民族。 又比如在解讀世界各民族的基因時, 科學家們發現有一支藏族擁有一個特殊的基因記號, 為其他各族所沒有。 而唯一擁有同樣基因記號的民族, 就是遠在東海之外, 現在的日本人。 父親說, 這就印證了遠古時代, 包含藏民族在內的「夫餘民族」, 曾經入侵日本, 並留了下來, 溶入日本的血脈, 成了日本五個先祖民族之一。 史料可能眾說紛紜, 但基因不會騙人。

書寫完了, 我怕父親會很失落, 開玩笑問他, 再下來要寫什麼? 豈知他很正經的回答我:「物理」。 他說整理藏書, 才發現光是物理的書, 就不下三百本。 既然讀了這麼多, 何不將心得寫成一本書? 尤其是「量子力學」, 特別有趣。

老天! 九十歲了, 還要寫! 還量子力學! 我投降了, 父親萬歲!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225182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97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16-18歲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