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族對於歷史、文化與生活的特有詮釋,十分瑰麗、非常豐富,是許多人熱烈討論、研究的議題。然而,由於市場導向的媒體空間和文化霸權的侵略,往往使得台灣原住民族的許多議題不斷被消音,很難有相對等的自主性發言空間,而且常在主流媒體的報導裡被邊緣化。
因此,關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與傳播理論暨實務」,本書是一個開端,分別從電影、文學、植物、藝術、語言、觀光、儀式等不同的領域,探索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的發展脈絡,期能建構出原住民族自主的論述,跳脫單一媒體的線性模式,重拾文化上的「詮釋權」,並建立台灣原住民族自我認同的深層價值。
本書從許多個案研究,深入分析不同面向的深層問題,諸多的宏觀角度,探討與原住民生活與生存息息相關的議題,深刻、細膩,各文精彩好讀,均流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關心與生活關懷。
因此,關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與傳播理論暨實務」,本書是一個開端,分別從電影、文學、植物、藝術、語言、觀光、儀式等不同的領域,探索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的發展脈絡,期能建構出原住民族自主的論述,跳脫單一媒體的線性模式,重拾文化上的「詮釋權」,並建立台灣原住民族自我認同的深層價值。
本書從許多個案研究,深入分析不同面向的深層問題,諸多的宏觀角度,探討與原住民生活與生存息息相關的議題,深刻、細膩,各文精彩好讀,均流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關心與生活關懷。
目錄
目錄
▌電影與族群文化接觸的詮釋議題
─ 以《賽德克.巴萊》為例 / 郭明正
壹、前言
貳、劇本翻譯
參、隨拍點滴
肆、感受與省思
▌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策略抉擇探討 / 劉得興(Pawan-Nawi)
壹、前言
貳、後殖民與後殖民文學
參、我寫我自己的文學開展與訴求
肆、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的省思與展望
伍、結論
▌鄒族植物知識典範及其變遷 / 浦忠勇
壹、楔子
貳、植物知識作為民族科學
參、植物知識網的例子-五節芒和小米
肆、植物知識典範之變遷
伍、結語-有必要反省的現代性
▌從Palamal火神祭看撒奇萊雅族的文化復振 / 陳俊男
壹、前言
貳、撒奇萊雅族的祖靈信仰
參、Palamal的籌備與舉行
肆、族人的參與與文化學習
伍、結論
▌台日博物館文化景觀之比較─以台東與沖繩為例 / 林志興
壹、前言
貳、台東博物館的文化景觀
參、沖繩博物館的文化景觀
肆、「沖繩階層疊域」與「後山族群縱域」的文化景觀
伍、結語
▌文化協商與藝術表現的抉擇
─ 台灣蘭嶼與菲律賓巴丹島的比較研究 / 楊政賢
壹、前言
貳、蘭嶼當代的藝術表現
參、巴丹島當代的藝術表現
肆、兩地文化協商與藝術表現的抉擇
伍、結語
▌文學與文化觀光行銷策略─以南庄鄉賽夏族實例觀察 / 陳敬介
壹、前言
貳、「文學旅遊」的特性
參、從文創產業角度看「文學旅遊」
肆、文學素材在文化觀光行銷中之運用
伍、結語
▌文化圖紋、符號與密碼的轉化、形成與行銷
─ 以原住民族為例 / 王昱心
壹、序論/藝術的生成與取向
貳、工藝創作動力與取材
參、遞進與扭轉
肆、蔓延/不斷尋覓與探索的歷程
▌後殖民‧自主書寫‧解放 ─ 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
的原住民族傳播論述 / 以撒克‧阿復
壹、前言
貳、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的宰制
參、建構原住民族自主性的傳播論述
肆、結語
▌原住民族傳播權利實踐的新想像
─ 原住民族傳播網絡的建構 / 林福岳
壹、原住民傳播的新想像
貳、數位人權與原住民傳播權
參、台灣原住民數位應用狀況
肆、想像可能的新媒體傳播網絡
伍、創造原住民傳播的新可能
▌電影與族群文化接觸的詮釋議題
─ 以《賽德克.巴萊》為例 / 郭明正
壹、前言
貳、劇本翻譯
參、隨拍點滴
肆、感受與省思
▌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策略抉擇探討 / 劉得興(Pawan-Nawi)
壹、前言
貳、後殖民與後殖民文學
參、我寫我自己的文學開展與訴求
肆、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的省思與展望
伍、結論
▌鄒族植物知識典範及其變遷 / 浦忠勇
壹、楔子
貳、植物知識作為民族科學
參、植物知識網的例子-五節芒和小米
肆、植物知識典範之變遷
伍、結語-有必要反省的現代性
▌從Palamal火神祭看撒奇萊雅族的文化復振 / 陳俊男
壹、前言
貳、撒奇萊雅族的祖靈信仰
參、Palamal的籌備與舉行
肆、族人的參與與文化學習
伍、結論
▌台日博物館文化景觀之比較─以台東與沖繩為例 / 林志興
壹、前言
貳、台東博物館的文化景觀
參、沖繩博物館的文化景觀
肆、「沖繩階層疊域」與「後山族群縱域」的文化景觀
伍、結語
▌文化協商與藝術表現的抉擇
─ 台灣蘭嶼與菲律賓巴丹島的比較研究 / 楊政賢
壹、前言
貳、蘭嶼當代的藝術表現
參、巴丹島當代的藝術表現
肆、兩地文化協商與藝術表現的抉擇
伍、結語
▌文學與文化觀光行銷策略─以南庄鄉賽夏族實例觀察 / 陳敬介
壹、前言
貳、「文學旅遊」的特性
參、從文創產業角度看「文學旅遊」
肆、文學素材在文化觀光行銷中之運用
伍、結語
▌文化圖紋、符號與密碼的轉化、形成與行銷
─ 以原住民族為例 / 王昱心
壹、序論/藝術的生成與取向
貳、工藝創作動力與取材
參、遞進與扭轉
肆、蔓延/不斷尋覓與探索的歷程
▌後殖民‧自主書寫‧解放 ─ 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
的原住民族傳播論述 / 以撒克‧阿復
壹、前言
貳、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的宰制
參、建構原住民族自主性的傳播論述
肆、結語
▌原住民族傳播權利實踐的新想像
─ 原住民族傳播網絡的建構 / 林福岳
壹、原住民傳播的新想像
貳、數位人權與原住民傳播權
參、台灣原住民數位應用狀況
肆、想像可能的新媒體傳播網絡
伍、創造原住民傳播的新可能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