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符號學:傳媒學辭典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364
    5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A DICTIONARY
OF SEMIOTICS & MEDIA STUDIES
 
符號學與傳媒學都圍繞著「意義」的核心概念展開
 
符號學研究的是意義的產生、傳送以及理解;傳媒學關心意義在當代社會文化中的傳播與接收的方式、途徑、效果,兩門學科相互補強,使得各自的研究得到豐富。
 
本書以400餘條目,討論了30多個「符號學──傳媒學」門類,以及一個世紀以來該領域的主要思想成就及其代表人物,著重介紹了中國符號思想遺產。
 
「符號學──傳媒學」是一個學術連續帶。這兩門學科都誕生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現代性壓力之中,都圍繞著「意義」這個現代社會與現代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概念展開。符號學研究的是意義的一般規律,偏向理論:傳媒學更關心意義在當代社會文化中的傳播與接收的方式與效果。
 
由於歷史的原因,符號學與傳媒學一直被割裂為兩個不同的學科。當今的文化實踐證明,這兩個學科都需要對方的支持:符號學必須由傳媒研究確證其實踐價值;傳媒學則需要符號學提升學理。
 
本書特色
 
本詞典試圖通過對經典文獻的全面梳理和綜述,從術語關鍵字和人物流派角度,對這學科百餘年發展作一個較為客觀與全面的總結,是一本綜合性的參考工具書。

目錄

A    
abduction 試推法    
abjection 賤棄    
absolute icon 絕似符號    
accent 口音    
alienated semiotic consumption 異化符號消費    
analogical form 類同形式    
analogy 類推    
anders streben 出位之思    
antimetaphor 反喻    
arbitrariness 任意性    
archetype 原型    
archi―text 型文本    
argument 議位    
articulation 分節    
associative character  會意    
attraction of the marked 標出項吸引力    
audience 受眾    
auto―semiosis 自我符號    
 
B    
Bakhtin, Mikhail 巴赫金    
Barthes, Roland 巴特    
Baudrillard, Jean 布希亞    
Baxian 八顯    
Benjamin,Walter 班雅明    
biosemiotics 生物符號學    
bi―text 雙文本    
blank—sign 空符號    
blended motivations 混合理據性    
Bourdieu, Pierre 布迪厄    
bricoleur 雜湊    
 
C    
carnival 狂歡    
Cassirer,Ernst 凱西爾    
catuskoti 四句破    
cereme 空符    
channel 管道    
Chao, Yuen―Ren趙元任    
Cheng wei shi lun 成唯識論    
Chomsky, Noam 喬姆斯基    
Chora 子宮間    
cinematic semiotics 電影符號學    
cinematographic language 電影語言    
code―switching 代碼轉換(漢字)    
code 符碼    
coinage of Chinese character 造字方式    
commodification 商品化    
commodity 商品    
communication studies 傳播學    
communication 傳播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交往行動理論    
communicology 交流學    
competence metalanguage 能力元語言    
competence 能力    
conative 意動性    
conceit 曲喻    
conceptual metaphor 概念比喻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內容分析法
contextualism 語境論    
contrapuntal reading 對位閱讀    
conversion of the marked 標出項翻轉
Coquet, Jean―Claude 高蓋    
co―text 伴隨文本    
Cratylism 克拉提魯斯論    
critical theory 批評理論    
Culler, Jonathan 卡勒    
cultivation theory 涵化理論    
cultural semiotics 文化符號學    
cyber language 網路語言    
cyber semiotics 網路符號學    
cybernetics 控制論    
cyberspace 賽博空間    
cyborg 賽博人    
 
D    
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    
Della Volpe,Galvano 德拉沃爾佩    
denotation∕connotation 外延∕內涵    
desemiotization 去符號化    
diagrammic iconicity圖表象似    
dialect 方言    
dialogue 對話    
dicent 述位    
diet 飲食    
digitizing 數位化    
Dignāga 陳那    
DIMT model DIMT 模式    
dissipa

序/導讀

前言
 
本詞典篇幅35萬字,400餘條目,討論了30多個「符號學―傳媒學」門類,也儘量周密地討論一個世紀以來該領域的主要流派與代表人物的思想,本詞典試圖通過對經典文獻的全面梳理和綜述,從術語關鍵字和人物流派角度,對這學科百餘年發展作一個較為客觀與全面的總結。
 
標題用「符號學―傳媒學」兩個詞統攝這整個領域,這是一個學術連續帶。兩門學科都誕生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現代性壓力之中,學科風格很不相同,但是都圍繞著「意義」這個現代社會與現代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概念展開。符號學研究的是意義的產生、傳送以及理解,更注重其一般規律,偏向理論,偏向通用的操作性;傳媒學更關心意義在當代社會文化中的傳播與接收的方式、途徑、效果。由於歷史原因,符號學與傳媒學一直被割裂為兩個不同的學科。傳媒學研究長期由實證經驗方法為主導,而符號學則長期作為一種語言學理論存在。當今的文化實踐證明,兩個學科都需要對方的支援,有很強的互補性。符號學應當落實於具體的意義傳播現象,而確證理論的實踐指導價值;傳媒研究可以經由符號學提升學理性。而且,符號學學科邊界的模糊性與傳媒研究較為明晰的物件性可為互補,使各自的研究得到豐富。希望為今日在中國蓬勃興起成為顯學的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提供一本綜合性的參考工具書。
 
符號學詞典類書籍,在國外已經有多種,重要的有:
 
1.Greimas, A. J. & Courtés, Joseph. Sémiotique: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 la théorie du langage. Paris: Hachette, 1979.
 
2.Nöth, Winfred(ed), Handbuch der Semiotik, Stuttgart: J.B. Metzlerdesche, 1985.
 
3.Calapietro, Vincent M (ed), Glossary of Semiotics,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993.
 
4.Sebeok, Thomas & Danesi, Marcel (eds),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Semiotic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86,(revised)2010.
 
5.Bouissac, Paul (ed), Encyclopedia of Semiot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Cobley, Paul (ed),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emiotics, London: Routledge, 2010.
 
這些辭書顯示了這個學科發展的歷史軌跡,詳略各異,不同學派立場各異,所選入的概念和術語範圍很不相同,有的規模相當大。它們的缺點是:
 
1.沒有提及歐洲以外的符號研究,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當今的成果。
 
2.大多辭書沒有考慮到近年符號學領域的急劇擴大,尤其是應用符號學的巨大成就。
 
3.許多常用符號學術語,在西語中歷史複雜,詞義散亂,極易誤用。例如symbol、object等,這些西語辭書在西語中來回解釋,無法澄清混亂。
 
中文至今沒有解釋符號學術語的書籍。已有的一些文學理論、文化理論、傳播學等「關鍵字」書籍,收入符號學術語非常少。
 
國內外傳媒學辭典的編纂有不少成果,除了已經譯為中文的《新聞學關鍵概念》(鮑勃‧佛蘭克林,諸葛蔚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約翰•費斯克,李彬譯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我國學者在也作出了卓越的努力,例如:
 
1.甘惜分,錢辛波,成一,洪一龍等編《新聞學大辭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2.陶涵《新聞學傳播學新名詞詞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
 
3.邱沛篁,吳信訓,向純武等編《新聞傳播百科全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黃曉鐘,楊效宏,馮鋼編《傳播學關鍵術語釋讀》,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5.陳力丹,易正林《傳播學關鍵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6.程曼麗,喬雲霞《新聞傳播學辭典》,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
 
上述成果均是本詞典編纂中的重要借鑒,但它們較注重從新聞學這一傳播應用門類出發。隨著傳媒社會日新月異,「新聞」傳播學正更深刻地發展為一門「符號」傳播學。「符號學―傳媒學」這一學術連續帶的中文術語工具書的空白亟待填補。
 
西文中,「傳播學」這個科目有多種稱呼: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 Studies, Mass Communications, Communicology等等。可能是因為教學需要,這個學科的辭書極多,大多將「傳播學」與「媒介研究」(media studies)並舉。但是這兩者分界卻不清,例如有辭書標題為Broadcast Communication、Computer Communication、Electro―Optical Communication,這些明顯是媒介研究領域。
 
2000年多倫多大學出版社出版Marcel Danesi編的《符號學―媒介學―傳播學百科辭典》(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Semiotic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一書,導論一開始就試圖給這三個科目一個清晰的區分:「這三個領域互相關聯,但重疊部分很多。符號學討論人類如何尋找並構築(construct)意義,傳播學關心意義如何傳送(convey),媒介學考慮資訊傳播(transmit)與接受(receive)的方式。」
 
就這段學科關係解釋而言,三者的區分並不清晰。符號學關心的遠遠不止是構築意義,意義的理解是符號學的大課題,尤其在認知符號學發展起來之後,更是如此;傳播學討論的不止於意義傳送,實際上最關心意義被接受的效果;一般認為媒介研究更關注具體的傳媒操作,一旦理論化,媒介研究與傳播學很難區別。
 
本來在中文與西文的實際使用中,傳播學與媒介研究已經分不清楚。本詞典並不否認這兩門學科獨立存在之必要,只是認為中文中可以用「傳媒學」這個說法涵蓋「傳播學―媒介研究」這整個領域。本書標題中的「傳媒學」,也是中國各種學術機構最常用的詞,是一個意義邊界更寬、內涵更豐富的詞,它廣涉傳媒機構、體制及社會文化過程諸多方面,是適切於這一複雜物件的開放稱謂。以北美為起點的實證經驗方法傳播學研究,被學界視為傳播學的「傳統學派」。現在的傳播學已經遠遠越出了這一傳統而成為更廣義的「傳」與「媒」的綜合研究。因此,傳媒學不僅僅是「媒介研究」,而是過程與意義研究的綜合。
 
如果一定要給「傳媒學」一個完整的,哪怕累贅的英語對譯,可以是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顯然不便處處如此對譯,例如「中國傳媒大學」,英文為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偏到一邊;而本詞典《符號學―傳媒學詞典》則題為Dictionary of Semiotics & Media Studies,偏到另一邊,但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7162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