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破解香港的威權法治:傘後與反送中以來的民主運動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94
    4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面對由威權邁向後極權管治的年代,香港人還有抗爭的選擇嗎?如果有,這條抗爭之路可以如何走下去?

作者認為,所謂的「威權法治」,並不純然是中共社會主義法治移植的結果,香港的威權法治必須回溯到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意識型態。中共是透過英殖時代遺留的法制,添上在新疆和西藏厲行多年的治術,延續了法律作為打壓異己的殖民治理。本書第一輯爬梳了香港「威權法治」的背景脈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法律就是政治。既然政權以法律作為威權政治的武器,法律亦應是爭取民主和自由法治的場所,是抗爭政治的劇場。然而如何在威權下「光復」法治?反威權的民主運動,便是一途。第二輯「頑抗之年」便記錄了香港近年規模最大、觸發中共以國安法鎮壓香港的一場反威權抗爭──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作者針對修訂逃犯條例本身的爭議、運動過程的警察暴力深入分析,以國際社運變遷的脈絡去反省這場反威權抗爭為香港帶來的危與機,並挑戰華人社會對「暴力」避重就輕、重責示威人士、卻迴避當權者使用暴力的思維。第三輯「民主之路」反思香港一直以來的民主運動和選舉政治,一方面從泛民抗爭之路省思傳統民主運動策略的得失,包括「寸土必爭」與「直接鬥爭」、「議會有用」與「議會無用」等等不同論述路線的角力;另一方面則借鑒國際經驗,分析主權國下的不公正選舉制度對香港民主運動產生的影響。

壓迫是辯證的,雨傘運動後的威權法治,催生了反送中運動,令香港三十多年來由精英主導的民主化運動,一夕蛻變成全民出動、跨越地域的反威權抗爭。最終,這場逆權運動迫使中共強加國安法和民主大倒退的選舉改制於香港,同樣是一夕之間,香港的法治神話、民主之夢先後宣告幻滅。隨之而來的,是政權推動的司法迫害。港區國安法通過週年,香港面目全非。民主之夢告終,未來還有沒有民主運動?──作者提醒:莫忘個體的道德力量、庶民的抗爭、公民社會的凝聚力,往往是政治社會和政治文化變革的核心動力。我們要扣問的,也許不是抗爭之路何從,而是我們的人生路何從。我們有沒有這種視抗爭為自我修行的覺悟,時刻保持初心,暗中增廣見聞、交朋結友,以一己微末之力,在不足為人道的日常生活中稍稍衝出舒適圈,為因抗爭而受迫害的弟兄姊妹多行一步?──「做返啲香港人應該做嘅嘢」(做香港人本應做的事)或許就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

黎恩灝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法學院博士候選人。現為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香港法研究員,並於香港《明報》和《立場新聞》擔任時評專欄作者。
大學時期在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政治與行政學,期間先後獲選為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開啟投身香港公民社會之路。本科畢業後負笈英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取得政治社會學碩士。回港時正值佔領中環運動如火如荼,其時已在大專院校先後擔任助教和講師,及後在菲律賓馬尼拉完成靈修指導及退修指導的課程。黎恩灝在2017年開始攻讀博士班,翌年開始在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進行田野研究,亦曾在香港兩所大學的政治系擔任客席講師。

Twitter: @laiyanhoeric
Medium: @ericlai4hk

目錄

推薦序/周保松
推薦序/陳健民
推薦序/王慧麟
自序 

前言 由威權邁向後極權管治的香港,還談什麼法治和民主? 

第一輯 威權法治
 威權法治之源 
   英國移植的是帝治,不是法治 
   香港《基本法》內在的政治矛盾
   奠基威權法治的兩道板斧
   主權至上的法律意識形態
   取締三權分立的全面管治權
 刑檢就是政治 
   誰是破壞法治的元凶
   檢控官如何在法庭操作政治?
 抵抗威權法治 
   拒絕迷信殖民「法治」
   法律精英與公民社會並肩
   美國司法抗爭的教訓

第二輯 頑抗之年
 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治與政治 
   中港「融合」得來的憲政新秩序
   修訂《逃犯條例》破壞香港憲政秩序
   反對初心是守護香港家園 
 和勇不分,負隅頑抗 
   在茫茫黑夜,百萬人選擇光明
   聽聽立法會佔領者的心聲
   逆權運動是無權者的抗爭
   運動若水,陣地如山
   不合作、不作為、不改悔的政府
   打壓、籠絡與消耗的持久戰
 解構警察暴力之源 
   「六.一二」警察暴力,開啟頑抗之年
   抵抗國家機器的暴力產業鏈
   警察「以武製暴」,算是反人道罪行嗎?
   再無權威,只有威權;只懂譴責,不去問責
   警暴心理學(一):警察製造的非人化暴力
   警暴心理學(二):「止暴制亂」的理論盲點
   社會回到正常,等於對政權暴力習以為常
   向示威者開實彈,算什麼專業執法?
   威權警政是香港的政治病毒
   重組警隊,刻不容緩 
 國際視角看逆權運動 
   海外社運人如何看待香港反送中運動?
   自由世界眼中的香港
   從黑人同命運動看反送中運動 
 政權的國安反擊戰
   國安法風暴下,仍然要向前走
   國安法的例外狀態
   國安法臨下,重讀哈維爾
   國安法下,民主派總辭議會後何處去?
   「左翼」在逆權運動的危與機 

第三輯 民主之路
 薪火相傳的民主運動
   悼念八九六四,建構本土民運
   知識生產與進步社運
   佔中審訊是香港人的暮鼓晨鐘
 「議會戰線」的反思
   選舉制度大倒退下的「議會戰線」
   再思「寸土必爭」論之一:二○一六年選舉委員會選舉
   再思「寸土必爭」論之二:二○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
   泛民參選機制的盈與虧
   再思「議會無用」論
 選舉觀察與鞏固民主
   觀察選舉的國際準則
   選舉管理機構與選舉公正
   觀察初選的實驗 
   以抗疫為由押後選舉的盲點 
   境外投票與操控選舉
 宗教自由與公民社會
   宗教靠攏政權的尷尬
   迎合威權的天朝神學
   中梵協議侵犯宗教自由
 自由世界與威權國度的抗爭
   衝出國際的威權主義
   假民主與真選舉 
   在侵蝕民主的年代抗爭 
   瘟疫之春與人權嚴冬

結語 步向後極權社會的香港,抗爭之路何從?

序/導讀

【自序】

“The only way to assert the right to publish is to publish.”--Ben H. Bagdikian

前華盛頓郵報總編、二○一六年辭世的 Ben H. Bagdikian,在七十年代美國「五角大樓文件案」中,面對政府威嚇出版越戰官方機密文件危害國家安全的壓力,堅持揭露真相,說下這一番話:「我們確保出版權利的方法,只有出版一途。」

這句話,也是我決定撰寫本書的重要原因。

香港在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正式由中共人大常委通過的港版「國家安全法」接管。親中人士形容是香港「二次回歸」的象徵;支持民主運動的大多數香港人就意識到歷史書上形容的極權時代已不遠矣。國安法正是對一九年修訂逃犯條例爭議引發之「反送中運動」的一次大反撲。的確,國安法通過後,至少有兩位社運人士被控其公開言論干犯「發表煽動文字」及「具煽動意圖」罪;輿論界、傳媒界、教育界、高教界的寒蟬效應和自我審查就更甚。因此,公開書寫和出版其實相當「不識時務」。

但放諸歷史,人要享受思想自由、良心自由、言論自由,始終靠持久的抗爭,是得來不易的瑰寶。出版的內容也許毫不浪漫,但出版本身,在公共生活窒息的年代,就是要守護陣地,證明自由和理性地表達尖銳的意見,堅持固守的思想信念是多麼可貴。

當然,如果只為出版而出版,只是一種空洞的呼喊。我寫作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由追本溯源和立此存照兩個方向出發,令華文讀者從一個批判的角度,更加了解香港的政治、法律和社會面貌。二○一九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或「逆權運動」,令華文媒體在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後再次關注香港,並深入反省中國大陸對兩岸四地至於世界的影響。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來自我二○一五年至二○二○年在香港發表的文章。在此之前,我已在香港媒體撰文,試圖介入公共討論。年少無知,在媒體月旦時事,也源於我在大學時代,已活躍於香港社運。不過,對我影響更大的,是中學年代響應教會呼籲,首次參與民間遊行,反對港府強行訂立國家安全法,成為我參與政治運動的啟蒙,使我對政治學、政治理論和憲法興趣日增,間接推動我在中大選修政治,又參與學生會,打開我參與社運、組織社運的大門。大學時期,我既從事基層運動,又成為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的召集人,組織大大小小的抗議行動和一年一度的「七一遊行」,後來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以及在菲律賓生活體驗貧民的壓迫,誘發我再思精英和資本家崇尚的法治社會,反而是對社會大眾的壓迫,繼而選擇走入博士班的「死路」,研究法治在後殖民年代的香港如何成為壓迫與反抗的載體。凡此種種經歷,令我體會到街頭運動、學術碰撞和日常抗爭三者,對塑造我當一個「公共人」,真是缺一不可。

在書寫的過程,我總是在想著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前仆後繼,為打破威權專政的困厄而負隅頑抗。外人眼中波瀾壯闊的反送中運動,對香港人來說,是用血淚甚至生命編織而成的哀歌。這首哀歌訴說香港人的苦難。但它令人哀慟之餘,仍然是一部讓人毋忘初心的樂章。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在英殖年代被溶解成個人主義和過客心態掛帥的居民身分;但主權移交後的政治變遷和社會運動的頑抗,令飽受苦難的一代香港人,成為手足情深的命運共同體。

我自小便是天主教徒,常常記得聖經一句話:「默西亞不是要先受苦,才能進入衪的光榮嗎?」(《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二十六節)。在威權中國和國安法下的香港,民主運動的代價愈來愈高:超過一百人因國安法被捕和調查、過萬人因參與反送中運動被捕,當中超過七百人被告暴動。但同時,當我們回顧中國維權人士劉曉波、王全璋等的遭遇,其家人和其他維權朋友,受苦了多少年?又不妨回頭看看,波蘭、捷克的反共人士,以地下運作方式或坐牢,承受了多少年?我不是要強加比較,或要將受苦浪漫化,但今日香港,多少能更體會中國大陸諸位受苦的仁人義士,也更有空間去體會受苦本身的沈重、厚度,與背後所堅持的信念之強硬堅定,是成正比的。

的確,追求真理、追求民主的過程,必然經受痛苦;我們有勇力接受參與民主運動帶來的代價,有承受、承載自己內外之痛、離別之苦的能力,可以來自宗教信念,也可以來自理智和情感所陶成的內在力量。

不少香港人在國安法後決定移民,其實有如走入茫茫大海,心繫香港,卻被迫做浪人。無論選擇身土不二,抑或人在他方,相信大家的心志總不會割捨香港。這本小書,是給華人世界的一個邀請,讓大家都得彼此理解,分擔痛苦,共負一軛。

我有(無恥的)勇氣將拙作收集成書以供於世,說到底也是過去在社會運動和學術機構中體驗的成果。我尤其要感謝陳健民、周保松、王慧麟三位老師為本書撰序,他們的言教身教,一直鼓勵我繼續抱持人文關懷、堅持用知識和論述來參與公共事務。

本書得以付梓,要感謝新銳文創首肯出版,才能令本書成事。同時,我也要感謝為本書提供了不少反送中運動的照片的阿匡。本書大部分文章,皆曾發表於香港《明報》、《立場新聞》、《獨立媒體》、《時代論壇》、《眾新聞》和《端傳媒》,收錄於本書時,再一一重修甚至重寫,按主題編排而成。每篇文章末段同時列出原文出版日期,以供讀者參照。上述平台的各編輯一直支持和包容我的評論,我特此致意。當然,本書一切錯漏,皆是我一人的責任。

謹以本書獻給
沒有放棄和願意牢記的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54065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2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