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續篇,邁入21世紀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66
    3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巨流,1995)之續篇。以人口與住宅普查及工商普查資料為主要素材,配合其他資料與文獻,呈現1990年以後約二十年間四大都會內之鄉鎮市區在各個面向的變化。結合前篇的結果,以都會成長的變化、中心都市與外圍環帶的社經分化、住宅類型的變化以及公共運輸與個人機動運具的成長,總結臺灣都會發展的特性;並就西方都會發展的大趨勢,反思臺灣都市與都會發展的經驗。

作者

章英華

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2015~)。長期於中央研究院工作,歷任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主任,另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兼任教授。研究專長為都市社會學、社會調查、家庭研究,主持並參與推動多項大型全臺問卷調查計畫。

臺灣大學社會學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

著有《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1995),《洞見都市:臺灣的都市發展與都市意象》(2015);合著有《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1996);《社會學》(2006);《學術自主與控管之間》(2013)等;合編有《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下冊)》(1986),《台灣的都市社會》(1997),《凝聚台灣生命力》(2005);《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2010);《中華民國發展史:社會發展》(2011);《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家庭與婚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1》(2012)等;譯有:《社會的演化》(1991),《應用性社會研究的倫理與價值》(1999)。

有關都市與家庭的研究論文主要散見國內主要社會學刊物與相關編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前言
一、都市內部結構的變遷
二、走向後工業化與全球化的臺灣
三、研究的議題與資料

第二章──臺北都會
一、人口成長與分布
二、產業結構與變遷
三、社會與經濟地位
四、年齡組成與外省族群
五、住宅建築類型
六、小結

第三章──臺中都會
一、人口成長與分布
二、產業結構與變遷
三、社會與經濟地位
四、年齡組成與外省族群
五、住宅建築類型
六、小結

第四章──臺南都會
一、人口成長與分布
二、產業結構與變遷
三、社會與經濟地位
四、年齡組成與外省族群
五、住宅建築類型
六、小結

第五章──高雄都會
一、人口成長與分布
二、產業結構與變遷
三、社會與經濟地位
四、年齡組成與外省族群
五、住宅建築類型
六、小結

第六章──摘述、比較與補述
一、人口成長
二、產業結構與變遷
三、社會經濟地位
四、年齡與族群組成
五、住宅建築類型
六、居住地、工作地與日常交通模式

第七章──結論
一、臺灣的都會發展與內部結構的變遷
二、一些反思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序言

2015 年出版《洞見都市: 臺灣的都市發展與都市意象》論文集時,即擬簡單增修《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巨流,1995 年出版),不意在撰寫期間,想較完整呈現臺灣都會發展的面貌,竟至可以單獨成書的狀態。在與巨流出版公司主編與責編們商議之後,決定以《續篇》出版,而視1995 年一書為《前篇》。

整體大致延襲《前篇》的分析架構,以人口與住宅普查及工商普查的資料為素材,呈現1990 年以來各都會鄉鎮市區層級在各個面向的長期變化。由於這期間的普查資料,很難建構村里的數據,僅利用「綜合所得總額」的數據呈現鄉鎮市區內村里間的所得分布與差異。最後則結合《前篇》分析的結果,以「都會成長的變化:優勢不墜的臺北、活力不斷的臺中、科技動力緩發的臺南,猶待新動力的高雄」、「中心都市與外圍環帶的社經分化:中心都市的優勢仍在」、「住宅類型的變化與主要仰賴私部門建設的住宅發展」及「弱勢的公共運輸與強勢的機車地位」,總結臺灣都會發展的特性;再進一步以都市研究中所呈現西方都會發展的大趨勢,反思臺灣都會與都市發展的經驗。就社會生態研究的一些面向探討都會的發展,當然有其侷限,不過就相同面向藉經驗資料呈現近六十年來臺灣的各都會的變貌,應仍具參考價值;再則,以表格留下的經驗數據,也可讓有興趣的讀者自行解讀。

五年多前在我將屆即退休之前,蘇碩斌、劉千嘉、尤美琪與曾凡慈四位博士的提議,促成了這本《續篇》。這幾年來,要感謝社會學研究所讓我以兼任身分還享有研究空間與支持,以及同事傅仰止教授與吳齊殷教授在研究資源的協助。黃惠貞小姐多年來擔任我的研究助理,在資料收集與處理的用心,是這項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因素。圖表都是惠貞製作的,在繪製都會圖與里所得分布圖上也要感謝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工作人員的協助。個人有關都市研究的編書與專著都由巨流圖書出版公司出版,而在沈志翰總編與邱仕弘編輯的督促與協助下,再出版此一《續篇》,這樣的緣份,都銘感在心。一如往昔,能夠安心於工作,都拜我無後顧之憂的家庭所賜。

章英華
于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5.14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732633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