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伊朗的靈魂:革命、反美、神權政府,1979年後伊朗知識分子的掙扎與奮鬥
從世俗政府走向神權統治,從親美走向反美,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麼?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伊朗,曾經的波斯霸主、伊斯蘭世界中心,
近年卻被指控為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
1979年革命後,從世俗政府走向神權統治,從親美走向反美,
近年更因核協議與勢力擴張受國際關注,
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麼,又真的想往哪裡去?
1979年伊朗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一夕之間從親美的世俗國家變身成西方國家眼中保守封閉、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有人說,這是美國刻意操弄的刻板印象,但為何伊朗國內卻有許多不滿的聲音?本書作者親訪伊朗的知識份子與異議人士,重述伊朗革命後四十年的歷史。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這些宗教思想家、政治人物、文人、記者、社會運動份子和一般民眾,用盡全力思索,不顧一切奮力與自身政府對抗,究竟是為了換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伊朗專家陳立樵(輔大歷史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崔進揆(中興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專文介紹伊朗政治制度與美伊關係二十年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角谷美智子盛讚
◇伊朗如何從親美到反美?
伊朗曾是中東最西化、親美的國家,但在開放自由的表象背後,卻是英美的政治干預與經濟剝削,當伊朗人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趕走外來勢力、改變國家,1979年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勒維王朝,極度反美的領導人何梅尼上台。不久,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使美國與伊朗正式決裂,伊朗就此走向國際孤立,經濟封鎖之路。
◇神的統治之下為何不是樂土?
1979年伊朗革命後,建立起現代世界罕見的神權國家。以伊斯蘭教士為主的「法基赫」成為世俗政府背後的決策力量。在他們的主導下,一度男性必須蓄鬍來證明自己的信仰,女性則都得戴上頭巾,革命前的比基尼海灘已成遙遠的過去。社會杜絕來自西方娛樂,年輕男女並肩而行就可能遭遇盤問。此外,1980年代起伊朗更多次投入戰局,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朗青年在伊拉克前線流乾了鮮血,經濟也走向混亂局面。
◇天堂在哪裡?
面對國際的孤立、經濟的困境,有人認為伊朗若要晉身為已開發國家必須採納西方價值,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與伊斯蘭傳統要求信眾的克制,似乎又背道而馳。對政府的不滿、該選擇哪條路線前進,都是伊朗知識分子不斷苦思的問題。雖然,他們自認「沒有任何人試圖推翻伊斯蘭共和國」,但伊朗政府卻以反美為武器對這些「異議分子」監視、盤查、拷問,或以通敵罪名入獄。而這些異議分子確實也受到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支持,外界以聲援他們來打擊伊朗政府。可以說,不論革命前或革命後,伊朗仍無法擺脫美國的影響。
本書將以這些「異議分子」為主角,重看伊朗近40年的歷史,深入了解伊朗人所追求的未來究竟是什麼。這不只是他們的個人故事,更是一個國家及其人民努力尋求改變的過程。今日的伊朗也許不是個快樂的天堂,但那些為了國家努力的個人,卻值得我們致以敬意。
目錄
伊朗地圖
序言
第一部分 革命
第一章 小黑魚
第二章 伊斯蘭共和國
第三章 持續沉思的時期
第四章 血的洗禮
第二部分 重生
第五章 擴大與縮小
第六章 熱月
第七章 伊朗曆三月二日
第三部分 改革
第八章 連環謀殺案
第九章 伊朗曆四月十八日
第十章 總體計畫
第十一章 奇蹟室
第十二章 蜘蛛的房屋
第十三章 蓋棺論定
第四部分 反抗
第十四章 普通人
第十五章 阿希耶赫
第十六章 汙泥與塵垢的史詩
第十七章 知識分子骯髒戰爭的結束
後記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英漢對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