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備急千金要方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560
    8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目錄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判登聞
檢院上護軍賜緋魚袋臣林億等校正
《備急千金要方》序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例
《備急千金要方》序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一 序例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 婦人方上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 婦人方中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四 婦人方下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 少小嬰孺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六 七竅病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 諸風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傷寒上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 傷寒下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一 肝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 膽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 心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腸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 脾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 肺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 大腸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九 腎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 膀胱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 消渴 淋閉 尿血 水腫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疔腫癰疽
《備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三 痔漏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四 解毒並雜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五 備急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六 食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 養性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 平脈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 針灸上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 針灸下
校定《備急千金要方》後序
附錄

序/導讀

《備急千金要方》序

蓋聞醫經、經方,性命所繫,固已為至巨至急,擇於醫經、經方之書,拔其精且善者,槧版以被之宇內,貽諸後世,其為深仁廣澤更何如哉!我列祖好生之德, 根之天性,既圖治於聖經,而尤深拳拳乎疾醫一職。是以慶元鞬櫜以還,乃遍搜羅醫籍,充諸書府,爾來世德作求,迨享保中,屢刊佈方書以貽後世,天下沐其深仁 廣澤,蓋不唯如膏雨也。

寬正初載,乃一新醫學。比年以來,百度畢張,凡其所以教養勸勉之具,靡不至焉。但刊印醫書費,皆出醫官私貲,無有官刻也。臣等濫竽醫僚,大懼經方至 急,而不能擇其書之精且善者,廣布諸天下後世,無以稱我大府列代好生至意也。嘗竊考之,晉唐以降,醫籍浩繁,其存而傳於今者,亦復何限,求其可以扶翊長 沙、繩尺百世者,蓋莫若孫思邈《千金方》者焉。是書皇國向傳唐代真本,惜僅存第一卷,其餘寂無聞焉。若今世所傳,係明人傳刻道藏本,率意劖改,疑誤宏多, 強分卷帙,極失本真。世亦往往傳元版,文字頗正,稍如可觀,而仍不免時有疑誤,則均未為精善也。獨米澤大守上杉氏所藏宋槧一部,較諸元版,筆劃端楷,更為 清朗。檢其缺諱,其為北宋刊本不疑。間有乾、淳間補刻,亦唯寥寥數紙,則仍是為林億等校正之舊,厘然可覆按也。

蓋是本元明以後,久既屬絕響,是以康熙中張璐撰《千金方衍義》,稱照宋刻本,校其文字,卻同明代坊刻。乾隆《四庫全書目》亦特載道藏本,則知其既佚 也。是本每卷有金澤文庫印記,實係北條顯時舊藏原本,距今五百餘年。而此一部巋然獨存,真為天壤間絕無僅有之秘笈矣。臣等竊以為孫氏書之傳於今者,未有若 是本精且善者,而及今不傳,恐日後遂歸晦昧湮滅,不可復問,寧不大曠厥職,上負大府列代好生至意乎?將同人共商,各捐私貲以付梓也。曾聞之朝,而不圖朝旨 為發帑金,俾刊之醫學,臣等逢此盛舉,尤屬曠典,亟請好手影寫,選子弟才俊者,讎對點勘,靡日或輟,於是僅半歲,剞劂告竣。其第四卷止存二頁,今從元版補 完。其指義參繕,疑尚有別風淮雨,宜從他本校治者,詳加甄錄,別為「考異」,以附其後。庶乎得失兼明,來者有所考信焉。蓋病情萬變,唯賴文字以見之,則一 字或失,貽誤不細,此錄之所以不得已也。

顧念臣等向校刊元版《千金翼方》,置之醫學,嘗歎為希覯,此刻之成也,孫氏之書雙璧相合,再顯我日域,不其偉歟!抑知物之顯晦,雖有數存焉,固未必不 應昌期,以煥發幽光,非偶然也。臣等不堪躍喜,敢忘駑鈍,勉竭涓埃,竊幸醫學之日以益盛,人材之日以益長,人人循真人之津梁,究長沙之奧穾,則凡在醫官莫 不欽賴。而在海內為醫者,得由以各明其術,尊其道焉,則大府列代之深仁廣澤,天下莫不霑濡。當代紹述之功,衣被於宇內者,尤將永世而無窮矣。

嘉永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侍醫尚藥醫學教諭法印 臣多紀元堅
西城侍醫醫學教諭兼督務法眼 臣多紀元昕
內直醫官醫學教諭法眼 臣小島尚質
等謹序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

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湯液之劑備;黃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雖大聖人有意於拯民之瘼,必待賢明博 通之臣,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人之所為,得行於永久也。醫家之務,經是二聖二賢而能事畢矣。後之留意於方術者,苟知藥而不知灸,未足以盡治療之體; 知灸而不知針,未足以極表裏之變。如能兼是聖賢之蘊者,其名醫之良乎。

有唐真人孫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乃後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而乃祖述 農黃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掇扁鵲之難,方採倉公之禁,仲景黃素,元化綠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 之百一,自余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極文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方,無不採摭。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至,成書一部,總三十卷,目錄一 通。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婦人而次嬰孺,先腳氣而後中風、傷寒、癰疽、消渴、水腫,七竅之疴,五石之毒,備急之方,養性之術,總篇 二百三十二門,合方論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驗,四種兼包。

厚德過於千金,遺法傳於百代,使二聖二賢之美不墜於地,而世之人得以階近而至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人善述之功也。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 刳腹易心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塗說而知,是以學寡其人,寖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見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恭惟我朝以好 生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臣,正是墜學。臣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分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 文之重複者削之,事之不倫者輯之,編次類聚,期月功至。綱領雖有所立,文義猶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乙》、《太 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金匱玉函》、《肘後備急》、謝士泰《刪繁方》、劉涓子《鬼遺方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而又溯流 以討源,如《五鑒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派別,無不考理,互 相質正,反覆稽參,然後遺文疑義,煥然悉明,書雖是舊,用之惟新,可以濟函靈,裨乃聖好生之治,可以傳不朽。副上主廣愛之心,非徒為太平之文致,實可佐皇 極之錫福。校讎既成,繕寫伊始,恭以上進,庶備親覽。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書都官員外郎臣孫奇
尚書司封郎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
等謹上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例

《千金方》舊有例數十條,散在諸篇。凡用一法,皆宜遍知之,雖素熟其書者,臨事尚慮有所遺失,況倉卒遘疾,按證為治,不能無未達之惑。及新加撰次,不可無法。今撮集舊凡,並新校之意,為例一篇,次於今序之末,庶後之施用者無疑滯焉。

⊙凡和劑之法,有斤、兩、升、合、尺、寸之數,合湯藥者不可不知。

按吳有複秤、單秤,隋有大升、小升,此制雖複紛紜,正惟求之太深,不知其要耳。陶隱居撰《本草序錄》,一用累黍之法,神農舊秤為定,孫思邈從而用之。 孫氏生於隋末,終於唐永淳中,蓋見隋志唐令之法矣。則今之此書,當用三兩為一兩、三升為一升之制。世之妄者,乃謂古今之人大小有異,所以古人服藥劑多,無 稽之言,莫此為甚。今之用藥,定以三兩為今一兩、三升為今一升。方中雖皆復有用尺寸處,舊例已有準折斤兩法,今則不復重述也。

⊙凡古方治疾,全用湯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今世醫工,湯散未辨,宜其多說異端,承疑傳謬。按湯法咀為各切如麻豆,散法治篩為治擇搗篩。卒病賊 邪,須湯以蕩滌;長病痼疾,須散以漸漬。此古人用湯液、煮散之意也。後世醫工,惟務力省,一切為散,遂忘湯法,傳用既久,不知其非。一旦用湯,妄生疑訝, 殊不知前世用湯藥劑雖大,而日飲不過三數服,而且方用專一。今人治病,劑料雖薄而數藥競進,每藥數服。以古較今,豈不今反多乎?又昔人長將藥者,多作煮散 法,蓋取其積日之功。故每用一方寸匕為一服,多不過三方寸匕,然而須以帛裹,煮時微微振動。是古人之意,豈須欲多服藥哉。又服丸之法,大率如梧子者二十 丸,多不過三十、四十丸。及服散者,少則刀圭錢五匕,多則方寸而已。豈服湯特多,煮散、丸散則少乎?是知世人既不知斤、兩、升、合之制,又不知湯液、煮散 之法。今從舊例,率定以藥二十古兩,水一小斗,煮取今一升五合,去滓鞬,分三服。自餘利湯欲少水而多取數,補湯欲多水而少取數,各依方下別法。

⊙凡古經方用藥,所有熬煉節度皆腳註之。今方則不然,撮合諸家之法而為合和一篇,更不於方下各註。各註則徒煩而不備,集出則詳審而不煩。

凡合和者,於第一卷檢之。常用烏頭,止言炮裂,此物大毒,難循舊制,當依治歷節防己湯云:凡用烏頭,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特宜慎之。 又桂本畏火,所不可近,若婦人妊娠,又慮動胎,當依惡阻篇茯苓丸方云:妊娠忌桂,故熬而用之。又方中用大黃者,當依治癰疽地黃丸云:薄切,五升米下蒸熟, 曝乾用之。

⊙凡諸方用藥,多出《神農本經》。但古今不同,詳略或異,施於達者,不假縷陳,與眾共之,事須詮詔。古文從簡,則茱萸渾於山、吳,門冬隱於天、麥,椒 不判於秦、蜀,荊罔分於牡、蔓。今則檢從本草,各以一二而詳之。又近世用藥,相承其謬,若不辨正,為損滋多。求真朱者,罕知朱砂之為末,多以水銀朱充用; 擇通草者,鮮知木通之別號,皆以通脫木為名;以杜蘅而當細辛,用黃蓍而得苜蓿;白蒺藜、蒺藜之偽,以刺者為良;青木香、木香之佳,以土者為惡;桂心蓋取其 枝中之肉,狗脊何尚乎金色之毛;山梔子、梔子本為一物,訶黎勒、訶子原無二條;檳榔、大腹,古昔用之無別;枳實、枳殼,後世曲生異端;蚱蟬以聲而命名,用 啞者則顯知其謬;胡麻以國而為號,以烏者正得其真;天南星、虎掌名異而實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46028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06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