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2013年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醞釀十年又十年的創作★
「插畫家是個孤寂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就像登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作品都是要一點一點的、漸漸的,才能累積完成。」
月光,對施政廷老師來說一直是特別的存在。
年少時,會在夜半過後到凌晨三、四點間悄悄出門,感受在黑夜中獨自行走的平靜,以及月光下白日風景的變化。而成為創作者後,無數熬夜畫圖的夜晚更是總有月光相伴,讓人不覺孤單。
西元二○一三年,施政廷老師將醞釀了十年時間的「月光」五幅畫,投稿報名至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臺灣作品。十年之後,那在月光下漫遊的故事,發展成了追尋靈感的故事。
夜幕降臨,在月光下,靈感化為兔子在遠處漫遊,而創作者追趕的步伐,如莫比烏斯環,永不止歇……。
暗夜是創作者固定的工作場,月光是無聲的音樂,跳上夜行車,共遊月光下的旅程吧!
【本書關鍵字】
月亮、兔子、夜遊、創意想像、表達溝通、創作靈感、插畫家、創作、靈感、鉛筆畫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5~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
●書籍特色
1.見證創作者對藝術的追求與堅持
即便黑白畫面不是繪本創作的主流表現,作者仍想試著只用鉛筆和圖紙創作。烏黑的鉛筆芯一遍一遍塗過白紙,在經歷了二十年的沉澱後,作者將創作者都會經歷追尋靈感的過程具象化,並寫下自白般的詩意文字,邀請讀者一起共遊這趟月光下的旅程。
2.隨書附贈摺頁「月光」創作筆記與「延伸閱讀學習單」
隨書附贈摺頁,不只收錄作者的創作筆記,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概念,看看作者的工作過程,以及當時在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的畫作,還邀請閱讀推廣講師廖淑霞老師設計「延伸閱讀學習單」,培養孩子的文學鑑賞與美感教育。
「插畫家是個孤寂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就像登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作品都是要一點一點的、漸漸的,才能累積完成。」
月光,對施政廷老師來說一直是特別的存在。
年少時,會在夜半過後到凌晨三、四點間悄悄出門,感受在黑夜中獨自行走的平靜,以及月光下白日風景的變化。而成為創作者後,無數熬夜畫圖的夜晚更是總有月光相伴,讓人不覺孤單。
西元二○一三年,施政廷老師將醞釀了十年時間的「月光」五幅畫,投稿報名至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臺灣作品。十年之後,那在月光下漫遊的故事,發展成了追尋靈感的故事。
夜幕降臨,在月光下,靈感化為兔子在遠處漫遊,而創作者追趕的步伐,如莫比烏斯環,永不止歇……。
暗夜是創作者固定的工作場,月光是無聲的音樂,跳上夜行車,共遊月光下的旅程吧!
【本書關鍵字】
月亮、兔子、夜遊、創意想像、表達溝通、創作靈感、插畫家、創作、靈感、鉛筆畫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5~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
●書籍特色
1.見證創作者對藝術的追求與堅持
即便黑白畫面不是繪本創作的主流表現,作者仍想試著只用鉛筆和圖紙創作。烏黑的鉛筆芯一遍一遍塗過白紙,在經歷了二十年的沉澱後,作者將創作者都會經歷追尋靈感的過程具象化,並寫下自白般的詩意文字,邀請讀者一起共遊這趟月光下的旅程。
2.隨書附贈摺頁「月光」創作筆記與「延伸閱讀學習單」
隨書附贈摺頁,不只收錄作者的創作筆記,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概念,看看作者的工作過程,以及當時在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的畫作,還邀請閱讀推廣講師廖淑霞老師設計「延伸閱讀學習單」,培養孩子的文學鑑賞與美感教育。
序/導讀
●作者的話
《月光》創作筆記
文 施政廷
●十年磨一劍
我有個用來上課的幻燈片檔案,其中一個畫面用了在二○一三年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月光」圖稿的一張圖,標題是「十年磨一劍」。這說明我認為插畫和繪本創作是一件需要較長時間的工作,因為在製作幻燈片之時,這個月光圖稿已經醞釀超過了十年。現今再回看這個檔案,又已過去了十個年頭,歷經兩個十年以上的時間。
而最初的最初,文字是這樣寫的:「在一個有月光的夜晚,我去旅行。門外,月光像甜甜圈上的糖粉一樣,薄薄的撒在草地上、樹叢頂上。你聽,兔子跳過了草堆的沙沙聲,有人來到月色中招呼我。」
●在月光下漫遊
在月光下漫遊是年少時會做的事。
在夜半過後到清晨三、四點之間,我悄悄地出了門。剛開始對屋外的黑暗不太習慣,模糊不清的,只能感覺到物體的形態,還有一些黑暗中的陰影,是極目不能看清的。漫溢的恐懼感,就像菟絲子一樣布滿心頭,這時要是裹足不前,那就只能轉身回家了。不過,慢慢地往前走,這些擔心在黑漆漆的地方會有飛奔而出的野狗的恐懼也就不見了,心中感覺到滿滿的平靜,像從水缸邊突破表面張力流瀉而下的靜靜水流。
我常常在夢中搭著夜行車,奔馳在漆黑的公路上,車裡沒有其他乘客,而我只是一個年少回鄉的旅人。只見司機堅定地往前行,溫暖的南國夜風,從半開的車窗灌入。我睜大眼睛,看著車外黑乎乎的夜景。這讓我想起服兵役時的夜哨,溼冷的夜風直穿入領口,令人忍不住要跺腳來取暖,嘴巴呼出的水氣,一下模糊了眼鏡又立刻散去,樹叢的暗影裡包藏著偶有野狗的嚎叫。在有月光的晚上,原本白日的風景盡數褪去了色彩,在夜的調色盤上降低了明度和彩度,全都成了混濁的三次色,原本的水彩畫看起來像單色的木刻版畫。
●月光是無聲的陪伴
當時工作的地方是家中陽臺,半夜畫畫總有月光相伴,每當深夜家人都睡了,我總想像在孤島上的魯賓遜,應該會有許多的話要對月光說的吧。那麼,我來為月光畫一本書吧。
《月光》故事內容投射出,插畫家熬夜創作時的心情就像一趟旅程,你可以跳上一輛夜行車,來一次夢境的巡行。創作時,暗夜成了固定的工作場,月光是靜靜的音樂,家人安穩的鼾聲,是一個漫遊虛空的旅人最好的陪伴。熬夜創作時的桌燈是刺目的現實,按熄了燈,窗外的月光就是朦朧的想像了。工作桌如同寂寞島嶼,而桌上的工具變成了龐然大物,膠帶臺會不會是艘將要遠渡重洋的大輪船呢?
只要抬頭可以望見月亮,那麼一方窗景也就不再單調,只要低頭能覓得月光,就覺得不孤獨,好像有人無微不至地守護你。然而時間卻是神奇的魔術師,原本掛著月亮的位置,漸漸地只留下灰灰白白的印子,好像魔術師從黑絨布上突然變走一枚銀幣。在天光微亮時,一夜的工作就像旅程的結束,旅人離開了孤島,伸了伸僵硬的腰背,爬進重重棉被沼池中,在妻子暖烘烘的溫暖環抱裡闔眼。注意聽啊,在沉沉的睡夢中,夜行車又來了,旅人的宿命就是不斷地旅行。
●共遊月光下的旅程
黑白的畫面或許不是繪本創作表現的主流,然而《月光》是用鉛筆畫在圖紙上的,這卻是我一直想畫出來的感覺,而且只用鉛筆和圖紙而已,想來應該不會太難。日本的插畫家方緒良就是鉛筆畫的高手,看了他在日文雜誌中的作品介紹, 讓我非常迷戀,想著要向他看齊。然而,我弄來了跟他一樣的紙張和鉛筆,卻也畫不出跟他一樣的圖,可能我沒有跟他一樣的「手」吧!
而且這是一本非常自戀的書,創作時只為了一個心中的畫面,奢想著要為這個畫面寫出一個故事。一開始下筆完全只是在描繪自己的感受,讓心中的想像任意發展,結果最終走入了死巷當中。除了翻來覆去重複畫著雷同的畫面之外,也提不出更新的構想了。直到最後累積了一堆圖,而且還是構圖雷同的畫面,別人根本就看不懂我想表達什麼,甚至弄到連自己也不知該如何繼續了。故事內容更在放任自己的想像當中,旁生出許多枝節,故事的走向已經到了雲深不知處的境地。這是在二○一三年入選波隆納插畫展的臺灣唯一作品,當年許多人欣賞,且對畫面難忘。但這一切已成過往,故事在我的心中沉澱著,畫作也在現實中塵封了十餘年。
繪本的身體是畫面,而故事內容才是靈魂,看來我該拯救一下這作品的靈魂了。我相信編輯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在沙小姐的主持之下,和編輯們在一堆圖稿中的梳理之後,我們將作品全新推出,邀請讀者一起來共遊月光下的旅程。
●霜刃若明月
說句真心話,在家創作多年,試畫比稿、參賽、尋求出版機會,早已累積豐富被退稿的經驗,所以對創作的作品能不能有出路,並沒有太大的得失心,不過當年乍聞入選波隆納插畫展,還是興奮得睡不著,甚至懷疑那個英文拼音的名字真的是自己嗎?
我喜歡參加比賽,也鼓勵大家參加比賽,一方面是獎金的誘惑,再來是得獎的成就感和自我成果的驗收。但是參加比賽最大的好處,其實是把作品「真正的完成」,有份「完整的」作品,這樣才能代表自己的創作。年輕時要參加比賽,這樣才有出頭的機會;年紀漸增仍然要比賽,這樣可以保持戰鬥力。插畫家是個孤寂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就像登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作品都是要一點一點的、漸漸的,才能累積完成。這裡面包括有耐心、有毅力、有堅持,這也是我從事插畫和繪本創作這個工作所學會的事。從事這個工作超過三十年了,很幸運總是能遇見伯樂或貴人,手中的寶刀漸漸越磨越亮,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學會了欣賞自己。
《月光》創作筆記
文 施政廷
●十年磨一劍
我有個用來上課的幻燈片檔案,其中一個畫面用了在二○一三年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月光」圖稿的一張圖,標題是「十年磨一劍」。這說明我認為插畫和繪本創作是一件需要較長時間的工作,因為在製作幻燈片之時,這個月光圖稿已經醞釀超過了十年。現今再回看這個檔案,又已過去了十個年頭,歷經兩個十年以上的時間。
而最初的最初,文字是這樣寫的:「在一個有月光的夜晚,我去旅行。門外,月光像甜甜圈上的糖粉一樣,薄薄的撒在草地上、樹叢頂上。你聽,兔子跳過了草堆的沙沙聲,有人來到月色中招呼我。」
●在月光下漫遊
在月光下漫遊是年少時會做的事。
在夜半過後到清晨三、四點之間,我悄悄地出了門。剛開始對屋外的黑暗不太習慣,模糊不清的,只能感覺到物體的形態,還有一些黑暗中的陰影,是極目不能看清的。漫溢的恐懼感,就像菟絲子一樣布滿心頭,這時要是裹足不前,那就只能轉身回家了。不過,慢慢地往前走,這些擔心在黑漆漆的地方會有飛奔而出的野狗的恐懼也就不見了,心中感覺到滿滿的平靜,像從水缸邊突破表面張力流瀉而下的靜靜水流。
我常常在夢中搭著夜行車,奔馳在漆黑的公路上,車裡沒有其他乘客,而我只是一個年少回鄉的旅人。只見司機堅定地往前行,溫暖的南國夜風,從半開的車窗灌入。我睜大眼睛,看著車外黑乎乎的夜景。這讓我想起服兵役時的夜哨,溼冷的夜風直穿入領口,令人忍不住要跺腳來取暖,嘴巴呼出的水氣,一下模糊了眼鏡又立刻散去,樹叢的暗影裡包藏著偶有野狗的嚎叫。在有月光的晚上,原本白日的風景盡數褪去了色彩,在夜的調色盤上降低了明度和彩度,全都成了混濁的三次色,原本的水彩畫看起來像單色的木刻版畫。
●月光是無聲的陪伴
當時工作的地方是家中陽臺,半夜畫畫總有月光相伴,每當深夜家人都睡了,我總想像在孤島上的魯賓遜,應該會有許多的話要對月光說的吧。那麼,我來為月光畫一本書吧。
《月光》故事內容投射出,插畫家熬夜創作時的心情就像一趟旅程,你可以跳上一輛夜行車,來一次夢境的巡行。創作時,暗夜成了固定的工作場,月光是靜靜的音樂,家人安穩的鼾聲,是一個漫遊虛空的旅人最好的陪伴。熬夜創作時的桌燈是刺目的現實,按熄了燈,窗外的月光就是朦朧的想像了。工作桌如同寂寞島嶼,而桌上的工具變成了龐然大物,膠帶臺會不會是艘將要遠渡重洋的大輪船呢?
只要抬頭可以望見月亮,那麼一方窗景也就不再單調,只要低頭能覓得月光,就覺得不孤獨,好像有人無微不至地守護你。然而時間卻是神奇的魔術師,原本掛著月亮的位置,漸漸地只留下灰灰白白的印子,好像魔術師從黑絨布上突然變走一枚銀幣。在天光微亮時,一夜的工作就像旅程的結束,旅人離開了孤島,伸了伸僵硬的腰背,爬進重重棉被沼池中,在妻子暖烘烘的溫暖環抱裡闔眼。注意聽啊,在沉沉的睡夢中,夜行車又來了,旅人的宿命就是不斷地旅行。
●共遊月光下的旅程
黑白的畫面或許不是繪本創作表現的主流,然而《月光》是用鉛筆畫在圖紙上的,這卻是我一直想畫出來的感覺,而且只用鉛筆和圖紙而已,想來應該不會太難。日本的插畫家方緒良就是鉛筆畫的高手,看了他在日文雜誌中的作品介紹, 讓我非常迷戀,想著要向他看齊。然而,我弄來了跟他一樣的紙張和鉛筆,卻也畫不出跟他一樣的圖,可能我沒有跟他一樣的「手」吧!
而且這是一本非常自戀的書,創作時只為了一個心中的畫面,奢想著要為這個畫面寫出一個故事。一開始下筆完全只是在描繪自己的感受,讓心中的想像任意發展,結果最終走入了死巷當中。除了翻來覆去重複畫著雷同的畫面之外,也提不出更新的構想了。直到最後累積了一堆圖,而且還是構圖雷同的畫面,別人根本就看不懂我想表達什麼,甚至弄到連自己也不知該如何繼續了。故事內容更在放任自己的想像當中,旁生出許多枝節,故事的走向已經到了雲深不知處的境地。這是在二○一三年入選波隆納插畫展的臺灣唯一作品,當年許多人欣賞,且對畫面難忘。但這一切已成過往,故事在我的心中沉澱著,畫作也在現實中塵封了十餘年。
繪本的身體是畫面,而故事內容才是靈魂,看來我該拯救一下這作品的靈魂了。我相信編輯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在沙小姐的主持之下,和編輯們在一堆圖稿中的梳理之後,我們將作品全新推出,邀請讀者一起來共遊月光下的旅程。
●霜刃若明月
說句真心話,在家創作多年,試畫比稿、參賽、尋求出版機會,早已累積豐富被退稿的經驗,所以對創作的作品能不能有出路,並沒有太大的得失心,不過當年乍聞入選波隆納插畫展,還是興奮得睡不著,甚至懷疑那個英文拼音的名字真的是自己嗎?
我喜歡參加比賽,也鼓勵大家參加比賽,一方面是獎金的誘惑,再來是得獎的成就感和自我成果的驗收。但是參加比賽最大的好處,其實是把作品「真正的完成」,有份「完整的」作品,這樣才能代表自己的創作。年輕時要參加比賽,這樣才有出頭的機會;年紀漸增仍然要比賽,這樣可以保持戰鬥力。插畫家是個孤寂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就像登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作品都是要一點一點的、漸漸的,才能累積完成。這裡面包括有耐心、有毅力、有堅持,這也是我從事插畫和繪本創作這個工作所學會的事。從事這個工作超過三十年了,很幸運總是能遇見伯樂或貴人,手中的寶刀漸漸越磨越亮,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學會了欣賞自己。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