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收錄《九歌111年散文選》和《九歌112年散文選》中的〈與調音師的午後〉、〈如果魔法消失了〉,以及榮獲鍾肇政文學獎的〈倒退走在餘暉裡〉。
郭強生專文導讀
石曉楓、言叔夏、郝譽翔、鍾怡雯一面倒好評
在生活的餘燼裡細品人生況味
生命是一場轟然燃燒的烈焰,經過與揮別的都是餘灰,
范亦昕書寫成長的殘忍與溫柔,以文字魔法撫順靈魂。
火是意象,也是進入整本散文主題的一道門。火是野的,燃燒是痛苦的,餘燼是悲傷的。作者的獨特心緒流轉總可以意在言外,這就決定了好散文能否有獨立品味的指標。——郭強生
范亦昕是備受矚目的文壇新秀,多篇作品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並榮獲文學獎肯定,首部作品精選歷年來的創作,試圖書寫成長的殘忍與溫柔,猶如火焰的善惡明滅。
范亦昕由火的意象入門,看到友人女巫J的獨特之處,喜歡燃燒的火很野是女巫的浪漫,〈如果魔法消失了〉,也是因為有魔法的人總是過度溫柔。童年社區的子母車大火,點燃作者內心苦痛的火柴,〈生活是餘燼〉,但生命燃燒的當下有華麗舞過的火光。〈養一頭獸〉藉由馴養馬的過程,回首自己與父母怒火衝突不斷的歷程。同名篇章〈倒退走在餘暉裡〉,飛機的航行像拋下日光般往夜晚奔去,在城市燈火闌珊處好好記住眼前父親真實的樣貌。
全書一開始以魔幻的火花觀看遊覽寰宇,再回顧審視自我,覺察幽暗處的生命之光,最後一步步爬梳溫熱的家族軼事。范亦昕將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以嶄新風貌呈現,獨特且細緻的文字有如野火焚燒般的明豔,也有餘燼後溢於言表的哀傷。她以與眾不同的方式與世界共處,練習走一條荒涼長大的道路,花費心力撫順孤寂的靈魂,認可自我可愛的模樣,發覺值得細品的人生況味。
目錄
輯一 如果魔法消失了
如果魔法消失了
生活是餘燼
與調音師的午後
我以為我們可以
潮音海
午夜飛行
他體內有積雪
金魚街
指向水草豐茂之處
輯二 一切無有定相
那種人類
居有定所
孵石頭
躲在字裡面的
一切無有定相
重要的是
早晚的事
輯三 倒退走在餘暉裡
眠
無聊的小事
神的轉譯者
城市沒有神
燃燒之後
化蟲
養一頭獸
倒退走在餘暉裡
走一條無人的路
序/導讀
推薦序
她的文字裡有一場燃燒的雪 郭強生
范亦昕的這本散文處女作雖是初試啼聲,但是已經展現出一個優秀散文創作者的諸種潛質。
近年來台灣散文創作似乎面臨了一些瓶頸,所以看到像她這樣的作品出現,格外讓人對她有所期待。
從一九七○年代開始,我們曾歷經過散文的黃金盛世,不論是張曉風、三毛、以及八○年代的簡媜、張曼娟,台灣讀者對散文的情有獨鍾無疑完全反映在暢銷書排行榜上。同時,我們亦有像楊牧、劉克襄、阿盛……這些一直在拓展散文題材與風格的名家,讓散文這個華語世界極特殊的文體繼續發揚光大。
曾幾何時,散文之所以為散文的理由被眾說紛紜越攪越渾,光是散文可不可以虛構就一直吵不出個結果。也許這個問題要分成三個層次來看。一是作者為何不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而要編造情節?二是作者為何挪用他人故事,但假冒自己是當事人?這以上都牽涉到作者個人的品德操守或是寫作能力問題,作為讀者的我們,無法得知內情,我們只能看到這究竟是不是一篇好作品。
所以,第三個層次的問題,也是核心的問題來了:怎樣算是一篇好的散文作品?
我擔任過許多文學獎的散文評審,有時也會跟其他評審意見相左。譬如,某次碰到一篇作品,寫的是自己妹妹有憂鬱症,但是全篇只有寫到媽媽照顧妹妹很辛苦,妹妹發病時是什麼狀況,文筆是流暢的,可是通篇的這個「我」沒有跟妹妹有過一點互動,文中從不曾出現姊妹交談與相處的片段。
我在講評時表達了我的疑惑:這個「我」若是作為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者,讀者會覺得「我」的抽離不介入,是刻意讓她更像一個比妹妹精神狀態更需要被注意的「角色」。但是這篇是來投稿散文類的比賽,這樣的內容讓人覺得不合理。
我不是在質問作者是不是真有一個憂鬱症的妹妹,所以無關真實與虛構的問題,就算是編出來的故事要包裝成真人真事面貌問世,為什麼它不能讓人信服?所以是文章好壞的問題,而非素材的真實性與否。
詩,講求的是「韻味」。小說,則要看它能不能「破格」,還是只在堆砌一些老哴。散文,最難在一個「品」字。包括作者本身的品味,以及文字功力的品級。
當我閱讀這本《倒退走在餘暉裡》,我讀到了在我看來非常重要的這個「品」字。
火的意象,是這本散文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大火裡頭像是埋藏了夜色,而黑炭上面有著閃閃的紅點,是紅色的星子。於是整個宇宙好像就藏在火焰裡。」(〈如果魔法消失了〉)「每每起風時火焰扭動的時候不覺得很像舞蹈嗎?把我們俗氣的語言用舞的方式舞出來。」(〈生活是餘燼〉)你很難不被作者的文字吸引,因為她總能夠把日常生活中諸多的熟悉事物,賦予新的面貌後再次呈現我們面前。這是好的散文在文字描寫上必須有的品級。散文可以說一個故事,但屬於散文特有的質地,說故事的方法並不是訴諸情節鋪陳,而是文字傳遞出的共感。
火是意象,也是進入整本散文主題的一道門。火是野的,燃燒是痛苦的,餘燼是悲傷的。作者的獨特心緒流轉總可以意在言外,這就決定了好散文能否有獨立品味的指標。
「防風林裡如一場眾神的夢,年幼的身軀擦過眾神的鼻息。」(〈潮音海〉)「在草原上的日子我每天都去看駱駝……牠們同這片大地一樣寧靜與乾燥,牠們不像馬匹躁動,牠們緩且靜,而且彷彿能讀懂這個世界。」(〈指向水草豐茂之處〉)「飛行的人總是尷尬,尷尬地無法觸及兩端任何一座城,僅能在交界之處不停地滑行。」(〈午夜飛行〉)這些文字慢慢牽引我們走進屬於作者的世界,一個孤獨不羈,對這世界總細心端詳,卻又難掩落寞的靈魂。即便沒有第二、三輯裡更多自傳式的坦露,從第一輯中我們已經感覺如此真實的生活感,以及作者文字聲腔裡自然流瀉出的性情。
第二與第三輯在讀的時候,曾讓我出現了一點小擔心。畢竟作者還年輕,難免不受時下一些創作補助案或文學獎的影響,她似乎有把自己設定在「家族書寫」與「性別書寫」這個框架裡的傾向?
這也是近年來台灣散文陷入瓶頸後另一個讓人憂心的現象。朱自清在寫〈背影〉的時候,有考慮到家族書寫這回事嗎?寫〈荷塘月色〉的時候受到過自然生態文學評論的指點嗎?
散文在華語世界裡早有一脈傳統,內斂是其骨,自然是其魂。寫詩可以恣意狂放,寫小說不妨炫技賣關子,但是散文「品」之高度就在於不露斧鑿,一氣呵成。
但雖寫家族之事,仍有幾篇佳作。我特別喜歡〈他體內有積雪〉與〈眠〉。一個寫父親,一個寫母親,文字都含蓄細緻,卻又帶著抽離旁觀上一代的婚姻,同時又可與作者在其他篇章中自陳身為現代拉子的困境產生呼應。
那座小村莊破舊又雜亂,但雪覆蓋於上時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那天他走在雪中,身上還帶著濃濃菸味,是剛下車時在等待妻的過程中燃燒了一根又一根的餘物,歲月與各種荒唐在他體內積了厚重的雪,我默默地渴望這個世界不要太過溫暖……
〈他體內有積雪〉
若有她這樣的一雙眼與一顆心,又何須在散文可不可以虛構這樣的假議題上糾結?
好的散文當如一個轉身,一個回眸,人生況味已盡在其中。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