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小鎮,最神奇的事情即將發生……
就算是騎著阿嬤牌單車,也可以擁抱彩色的人生!
這個小鎮什麼都沒有,連自強號都不願意停下來。阿丁被送去小鎮,還是因為一個冏到不行的原因……阿丁的老爸因為缺錢,突發奇想跑去搶劫超商,卻馬上被警方逮捕;老媽早就離婚再嫁,沒有多餘心力照顧他。無家可回的阿丁,被送去世界上唯一願意收留他的地方——位於花蓮偏僻小鎮的阿嬤家。
悶蛋小鎮果然很悶,空蕩蕩得簡直像個鬼城。全鎮以一個小小的圓環為中心,十字型的主要街道只有兩間銀行、兩間郵局和一間羊羹店。全鎮所有的小吃店只賣一種東西叫做「悶蛋麵」,假日就會湧入吃麵的觀光客把小鎮塞爆,但平常簡直無聊得快要睡著。然而,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發生了……
阿丁和紅辣椒車隊的大隊長阿英成了好朋友、認識了邊騎腳踏車邊發出火車鳴笛聲的奇妙人物——光華號、還愛上了隔壁班的漂亮女生華小芬。就在他覺得悶到快要爆炸的時候,另一個國中的腳踏車隊,對阿英的紅辣椒車隊下戰帖,挑戰他們以接力的方式騎上海拔八百公尺的金針山;在此同時,造成警方重傷致死的槍擊要犯,悄悄潛入東部山區,阿丁和他的一群好朋友,也展開了有生以來最驚險刺激的冒險……
人生第一次離開城市、人生第一次騎腳踏車長征、人生第一次戀愛告白、人生第一次圍剿匪徒、人生第一次上電視,全都發生在這個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的奇妙小鎮。少兒小說家張友漁以幽默詼諧的口吻,把慘淡少年時「哪裡也去不了、啥事都覺得很無聊」的「悶感」描寫得入木三分。很悶的心情對比高潮迭起的劇情,讓故事產生一種獨特的張力,吸引讀者一頁頁往下看。從小在東部長大的張友漁,更精確掌握了典型台灣小鎮的氣味和氛圍,將小鎮和小鎮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使讀者重新感受平凡生活、平凡小鎮中最不平凡的魅力。
本書特色
★屬於台灣的真正青少年小說,貼切描寫出台灣孩子的成長經驗!
★融入故鄉情感的動人傑作,重新發掘台灣小鎮之美!
★少兒文學專家、閱讀推廣老師、作家、花蓮在地人齊聲推薦!
★附有實地走訪「悶蛋小鎮」的地圖和景點介紹,帶著《悶蛋小鎮》來一趟花蓮小旅行吧!
就算是騎著阿嬤牌單車,也可以擁抱彩色的人生!
這個小鎮什麼都沒有,連自強號都不願意停下來。阿丁被送去小鎮,還是因為一個冏到不行的原因……阿丁的老爸因為缺錢,突發奇想跑去搶劫超商,卻馬上被警方逮捕;老媽早就離婚再嫁,沒有多餘心力照顧他。無家可回的阿丁,被送去世界上唯一願意收留他的地方——位於花蓮偏僻小鎮的阿嬤家。
悶蛋小鎮果然很悶,空蕩蕩得簡直像個鬼城。全鎮以一個小小的圓環為中心,十字型的主要街道只有兩間銀行、兩間郵局和一間羊羹店。全鎮所有的小吃店只賣一種東西叫做「悶蛋麵」,假日就會湧入吃麵的觀光客把小鎮塞爆,但平常簡直無聊得快要睡著。然而,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發生了……
阿丁和紅辣椒車隊的大隊長阿英成了好朋友、認識了邊騎腳踏車邊發出火車鳴笛聲的奇妙人物——光華號、還愛上了隔壁班的漂亮女生華小芬。就在他覺得悶到快要爆炸的時候,另一個國中的腳踏車隊,對阿英的紅辣椒車隊下戰帖,挑戰他們以接力的方式騎上海拔八百公尺的金針山;在此同時,造成警方重傷致死的槍擊要犯,悄悄潛入東部山區,阿丁和他的一群好朋友,也展開了有生以來最驚險刺激的冒險……
人生第一次離開城市、人生第一次騎腳踏車長征、人生第一次戀愛告白、人生第一次圍剿匪徒、人生第一次上電視,全都發生在這個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的奇妙小鎮。少兒小說家張友漁以幽默詼諧的口吻,把慘淡少年時「哪裡也去不了、啥事都覺得很無聊」的「悶感」描寫得入木三分。很悶的心情對比高潮迭起的劇情,讓故事產生一種獨特的張力,吸引讀者一頁頁往下看。從小在東部長大的張友漁,更精確掌握了典型台灣小鎮的氣味和氛圍,將小鎮和小鎮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使讀者重新感受平凡生活、平凡小鎮中最不平凡的魅力。
本書特色
★屬於台灣的真正青少年小說,貼切描寫出台灣孩子的成長經驗!
★融入故鄉情感的動人傑作,重新發掘台灣小鎮之美!
★少兒文學專家、閱讀推廣老師、作家、花蓮在地人齊聲推薦!
★附有實地走訪「悶蛋小鎮」的地圖和景點介紹,帶著《悶蛋小鎮》來一趟花蓮小旅行吧!
目錄
自序 沒有什麼的小鎮
第一章 他是不是你爸爸?
第二章 還好,我還有媽媽
第三章 敲擊鍋蓋的聲音
第四章 璞玉的故事
第五章 光華號
第六章 沙漠中的一朵美麗小花
第七章 自強號不想停悶蛋小鎮
第八章 戰帖
第九章 我的悶蛋戀愛
第十章 麵包店裡的怪客
第十一章 阿嬤的三輪車
第十二章 紅辣椒上路
第十三章 監獄裡的老爸
第十四章 剿匪記
第十五章 會長高的悶蛋大橋
推薦文 克服無聊,尋找生活中的小趣味 林偉信
推薦文 人生不悶蛋,像璞玉一樣閃閃發亮 黃秋芳
推薦文 處處充滿驚奇的冒險之旅 傅林統
推薦文 好多新鮮事,就在自己的家鄉 王玉萍
推薦文 好山好水不無聊,發掘台灣小鎮的美好 許慧貞
附錄 真實世界裡的悶蛋小鎮:玉里
第一章 他是不是你爸爸?
第二章 還好,我還有媽媽
第三章 敲擊鍋蓋的聲音
第四章 璞玉的故事
第五章 光華號
第六章 沙漠中的一朵美麗小花
第七章 自強號不想停悶蛋小鎮
第八章 戰帖
第九章 我的悶蛋戀愛
第十章 麵包店裡的怪客
第十一章 阿嬤的三輪車
第十二章 紅辣椒上路
第十三章 監獄裡的老爸
第十四章 剿匪記
第十五章 會長高的悶蛋大橋
推薦文 克服無聊,尋找生活中的小趣味 林偉信
推薦文 人生不悶蛋,像璞玉一樣閃閃發亮 黃秋芳
推薦文 處處充滿驚奇的冒險之旅 傅林統
推薦文 好多新鮮事,就在自己的家鄉 王玉萍
推薦文 好山好水不無聊,發掘台灣小鎮的美好 許慧貞
附錄 真實世界裡的悶蛋小鎮:玉里
序/導讀
自序
沒有什麼的小鎮 文∕張友漁
有一年夏天,我回小鎮探望媽媽,趁著媽媽睡午覺的時候,騎著單車想去街上逛逛。豔陽曬得小鎮慵懶得像就要融化的冰淇淋,街道上沒什麼人在走動,所有的店都開著,卻不見任何客人進入店裡交易;連平常見人見車就拔足狂吠狂追的黑狗,也趴在屋簷下連眼皮都懶得抬起來;空氣裡的氧氣彷彿被陽光給蒸發了,我用力的吸了幾口,卻沒有半點新鮮氧氣進入肺部,感覺就要窒息了;才騎過圓環,忽然一個強烈的念頭衝上腦門:「這個小鎮真是悶蛋啊!」
於是,這本書就誕生了。
我的朋友有一次從彰化某個小鎮回來,這麼告訴我:「我覺得鄉下小鎮好悶喔!在那裡住一天就受不了了。」
悶?為什麼悶呢?沒有百貨公司、沒有漢堡、炸雞店,沒有大書店,也沒有像樣的咖啡館?這樣一個沒得逛街花錢的地方,簡直悶蛋到無以復加。
台灣到底有多少個悶蛋小鎮啊!
不久前我去了馬來西亞的亞庇旅行。朋友安排了一個行程,從亞庇坐一個多小時公車到一個叫做葩葩魯(papar)的小鎮。
「那裡有什麼?」我問。朋友這樣安排,我猜想葩葩魯也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小鎮,才值得我們搭乘費時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小巴前往。
沒想到,我朋友淡淡然的說:「沒有什麼。」
啊!沒有什麼的小鎮,我們為什麼要去?(我們只是在進行一個無景點的旅行,坐小巴士到葩葩魯,然後轉搭火車回亞庇,體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
心裡的疑問剛剛升起,我就非常非常期待前往這個「沒有什麼」的小鎮。我想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沒有什麼?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是一種挑戰,我敏銳的雙眼一定能在「沒有什麼」當中找出「一點什麼」。
逛完整個小鎮後,差一點就要下「這個小鎮真的沒有什麼」的結論時,我看見了,一棟兩層樓的木造房子,二樓窗戶邊有一張微笑的臉,那微笑很美。有美麗微笑的小鎮,怎還能說沒什麼?
幾年前,有一列自強號忽然不想停靠小鎮,想從台東直達花蓮。
這怎麼可以呢?火車怎麼可以這樣無情的在小鎮呼嘯而過,停也不停一下呢?那是一種背叛啊!於是小鎮民代發起簽名連署,傳達小鎮居民的心聲。那天,我剛好回到小鎮,於是陪著媽媽到設在火車站的連署站簽名。我看著不識字、只會簽自己名字的媽媽很認真的一比一畫的寫下自己的名字,我很感動,可以感覺到媽媽是真心愛著這個小鎮。
我們居住的小鎮,是否就真的那麼「沒有什麼」呢?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就發現小鎮的美,只是,我們太習慣遺忘和忽略了。
讓我們重新去搜尋一下,小鎮是否有某個你曾經揉進感情的地方?也許是某條街道的某一棵樹下,悄悄埋藏著你第一次約會的羞澀記憶?也許是,一間有意思的餐廳?也許是,一間你小時候非常抗拒的理髮店?這些地方因為埋藏著故事,而在小鎮裡發出獨特的亮光。
圓環旁邊有一條長長的巷子,巷子的入口處高高掛起一塊木頭的招牌,招牌上寫著「白玉茶室」。巷子底就是白玉茶室,那是一個風月場所。我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姑媽獨居在茶室隔壁,媽媽常常吩咐我帶一些家裡種的菜去探望姑媽。於是我經常騎著單車進出那條長長的巷子。巷子底的神秘風景,讓我好奇不已。有一次,我假裝騎單車騎過頭,逮住機會往裡頭瞧,只見空空的庭院,什麼人也沒有。後來姑媽將兩間空房間出租給隔壁的女子,其中一間房間的門經常不關,虛掩的門縫又讓我忍不住好奇的往裡頭窺看,幽暗的屋裡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紙扇子不停搧動的聲音。
姑媽過世後,巷子裡的房子也賣出去了。每次回到小鎮,經過那長長的空寂的巷子,總忍不住多看幾眼。很多時候,我們特地回到小鎮追尋,將空虛的內在重新裝填歡愉的憂傷的遺憾的記憶,因為童年的往事是靈魂的點心食糧。
小鎮車站前的光復路上有一間餐廳,我很喜歡那間餐廳,因為,那是我和媽媽最常約會的餐廳。每次回到小鎮,我都會帶媽媽到這間餐廳用餐。每一次都給媽媽叫一份魚的套餐,給自己點了義大利麵。我們會有很多對話,每一次都重複一樣的對話,好像我們是為了說那些話才進餐廳似的。
久而久之,每次經過藍色小山餐廳,我就會想起和媽媽坐在窗邊用餐以及說話的情景。藍色小山餐廳悄悄的為我收藏著我與媽媽許多美好的時刻,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心中一個小小的鄉愁。
書裡的小鎮其實很有什麼,只是,少年丁一丁用另一種不屑的口吻與態度,逞強式的認為,這沒有什麼,那也沒有什麼,反其道的以故意貶損的方式把小鎮的特色介紹出來,最後的結論,仍然賭氣式的說:「這個小鎮真的沒有什麼。」
你也覺得自己居住的小鎮是個無聊的大悶蛋嗎?
很多年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到宜蘭南澳鄉的澳花村旅行,在澳花國小操場遇見兩個年紀約五、六歲的小女孩,她們很快樂的騎著小單車在繞圈子。我陪著她們玩耍了一會兒後,問她們:「澳花村哪裡最漂亮?」
其中一個大眼睛的女孩隨手指了一個方向說:「那裡。」
那裡是哪裡?我問。
「我家。」大眼睛的女孩這麼說。
聽到這樣的答案,你怎麼能不微笑呢!
推薦文(一)
克服無聊,尋找平凡生活中的小趣味 文∕林偉信(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我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除了年輕時出外求學,我在花蓮居住超過了四十年。讀這本青少年小說讓我有很親切的地域熟悉感,因為,我有親戚、朋友就住在悶蛋小鎮,我也有同學和學生就在當地的中、小學(包括書中提到的「源城國小」、「三民國中」)教書,我也曾經聽過河裡「璞玉」的故事,同時,我也有好幾次騎車穿越悶蛋大橋、上赤科山看過金針花,而我更是從小就在小鎮圓環附近的店家吃悶蛋麵,一直到現在。但最重要的是,我在花蓮生活了五十幾年的小鄉鎮,和悶蛋小鎮相比,不相上下,有時候也是同樣寂靜的讓人有著「悶」與「無聊」的感覺。
由於有這種熟悉的感覺,所以,當我在讀《悶蛋小鎮》時,很佩服作者對於青少年心理的觀察與書寫,因為,書中藉著各種趣味性的譬喻手法,把一個從繁華的高雄,來到「什麼都沒有」、「哪裡也去不了」的小鎮依親的國中生,內心裡的無聊與鬱悶完全精準的描繪了出來。
但,這本小說不只是在書寫一個慘淡少年悶爆的心情而已,它最精采的是,作者透過主角逐漸融入悶蛋小鎮的生活過程,帶領青少年瞭解:生活上的悶或不悶、無聊或不無聊,常常不單只是環境的問題,更是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與心態的問題。也就是,現實的環境常常不易改變,但我們卻能在和外在環境(包括人、事、物)的接觸與互動中,因為瞭解,從而調整了我們原先看事情的角度與心態,然後,就因為這樣的轉變,很神奇的,我們就會在原本看似平淡無味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一些新的趣味與意義。就像書中主角阿丁,當他願意和悶蛋小鎮的人、事、物接觸,並與他們形成互動、建立關係的同時,阿丁發現他竟然逐漸改變了他對小鎮的刻板印象——他看到了他先前忽略掉的一些身旁的人、事、物的趣味性,然後,這些小趣味改變了他原先的壞心情,讓「悶」變得不悶了,讓「無聊」變得有趣了。
在這本小說中,另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情節,那就是作者把一個悶蛋小鎮流傳已久的「璞玉的故事」-一個大家都聽說過、大家都相信「應該為真」、「八成為真」、但卻沒人親眼目睹的傳說,不斷的經由小鎮居民的不同轉述,穿插出現在主角阿丁的生活中。藉由小鎮居民對於平淡小鎮僅有的特殊與不平凡的傳奇事蹟的講述,讓我們看到「生活的事實」或許平淡,但我們卻可以為自己「平淡的生活」發掘出一些可傳講的「故事性元素」,經由故事性元素的加持來豐富與增添生活中的意義性,讓自己的日子在平淡中尋得一些自我滿足的趣味,就像是一些男生喜歡談他們當兵的故事一樣,他們常藉由故事性的敘說,將原本苦悶、難耐的兵役義務,傳講成可以滿足個人虛榮、並且對人炫耀的英雄好漢的事蹟。
而此一情節的安排,讀來也和近日李安導演的新作「少年Pi的奇幻之旅」,劇中主角對於「海難故事」不同內容的敘說,不同人對不同故事版本的選擇與相信,就會產生極為不同的解讀與趣味一樣,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的來說,這本小說從一個國中生阿丁「觀看」與「融入」悶蛋小鎮的故事,提供了青少年們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並且帶領青少年從中學習紓解鬱悶與無聊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在平淡不變的人、事、物中,積極、主動的去幫自己找出一些生活上的小趣味與新意義,來克服悶與無聊的心情。它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給青少年閱讀、思考與討論、學習的精采小說。
推薦文(二)
人生不悶蛋,像璞玉一樣閃閃發亮 文∕黃秋芳(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我們都是悶蛋?
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悶蛋」,困在大同小異的「蛋殼」裡。表現不好的人,困在分數、評比,傾天瀑下的關切或責罵;表現特好的人,困在疲憊、壓力,隨時被檢視或推翻的恐懼;表現不好不壞的人,困在空洞、迷惑,沒有什麼被記得也沒什麼好記得。
沒有人生下來就「酷」得像哈利波特,在額頭上裂出正邪對決的閃電傷疤;更不可能有一種成長方式像獵命師、像《飢餓遊戲》、像任何一個我們熱情擁抱過的英雄,一路走來高潮迭起,痛快又過癮,大家都為著黏答答的各種不同理由,辛苦掙扎,動彈不得。
想要一輩子當個悶蛋,簡直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不必努力、不需要花心思,連我們生活著的地方,也像「悶蛋」,住在一個小型悶蛋,塞進一個更小的悶蛋移動,再擠進另一個大一點的悶蛋,上學,上班,回家,一日又一日,索然無味。
只有轉一個小小的彎,才能找到機會,發現比較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黃昏時候,在街頭、在車上,或者在任何一個人群流動的地方停下來,認真觀察每個人的表情,想像一下每張表情背後的故事。或者,打開《悶蛋小鎮》。先看看「住一天都受不了」的好悶好悶的小鎮;慢慢地,還會看到大樹、小巷、鐵軌、火車、三輪車、腳踏車、悶蛋麵、麵包店、遙遠的監獄;接著,朋友、夥伴、偷偷暗戀的對象,像會「長」人的聚寶盆,悄悄從生活中養出更多人、更多記憶;忽然,在某個來不及眨眼的「意外瞬間」,手槍、警匪、衛星定位,所有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驚奇脫軌,一下子都發生了……
悶蛋就是璞玉。
《悶蛋小鎮》這本書,就是藏在張友漁心中最簡單的璞玉。
她掙脫學歷和職場的限制,流動過台灣南北、飛走過海角天涯。單車環島四十六天、跟著戲班子跑全省;做過律師事務所打字員、送報生、花店司機、傳播公司文案企劃、電視編劇、專注於自然資產與地方文化的保育整理;前往921災區和車諾比災區做「蓋房子」的志工,到「沒有什麼」的國外,沒有目的地走走看看;轉換著各種素材,寫過深受歡迎的幾十本書。
無論人在哪裡,手邊進行著什麼樣計畫,心裡始終藏著一個複雜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她,是她的家,是她的童年,是她依存而又破碎的山川大樹……經過十幾年幾度提筆、又幾度放下的反覆斟酌,終於,在《再見吧!橄欖樹》這本書,寫出淡淡的泥土芬芳,也寫出漫長的青澀成長,更寫出一種愛的苦澀和甘甜,烙下最深刻的牽掛。
當她撤離童年那「永遠回不去了」的山坡,搬到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小鎮,只覺得新居處「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徹底成了個「悶蛋」。那些來不及放手的眷戀難捨,經過無限放大,已經分不清是真實還是虛構,是人間還是天上,只能一遍又一遍惆悵回眸,那棵大樹,是前世的情人,山上那一大團愛戀難捨的霧色,原來是小鎮人家仰望著的仙境。
透過文字,一層又一層裎露,終於,讓她的執著沉迷,褪下永遠不能回頭的魔魅色彩,從而在《悶蛋小鎮》這本書裡,揮去鑿開傷口的戀戀牽掛,寫出安定迷航的淡淡日常,凝視藏在「第二段童年」裡的歌哭哀喜,重現一個「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的美麗小鎮。
《再見吧!橄欖樹》見證著大樹、生靈、川洪、土地,穿織出「今生今世」的大視野;《悶蛋小鎮》卻只淡淡勾勒出一塊沒人見過的璞玉,就靜靜轉化成「此時此地」的小鏡頭,認真在小地方多用一點心,打開悶蛋,發現璞玉,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信仰,以及即將向前走去的光亮。
擁有土地和大樹的六悅,搬到缺少生態生機的小鎮,覺得很悶蛋;來自繁華大城的丁一丁,搬到沒有多元商機的小鎮,也覺得很悶蛋。活得最自在的是,從來沒有離開小鎮的阿英,專注活在「此時此地」,跨越性別印象、掙脫時空侷限,一點一滴,累積出不能複製不能重來的「今生今世」。
人人都有璞玉!
六悅、丁一丁、阿英,這些角色的名字,像預言,也像寓言,充滿精緻可喜的暗喻。
洋溢在《再見吧!橄欖樹》裡的淡淡憂傷,因為六悅找到救贖,種種黝暗恐慌,終而迎向光亮,「悅」就是一種選擇,欣然接受一切、感恩一切;漂浮在《悶蛋小鎮》的不安不滿,因為丁一丁的參與、關切,以及災難關健的奮力投入,他的生命經過這「釘一釘」的痛楚淬煉,終於也找到安身立命的依存;至於無處而不自得的「英」,這柔軟的草木菁華,正好牽引出「玉」是最堅定的石中精粹。
於是,從阿英開始,每個人的心中,都勾繪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璞玉故事,用各自不同的版本,傾注著全部的關切和想像。
阿英說,被偷走的璞玉像「房子」那麼大,心安定了,居處就安定了,至於被誰偷走了?她不在意,也不害怕;阿嬤說,璞玉像圓環,兜啊兜地,永遠兜不開她心愛的這個小鎮,自強號不停站,當然成為她「捍衛夢境」的大事,即便璞玉丟了,也將做成兩萬個手環,其實是為了兜住她心中的圓滿;隔壁班同學說,璞玉像三個書架疊起來那麼大,日後又賣給了磁磚工廠,正如我們輪迴在上學、工作的悶蛋裡;當警察的表叔說,璞玉直立的巴士,隨時可以突破、可以奔跑,最後被藝術家做成美麗石雕,就像他守護著的小鎮;「女朋友候選人」莊志芳,想像出兩扇流動的門板,沒有破案的未來,充滿可能,就連璞玉出土的位置,處在歐亞、菲律賓板塊邊界的不安,也都成為她最珍惜的資產,因為,這是全世界唯二、台灣唯一會長高的橋。
困在悶蛋裡的丁一丁,終於也發現他心中的璞玉像一節火車,雖然想要流動,但還是選擇了停留,堵在山洞門口,攔截妖怪,守護他,也守護著每一個他在乎的人,抵擋現實裡的千萬種挫折和考驗。
《悶蛋小鎮》的故事結束了,轉個彎,我們還有更多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時候,到台灣東部走走。我們會發現,有個小鎮叫「玉里」,以前叫做「璞石閣」,有人說,這是布農族語的譯音,意思是「灰塵」,秀姑巒溪的乾河床被風一吹,灰塵蔽日;也有人說,這是阿美族語音「派派可」,也就是四處盛產的「蕨」;還有人說這是一、兩百年前官兵初看到秀姑巒溪畔的純白大理石,如未磨的璞玉,在這裡建造起「閣」樓街道。
沒有什麼的小鎮 文∕張友漁
有一年夏天,我回小鎮探望媽媽,趁著媽媽睡午覺的時候,騎著單車想去街上逛逛。豔陽曬得小鎮慵懶得像就要融化的冰淇淋,街道上沒什麼人在走動,所有的店都開著,卻不見任何客人進入店裡交易;連平常見人見車就拔足狂吠狂追的黑狗,也趴在屋簷下連眼皮都懶得抬起來;空氣裡的氧氣彷彿被陽光給蒸發了,我用力的吸了幾口,卻沒有半點新鮮氧氣進入肺部,感覺就要窒息了;才騎過圓環,忽然一個強烈的念頭衝上腦門:「這個小鎮真是悶蛋啊!」
於是,這本書就誕生了。
我的朋友有一次從彰化某個小鎮回來,這麼告訴我:「我覺得鄉下小鎮好悶喔!在那裡住一天就受不了了。」
悶?為什麼悶呢?沒有百貨公司、沒有漢堡、炸雞店,沒有大書店,也沒有像樣的咖啡館?這樣一個沒得逛街花錢的地方,簡直悶蛋到無以復加。
台灣到底有多少個悶蛋小鎮啊!
不久前我去了馬來西亞的亞庇旅行。朋友安排了一個行程,從亞庇坐一個多小時公車到一個叫做葩葩魯(papar)的小鎮。
「那裡有什麼?」我問。朋友這樣安排,我猜想葩葩魯也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小鎮,才值得我們搭乘費時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小巴前往。
沒想到,我朋友淡淡然的說:「沒有什麼。」
啊!沒有什麼的小鎮,我們為什麼要去?(我們只是在進行一個無景點的旅行,坐小巴士到葩葩魯,然後轉搭火車回亞庇,體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
心裡的疑問剛剛升起,我就非常非常期待前往這個「沒有什麼」的小鎮。我想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沒有什麼?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是一種挑戰,我敏銳的雙眼一定能在「沒有什麼」當中找出「一點什麼」。
逛完整個小鎮後,差一點就要下「這個小鎮真的沒有什麼」的結論時,我看見了,一棟兩層樓的木造房子,二樓窗戶邊有一張微笑的臉,那微笑很美。有美麗微笑的小鎮,怎還能說沒什麼?
幾年前,有一列自強號忽然不想停靠小鎮,想從台東直達花蓮。
這怎麼可以呢?火車怎麼可以這樣無情的在小鎮呼嘯而過,停也不停一下呢?那是一種背叛啊!於是小鎮民代發起簽名連署,傳達小鎮居民的心聲。那天,我剛好回到小鎮,於是陪著媽媽到設在火車站的連署站簽名。我看著不識字、只會簽自己名字的媽媽很認真的一比一畫的寫下自己的名字,我很感動,可以感覺到媽媽是真心愛著這個小鎮。
我們居住的小鎮,是否就真的那麼「沒有什麼」呢?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就發現小鎮的美,只是,我們太習慣遺忘和忽略了。
讓我們重新去搜尋一下,小鎮是否有某個你曾經揉進感情的地方?也許是某條街道的某一棵樹下,悄悄埋藏著你第一次約會的羞澀記憶?也許是,一間有意思的餐廳?也許是,一間你小時候非常抗拒的理髮店?這些地方因為埋藏著故事,而在小鎮裡發出獨特的亮光。
圓環旁邊有一條長長的巷子,巷子的入口處高高掛起一塊木頭的招牌,招牌上寫著「白玉茶室」。巷子底就是白玉茶室,那是一個風月場所。我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姑媽獨居在茶室隔壁,媽媽常常吩咐我帶一些家裡種的菜去探望姑媽。於是我經常騎著單車進出那條長長的巷子。巷子底的神秘風景,讓我好奇不已。有一次,我假裝騎單車騎過頭,逮住機會往裡頭瞧,只見空空的庭院,什麼人也沒有。後來姑媽將兩間空房間出租給隔壁的女子,其中一間房間的門經常不關,虛掩的門縫又讓我忍不住好奇的往裡頭窺看,幽暗的屋裡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紙扇子不停搧動的聲音。
姑媽過世後,巷子裡的房子也賣出去了。每次回到小鎮,經過那長長的空寂的巷子,總忍不住多看幾眼。很多時候,我們特地回到小鎮追尋,將空虛的內在重新裝填歡愉的憂傷的遺憾的記憶,因為童年的往事是靈魂的點心食糧。
小鎮車站前的光復路上有一間餐廳,我很喜歡那間餐廳,因為,那是我和媽媽最常約會的餐廳。每次回到小鎮,我都會帶媽媽到這間餐廳用餐。每一次都給媽媽叫一份魚的套餐,給自己點了義大利麵。我們會有很多對話,每一次都重複一樣的對話,好像我們是為了說那些話才進餐廳似的。
久而久之,每次經過藍色小山餐廳,我就會想起和媽媽坐在窗邊用餐以及說話的情景。藍色小山餐廳悄悄的為我收藏著我與媽媽許多美好的時刻,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心中一個小小的鄉愁。
書裡的小鎮其實很有什麼,只是,少年丁一丁用另一種不屑的口吻與態度,逞強式的認為,這沒有什麼,那也沒有什麼,反其道的以故意貶損的方式把小鎮的特色介紹出來,最後的結論,仍然賭氣式的說:「這個小鎮真的沒有什麼。」
你也覺得自己居住的小鎮是個無聊的大悶蛋嗎?
很多年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到宜蘭南澳鄉的澳花村旅行,在澳花國小操場遇見兩個年紀約五、六歲的小女孩,她們很快樂的騎著小單車在繞圈子。我陪著她們玩耍了一會兒後,問她們:「澳花村哪裡最漂亮?」
其中一個大眼睛的女孩隨手指了一個方向說:「那裡。」
那裡是哪裡?我問。
「我家。」大眼睛的女孩這麼說。
聽到這樣的答案,你怎麼能不微笑呢!
推薦文(一)
克服無聊,尋找平凡生活中的小趣味 文∕林偉信(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我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除了年輕時出外求學,我在花蓮居住超過了四十年。讀這本青少年小說讓我有很親切的地域熟悉感,因為,我有親戚、朋友就住在悶蛋小鎮,我也有同學和學生就在當地的中、小學(包括書中提到的「源城國小」、「三民國中」)教書,我也曾經聽過河裡「璞玉」的故事,同時,我也有好幾次騎車穿越悶蛋大橋、上赤科山看過金針花,而我更是從小就在小鎮圓環附近的店家吃悶蛋麵,一直到現在。但最重要的是,我在花蓮生活了五十幾年的小鄉鎮,和悶蛋小鎮相比,不相上下,有時候也是同樣寂靜的讓人有著「悶」與「無聊」的感覺。
由於有這種熟悉的感覺,所以,當我在讀《悶蛋小鎮》時,很佩服作者對於青少年心理的觀察與書寫,因為,書中藉著各種趣味性的譬喻手法,把一個從繁華的高雄,來到「什麼都沒有」、「哪裡也去不了」的小鎮依親的國中生,內心裡的無聊與鬱悶完全精準的描繪了出來。
但,這本小說不只是在書寫一個慘淡少年悶爆的心情而已,它最精采的是,作者透過主角逐漸融入悶蛋小鎮的生活過程,帶領青少年瞭解:生活上的悶或不悶、無聊或不無聊,常常不單只是環境的問題,更是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與心態的問題。也就是,現實的環境常常不易改變,但我們卻能在和外在環境(包括人、事、物)的接觸與互動中,因為瞭解,從而調整了我們原先看事情的角度與心態,然後,就因為這樣的轉變,很神奇的,我們就會在原本看似平淡無味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一些新的趣味與意義。就像書中主角阿丁,當他願意和悶蛋小鎮的人、事、物接觸,並與他們形成互動、建立關係的同時,阿丁發現他竟然逐漸改變了他對小鎮的刻板印象——他看到了他先前忽略掉的一些身旁的人、事、物的趣味性,然後,這些小趣味改變了他原先的壞心情,讓「悶」變得不悶了,讓「無聊」變得有趣了。
在這本小說中,另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情節,那就是作者把一個悶蛋小鎮流傳已久的「璞玉的故事」-一個大家都聽說過、大家都相信「應該為真」、「八成為真」、但卻沒人親眼目睹的傳說,不斷的經由小鎮居民的不同轉述,穿插出現在主角阿丁的生活中。藉由小鎮居民對於平淡小鎮僅有的特殊與不平凡的傳奇事蹟的講述,讓我們看到「生活的事實」或許平淡,但我們卻可以為自己「平淡的生活」發掘出一些可傳講的「故事性元素」,經由故事性元素的加持來豐富與增添生活中的意義性,讓自己的日子在平淡中尋得一些自我滿足的趣味,就像是一些男生喜歡談他們當兵的故事一樣,他們常藉由故事性的敘說,將原本苦悶、難耐的兵役義務,傳講成可以滿足個人虛榮、並且對人炫耀的英雄好漢的事蹟。
而此一情節的安排,讀來也和近日李安導演的新作「少年Pi的奇幻之旅」,劇中主角對於「海難故事」不同內容的敘說,不同人對不同故事版本的選擇與相信,就會產生極為不同的解讀與趣味一樣,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的來說,這本小說從一個國中生阿丁「觀看」與「融入」悶蛋小鎮的故事,提供了青少年們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並且帶領青少年從中學習紓解鬱悶與無聊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在平淡不變的人、事、物中,積極、主動的去幫自己找出一些生活上的小趣味與新意義,來克服悶與無聊的心情。它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給青少年閱讀、思考與討論、學習的精采小說。
推薦文(二)
人生不悶蛋,像璞玉一樣閃閃發亮 文∕黃秋芳(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我們都是悶蛋?
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悶蛋」,困在大同小異的「蛋殼」裡。表現不好的人,困在分數、評比,傾天瀑下的關切或責罵;表現特好的人,困在疲憊、壓力,隨時被檢視或推翻的恐懼;表現不好不壞的人,困在空洞、迷惑,沒有什麼被記得也沒什麼好記得。
沒有人生下來就「酷」得像哈利波特,在額頭上裂出正邪對決的閃電傷疤;更不可能有一種成長方式像獵命師、像《飢餓遊戲》、像任何一個我們熱情擁抱過的英雄,一路走來高潮迭起,痛快又過癮,大家都為著黏答答的各種不同理由,辛苦掙扎,動彈不得。
想要一輩子當個悶蛋,簡直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不必努力、不需要花心思,連我們生活著的地方,也像「悶蛋」,住在一個小型悶蛋,塞進一個更小的悶蛋移動,再擠進另一個大一點的悶蛋,上學,上班,回家,一日又一日,索然無味。
只有轉一個小小的彎,才能找到機會,發現比較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黃昏時候,在街頭、在車上,或者在任何一個人群流動的地方停下來,認真觀察每個人的表情,想像一下每張表情背後的故事。或者,打開《悶蛋小鎮》。先看看「住一天都受不了」的好悶好悶的小鎮;慢慢地,還會看到大樹、小巷、鐵軌、火車、三輪車、腳踏車、悶蛋麵、麵包店、遙遠的監獄;接著,朋友、夥伴、偷偷暗戀的對象,像會「長」人的聚寶盆,悄悄從生活中養出更多人、更多記憶;忽然,在某個來不及眨眼的「意外瞬間」,手槍、警匪、衛星定位,所有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驚奇脫軌,一下子都發生了……
悶蛋就是璞玉。
《悶蛋小鎮》這本書,就是藏在張友漁心中最簡單的璞玉。
她掙脫學歷和職場的限制,流動過台灣南北、飛走過海角天涯。單車環島四十六天、跟著戲班子跑全省;做過律師事務所打字員、送報生、花店司機、傳播公司文案企劃、電視編劇、專注於自然資產與地方文化的保育整理;前往921災區和車諾比災區做「蓋房子」的志工,到「沒有什麼」的國外,沒有目的地走走看看;轉換著各種素材,寫過深受歡迎的幾十本書。
無論人在哪裡,手邊進行著什麼樣計畫,心裡始終藏著一個複雜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她,是她的家,是她的童年,是她依存而又破碎的山川大樹……經過十幾年幾度提筆、又幾度放下的反覆斟酌,終於,在《再見吧!橄欖樹》這本書,寫出淡淡的泥土芬芳,也寫出漫長的青澀成長,更寫出一種愛的苦澀和甘甜,烙下最深刻的牽掛。
當她撤離童年那「永遠回不去了」的山坡,搬到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小鎮,只覺得新居處「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徹底成了個「悶蛋」。那些來不及放手的眷戀難捨,經過無限放大,已經分不清是真實還是虛構,是人間還是天上,只能一遍又一遍惆悵回眸,那棵大樹,是前世的情人,山上那一大團愛戀難捨的霧色,原來是小鎮人家仰望著的仙境。
透過文字,一層又一層裎露,終於,讓她的執著沉迷,褪下永遠不能回頭的魔魅色彩,從而在《悶蛋小鎮》這本書裡,揮去鑿開傷口的戀戀牽掛,寫出安定迷航的淡淡日常,凝視藏在「第二段童年」裡的歌哭哀喜,重現一個「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的美麗小鎮。
《再見吧!橄欖樹》見證著大樹、生靈、川洪、土地,穿織出「今生今世」的大視野;《悶蛋小鎮》卻只淡淡勾勒出一塊沒人見過的璞玉,就靜靜轉化成「此時此地」的小鏡頭,認真在小地方多用一點心,打開悶蛋,發現璞玉,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信仰,以及即將向前走去的光亮。
擁有土地和大樹的六悅,搬到缺少生態生機的小鎮,覺得很悶蛋;來自繁華大城的丁一丁,搬到沒有多元商機的小鎮,也覺得很悶蛋。活得最自在的是,從來沒有離開小鎮的阿英,專注活在「此時此地」,跨越性別印象、掙脫時空侷限,一點一滴,累積出不能複製不能重來的「今生今世」。
人人都有璞玉!
六悅、丁一丁、阿英,這些角色的名字,像預言,也像寓言,充滿精緻可喜的暗喻。
洋溢在《再見吧!橄欖樹》裡的淡淡憂傷,因為六悅找到救贖,種種黝暗恐慌,終而迎向光亮,「悅」就是一種選擇,欣然接受一切、感恩一切;漂浮在《悶蛋小鎮》的不安不滿,因為丁一丁的參與、關切,以及災難關健的奮力投入,他的生命經過這「釘一釘」的痛楚淬煉,終於也找到安身立命的依存;至於無處而不自得的「英」,這柔軟的草木菁華,正好牽引出「玉」是最堅定的石中精粹。
於是,從阿英開始,每個人的心中,都勾繪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璞玉故事,用各自不同的版本,傾注著全部的關切和想像。
阿英說,被偷走的璞玉像「房子」那麼大,心安定了,居處就安定了,至於被誰偷走了?她不在意,也不害怕;阿嬤說,璞玉像圓環,兜啊兜地,永遠兜不開她心愛的這個小鎮,自強號不停站,當然成為她「捍衛夢境」的大事,即便璞玉丟了,也將做成兩萬個手環,其實是為了兜住她心中的圓滿;隔壁班同學說,璞玉像三個書架疊起來那麼大,日後又賣給了磁磚工廠,正如我們輪迴在上學、工作的悶蛋裡;當警察的表叔說,璞玉直立的巴士,隨時可以突破、可以奔跑,最後被藝術家做成美麗石雕,就像他守護著的小鎮;「女朋友候選人」莊志芳,想像出兩扇流動的門板,沒有破案的未來,充滿可能,就連璞玉出土的位置,處在歐亞、菲律賓板塊邊界的不安,也都成為她最珍惜的資產,因為,這是全世界唯二、台灣唯一會長高的橋。
困在悶蛋裡的丁一丁,終於也發現他心中的璞玉像一節火車,雖然想要流動,但還是選擇了停留,堵在山洞門口,攔截妖怪,守護他,也守護著每一個他在乎的人,抵擋現實裡的千萬種挫折和考驗。
《悶蛋小鎮》的故事結束了,轉個彎,我們還有更多不悶的選擇。
試試看,找一個心情輕鬆的時候,到台灣東部走走。我們會發現,有個小鎮叫「玉里」,以前叫做「璞石閣」,有人說,這是布農族語的譯音,意思是「灰塵」,秀姑巒溪的乾河床被風一吹,灰塵蔽日;也有人說,這是阿美族語音「派派可」,也就是四處盛產的「蕨」;還有人說這是一、兩百年前官兵初看到秀姑巒溪畔的純白大理石,如未磨的璞玉,在這裡建造起「閣」樓街道。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