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延境內有石油
【原文】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①,土人以雉尾裛之②,乃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③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④蓋未知石煙之利也。石炭⑤煙亦大,墨人衣,予戲為〈延州〉詩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注釋】
①惘惘:石油和地下水流混雜,緩慢流出的樣子。
②裛:通「浥」,沾。
③識文:標記文字。
④造煤人:製造墨用煙灰的人。
⑤石炭:現在的煤炭。
【譯文】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時說「高奴縣內出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生於河流沿岸的沙石,與泉水混雜,慢慢地流出,當地的人用雉尾沾它,並將其採入罐中,石油的表面和濃漆非常相似,燃燒之後和麻絮非常相像,不過煙氣非常濃烈,帷幕沾上這種煙氣便會變黑。我猜想它的煙灰也是可以使用的,於是便嘗試將其掃起來製成墨,製造出來的墨黑光如漆,連松墨都比不上,於是便開始大量製造,標識文字為「延川石液」的墨便是。這種墨之後一定會在世間廣為流行,從我這裡只是個開始而已。因為石油比較多,生長於地下並沒有枯竭的時候,不像松木那樣有一天會枯竭。而今齊魯地區的松林已經沒有了,慢慢地到太行、京西、江南松山的大半也已經禿了。製墨的人大概現在還不知道可以從石油的煙灰中製墨獲利。煤炭的煙灰也非常大,人的衣服都可以被沾黑,我戲作了一首〈延州〉詩說:「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王東城善知人
【原文】
古人謂貴人多知人,以其閱人物多也。張鄧公為殿中丞,一見王東城,遂厚遇之,語必移時①。王公素所厚唯楊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則取茶囊具茶,他客莫與也。公之子弟,但聞「取茶囊」,則知大年至。一日公命「取茶囊」,群子弟皆出窺大年,及至,乃鄧公。他日,公複取茶囊,又往窺之,亦鄧公也。子弟乃問公:「張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張有貴人法,不十年當據吾座。」後果如其言。
【注釋】
①王東城:王旦,字子明,今山東人,北宋名相,諡號文正。
【譯文】
古人稱貴人大多都善於識人,是因為他們閱人無數的緣故。張鄧公任職殿中丞,一見到他,王東城便對他厚待有加,和他談話的時間也非常長。王東城向來只厚待楊大年,他有一個茶囊,只有楊大年來的時候,才會取出茶囊泡茶,其他的客人不會受到這樣的待遇。王東城家的子弟,只要聽「取茶囊」,就知道是楊大年來了。一天王東城命人「取茶囊」,眾子弟都出來看楊大年,等到之後,才發現是鄧公。又有一日,王東城又取茶囊,眾子弟又前去窺視,還是鄧公。於是子弟便問王東城:「張某人是什麼人,您要如此厚待他?」王東城說:「張鄧公有貴人的模樣,不出十年定會接替我的職位。」後來果然如他所言。
德一而報效之不同
【原文】
王延政據建州①,令大將章某守建州城,嘗遣部將刺事於軍前,後期當斬;惜其材,未有以處,歸語其妻。其妻連氏有賢智,私使人謂部將曰:「汝法當死,急逃乃免。」與之銀數十兩,曰:「徑行,無顧家也。」部將得以潛去,投江南李主,以隸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部將適主是役。城將陷,先諭城中:「能全連氏一門者,有重賞。」連氏使人謂之曰:「建民無罪,將軍幸赦之。妾夫婦罪當死,不敢圖生。若將不釋建民,妾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詞氣感慨,發於至誠。不得已為之,戢兵而入,一城獲全。至今連氏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連氏之後也。
又李景使大將胡則守江州②,江南國下,曹翰以兵圍之三年③,城堅不可破。一日,則怒一饔人鱠魚不精④,欲殺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滿地,奈何以一食殺士卒耶?」則乃舍之。此卒夜縋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虛實。先是,城西南依嶮,素不設備。卒乃引王師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則一門無遺類。二人者,其為德一也,何其報效之不同?
【注釋】
①王延政:人稱十三郎,今河南固始人。
②李景:南唐後主李璟。
③曹翰:今河北大名人。
④饔人:廚師。
【譯文】
王延政佔據建州,命令大將章某駐守建州城,章某曾經派遣自己的部將前去打探軍情,卻因為延誤了日期而理應受到斬刑;章某愛惜他的才能,並沒有將他處斬,章某回去之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連氏是個賢能智慧的人,她私下對這個部將說:「依法你應該會被處死,還是快快逃走以免殺身之禍。」並給了他幾十兩銀子,說:「你直接走吧,不需要顧及家裡。」這個部將得以潛逃,投奔江南李主,隸屬於查文徽的帳下。查文徽帶兵攻打王延政,這個部將恰好是這一次進攻的主將。建州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他對城中的人說:「能夠保全連氏一門的人,有重賞。」連氏派人對他說:「建州城的百姓沒有罪,請將軍赦免他們。我罪該當死,不敢圖生。如果不釋放建州城的百姓,我願意先死在百姓前面,誓死不會獨活。」這些話語讓人感慨萬千,尤為至誠。這個部將不得已為之,約束進城的部下,整個城池的百姓才得以保全。至今連氏一族乃是建安的大族,官至卿相的人綿延不斷,都是連氏的後人。
又有李璟派遣大將胡則駐守江州,國都被攻陷之後,曹翰帶兵圍攻江州三年,江州城牢不可破。一天,胡則因一個廚師烹煮的魚味道不好而發怒,想要將這個廚師殺掉。他的妻子急忙阻止他說:「士兵們堅守城池已經有好幾年了,屍骨滿地,又怎能因為一道食物而將士兵殺死呢?」胡則這才放了他。這個士兵連夜用繩子出城,投奔到曹翰帳下,將城中的虛實一一告之。之前,因為城西南地勢險要,所以向來沒有設防。這個士兵便引著曹翰的部隊從西南方向攻城。當夜便攻下了城池,胡則一門沒有一個存活下來的。他們二人的妻子,給予別人的恩惠都是一樣的,為何回報卻又如此的不同呢?
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
【原文】
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①,公唯啖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其子弟愬於公曰:「庖肉為饔人所私②,食肉不飽,乞治之。」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③?」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④。」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發人過皆類此。嘗宅門壞,主者徹屋新之,暫於廊廡下啟一門以出入。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門畢,複行正門,亦不問。有控馬卒,歲滿辭公,公問:「汝控馬幾時?」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人乎?」於是厚贈之。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背,方省也。
【注釋】
①埃墨:使……變黑的灰土,此處指的是鍋灰。
②饔人:廚師。
③料肉:定量供應的肉。
④廋:藏。
【譯文】
王文正太尉為人寬厚有器量,從未見過他發怒的模樣。飲食如若有不乾淨的情況,他也只是不吃罷了。家人便想要試試他的肚量,於是便在他的肉羹中投入了少量的鍋灰,王文正便只把米飯吃掉了。家人問他為什麼不吃肉羹?王文正回答說:「我偶爾不想吃肉。」又有一次,把他的飯弄上了鍋灰,王文正看到後說:「我今天不喜歡吃飯,可以只吃粥。」他的弟子曾經對王文正訴說:「肉都讓廚師私下拿了,肉吃不飽,乞求懲治廚師。」王文正說:「你們每天應得的肉量是多少?」回答說:「一斤,今天卻只得到了半斤,另外半斤讓廚師藏起來了。」王文正說:「如若給夠你們一斤肉可以吃得飽嗎?」弟子回答說:「給夠一斤肉自然是吃得飽。」王文正說:「此後每個人可以分得一斤半的肉。」王文正不喜歡揭發別人過失的故事大都類似於此。曾經王文正的宅門壞掉了,管家拆掉之後想要重新修繕,暫時從門廊下面開啟了一扇側門以供人出入。王文正來到側門,側門比較低,便趴在馬鞍上過去,什麼都沒有問。宅門修好後,才又從正門走,他還是什麼都不問。有一個負責牽馬的士兵,服役滿了之後來向王文正辭行,王文正說:「你牽馬多長時間了?」士兵回答說:「五年。」王文正說:「我卻不記得你。」士兵離去時,王文正又將他叫回來,說:「你是某人嗎?」於是便贈給了這個士兵不少的財物。原來這個士兵每天牽馬時,王文正只看到了他的後背,而從未看到過他的正面,當士兵告別離開的時候看到了他的後背,才想起來他是誰。
蔡河下曲有一豪家
【原文】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鄰有一豪家,日聞歌鐘之聲。其家僮僕數十人,常往來曼卿之門。曼卿呼一僕,問:「豪為何人?」對曰:「姓李氏,主人方二十歲,並無昆弟,家妾曳羅綺者數十人。」曼卿求欲見之,其人曰:「郎君素未嘗接士大夫,他人必不可見。然喜飲酒,屢言聞學士能飲酒,意亦似欲相見,待試問之。」一日,果使人延曼卿,曼卿即著帽往見之。坐於堂上,久之方出。主人者頭巾,系勒帛,都不具衣冠。見曼卿,全不知拱揖之禮。引曼卿入一別館,供張赫然。坐良久,有二鬟妾各持一小槃至曼卿前,槃中紅牙牌十餘。其一槃是酒名,凡十餘品,令曼卿擇一牌;其一槃肴饌名,令擇五品。既而二鬟去,有群妓十餘人,各執肴果、樂器,妝服、人品皆豔麗粲然。一妓酌酒以進,酒罷樂作;群妓執果肴者,萃立其前,食罷則分列其左右,京師人謂之「軟槃」。酒五行,群妓皆退,主人者亦翩然而入,略不揖客,曼卿獨步而出。曼卿言:「豪者之狀,懵然愚①,殆不分菽麥,而奉養如此,極可怪也。」他日試使人通鄭重,則閉門不納,亦無應門者。問其近鄰,云:「其人未嘗與人往還,雖鄰家亦不識面。」古人謂之「錢癡」,信有之。
【注釋】
① 愚:愚笨癡呆。
【譯文】
石曼卿居住在蔡河下曲,鄰居是一個富豪之家,每天都可以聽到從裡面傳出的樂器聲。這家有幾十個童僕,經常從石曼卿的家門口路過。石曼卿叫住一個童僕,問:「這個富豪是什麼人?」童僕回答說:「李氏,主人剛剛二十歲,沒有兄弟,穿著羅綺的家妾有幾十個人。」石曼卿想要見見他,這個童僕說:「我們家主人連士人都未曾來往過,其他人等一定是不可以見的。不過主人喜歡喝酒,多次聽說您也能飲酒,他也想和您見面,等我試著去詢問一下吧。」一天,這個富豪果然派人去請石曼卿,石曼卿即刻戴好帽子便前去了。石曼卿坐在這家人的客廳裡,很久之後主人才出來招待他。主人戴著頭巾,系著絲腰帶,連會客時的服裝都沒有穿。看到石曼卿,全然都不知道行拱揖之禮。他將石曼卿帶到另一個房間內,陳設很是富麗堂皇。坐了很久之後,有兩個丫鬟各自拿著一個小盤子來到石曼卿面前,盤子裡放著十幾枚紅牙牌。其中的一個盤子裡寫的是酒名,共有十幾種,讓石曼卿選擇其中的一種;另一個盤子裡裝的是菜肴名,讓石曼卿選擇五種。既而兩個丫鬟離開,又有十幾個女子,各自拿著肴果、樂器,妝服、人品都豔麗粲然。一個女子斟好酒送上來,喝完酒後便開始奏樂;其他的女子拿著水果菜肴,簇擁在他們兩個人面前,用完餐後這些女子又分列在他們左右,京師的人稱為「軟碟」。酒過五巡,這些女子就全部退下了,主人也翩然進去,並沒有行送客之禮,石曼卿獨自從他家裡離開。石曼卿說:「富豪的樣子,懵然而又愚呆,大概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而卻又有如此優厚的待遇,是極為奇怪的事情。」他日石曼卿又讓人前去問候,這家人卻是閉門不應,也沒有人來回話。問他附近的鄰居,說:「這個人從未和他人來往過,雖然是鄰居,但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古人所說的「錢癡」,果然是有的。
【原文】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①,土人以雉尾裛之②,乃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③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④蓋未知石煙之利也。石炭⑤煙亦大,墨人衣,予戲為〈延州〉詩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注釋】
①惘惘:石油和地下水流混雜,緩慢流出的樣子。
②裛:通「浥」,沾。
③識文:標記文字。
④造煤人:製造墨用煙灰的人。
⑤石炭:現在的煤炭。
【譯文】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時說「高奴縣內出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生於河流沿岸的沙石,與泉水混雜,慢慢地流出,當地的人用雉尾沾它,並將其採入罐中,石油的表面和濃漆非常相似,燃燒之後和麻絮非常相像,不過煙氣非常濃烈,帷幕沾上這種煙氣便會變黑。我猜想它的煙灰也是可以使用的,於是便嘗試將其掃起來製成墨,製造出來的墨黑光如漆,連松墨都比不上,於是便開始大量製造,標識文字為「延川石液」的墨便是。這種墨之後一定會在世間廣為流行,從我這裡只是個開始而已。因為石油比較多,生長於地下並沒有枯竭的時候,不像松木那樣有一天會枯竭。而今齊魯地區的松林已經沒有了,慢慢地到太行、京西、江南松山的大半也已經禿了。製墨的人大概現在還不知道可以從石油的煙灰中製墨獲利。煤炭的煙灰也非常大,人的衣服都可以被沾黑,我戲作了一首〈延州〉詩說:「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王東城善知人
【原文】
古人謂貴人多知人,以其閱人物多也。張鄧公為殿中丞,一見王東城,遂厚遇之,語必移時①。王公素所厚唯楊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則取茶囊具茶,他客莫與也。公之子弟,但聞「取茶囊」,則知大年至。一日公命「取茶囊」,群子弟皆出窺大年,及至,乃鄧公。他日,公複取茶囊,又往窺之,亦鄧公也。子弟乃問公:「張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張有貴人法,不十年當據吾座。」後果如其言。
【注釋】
①王東城:王旦,字子明,今山東人,北宋名相,諡號文正。
【譯文】
古人稱貴人大多都善於識人,是因為他們閱人無數的緣故。張鄧公任職殿中丞,一見到他,王東城便對他厚待有加,和他談話的時間也非常長。王東城向來只厚待楊大年,他有一個茶囊,只有楊大年來的時候,才會取出茶囊泡茶,其他的客人不會受到這樣的待遇。王東城家的子弟,只要聽「取茶囊」,就知道是楊大年來了。一天王東城命人「取茶囊」,眾子弟都出來看楊大年,等到之後,才發現是鄧公。又有一日,王東城又取茶囊,眾子弟又前去窺視,還是鄧公。於是子弟便問王東城:「張某人是什麼人,您要如此厚待他?」王東城說:「張鄧公有貴人的模樣,不出十年定會接替我的職位。」後來果然如他所言。
德一而報效之不同
【原文】
王延政據建州①,令大將章某守建州城,嘗遣部將刺事於軍前,後期當斬;惜其材,未有以處,歸語其妻。其妻連氏有賢智,私使人謂部將曰:「汝法當死,急逃乃免。」與之銀數十兩,曰:「徑行,無顧家也。」部將得以潛去,投江南李主,以隸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部將適主是役。城將陷,先諭城中:「能全連氏一門者,有重賞。」連氏使人謂之曰:「建民無罪,將軍幸赦之。妾夫婦罪當死,不敢圖生。若將不釋建民,妾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詞氣感慨,發於至誠。不得已為之,戢兵而入,一城獲全。至今連氏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連氏之後也。
又李景使大將胡則守江州②,江南國下,曹翰以兵圍之三年③,城堅不可破。一日,則怒一饔人鱠魚不精④,欲殺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滿地,奈何以一食殺士卒耶?」則乃舍之。此卒夜縋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虛實。先是,城西南依嶮,素不設備。卒乃引王師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則一門無遺類。二人者,其為德一也,何其報效之不同?
【注釋】
①王延政:人稱十三郎,今河南固始人。
②李景:南唐後主李璟。
③曹翰:今河北大名人。
④饔人:廚師。
【譯文】
王延政佔據建州,命令大將章某駐守建州城,章某曾經派遣自己的部將前去打探軍情,卻因為延誤了日期而理應受到斬刑;章某愛惜他的才能,並沒有將他處斬,章某回去之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連氏是個賢能智慧的人,她私下對這個部將說:「依法你應該會被處死,還是快快逃走以免殺身之禍。」並給了他幾十兩銀子,說:「你直接走吧,不需要顧及家裡。」這個部將得以潛逃,投奔江南李主,隸屬於查文徽的帳下。查文徽帶兵攻打王延政,這個部將恰好是這一次進攻的主將。建州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他對城中的人說:「能夠保全連氏一門的人,有重賞。」連氏派人對他說:「建州城的百姓沒有罪,請將軍赦免他們。我罪該當死,不敢圖生。如果不釋放建州城的百姓,我願意先死在百姓前面,誓死不會獨活。」這些話語讓人感慨萬千,尤為至誠。這個部將不得已為之,約束進城的部下,整個城池的百姓才得以保全。至今連氏一族乃是建安的大族,官至卿相的人綿延不斷,都是連氏的後人。
又有李璟派遣大將胡則駐守江州,國都被攻陷之後,曹翰帶兵圍攻江州三年,江州城牢不可破。一天,胡則因一個廚師烹煮的魚味道不好而發怒,想要將這個廚師殺掉。他的妻子急忙阻止他說:「士兵們堅守城池已經有好幾年了,屍骨滿地,又怎能因為一道食物而將士兵殺死呢?」胡則這才放了他。這個士兵連夜用繩子出城,投奔到曹翰帳下,將城中的虛實一一告之。之前,因為城西南地勢險要,所以向來沒有設防。這個士兵便引著曹翰的部隊從西南方向攻城。當夜便攻下了城池,胡則一門沒有一個存活下來的。他們二人的妻子,給予別人的恩惠都是一樣的,為何回報卻又如此的不同呢?
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
【原文】
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①,公唯啖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其子弟愬於公曰:「庖肉為饔人所私②,食肉不飽,乞治之。」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③?」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④。」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發人過皆類此。嘗宅門壞,主者徹屋新之,暫於廊廡下啟一門以出入。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門畢,複行正門,亦不問。有控馬卒,歲滿辭公,公問:「汝控馬幾時?」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人乎?」於是厚贈之。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背,方省也。
【注釋】
①埃墨:使……變黑的灰土,此處指的是鍋灰。
②饔人:廚師。
③料肉:定量供應的肉。
④廋:藏。
【譯文】
王文正太尉為人寬厚有器量,從未見過他發怒的模樣。飲食如若有不乾淨的情況,他也只是不吃罷了。家人便想要試試他的肚量,於是便在他的肉羹中投入了少量的鍋灰,王文正便只把米飯吃掉了。家人問他為什麼不吃肉羹?王文正回答說:「我偶爾不想吃肉。」又有一次,把他的飯弄上了鍋灰,王文正看到後說:「我今天不喜歡吃飯,可以只吃粥。」他的弟子曾經對王文正訴說:「肉都讓廚師私下拿了,肉吃不飽,乞求懲治廚師。」王文正說:「你們每天應得的肉量是多少?」回答說:「一斤,今天卻只得到了半斤,另外半斤讓廚師藏起來了。」王文正說:「如若給夠你們一斤肉可以吃得飽嗎?」弟子回答說:「給夠一斤肉自然是吃得飽。」王文正說:「此後每個人可以分得一斤半的肉。」王文正不喜歡揭發別人過失的故事大都類似於此。曾經王文正的宅門壞掉了,管家拆掉之後想要重新修繕,暫時從門廊下面開啟了一扇側門以供人出入。王文正來到側門,側門比較低,便趴在馬鞍上過去,什麼都沒有問。宅門修好後,才又從正門走,他還是什麼都不問。有一個負責牽馬的士兵,服役滿了之後來向王文正辭行,王文正說:「你牽馬多長時間了?」士兵回答說:「五年。」王文正說:「我卻不記得你。」士兵離去時,王文正又將他叫回來,說:「你是某人嗎?」於是便贈給了這個士兵不少的財物。原來這個士兵每天牽馬時,王文正只看到了他的後背,而從未看到過他的正面,當士兵告別離開的時候看到了他的後背,才想起來他是誰。
蔡河下曲有一豪家
【原文】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鄰有一豪家,日聞歌鐘之聲。其家僮僕數十人,常往來曼卿之門。曼卿呼一僕,問:「豪為何人?」對曰:「姓李氏,主人方二十歲,並無昆弟,家妾曳羅綺者數十人。」曼卿求欲見之,其人曰:「郎君素未嘗接士大夫,他人必不可見。然喜飲酒,屢言聞學士能飲酒,意亦似欲相見,待試問之。」一日,果使人延曼卿,曼卿即著帽往見之。坐於堂上,久之方出。主人者頭巾,系勒帛,都不具衣冠。見曼卿,全不知拱揖之禮。引曼卿入一別館,供張赫然。坐良久,有二鬟妾各持一小槃至曼卿前,槃中紅牙牌十餘。其一槃是酒名,凡十餘品,令曼卿擇一牌;其一槃肴饌名,令擇五品。既而二鬟去,有群妓十餘人,各執肴果、樂器,妝服、人品皆豔麗粲然。一妓酌酒以進,酒罷樂作;群妓執果肴者,萃立其前,食罷則分列其左右,京師人謂之「軟槃」。酒五行,群妓皆退,主人者亦翩然而入,略不揖客,曼卿獨步而出。曼卿言:「豪者之狀,懵然愚①,殆不分菽麥,而奉養如此,極可怪也。」他日試使人通鄭重,則閉門不納,亦無應門者。問其近鄰,云:「其人未嘗與人往還,雖鄰家亦不識面。」古人謂之「錢癡」,信有之。
【注釋】
① 愚:愚笨癡呆。
【譯文】
石曼卿居住在蔡河下曲,鄰居是一個富豪之家,每天都可以聽到從裡面傳出的樂器聲。這家有幾十個童僕,經常從石曼卿的家門口路過。石曼卿叫住一個童僕,問:「這個富豪是什麼人?」童僕回答說:「李氏,主人剛剛二十歲,沒有兄弟,穿著羅綺的家妾有幾十個人。」石曼卿想要見見他,這個童僕說:「我們家主人連士人都未曾來往過,其他人等一定是不可以見的。不過主人喜歡喝酒,多次聽說您也能飲酒,他也想和您見面,等我試著去詢問一下吧。」一天,這個富豪果然派人去請石曼卿,石曼卿即刻戴好帽子便前去了。石曼卿坐在這家人的客廳裡,很久之後主人才出來招待他。主人戴著頭巾,系著絲腰帶,連會客時的服裝都沒有穿。看到石曼卿,全然都不知道行拱揖之禮。他將石曼卿帶到另一個房間內,陳設很是富麗堂皇。坐了很久之後,有兩個丫鬟各自拿著一個小盤子來到石曼卿面前,盤子裡放著十幾枚紅牙牌。其中的一個盤子裡寫的是酒名,共有十幾種,讓石曼卿選擇其中的一種;另一個盤子裡裝的是菜肴名,讓石曼卿選擇五種。既而兩個丫鬟離開,又有十幾個女子,各自拿著肴果、樂器,妝服、人品都豔麗粲然。一個女子斟好酒送上來,喝完酒後便開始奏樂;其他的女子拿著水果菜肴,簇擁在他們兩個人面前,用完餐後這些女子又分列在他們左右,京師的人稱為「軟碟」。酒過五巡,這些女子就全部退下了,主人也翩然進去,並沒有行送客之禮,石曼卿獨自從他家裡離開。石曼卿說:「富豪的樣子,懵然而又愚呆,大概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而卻又有如此優厚的待遇,是極為奇怪的事情。」他日石曼卿又讓人前去問候,這家人卻是閉門不應,也沒有人來回話。問他附近的鄰居,說:「這個人從未和他人來往過,雖然是鄰居,但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古人所說的「錢癡」,果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