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見四:「我應該做得更好」
缺乏自信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追求十全十美就是其一。過度追求十全十美會表現出壓力過大、焦慮難安,只要我們做不到十全十美,就會害怕別人,或是飲食無度。
◆真實的故事
艾樂蒂,二十五歲,藥劑師,她一年前和男朋友分手後就開始就暴飲暴食,所以來找我諮商。從艾樂蒂的談話中,我知道了在他們分手以前,她早就非常在意自己的體重,甚至近乎病態地控制自己的飲食。在這次暴飲暴食期間,她的態度還是一樣,她為了不發胖,會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
我問艾樂蒂為什麼體重對她來說這麼重要,她的回答是,她覺得自己「又醜又胖」,尤其是她的「臀部」太豐滿。她向來「跟自己過不去」,她的體重在四十四公斤和七十五公斤之間擺動。我和她見面的那一天,身高一百六十一公分的她體重五十一公斤,算是合乎標準。在我們實際看到的她的樣子,和她對自己的看法之間有不小的差距。
艾樂蒂回到和男友分手的話題上,她對我說,因為這次分手,她的體重第一次快速增加到七十五公斤:「我胖得像頭母豬一樣!」這次發胖對她真是一場災難。
如果艾樂蒂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於身材呢?
「艾樂蒂,發胖對你代表了什麼呢?」
她是這麼回答的:「要是我很胖:
1.我就會和自己過不去
2.這證明了我控制體重失敗
3.我就會沒自信
4.我和別人的關係就會不好(她認為她身材應該十全十美,別人才會接受她)
5.我會覺得自己失去價值
6.我就不會是十全十美,因為我身材有缺陷。」
艾樂蒂進一步指出:「要是我能一直維持四十四公斤,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我就會接受遇到的其他困難。」聽她這麼說,我不得不特別關照一下。仔細看艾樂蒂的那六點理由。那背後代表了什麼呢?飲食的問題、體重的問題、外貌的問題、心態的問題……仔細看她的回答:她提到了「控制」(第二點)、和自己過不去(第一點)、自信心(第三點)、和別人的關係不好(第四點)、失去價值(第五點),以及十全十美(第六點)。
這不只是暴飲暴食的人會說的話,這還涉及了自信心的心理、心態的問題、十全十美的問題,早就超過了控制飲食,以及體重的範圍。不過,艾樂蒂漸漸明白了:「的確,我一直都是完美主義者,要求非常高,我向來都希望自己有完美的身材。可是,我不只是追求身材完美,我還要自己聰明,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對答如流,而且要有幽默感,能逗人發笑,從事熱情有勁而且受人尊敬的工作、和伴侶和諧過日子……」她還可以列出一長串像這樣的事例。艾樂蒂想要擁有一切,永遠更好、更多。
「就是要完美,沒什麼好說的!」在我的諮商室裡每一天我都會聽到像這樣的話:「我必須是個完美地女人、完美的母親、完美的伴侶、完美的情人、完美的員工、完美的家庭主婦、完美地為家人籌備假期,而且也要是個完美的搬運工、完美的送貨員……」聽得我每次都要微笑地回答說:「天哪,你這麼說讓我壓力很大。我不覺得我自己有像你這樣完美,我不禁要問自己,靠著心理治療,我怎麼可能做到讓你成為這麼完美的人!」這時候,大部分來諮商的人也會跟著笑起來,而且會對他們過度追求完美的心態保持距離。而且他們會發現追求完美並不表示就能讓他們有自信心。
完美主義會侵蝕你……
艾樂蒂漸漸意識到她的完美主義漫泛到自己各個層面,讓她越來越不能容忍自己。她也意識到,它不僅影響了她對自己身材的認知,還影響了她整個生活,而且和男友分手的事引發了暴飲暴食,這是因為她早在和男友分手之前就為自己訂下了一個完美的目標。我們可以想像,分手的事不過是個導火線而已。
她原先期待可以和男友建立完美關係,但分手一事未免讓她開始追問接下來該怎麼做。她心裡想:「不能再讓這種事發生了。從此不能再讓男人拋棄我,所以我必須更加完美才行,這樣男人才會跟我在一起。」分手的事只是讓艾樂蒂進一步確認她這個成見,促使她更加追求十全十美。「如果我不夠完美,男人就會拋棄我,這就確認了我不是一個值得人家關注的人。」也就是說,促使艾樂蒂追求完美的是她缺乏對自己的正面評價。
在接下來的諮商中,我們瞭解到艾樂蒂從小就有這種過度追求完美的表現。她的父親對她要求非常高,不能接受她稍有缺陷,也不能接受她有什麼事失敗了。他常說:「失敗的責任都在自己身上,我們只能怪自己。」可是艾樂蒂把父親這些話照單全收,她跟我說:「醫生,你也知道,我爸爸說得有道理,我男朋友和我分手,是因為他覺得我太胖了。我不該放任自己的飲食。一切都是我的錯。」
完美主義:吸引了他人或是排拒了他人?
我們私底下說(我目前並還沒跟艾樂蒂提到這一點),艾樂蒂還沒有意識到她的想法其實是會產生反效果。她以後就會發現,其實她的完美主義和對自我要求高是會讓男人心生怯意,敬而遠之的。男人在完美的女人面前,會擔心自己滿足不了她。所以,其實是艾樂蒂的完美主義嚇跑了她的男友,而不是她以為的,自己不夠完美。相反的,她太過完美了!
簡單地說,艾樂蒂的例子顯示了,一個完美主義者要是太過拘泥、太過苛求,反而會讓人失去自信。不過,我們也並不該排斥完美主義者。
這裡我們必須指出一點,就是追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它有問題的地方是,你對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想追求完美。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行為表現發現自己有過度追求完美的傾向,並意識到這會讓我們喪失自信?
◆過度追求完美的心理機制
完美主義者的行為:「過度就是過度」
•有過動的問題:你總是東奔西跑。你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你處理千百件事。茱麗是個十九歲的年輕女孩,讀大學二年級。她在我們這個城市一家水準非常高的俱樂部裡接受體操訓練,體操比賽的時候如果不是得第一名,她就受不了。她每週溜冰兩個小時、游泳兩個小時,還負責一個人道救助協會。她為了讓媽媽高興,還會照顧弟妹。而且會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
•有時間壓力:你永遠都沒時間。「我不管做什麼,老是無法及時處理好。老是有事情要做。」你總是跟時間賽跑。因為你要做很多事,所以時間永遠不夠用。總之,時間不受你支配,是時間支配了你。
•有拖延的毛病:你總是把事情往後延。嚴重的時候,待辦的事項積成了一堆,你根本無法完成(每天也就只有二十四小時),這也就是說你得把它拖到明天。矛盾的是,你本來想做更多,結果卻是什麼也做不成。
•「我無法樂在其中」:做事的時候,你不太能從中得到樂趣,或是根本完全沒樂趣。你有很多事要做,所以通常你會從那些最討人厭的事做起,好消化掉一些事,讓自己放輕鬆。完美主義會引發的一大問題是,做事沒樂趣。完美主義者通常對工作很狂熱,會要求自己做事有高水準的表現。
•對自己、對別人都沒耐心:你是不可能靜靜坐下來兩個小時「看雪花落下」,什麼都不做的。這麼做會讓你焦慮,感到空虛。要是家裡來了客人,你也會急著收桌子,儘管客人還沒用完餐。
•永遠都在預先規劃未來:你永遠都預先想著解決未來的難題。
•很難把事情交付給別人:你認為只有你可以把事情做好。「我寧願自己來,至少我知道我會把事情辦得完善。」這麼一來,你不會把事情交付給別人,什麼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不管是那些需要你才辦得來的重要事項,或是那些你其實大可以交給別人做的次要事項。
•沒有休息時間:假期、週末、早上睡懶覺,這些對你而言都不存在。
•賺的錢沒時間花:追求完美的你有個優點,就是你很有生產力,很多事都做得很成功。不過,一旦完成一件事,你並不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享受成果,而是立刻想到要去接新的案子。也就是你隨時準備好迎接挑戰。你需要有新的挑戰,讓自己往前進,你沒有時間享受人生。
完美主義者常見的情緒
你對情緒、感知、經歷這種事都很陌生。你不太關心這些、不太注意這些,你只重視事情的結果。情緒如何、心情怎樣這都和你無關。
•不滿足是你主要的問題。的確,你把標準訂得很高,事事要做到一百分,十全十美。但是真實人生中卻是有成功、有失敗,有沒做得那麼好的成功、有沒做得那麼差的失敗。總之,完全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但只有一百分才能滿足你,得了八十五分你就不會那麼開心。矛盾的是,你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取得成功,但實際上你做成了的事並不能滿足你。
—不滿意自己:結果你並不是那麼欣賞自己。
—不滿意別人:對你來說,別人做的事從來都不夠好。你認為,和你合作的人做事不夠細膩,他要求的標準沒你那麼高。
•無法樂在其中,總是有競爭心態(你的樂趣全和與人競爭有關)。你不曉得什麼是樂在其中。例如,你喜歡小提琴,但是只要一開始拉琴,你就想成為其中佼佼者。你喜歡網球,但是只要一開始打球,你並不會享受其中的樂趣,只一心想著不能輸給對手。
•空閒時間一定要填滿。閒下來讓你慌張、焦慮,無論如何要把空閒時間填滿。
完美主義者的思維
你的座右銘是:「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為了滿足你父母,你必須事事成功。這或者是你父母對你要求很高,或是他們這麼要求你,是為了讓你擺脫較差的生存環境。
•「我的價值來自於我的生產力」。生產力左右了你對自己的評價。這也就是所謂的「在職業上的自我評價」:「我的價值在於我的工作能力。要是我有高品質的工作成果,那就表示我是個優秀的人。」你搞混了你行為的價值,和你這個人本身的價值。你以為你個人的價值可以簡化為工作領域上的所作所為。你急切需要在你遭逢失敗的時候,學著正視個人價值。
•「重要的是,別人怎麼看我」。「別人怎麼看待我」左右了你對自己的評價。這個思維往往延續上個思維而來。的確,要是我們個人的價值在於我們的所作所為,這些別人可以對它下評斷的所作所為,那麼別人的評斷自然會左右我們對自己價值的判斷。「要是別人認為我做得好,那麼我會跟自己說,我是有價值的。」這樣思維的好處在於,讓你留意別人對你的意見,可是對那些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來說,這樣的思維就會把他「釘死了」,他會受不了別人對他有一丁點的批評。在十二個人組成的團隊中,如果有一個人對他不滿意,他就會失去平衡,不知怎麼自處。所以你就習慣了一方面總是以自己做的事來評量自己,一方面總是以別人的意見來評量自己。
這就是「雙面追求完美」的症候群。不過還有第三個深層的思維,它就是:
•「要是我做得不夠完美,別人就會撇下我。」「我該配得上別人對我的愛。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是不可動搖的。我必須每天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因為僅靠我個人的價值,別人並不見得就要接受我。所以我不得不事事做得十全十美,以避免別人拋棄我、撇下我。」
缺乏自信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追求十全十美就是其一。過度追求十全十美會表現出壓力過大、焦慮難安,只要我們做不到十全十美,就會害怕別人,或是飲食無度。
◆真實的故事
艾樂蒂,二十五歲,藥劑師,她一年前和男朋友分手後就開始就暴飲暴食,所以來找我諮商。從艾樂蒂的談話中,我知道了在他們分手以前,她早就非常在意自己的體重,甚至近乎病態地控制自己的飲食。在這次暴飲暴食期間,她的態度還是一樣,她為了不發胖,會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
我問艾樂蒂為什麼體重對她來說這麼重要,她的回答是,她覺得自己「又醜又胖」,尤其是她的「臀部」太豐滿。她向來「跟自己過不去」,她的體重在四十四公斤和七十五公斤之間擺動。我和她見面的那一天,身高一百六十一公分的她體重五十一公斤,算是合乎標準。在我們實際看到的她的樣子,和她對自己的看法之間有不小的差距。
艾樂蒂回到和男友分手的話題上,她對我說,因為這次分手,她的體重第一次快速增加到七十五公斤:「我胖得像頭母豬一樣!」這次發胖對她真是一場災難。
如果艾樂蒂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於身材呢?
「艾樂蒂,發胖對你代表了什麼呢?」
她是這麼回答的:「要是我很胖:
1.我就會和自己過不去
2.這證明了我控制體重失敗
3.我就會沒自信
4.我和別人的關係就會不好(她認為她身材應該十全十美,別人才會接受她)
5.我會覺得自己失去價值
6.我就不會是十全十美,因為我身材有缺陷。」
艾樂蒂進一步指出:「要是我能一直維持四十四公斤,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我就會接受遇到的其他困難。」聽她這麼說,我不得不特別關照一下。仔細看艾樂蒂的那六點理由。那背後代表了什麼呢?飲食的問題、體重的問題、外貌的問題、心態的問題……仔細看她的回答:她提到了「控制」(第二點)、和自己過不去(第一點)、自信心(第三點)、和別人的關係不好(第四點)、失去價值(第五點),以及十全十美(第六點)。
這不只是暴飲暴食的人會說的話,這還涉及了自信心的心理、心態的問題、十全十美的問題,早就超過了控制飲食,以及體重的範圍。不過,艾樂蒂漸漸明白了:「的確,我一直都是完美主義者,要求非常高,我向來都希望自己有完美的身材。可是,我不只是追求身材完美,我還要自己聰明,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對答如流,而且要有幽默感,能逗人發笑,從事熱情有勁而且受人尊敬的工作、和伴侶和諧過日子……」她還可以列出一長串像這樣的事例。艾樂蒂想要擁有一切,永遠更好、更多。
「就是要完美,沒什麼好說的!」在我的諮商室裡每一天我都會聽到像這樣的話:「我必須是個完美地女人、完美的母親、完美的伴侶、完美的情人、完美的員工、完美的家庭主婦、完美地為家人籌備假期,而且也要是個完美的搬運工、完美的送貨員……」聽得我每次都要微笑地回答說:「天哪,你這麼說讓我壓力很大。我不覺得我自己有像你這樣完美,我不禁要問自己,靠著心理治療,我怎麼可能做到讓你成為這麼完美的人!」這時候,大部分來諮商的人也會跟著笑起來,而且會對他們過度追求完美的心態保持距離。而且他們會發現追求完美並不表示就能讓他們有自信心。
完美主義會侵蝕你……
艾樂蒂漸漸意識到她的完美主義漫泛到自己各個層面,讓她越來越不能容忍自己。她也意識到,它不僅影響了她對自己身材的認知,還影響了她整個生活,而且和男友分手的事引發了暴飲暴食,這是因為她早在和男友分手之前就為自己訂下了一個完美的目標。我們可以想像,分手的事不過是個導火線而已。
她原先期待可以和男友建立完美關係,但分手一事未免讓她開始追問接下來該怎麼做。她心裡想:「不能再讓這種事發生了。從此不能再讓男人拋棄我,所以我必須更加完美才行,這樣男人才會跟我在一起。」分手的事只是讓艾樂蒂進一步確認她這個成見,促使她更加追求十全十美。「如果我不夠完美,男人就會拋棄我,這就確認了我不是一個值得人家關注的人。」也就是說,促使艾樂蒂追求完美的是她缺乏對自己的正面評價。
在接下來的諮商中,我們瞭解到艾樂蒂從小就有這種過度追求完美的表現。她的父親對她要求非常高,不能接受她稍有缺陷,也不能接受她有什麼事失敗了。他常說:「失敗的責任都在自己身上,我們只能怪自己。」可是艾樂蒂把父親這些話照單全收,她跟我說:「醫生,你也知道,我爸爸說得有道理,我男朋友和我分手,是因為他覺得我太胖了。我不該放任自己的飲食。一切都是我的錯。」
完美主義:吸引了他人或是排拒了他人?
我們私底下說(我目前並還沒跟艾樂蒂提到這一點),艾樂蒂還沒有意識到她的想法其實是會產生反效果。她以後就會發現,其實她的完美主義和對自我要求高是會讓男人心生怯意,敬而遠之的。男人在完美的女人面前,會擔心自己滿足不了她。所以,其實是艾樂蒂的完美主義嚇跑了她的男友,而不是她以為的,自己不夠完美。相反的,她太過完美了!
簡單地說,艾樂蒂的例子顯示了,一個完美主義者要是太過拘泥、太過苛求,反而會讓人失去自信。不過,我們也並不該排斥完美主義者。
這裡我們必須指出一點,就是追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它有問題的地方是,你對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想追求完美。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行為表現發現自己有過度追求完美的傾向,並意識到這會讓我們喪失自信?
◆過度追求完美的心理機制
完美主義者的行為:「過度就是過度」
•有過動的問題:你總是東奔西跑。你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你處理千百件事。茱麗是個十九歲的年輕女孩,讀大學二年級。她在我們這個城市一家水準非常高的俱樂部裡接受體操訓練,體操比賽的時候如果不是得第一名,她就受不了。她每週溜冰兩個小時、游泳兩個小時,還負責一個人道救助協會。她為了讓媽媽高興,還會照顧弟妹。而且會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
•有時間壓力:你永遠都沒時間。「我不管做什麼,老是無法及時處理好。老是有事情要做。」你總是跟時間賽跑。因為你要做很多事,所以時間永遠不夠用。總之,時間不受你支配,是時間支配了你。
•有拖延的毛病:你總是把事情往後延。嚴重的時候,待辦的事項積成了一堆,你根本無法完成(每天也就只有二十四小時),這也就是說你得把它拖到明天。矛盾的是,你本來想做更多,結果卻是什麼也做不成。
•「我無法樂在其中」:做事的時候,你不太能從中得到樂趣,或是根本完全沒樂趣。你有很多事要做,所以通常你會從那些最討人厭的事做起,好消化掉一些事,讓自己放輕鬆。完美主義會引發的一大問題是,做事沒樂趣。完美主義者通常對工作很狂熱,會要求自己做事有高水準的表現。
•對自己、對別人都沒耐心:你是不可能靜靜坐下來兩個小時「看雪花落下」,什麼都不做的。這麼做會讓你焦慮,感到空虛。要是家裡來了客人,你也會急著收桌子,儘管客人還沒用完餐。
•永遠都在預先規劃未來:你永遠都預先想著解決未來的難題。
•很難把事情交付給別人:你認為只有你可以把事情做好。「我寧願自己來,至少我知道我會把事情辦得完善。」這麼一來,你不會把事情交付給別人,什麼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不管是那些需要你才辦得來的重要事項,或是那些你其實大可以交給別人做的次要事項。
•沒有休息時間:假期、週末、早上睡懶覺,這些對你而言都不存在。
•賺的錢沒時間花:追求完美的你有個優點,就是你很有生產力,很多事都做得很成功。不過,一旦完成一件事,你並不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享受成果,而是立刻想到要去接新的案子。也就是你隨時準備好迎接挑戰。你需要有新的挑戰,讓自己往前進,你沒有時間享受人生。
完美主義者常見的情緒
你對情緒、感知、經歷這種事都很陌生。你不太關心這些、不太注意這些,你只重視事情的結果。情緒如何、心情怎樣這都和你無關。
•不滿足是你主要的問題。的確,你把標準訂得很高,事事要做到一百分,十全十美。但是真實人生中卻是有成功、有失敗,有沒做得那麼好的成功、有沒做得那麼差的失敗。總之,完全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但只有一百分才能滿足你,得了八十五分你就不會那麼開心。矛盾的是,你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取得成功,但實際上你做成了的事並不能滿足你。
—不滿意自己:結果你並不是那麼欣賞自己。
—不滿意別人:對你來說,別人做的事從來都不夠好。你認為,和你合作的人做事不夠細膩,他要求的標準沒你那麼高。
•無法樂在其中,總是有競爭心態(你的樂趣全和與人競爭有關)。你不曉得什麼是樂在其中。例如,你喜歡小提琴,但是只要一開始拉琴,你就想成為其中佼佼者。你喜歡網球,但是只要一開始打球,你並不會享受其中的樂趣,只一心想著不能輸給對手。
•空閒時間一定要填滿。閒下來讓你慌張、焦慮,無論如何要把空閒時間填滿。
完美主義者的思維
你的座右銘是:「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為了滿足你父母,你必須事事成功。這或者是你父母對你要求很高,或是他們這麼要求你,是為了讓你擺脫較差的生存環境。
•「我的價值來自於我的生產力」。生產力左右了你對自己的評價。這也就是所謂的「在職業上的自我評價」:「我的價值在於我的工作能力。要是我有高品質的工作成果,那就表示我是個優秀的人。」你搞混了你行為的價值,和你這個人本身的價值。你以為你個人的價值可以簡化為工作領域上的所作所為。你急切需要在你遭逢失敗的時候,學著正視個人價值。
•「重要的是,別人怎麼看我」。「別人怎麼看待我」左右了你對自己的評價。這個思維往往延續上個思維而來。的確,要是我們個人的價值在於我們的所作所為,這些別人可以對它下評斷的所作所為,那麼別人的評斷自然會左右我們對自己價值的判斷。「要是別人認為我做得好,那麼我會跟自己說,我是有價值的。」這樣思維的好處在於,讓你留意別人對你的意見,可是對那些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來說,這樣的思維就會把他「釘死了」,他會受不了別人對他有一丁點的批評。在十二個人組成的團隊中,如果有一個人對他不滿意,他就會失去平衡,不知怎麼自處。所以你就習慣了一方面總是以自己做的事來評量自己,一方面總是以別人的意見來評量自己。
這就是「雙面追求完美」的症候群。不過還有第三個深層的思維,它就是:
•「要是我做得不夠完美,別人就會撇下我。」「我該配得上別人對我的愛。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是不可動搖的。我必須每天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因為僅靠我個人的價值,別人並不見得就要接受我。所以我不得不事事做得十全十美,以避免別人拋棄我、撇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