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孤獨」的感受各不相同,但在日本,多數人可能抱有「寂寞」、「令人討厭」、「想避開」的印象。
相反地,有些人聽到「孤獨」會聯想到「孤高」、「自由」、「不隨波逐流」等意象,甚至對孤獨懷抱嚮往。我便是其中之一。
我在小學二年級時罹患了結核病。在當時的年代,結核病還沒有特效藥,我只能在家中一間房裡靜養、攝取營養,持續了兩年。那段時間,我無法與朋友玩耍,必然且徹底地與孤獨為伴。
年幼時期,我便嚐到了孤獨的樂趣。沒有人來打擾,能夠專心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這是屬於自己的極致時光。我沉浸在閱讀中,也沉迷於各種幻想。如今的我,依然延續著那時的狀態。
若不將獨處視為孤獨,而是當作與自己相會的時刻,便能源源不絕地探索出真正的自我。你會逐漸明白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做什麼、該做什麼、應該選擇什麼,甚至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向。
沒有什麼是比孤獨更奢侈的享樂。
那是無人干涉的自由;是不需迎合、不用討好、堅持自身立場的態度。當你如此生活時,內在會自然滲出某種氣度。
那是唯有成熟的人,才能抵達的境界—「孤獨」。
近來常聽人說「孤獨的老人活不長」,英國甚至設立了所謂的「孤獨大臣」。然而,如果只是因為害怕孤獨,就表面上迎合別人、湊在一起,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確實,如果認為自己是孤單、寂寞的人,這種想法可能會變成壓力,甚至影響壽命。
但是我認為,說到底,人終究會以一人之姿走到最後,如果懂得享受孤獨,那麼獨處的時光就會成為無可替代的寶物,讓人生更為充實與喜悅。
有些人說:「孤獨離世很可憐」、「如果可以,不希望沒人為自己送終」。
真的是這樣嗎?
即使在他人眼中是孤獨死,但對本人而言,或許是度過了豐盛而精采的一生。
女演員大原麗子便是典型的例子。
據說,她家中的更衣室貼著一首十六世紀西班牙詩人聖十字若望寫的詩。
第一,孤獨之鳥總是朝著高處飛翔;
第二,孤獨之鳥不尋求同伴、也不求同類;
第三,孤獨之鳥的喙總是朝著天空;
第四,孤獨之鳥沒有特定的顏色;
第五,孤獨之鳥的歌聲非常輕柔。
其中,第五條最吸引我。唯有懂得孤獨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生,並靜靜地唱出屬於自己的歌。
相反地,有些人聽到「孤獨」會聯想到「孤高」、「自由」、「不隨波逐流」等意象,甚至對孤獨懷抱嚮往。我便是其中之一。
我在小學二年級時罹患了結核病。在當時的年代,結核病還沒有特效藥,我只能在家中一間房裡靜養、攝取營養,持續了兩年。那段時間,我無法與朋友玩耍,必然且徹底地與孤獨為伴。
年幼時期,我便嚐到了孤獨的樂趣。沒有人來打擾,能夠專心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這是屬於自己的極致時光。我沉浸在閱讀中,也沉迷於各種幻想。如今的我,依然延續著那時的狀態。
若不將獨處視為孤獨,而是當作與自己相會的時刻,便能源源不絕地探索出真正的自我。你會逐漸明白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做什麼、該做什麼、應該選擇什麼,甚至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向。
沒有什麼是比孤獨更奢侈的享樂。
那是無人干涉的自由;是不需迎合、不用討好、堅持自身立場的態度。當你如此生活時,內在會自然滲出某種氣度。
那是唯有成熟的人,才能抵達的境界—「孤獨」。
近來常聽人說「孤獨的老人活不長」,英國甚至設立了所謂的「孤獨大臣」。然而,如果只是因為害怕孤獨,就表面上迎合別人、湊在一起,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確實,如果認為自己是孤單、寂寞的人,這種想法可能會變成壓力,甚至影響壽命。
但是我認為,說到底,人終究會以一人之姿走到最後,如果懂得享受孤獨,那麼獨處的時光就會成為無可替代的寶物,讓人生更為充實與喜悅。
有些人說:「孤獨離世很可憐」、「如果可以,不希望沒人為自己送終」。
真的是這樣嗎?
即使在他人眼中是孤獨死,但對本人而言,或許是度過了豐盛而精采的一生。
女演員大原麗子便是典型的例子。
據說,她家中的更衣室貼著一首十六世紀西班牙詩人聖十字若望寫的詩。
第一,孤獨之鳥總是朝著高處飛翔;
第二,孤獨之鳥不尋求同伴、也不求同類;
第三,孤獨之鳥的喙總是朝著天空;
第四,孤獨之鳥沒有特定的顏色;
第五,孤獨之鳥的歌聲非常輕柔。
其中,第五條最吸引我。唯有懂得孤獨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生,並靜靜地唱出屬於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