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問題解決術:NLP微心機個人改進技巧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逐步培養能獨立思考的能力

坦白說,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目前社會最欠缺的能力之一,人們總是人云亦云,容易受到媒體操控。那些從電視上看到的、報紙上看到的資訊都是媒體單方面「餵養」給視聽者的情報,並非全然是真相,所謂的「媒體亂象」,經常也等同於「社會亂源」。

也因此,在資訊如此爆炸的年代,如不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隨聲附和,盲從跟隨,甚至隨之渲染起舞。雖然世間事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但現今世人還是「隨波逐流」的居多,這就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所造成的立場偏頗現象。

「從1加到100是多少?」
高斯(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ss)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當高斯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目:「大家知道從1加到100是多少嗎?」五分鐘之後,高斯默默地舉起手,說出了正確答案:「是5050。」老師非常驚訝,這使他相信這個孩子是天才兒童。當然,答案的對錯與每個人的計算方式有關,但幾乎沒有學生能在這麼快的時間內說出正確答案,而這個孩子就是高斯。

同樣這個問題,如果是一般的孩子,是不是就先從小開始加到大,或者是從大加到小呢?但高斯並沒有這樣做,他拿到題目後並不是馬上開始計算,而是「先觀察」。然後他便發現了「1+100=101」,「2+99=101」……接下來他只要知道從1到100裡有幾個這樣的「組合」,就可以知道正確答案為何了。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思而後行」的道理。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曾說:「如果你很投入於某項事務,大約二到三年,你就能體悟到此事內涵的know-how,是如此迷人。它會變成你的興趣,讓你著迷於追求那個know-how的喜悅,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陷越深。」

也許你會經常遇到想不通和無法理解的情況,那麼,我告訴你:「想不通可以先溝通,無法理解就先觀察。即便你在接受任務之時還不具備解決問題的條件,那也要千方百計地去克服困難,為最後的達成目標創造條件。需要你先具備這種心態才能引發自我的潛力,才能解除危機。

在行動之前先思考,比較出哪一種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也是我們都該學會的處事態度。
怎麼做?How to do ~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也曾表示當他在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唸書時,都學到了兩種重要的能力,一是「懂得並養成如何學習」,二是學會「獨立思考的習慣與方法」。

他更說明:「方法是要有紀律、有系統、有計劃。系統是指一套一套的學問,並不是今天看一點小說,明天看一點歷史,後天看一點藝術,這是隨興、沒有系統的學習,效果很低。」

「至於有紀律,就是每天看。獨立思考要有知識基礎,基礎則是隨著終身學習慢慢建立起來,累積思考的材料。對所有的書籍、資料,也要發展『合理的懷疑』,因為沒有一個人講的話是完全對的,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必須保持獨立思考、自行研判的清醒。」

如果年輕人能及早建立起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的終身學習習慣,那麼即便在畢業之後的日子裡,依舊能持續成長,保持一顆尋找真相的心。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能讓我們重新產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與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決心。如果一個人只接收他人思考過、整理過的資訊,那麼最好的理解結果也就是他人所能達到的程度而已,但如果我們能養成習慣去對一件事進行多種面向的思考,那麼就能產生更多的「你自己的發現」,也就不至於被「洗腦」了。

◎遭遇困境,運用逆向思維
如果你能突破常規思維,有意識地運用與一般思考方式或習慣背道而馳的逆向思考法,那麼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夠反其道而行,運用逆向思維來創造機會,有時反而收穫更大。

例如:若要能運用逆向思維來創造商機,你可從以下幾個方向思考:

▲與季節相逆:推出反季商品
例如冬季推出夏季需要的商品,夏季反賣冬季需要的商品。此時的消費者雖然少,但經營者更少。而且,這種方法順應了某些顧客的購買心理,認為淡季就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商品,能強化吸引力。

▲與新產品相逆:推出「復古」商品
例如銷售古典傢俱,就滿足了人們消費行為上的「懷舊心理」。

▲與商品品質相逆:推出實惠商品
品質無疑是商品的生命,但並非所有商品的內在技術越高,銷售量就會越高。像現在很多的毛巾、內衣、鞋子等,都開始有「一次使用型」的趨勢,這就是一個尚未氾濫的商機。
逆向思維脫離了傳統的思維框架,運用逆向思維掌握市場消費者的「新鮮感」,適時地投放「新鮮商品」,引導和改變消費者的偏好,在流行之中創立獨行,在熱門之中爆冷門,這些都是逆向思考創造商機的重要法則。

若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以下三點,對提升逆向思維能力會有莫大的助益:

▲逆正常思維:所謂的正常思維,就是我們常接觸到的思考模式,如果將這些思維倒轉,可能會帶來另一種刺激。
有位裁縫師不小心將一件極為昂貴的名牌裙子燒破了一個洞,它的價值頓時跌落千丈。一般人只會懊惱埋怨自己,但這位裁縫師卻突發奇想,在小洞的周圍又剪了許多小洞,飾以金邊,取名「金邊鳳尾裙」。後來一傳十,十傳百,鳳尾裙銷路大開,裁縫師將缺點轉為優點的作法,為他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

▲逆一般思維:這是一種與大眾日常認知有別的特殊思維方式。
例如,商店經營者通常以「多數本位」分析大眾市場,而具有「逆一般思維」的業者,則開發出「少數本位」專攻分眾與小眾市場,例如只允許帶寵物進入的家庭寵物餐廳、規定用右手者不准進入的左撇子商店等。據說有義大利商人創造的「限客進店」經營方式也是採取這種方法,包括:只允許八歲以下兒童,或由兒童帶領大人才可進入的商店、不准青壯年顧客進入的老年商店、非孕婦不許進入的孕婦商店等等。

▲逆流行思維:不追逐潮流,亦即所謂「爆冷門」的創新思維。
就一般人的消費習性而言,某種物品價格上升,則需求減少;但具有逆流行思想的人,會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增加此商品的消費,以顯示自己不同於一般的社會大眾,此即經濟學中的「炫耀性消費」。
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即指出各個階層會透過在食衣住行、消費習慣、休閒活動與生活型態等方面發展出的不同習慣,進而創造出自身的「秀異」(distinction)。
例如款式、材質差不多的皮鞋,在高檔百貨公司的售價約是普通鞋店價格的數倍以上,卻還是有人願意掏錢購買。探究其因,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獲得物質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取得心靈滿足與品味追求。

也因此商家採用逆向操作方式,提高售價,營造商品獨樹一格的名貴形象,反而能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

這種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應用在生活上確實衝擊力十足。當人們對常規性的方法習以為常,甚至對於接收過多的訊息感到不耐煩時,適時應用逆反戰術,刻意違背常理地「揚惡隱善」,往往會產生「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提升專注力是獨立思考的前提根據一項「臺灣上班族專注力調查報告」發現,超過九成的上班族曾有過專注力不足狀況,還有超過八成因此使工作出錯。常發生的狀況包括漏聽、忘記老闆交代事項、事情做不完、上班打瞌睡或者開會無法集中精神等等。

為避免不出錯與確實達成目標,提升專注力是必要關鍵。在此特別整理出提升專注力的五大妙招:
(1)睡眠充足
不濟是導致專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良好的睡眠品質是提升專注力的第一步。建議晚上睡前兩小時,避免接觸具有強烈聲光效果的事物,例如看電視、打電玩等活動,不妨聽輕音樂、喝熱牛奶或閱讀,比較能幫助入眠;並且每天要盡可能睡足七小時,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2)一次只做一件事
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又想著另一件事,很容易會降低專注力。況且當你不斷分心想著其他未完成的事時,更容易產生緊張與壓力,反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例如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會一邊工作一邊用餐,結果反而分散了專注力,降低效率、甚至提高失誤率。此外進食時,會導致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體內血液會集中於消化道,若是大腦同時劇烈運作,就會使消化系統降低工作效率,導致消化不良。

在此建議先做好時間規劃,執行前先條列好當天要做的事,然後一件一件依次完成。也提醒讀者在切割時間時,要在每件事之間預留空檔,才不會因臨時有其他突發狀況而亂了陣腳。
(3)轉移注意力
隨著工作時間拉長,專注力自然跟著降低。一旦發現自己經常分心,不妨暫時停下手邊工作,也就是暫時轉移注意力,例如去倒杯水、閉目養神、到陽臺走走,當你整理好思緒再回到工作崗位時,往往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此外,吃一點有較強咀嚼感的食物,或者口香糖,也能提振精神,使大腦保持活力。

(4)保持單純的工作環境
擺滿雜物的工作環境容易導致分心,如果辦公桌不夠大,至少要保持眼前的工作範圍沒有雜物,零食、手機、小盆栽等,盡量擺在工作時視線無法觸及之處。
此外,不要把休閒物品放在工作空間當中,例如電動玩具、MP3,電腦視窗只開啟工作需要的部分,不要一邊掛著線上遊戲、MSN、購物網頁或facebook等等。

(5)分離工作與生活
某些人的壞習慣是把生活與工作混為一談,例如一邊工作,一邊在網路訂旅遊機票,或不斷想著等一下要去哪家銀行繳卡費、又或者是哪家便利商店繳電話費等個人瑣事。建議把這些事寫下來擱在一旁,待有空檔時再去處理。

這樣做最關鍵
微軟前CEO比爾.蓋茲說:「一個成功者,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不必依靠任何管理手段,就能觸發他的主動積極性。」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懷抱一種期許,那就是不只做別人交代的事,而要運用你的判斷和自我要求,主動去做其他「不該做」的事。所謂「不該做」的事當然不是指違法亂紀,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不要制式化地把自己設限成別人的幫手,不斷地等待命令,反而喪失了自我的主見。

NLP便利貼 不知道如何做選擇時——創造未來景象

當事情有不只有一個選擇時,我們經常會陷於迷惘之中,不知如何取捨。其中一個方法是憑著各個選擇未來景象來知道潛意識的取向。例如你在某件事上有三個選擇,不知道應挑選哪一個。你可以按以下步驟去做:

(1)找個平靜環境,坐下,做三個深呼吸,使內心平靜輕鬆。
(2)挑選其中一個選擇,把時間推前去回顧的時刻,創造那個未來的景象,其中應該有充分的視、聽、感覺內容。充分注意各種經驗的體會。
(3)檢查一下現有的選擇數目,逐一弄清其一定的條件細節,再想一想事情完成後適當做回顧的時刻(例如買房,會是人住一個月以後,換工作則會是六個月或一年後,這時才會知道所作的選擇是否正確,依此類推)。
(4)打破狀態,然後把所有選擇的未來景象同時排列在腦裡(若有困難,可以一次只用兩張作比較、淘汰),找出各項經驗元素最強烈的一個未來景象,這便是潛意識最認同的選擇。
(5)打破狀態,挑另外一個選擇,重複上面(3)的過程。如是者給所有的選擇都創造一個未來景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