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由於消極的心態,由於自我的設限,往往使人遇到困難的事,總是望而怯步,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故意逃避。以為自己不去面對,心中所害怕、恐懼的事,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什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當然,人的勇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許多人本身的素質、能力並不差,但就是不敢走出第一步,而使自己在遇到人生的挫折、失敗、困難時,習慣選擇消極的態度面對,不願採取積極的行動,以致於內心害怕、恐懼的陰影永遠揮之不去,如影隨形。
人活著不可能永遠稱心如意,不可能沒有任何挫折、失敗和困難,無論再怎麼好命或幸運的人,走路時偶爾不小心也會栽個跟頭,踉蹌跌一跤。
跌倒了,大不了拍拍屁股再爬起來,何足懼哉?可是,看到愈來愈多人不願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反而像洩氣的皮球一樣,任由一蹶不振或哀聲嘆氣,好像這樣問題就可以解決。
為什麼這些人喪失活下去的勇氣,原因在於他們太懦弱了,以為世上只有自己最可憐,卻不去看看還有比他更不幸的人,他們無畏痛苦的折磨與失敗的打擊,依然咬緊牙關活下去,而且愈活愈快樂、愈活愈堅強。
以電視劇「火鳥」及電影「太極旗飄揚」等多部影視作品竄紅的韓國女星李恩珠,被發現在自家公寓內懸樑自盡,消息傳出給韓國演藝娛樂圈帶來不小的震撼。
警方初步調查指出,李恩珠在清晨六點時,還曾與同住的母親和哥哥聊天,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到下午一時一直沒有動靜,李恩珠的哥哥感覺有些可疑,進入房間後發現了她的屍體。
警方在李恩珠的房間發現了削鉛筆的刀,並且在床上也發現了血跡,死者的手腕上也留有試圖自殺的痕跡。同時,還發現以鮮血寫下的遺書,遺書上寫著「媽媽,對不起,我愛你。」
另外,也發現了一份寫有「真想工作,現在活著,也不像是活的,絕對不想埋怨誰,有錢就好了,真想賺錢」;「人間事令人厭煩,自尊心也早已跌至谷底,不想再如此下去,無法擺脫一切、無法自主的樣子,實在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現在已是二月中旬了,時間極為倉促」等的筆記本。
根據家屬透露,李恩珠在拍完上映的影片「紅字」後,一直被影片中的暴露表演所困擾,因而患了失眠症,每天只能睡一個小時,還因憂鬱症去醫院接受過治療,沒想到最後竟然選擇這種方式來結束生命。
害怕或逃避都是弱者的行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與其怨天尤人或耿耿於懷,不如勇敢面對和想出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把自己關在不見陽光的象牙塔裡,以為這樣就可以雨過天青,重見光明。
然而,人生中許多讓我們害怕、恐懼的事,難就難在走出第一步。第一步所需要的決心、勇氣和力量,超過了事情順利進行中的一切作為。因此,一旦去做了,就會發現沒什麼大不了的。
開始去做,在行為上只是一步之差,在心態上卻有千里之遙。俗話說:「頭難頭難,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去做害怕做的事」,關鍵還是要從心態上下手。
勇敢嘗試是一種自我的鍛煉,是一種力量的發現,是一種自信的態度,也是一種決心的展現。
英國納爾遜將軍從小就容易暈船,坐船是他心中最害怕的事情,可是他卻逐漸適應這個症狀,而且戰勝了這個弱點,居然當上了艦隊司令。為了保衛祖國,他在海上英勇戰鬥,因而摧毀了拿破崙艦隊,成為英國功勳卓著、名揚四海的英雄和世界海軍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是的,當我們害怕做某件事時,是因為只看到了事物消極、困難的一面。但事物都有兩面,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看看事物好的一面(可能性),就會減輕心中的恐懼感,一旦嘗試之後,便會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去做害怕做的事?本身就是克服「害怕」的唯一良方,再沒有別的捷徑。不去做,永遠都害怕;做了一件害怕做的事,就不會害怕做第二件、第三件。可以堅決走出第一步,自然就有第二步、第三步……
行動,是戰勝害怕心理的最好方式。所以,當你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大;當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小。
做你害怕的事,害怕必然消失。記住:困難不會是成功的障礙,自己才是最大的絆腳石。
●問問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
人生到處充滿了許多令人害怕的事,無論這個「害怕」的原因是何時發生的,一般人在面對它時,總是能閃則閃,能逃則逃,能避則避,就是不想正面迎擊,徹底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為什麼呢?《史蒂夫‧約伯斯傳》中有這樣一段話:「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使你停下來最普遍的理由就是恐懼,這是一種非理性的焦慮。」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恐懼源於潛在的失敗。這也就是說,由於我們擔心無法戰勝心中的恐懼,所以不敢也不願行動,以免加深了心中更大的害怕。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跳蚤放進玻璃杯,發現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到它身體的四百倍,如果再增加一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來了。可是,當你把一盞酒精燈拿到杯底,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咻地一下,跳了出去。
這個實驗告訴大家,每個人往往都會給自己設置心理高度──承受底線,而心裡也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於是,心中就會覺得沮喪、失落,有挫敗感,覺得自己做到不到,這其實就是間接的心理障礙。「心理高度」是讓人產生害怕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一個被「消極心態」困擾的人,縱然嘴中可能時常在念叨成功,但就是不能成功,因為他們心中充滿著恐懼,這些恐懼讓他們泯滅了心中的自信,害怕自己萬一做不到怎麼辦?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恐懼現象,因為人不可能是停止思考的。美國勵志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認為,人類通常具有五種基本恐懼。這些恐懼是:
1、懼怕貧窮。
2、懼怕批評。
3、懼怕疾病。
4、懼怕失去愛。
5、懼怕年老。
以上五種恐懼,都是消極的心態,都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直接讓你產生害怕的原因。如果你的潛意識中充滿這些消極因素,而你又沒有決心去克服掉它們,你的生命就只能永遠「不由自主」地「呈現」這種狀態。
由於消極的心態,由於自我的設限,往往使人遇到困難的事,總是望而怯步,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故意逃避。以為自己不去面對,心中所害怕、恐懼的事,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什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當然,人的勇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許多人本身的素質、能力並不差,但就是不敢走出第一步,而使自己在遇到人生的挫折、失敗、困難時,習慣選擇消極的態度面對,不願採取積極的行動,以致於內心害怕、恐懼的陰影永遠揮之不去,如影隨形。
人活著不可能永遠稱心如意,不可能沒有任何挫折、失敗和困難,無論再怎麼好命或幸運的人,走路時偶爾不小心也會栽個跟頭,踉蹌跌一跤。
跌倒了,大不了拍拍屁股再爬起來,何足懼哉?可是,看到愈來愈多人不願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反而像洩氣的皮球一樣,任由一蹶不振或哀聲嘆氣,好像這樣問題就可以解決。
為什麼這些人喪失活下去的勇氣,原因在於他們太懦弱了,以為世上只有自己最可憐,卻不去看看還有比他更不幸的人,他們無畏痛苦的折磨與失敗的打擊,依然咬緊牙關活下去,而且愈活愈快樂、愈活愈堅強。
以電視劇「火鳥」及電影「太極旗飄揚」等多部影視作品竄紅的韓國女星李恩珠,被發現在自家公寓內懸樑自盡,消息傳出給韓國演藝娛樂圈帶來不小的震撼。
警方初步調查指出,李恩珠在清晨六點時,還曾與同住的母親和哥哥聊天,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到下午一時一直沒有動靜,李恩珠的哥哥感覺有些可疑,進入房間後發現了她的屍體。
警方在李恩珠的房間發現了削鉛筆的刀,並且在床上也發現了血跡,死者的手腕上也留有試圖自殺的痕跡。同時,還發現以鮮血寫下的遺書,遺書上寫著「媽媽,對不起,我愛你。」
另外,也發現了一份寫有「真想工作,現在活著,也不像是活的,絕對不想埋怨誰,有錢就好了,真想賺錢」;「人間事令人厭煩,自尊心也早已跌至谷底,不想再如此下去,無法擺脫一切、無法自主的樣子,實在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現在已是二月中旬了,時間極為倉促」等的筆記本。
根據家屬透露,李恩珠在拍完上映的影片「紅字」後,一直被影片中的暴露表演所困擾,因而患了失眠症,每天只能睡一個小時,還因憂鬱症去醫院接受過治療,沒想到最後竟然選擇這種方式來結束生命。
害怕或逃避都是弱者的行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與其怨天尤人或耿耿於懷,不如勇敢面對和想出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把自己關在不見陽光的象牙塔裡,以為這樣就可以雨過天青,重見光明。
然而,人生中許多讓我們害怕、恐懼的事,難就難在走出第一步。第一步所需要的決心、勇氣和力量,超過了事情順利進行中的一切作為。因此,一旦去做了,就會發現沒什麼大不了的。
開始去做,在行為上只是一步之差,在心態上卻有千里之遙。俗話說:「頭難頭難,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去做害怕做的事」,關鍵還是要從心態上下手。
勇敢嘗試是一種自我的鍛煉,是一種力量的發現,是一種自信的態度,也是一種決心的展現。
英國納爾遜將軍從小就容易暈船,坐船是他心中最害怕的事情,可是他卻逐漸適應這個症狀,而且戰勝了這個弱點,居然當上了艦隊司令。為了保衛祖國,他在海上英勇戰鬥,因而摧毀了拿破崙艦隊,成為英國功勳卓著、名揚四海的英雄和世界海軍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是的,當我們害怕做某件事時,是因為只看到了事物消極、困難的一面。但事物都有兩面,如果能以積極的心態,看看事物好的一面(可能性),就會減輕心中的恐懼感,一旦嘗試之後,便會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去做害怕做的事?本身就是克服「害怕」的唯一良方,再沒有別的捷徑。不去做,永遠都害怕;做了一件害怕做的事,就不會害怕做第二件、第三件。可以堅決走出第一步,自然就有第二步、第三步……
行動,是戰勝害怕心理的最好方式。所以,當你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大;當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小。
做你害怕的事,害怕必然消失。記住:困難不會是成功的障礙,自己才是最大的絆腳石。
●問問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
人生到處充滿了許多令人害怕的事,無論這個「害怕」的原因是何時發生的,一般人在面對它時,總是能閃則閃,能逃則逃,能避則避,就是不想正面迎擊,徹底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為什麼呢?《史蒂夫‧約伯斯傳》中有這樣一段話:「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使你停下來最普遍的理由就是恐懼,這是一種非理性的焦慮。」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恐懼源於潛在的失敗。這也就是說,由於我們擔心無法戰勝心中的恐懼,所以不敢也不願行動,以免加深了心中更大的害怕。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跳蚤放進玻璃杯,發現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到它身體的四百倍,如果再增加一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來了。可是,當你把一盞酒精燈拿到杯底,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咻地一下,跳了出去。
這個實驗告訴大家,每個人往往都會給自己設置心理高度──承受底線,而心裡也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於是,心中就會覺得沮喪、失落,有挫敗感,覺得自己做到不到,這其實就是間接的心理障礙。「心理高度」是讓人產生害怕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一個被「消極心態」困擾的人,縱然嘴中可能時常在念叨成功,但就是不能成功,因為他們心中充滿著恐懼,這些恐懼讓他們泯滅了心中的自信,害怕自己萬一做不到怎麼辦?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恐懼現象,因為人不可能是停止思考的。美國勵志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認為,人類通常具有五種基本恐懼。這些恐懼是:
1、懼怕貧窮。
2、懼怕批評。
3、懼怕疾病。
4、懼怕失去愛。
5、懼怕年老。
以上五種恐懼,都是消極的心態,都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直接讓你產生害怕的原因。如果你的潛意識中充滿這些消極因素,而你又沒有決心去克服掉它們,你的生命就只能永遠「不由自主」地「呈現」這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