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拼到底的祕密
當你被錄取西點軍校的那一刻,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拼來的。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跟最難擠進的大學窄門一樣嚴格。優異的高中成績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高分都是必要的。但是,即使申請哈佛也不需要在十一年級就開始申請,不需要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美國總統的推薦。你也不必在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的體能評估上獲得佳績。
每年都有超過14,000位高三學生申請西點軍校,經過篩選後,只剩4,000人獲得必要的推薦。這其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約2,500人)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標準。而那批菁英裡,只有1,200人獲得錄取並註冊入學。加入西點的男女青年幾乎都是運動校隊,大多數還是校隊隊長。
然而,畢業前,每五位軍校生中就有一人輟學。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資料顯示,輟學大多集中在第一個夏天,那段期間有密集的七週訓練課程,連校方的文獻都稱之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或是簡稱「獸訓」。
怎麼會有人花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不到兩個月就退出呢?但話又說回來,野獸營可不是普通的兩個月。西點軍校的新生手冊對野獸營的描述是:「這是你在西點四年,身心受到最大磨難的時期……目的是把你從新人淬練成軍人。」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五點半就要集合,立正升旗。接著是紮實的體能訓練(跑步或操練),之後就是不斷地重複隊伍行進、上課、武器訓練、體育活動。最後,晚上十點在惆悵疲憊的熄燈號中就寢,明天,一切重來。喔!而且沒有週末,除了用餐時間以外沒有休息,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和親朋好友聯繫。
一位新生這樣描述野獸營:「精神上、身體上、軍事上、社交上──各方面都受到挑戰。訓練會突顯你的弱點,但那正是訓練的用意,西點會把你淬練得更堅韌。」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通過野獸營的考驗呢?二〇〇四年,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數十年來,美軍也一直在問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一九五五年,年輕的心理學家凱根(Jerry Kagan)被徵召到西點軍校,測驗這些新生,辨識誰會留下來,誰會放棄。第1章 拼到底的祕密
當你被錄取西點軍校的那一刻,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拼來的。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跟最難擠進的大學窄門一樣嚴格。優異的高中成績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高分都是必要的。但是,即使申請哈佛也不需要在十一年級就開始申請,不需要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美國總統的推薦。你也不必在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的體能評估上獲得佳績。
每年都有超過14,000位高三學生申請西點軍校,經過篩選後,只剩4,000人獲得必要的推薦。這其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約2,500人)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標準。而那批菁英裡,只有1,200人獲得錄取並註冊入學。加入西點的男女青年幾乎都是運動校隊,大多數還是校隊隊長。
然而,畢業前,每五位軍校生中就有一人輟學。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資料顯示,輟學大多集中在第一個夏天,那段期間有密集的七週訓練課程,連校方的文獻都稱之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或是簡稱「獸訓」。
怎麼會有人花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不到兩個月就退出呢?但話又說回來,野獸營可不是普通的兩個月。西點軍校的新生手冊對野獸營的描述是:「這是你在西點四年,身心受到最大磨難的時期……目的是把你從新人淬練成軍人。」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五點半就要集合,立正升旗。接著是紮實的體能訓練(跑步或操練),之後就是不斷地重複隊伍行進、上課、武器訓練、體育活動。最後,晚上十點在惆悵疲憊的熄燈號中就寢,明天,一切重來。喔!而且沒有週末,除了用餐時間以外沒有休息,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和親朋好友聯繫。
一位新生這樣描述野獸營:「精神上、身體上、軍事上、社交上──各方面都受到挑戰。訓練會突顯你的弱點,但那正是訓練的用意,西點會把你淬練得更堅韌。」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通過野獸營的考驗呢?二〇〇四年,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數十年來,美軍也一直在問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一九五五年,年輕的心理學家凱根(Jerry Kagan)被徵召到西點軍校,測驗這些新生,辨識誰會留下來,誰會放棄。
凱根說,早期他在西點軍校想要區分新生的優劣,總是徒勞無功。此後,又有更多代的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議題,但是沒有人能肯定地說,為什麼有些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新生,反而在訓練之初就放棄了?
我得知野獸營後,馬上想辦法拜訪多年在西點軍校擔任軍事心理學家的馬修斯(Mike Matthews)。馬修斯解釋,西點軍校的入學流程有效地挑選出有潛力在該校發展的男女青年。尤其,入學審查者會計算每位申請者的「候選總分」,包括把SAT或ACT的考試成績、高中排名(按畢業班的同屆人數做調整)、領導潛力評估、體適能得分的加權平均。
你可以把候選總分想成西點軍校對申請者具備多少通過四年嚴格訓練的能耐的最佳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評估新生掌握軍事領袖必備技能的潛力有多高。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卻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這也是馬修斯讓我參與研究的原因。
根據他年輕時加入空軍的親身經歷,他知道破解這個謎題的線索。他入伍後經歷的嚴格訓練不像西點軍校那麼嚇人,但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軍方每個小時都會要求馬修斯和同梯的夥伴做他們還不會做的事。馬修斯回憶道:「不到兩週,我就感到疲憊、孤獨、沮喪,準備放棄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些人確實放棄了,但馬修斯沒有。馬修斯發現,隨機應變的能力幾乎和天賦無關,那些放棄受訓的人很少是因為能力不足。馬修斯說,真正重要的是「絕不放棄」的態度。
◎出類拔萃背後的共同點
大概也是同一時期,不只馬修斯在跟我談這種堅持不懈的心態。當時我是研究生,才剛開始探索成功的心理,訪問了許多商業、藝術、運動、新聞、學術、醫藥、法律界的領導者,我問他們:「誰是您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是什麼樣子?您覺得他們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訪談提到的一些特質是某些領域特別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家提到勇於承擔財務風險的心態:「你要懂得精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但是對藝術家來說,這個特質就顯得無關緊要了,藝術家提到的特質是創作的強烈動力:「我喜歡創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相對的,運動員則是提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動機,是由勝利的快感所驅動的:「贏家喜歡和人正面交鋒,討厭落敗的感覺。」
除了這些不同領域的特有屬性,有些特質是各個領域共通的,那些共同特質正是我最感興趣的。我以前就聽過無論是哪個領域,最成功的人都是幸運的、有天分的。我也沒有懷疑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但是成功的故事不是那麼單純。我訪問的很多人也提到一些明日之星的故事,那些新秀看起來前程一片光明,卻在充分發揮潛力以前就退出或失去興趣,出乎大家意料。
顯然,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可以持續對目標努力不懈?他們大多沒想過有朝一日真的能達成心中的抱負。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然而,他們很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他們各自追求著自己熱愛又重要的事物,追求帶來的喜悅,一點也不亞於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即使他們必須做的某些事情可能很枯燥或令人沮喪,甚至痛苦,他們都不會想放棄,他們的熱情是恆久的。
總之,無論什麼領域,極成功的人都擁有強烈的決心,他們的決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他們不只有決心,更有明確的方向。就是這種熱情與毅力的結合,使這些人出類拔萃。以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恆毅力過人。
但我該怎麼衡量恆毅力這麼抽象無形的概念?恆毅力這個特質,連軍事心理學家數十年來都無法量化,很多高成就者都可以馬上辨認出的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測試衡量。
我靜下來翻閱訪談的筆記,開始撰寫一些問題,以文字勾勒出恆毅力的意思。有一半的問題是和毅力有關,例如,詢問受訪者對下面說法的認同度:「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你不畏挫折的打擊」、「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你一定會堅持到完成才肯罷休。」另一半的問題和熱情有關,詢問「你的興趣是否年年改變」以及「你對某種概念或專案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有多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只要誠實作答,就能衡量你面對人生展現的恆毅力。
◎測試恆毅力
二〇〇四年七月,野獸營第二天,1,218位西點軍校新生坐下來接受恆毅力量表的測試。
收回量表後,我先分析恆毅力分數和天資之間的相關性。你猜結果如何?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意外。有天分的人為什麼會不堅持下去?照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因為他們堅持努力就能表現得非常卓越。例如,在西點軍校,新生撐過野獸營以後,他們的候選總分可以很完美地預測他們將來在西點的各方面表現,不僅學業成績可以預測,軍事與體能表現也可以預測。所以,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點真的令人訝異。
野獸營結束時,共有七十一位新生輟學。結果證實,恆毅力是預測學員能否通過嚴厲訓練的可靠指標。隔年,我又回到西點軍校做了同樣的研究。這次有六十二名新生退出野獸營,恆毅力再次準確地預測誰會留下來。留下者和離開者的候選總分幾乎沒有差別,我進一步分析候選總分的個別組成,還是分不出差異。所以通過野獸營的關鍵是什麼?不是SAT成績,不是你的高中排名,不是領導經驗,也不是運動能力。總之,不是候選總分。而是恆毅力。
在西點軍校以外的地方,恆毅力的測量依然適用嗎?為了找出答案,我找了一些挑戰性高到讓很多人放棄的情境,想知道是不是只有野獸營的嚴峻考驗需要很高的恆毅力才能因應,還是一般來說,恆毅力就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
我測試恆毅力的下一個領域是業務員,那是無時無刻都等著吃閉門羹的職業。我請某家分時度假公司的數百位男女業務員做性格問卷,裡面包含恆毅力量表。六個月後,我再次造訪那家公司,已經有55%的業務員離職了。恆毅力再次預測了誰留下來、誰離開。此外,其他經常衡量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性、情緒穩定、責任心等等),都無法像恆毅力測驗那樣精確地預測員工流動率。
大約同一時間,我接到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請託。他們很想了解哪種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那年春季,數千名高三學生填寫了精簡版本的恆毅力量表和其他問卷。一年多以後,有12%的學生沒有畢業,順利畢業的學生恆毅力較高。比起學生在乎學業的程度、勤勉認真的程度、對校園安全的感受度,恆毅力還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指標。
同樣的,兩次在美國取樣的調查也顯示,恆毅力較高的成年人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比較可能繼續深造。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醫學博士、法學博士或其他研究學位的人,比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更有恆毅力。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又比只修一些大學學分,但沒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更高。有趣的是,拿到兩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恆毅力分數比拿到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略高一些。最初我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很快發現,社區大學的輟學率可能高達80%,所以能夠排除萬能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特別高。
同時,我也開始和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合作,更有名的綽號是「綠扁帽」。他們是陸軍裡訓練最精良的士兵,總是負責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綠扁帽的訓練是嚴峻的多階段考驗。我研究的階段是在九週的新兵訓練營、四週的步兵訓練、三週的傘兵訓練、四週的地面導向預備課程之後。前述的初步訓練都非常艱難,每個階段都有人放棄。但是特種部隊的篩選程序更難,套用總司令帕克(James Parker)的說法,「我們就是從這裡開始判斷誰能進入綠扁帽訓練的最後階段」。
相較於綠扁帽的篩選程序,野獸營簡直像夏令營。綠扁帽學員從黎明前就開始出操,直到晚上九點。除了日間和夜間的導向演習以外,還有四英里和六英里的跑步和行軍,有時是在負重近三十公斤下進行。此外,還要挑戰障礙訓練,又稱「棘手尼克」(Nasty Nick),包括爬行涉水從鐵絲網底下鑽過、橫越高架獨木、穿過吊貨網、徒手旋盪水平梯。
學員能夠進入篩選程序就已經是一項成就了,但即便如此,我研究的學員中,有42%在考驗結束以前就自願退出。所以究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撐完考驗?答案還是恆毅力。
除了恆毅力,還有什麼能預測軍中、教育、商場上的成功呢?在業務領域,我發現經驗有助於堅持,業務菜鳥撐下去的機率比老手低。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中,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畢業。至於有心成為綠扁帽的青年,訓練之初具備基本的體適能是必要的。但是在各別領域,當你比較上述特質相當的人時,恆毅力仍是預測成果的指標。即使在某些領域,特定的性格特質和優勢能幫助某些人成功,恆毅力仍是不分領域都很關鍵的成功特質。
◎真的與天分無關
我讀研究所的第一年,紀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正好上映,紀錄三名男孩和五名女孩為了全美拼字比賽總決賽做的準備。每年在華盛頓特區一連舉行三天的總決賽,由專門轉播大型體育賽事的ESPN直播,總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為了進入總決賽,這些孩子必須先贏過數千位來自全美數百所學校的參賽者。這表示他們在一輪接一輪的考驗中,必須拼對愈來愈艱深的單字,先是打敗班上的同學,接著依序打敗同年級、同校、同校區、同地區的學生。
《拼字比賽》讓我想知道,要正確無誤地拼字,究竟牽涉到多少過人的語言天賦以及多強的恆毅力。於是,我聯繫拼字比賽主辦單位的執行長佩姬.金柏(Paige Kimble),金柏是個活力十足的女性,她自己以前就得過拼字比賽冠軍。她跟我一樣,也對獲勝者的心理狀態很好奇。她答應在總決賽名單確認後,馬上幫我寄出問卷給273位總決賽的參賽者(總決賽將在幾個月後舉行)。大約三分之二的參賽者填了問卷,寄回我的研究室,換取二十五美元的禮卷。最年長的回函者十五歲(那是比賽規定的年齡上限),最小的才七歲。
這些參賽者除了填寫恆毅力量表,也回覆他們花多少時間做拼字練習。平日,他們平均練習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週末則是超過兩小時。不過,個別狀況的差異很大,有些參賽者幾乎不太鑽研文字,而有些人週六的閱讀時間長達九個小時!
我又從這些人之中挑了一小群參賽者,邀請他們來做語文能力測驗。整體來看,這一小群參賽者的語言能力相當傑出,但是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孩子的分數已達到語言天才的等級,有些只有同齡的「平均」水準。
ESPN播出總決賽那天,我從頭看到尾,直到最後最緊張的時刻,聽到十三歲的阿努拉格‧卡西亞普(Anurag Kashyap)正確拼出A-P-P-O-G-G-I-A-T-U-R-A(倚音,一種裝飾音的音樂術語),贏得冠軍。
接著,我拿著最後的排名,分析之前收集的資料。以下是我發現的結果:總決賽前幾個月所衡量的恆毅力,正確地預測了參賽者的最後表現。簡單來說,恆毅力高的孩子在比賽中的排名較高,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每天研讀較長的時間,也參加較多次拼字比賽。
那麼天分呢?語言能力好也可以預測出他們的比賽排名較高,但是語言能力和恆毅力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語言天賦較高的參賽者,研讀時間並沒有比天賦較差者長,參賽經驗也沒有比較多。
「天賦和恆毅力毫無關連」的現象,在我對長春籐盟校的大學生做研究時又再度出現。在那個研究中,SAT成績和恆毅力甚至出現負相關。那個樣本中,SAT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點點。我把這個研究結果和其他的研究資料整理起來,得出一個初步見解,那個見解也指引了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
凱根說,早期他在西點軍校想要區分新生的優劣,總是徒勞無功。此後,又有更多代的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議題,但是沒有人能肯定地說,為什麼有些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新生,反而在訓練之初就放棄了?
我得知野獸營後,馬上想辦法拜訪多年在西點軍校擔任軍事心理學家的馬修斯(Mike Matthews)。馬修斯解釋,西點軍校的入學流程有效地挑選出有潛力在該校發展的男女青年。尤其,入學審查者會計算每位申請者的「候選總分」,包括把SAT或ACT的考試成績、高中排名(按畢業班的同屆人數做調整)、領導潛力評估、體適能得分的加權平均。
你可以把候選總分想成西點軍校對申請者具備多少通過四年嚴格訓練的能耐的最佳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評估新生掌握軍事領袖必備技能的潛力有多高。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卻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這也是馬修斯讓我參與研究的原因。
根據他年輕時加入空軍的親身經歷,他知道破解這個謎題的線索。他入伍後經歷的嚴格訓練不像西點軍校那麼嚇人,但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軍方每個小時都會要求馬修斯和同梯的夥伴做他們還不會做的事。馬修斯回憶道:「不到兩週,我就感到疲憊、孤獨、沮喪,準備放棄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些人確實放棄了,但馬修斯沒有。馬修斯發現,隨機應變的能力幾乎和天賦無關,那些放棄受訓的人很少是因為能力不足。馬修斯說,真正重要的是「絕不放棄」的態度。
◎出類拔萃背後的共同點
大概也是同一時期,不只馬修斯在跟我談這種堅持不懈的心態。當時我是研究生,才剛開始探索成功的心理,訪問了許多商業、藝術、運動、新聞、學術、醫藥、法律界的領導者,我問他們:「誰是您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是什麼樣子?您覺得他們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訪談提到的一些特質是某些領域特別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家提到勇於承擔財務風險的心態:「你要懂得精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但是對藝術家來說,這個特質就顯得無關緊要了,藝術家提到的特質是創作的強烈動力:「我喜歡創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相對的,運動員則是提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動機,是由勝利的快感所驅動的:「贏家喜歡和人正面交鋒,討厭落敗的感覺。」
除了這些不同領域的特有屬性,有些特質是各個領域共通的,那些共同特質正是我最感興趣的。我以前就聽過無論是哪個領域,最成功的人都是幸運的、有天分的。我也沒有懷疑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但是成功的故事不是那麼單純。我訪問的很多人也提到一些明日之星的故事,那些新秀看起來前程一片光明,卻在充分發揮潛力以前就退出或失去興趣,出乎大家意料。
顯然,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可以持續對目標努力不懈?他們大多沒想過有朝一日真的能達成心中的抱負。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然而,他們很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他們各自追求著自己熱愛又重要的事物,追求帶來的喜悅,一點也不亞於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即使他們必須做的某些事情可能很枯燥或令人沮喪,甚至痛苦,他們都不會想放棄,他們的熱情是恆久的。
總之,無論什麼領域,極成功的人都擁有強烈的決心,他們的決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他們不只有決心,更有明確的方向。就是這種熱情與毅力的結合,使這些人出類拔萃。以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恆毅力過人。但我該怎麼衡量恆毅力這麼抽象無形的概念?恆毅力這個特質,連軍事心理學家數十年來都無法量化,很多高成就者都可以馬上辨認出的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測試衡量。
我靜下來翻閱訪談的筆記,開始撰寫一些問題,以文字勾勒出恆毅力的意思。有一半的問題是和毅力有關,例如,詢問受訪者對下面說法的認同度:「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你不畏挫折的打擊」、「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你一定會堅持到完成才肯罷休。」另一半的問題和熱情有關,詢問「你的興趣是否年年改變」以及「你對某種概念或專案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有多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只要誠實作答,就能衡量你面對人生展現的恆毅力。
◎測試恆毅力
二〇〇四年七月,野獸營第二天,1,218位西點軍校新生坐下來接受恆毅力量表的測試。
收回量表後,我先分析恆毅力分數和天資之間的相關性。你猜結果如何?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意外。有天分的人為什麼會不堅持下去?照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因為他們堅持努力就能表現得非常卓越。例如,在西點軍校,新生撐過野獸營以後,他們的候選總分可以很完美地預測他們將來在西點的各方面表現,不僅學業成績可以預測,軍事與體能表現也可以預測。所以,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點真的令人訝異。
野獸營結束時,共有七十一位新生輟學。結果證實,恆毅力是預測學員能否通過嚴厲訓練的可靠指標。隔年,我又回到西點軍校做了同樣的研究。這次有六十二名新生退出野獸營,恆毅力再次準確地預測誰會留下來。留下者和離開者的候選總分幾乎沒有差別,我進一步分析候選總分的個別組成,還是分不出差異。所以通過野獸營的關鍵是什麼?不是SAT成績,不是你的高中排名,不是領導經驗,也不是運動能力。總之,不是候選總分。而是恆毅力。
在西點軍校以外的地方,恆毅力的測量依然適用嗎?為了找出答案,我找了一些挑戰性高到讓很多人放棄的情境,想知道是不是只有野獸營的嚴峻考驗需要很高的恆毅力才能因應,還是一般來說,恆毅力就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我測試恆毅力的下一個領域是業務員,那是無時無刻都等著吃閉門羹的職業。我請某家分時度假公司的數百位男女業務員做性格問卷,裡面包含恆毅力量表。六個月後,我再次造訪那家公司,已經有55%的業務員離職了。恆毅力再次預測了誰留下來、誰離開。此外,其他經常衡量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性、情緒穩定、責任心等等),都無法像恆毅力測驗那樣精確地預測員工流動率。
大約同一時間,我接到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請託。他們很想了解哪種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那年春季,數千名高三學生填寫了精簡版本的恆毅力量表和其他問卷。一年多以後,有12%的學生沒有畢業,順利畢業的學生恆毅力較高。比起學生在乎學業的程度、勤勉認真的程度、對校園安全的感受度,恆毅力還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指標。
同樣的,兩次在美國取樣的調查也顯示,恆毅力較高的成年人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比較可能繼續深造。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醫學博士、法學博士或其他研究學位的人,比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更有恆毅力。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又比只修一些大學學分,但沒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更高。有趣的是,拿到兩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恆毅力分數比拿到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略高一些。最初我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很快發現,社區大學的輟學率可能高達80%,所以能夠排除萬能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特別高。
同時,我也開始和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合作,更有名的綽號是「綠扁帽」。他們是陸軍裡訓練最精良的士兵,總是負責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綠扁帽的訓練是嚴峻的多階段考驗。我研究的階段是在九週的新兵訓練營、四週的步兵訓練、三週的傘兵訓練、四週的地面導向預備課程之後。前述的初步訓練都非常艱難,每個階段都有人放棄。但是特種部隊的篩選程序更難,套用總司令帕克(James Parker)的說法,「我們就是從這裡開始判斷誰能進入綠扁帽訓練的最後階段」。相較於綠扁帽的篩選程序,野獸營簡直像夏令營。綠扁帽學員從黎明前就開始出操,直到晚上九點。除了日間和夜間的導向演習以外,還有四英里和六英里的跑步和行軍,有時是在負重近三十公斤下進行。此外,還要挑戰障礙訓練,又稱「棘手尼克」(Nasty Nick),包括爬行涉水從鐵絲網底下鑽過、橫越高架獨木、穿過吊貨網、徒手旋盪水平梯。
學員能夠進入篩選程序就已經是一項成就了,但即便如此,我研究的學員中,有42%在考驗結束以前就自願退出。所以究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撐完考驗?答案還是恆毅力。
除了恆毅力,還有什麼能預測軍中、教育、商場上的成功呢?在業務領域,我發現經驗有助於堅持,業務菜鳥撐下去的機率比老手低。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中,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畢業。至於有心成為綠扁帽的青年,訓練之初具備基本的體適能是必要的。但是在各別領域,當你比較上述特質相當的人時,恆毅力仍是預測成果的指標。即使在某些領域,特定的性格特質和優勢能幫助某些人成功,恆毅力仍是不分領域都很關鍵的成功特質。
◎真的與天分無關
我讀研究所的第一年,紀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正好上映,紀錄三名男孩和五名女孩為了全美拼字比賽總決賽做的準備。每年在華盛頓特區一連舉行三天的總決賽,由專門轉播大型體育賽事的ESPN直播,總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為了進入總決賽,這些孩子必須先贏過數千位來自全美數百所學校的參賽者。這表示他們在一輪接一輪的考驗中,必須拼對愈來愈艱深的單字,先是打敗班上的同學,接著依序打敗同年級、同校、同校區、同地區的學生。
《拼字比賽》讓我想知道,要正確無誤地拼字,究竟牽涉到多少過人的語言天賦以及多強的恆毅力。於是,我聯繫拼字比賽主辦單位的執行長佩姬.金柏(Paige Kimble),金柏是個活力十足的女性,她自己以前就得過拼字比賽冠軍。她跟我一樣,也對獲勝者的心理狀態很好奇。她答應在總決賽名單確認後,馬上幫我寄出問卷給273位總決賽的參賽者(總決賽將在幾個月後舉行)。大約三分之二的參賽者填了問卷,寄回我的研究室,換取二十五美元的禮卷。最年長的回函者十五歲(那是比賽規定的年齡上限),最小的才七歲。這些參賽者除了填寫恆毅力量表,也回覆他們花多少時間做拼字練習。平日,他們平均練習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週末則是超過兩小時。不過,個別狀況的差異很大,有些參賽者幾乎不太鑽研文字,而有些人週六的閱讀時間長達九個小時!
我又從這些人之中挑了一小群參賽者,邀請他們來做語文能力測驗。整體來看,這一小群參賽者的語言能力相當傑出,但是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孩子的分數已達到語言天才的等級,有些只有同齡的「平均」水準。
ESPN播出總決賽那天,我從頭看到尾,直到最後最緊張的時刻,聽到十三歲的阿努拉格‧卡西亞普(Anurag Kashyap)正確拼出A-P-P-O-G-G-I-A-T-U-R-A(倚音,一種裝飾音的音樂術語),贏得冠軍。
接著,我拿著最後的排名,分析之前收集的資料。以下是我發現的結果:總決賽前幾個月所衡量的恆毅力,正確地預測了參賽者的最後表現。簡單來說,恆毅力高的孩子在比賽中的排名較高,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每天研讀較長的時間,也參加較多次拼字比賽。
那麼天分呢?語言能力好也可以預測出他們的比賽排名較高,但是語言能力和恆毅力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語言天賦較高的參賽者,研讀時間並沒有比天賦較差者長,參賽經驗也沒有比較多。
「天賦和恆毅力毫無關連」的現象,在我對長春籐盟校的大學生做研究時又再度出現。在那個研究中,SAT成績和恆毅力甚至出現負相關。那個樣本中,SAT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點點。我把這個研究結果和其他的研究資料整理起來,得出一個初步見解,那個見解也指引了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
當你被錄取西點軍校的那一刻,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拼來的。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跟最難擠進的大學窄門一樣嚴格。優異的高中成績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高分都是必要的。但是,即使申請哈佛也不需要在十一年級就開始申請,不需要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美國總統的推薦。你也不必在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的體能評估上獲得佳績。
每年都有超過14,000位高三學生申請西點軍校,經過篩選後,只剩4,000人獲得必要的推薦。這其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約2,500人)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標準。而那批菁英裡,只有1,200人獲得錄取並註冊入學。加入西點的男女青年幾乎都是運動校隊,大多數還是校隊隊長。
然而,畢業前,每五位軍校生中就有一人輟學。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資料顯示,輟學大多集中在第一個夏天,那段期間有密集的七週訓練課程,連校方的文獻都稱之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或是簡稱「獸訓」。
怎麼會有人花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不到兩個月就退出呢?但話又說回來,野獸營可不是普通的兩個月。西點軍校的新生手冊對野獸營的描述是:「這是你在西點四年,身心受到最大磨難的時期……目的是把你從新人淬練成軍人。」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五點半就要集合,立正升旗。接著是紮實的體能訓練(跑步或操練),之後就是不斷地重複隊伍行進、上課、武器訓練、體育活動。最後,晚上十點在惆悵疲憊的熄燈號中就寢,明天,一切重來。喔!而且沒有週末,除了用餐時間以外沒有休息,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和親朋好友聯繫。
一位新生這樣描述野獸營:「精神上、身體上、軍事上、社交上──各方面都受到挑戰。訓練會突顯你的弱點,但那正是訓練的用意,西點會把你淬練得更堅韌。」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通過野獸營的考驗呢?二〇〇四年,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數十年來,美軍也一直在問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一九五五年,年輕的心理學家凱根(Jerry Kagan)被徵召到西點軍校,測驗這些新生,辨識誰會留下來,誰會放棄。第1章 拼到底的祕密
當你被錄取西點軍校的那一刻,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拼來的。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跟最難擠進的大學窄門一樣嚴格。優異的高中成績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高分都是必要的。但是,即使申請哈佛也不需要在十一年級就開始申請,不需要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美國總統的推薦。你也不必在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的體能評估上獲得佳績。
每年都有超過14,000位高三學生申請西點軍校,經過篩選後,只剩4,000人獲得必要的推薦。這其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約2,500人)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標準。而那批菁英裡,只有1,200人獲得錄取並註冊入學。加入西點的男女青年幾乎都是運動校隊,大多數還是校隊隊長。
然而,畢業前,每五位軍校生中就有一人輟學。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資料顯示,輟學大多集中在第一個夏天,那段期間有密集的七週訓練課程,連校方的文獻都稱之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或是簡稱「獸訓」。
怎麼會有人花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不到兩個月就退出呢?但話又說回來,野獸營可不是普通的兩個月。西點軍校的新生手冊對野獸營的描述是:「這是你在西點四年,身心受到最大磨難的時期……目的是把你從新人淬練成軍人。」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五點半就要集合,立正升旗。接著是紮實的體能訓練(跑步或操練),之後就是不斷地重複隊伍行進、上課、武器訓練、體育活動。最後,晚上十點在惆悵疲憊的熄燈號中就寢,明天,一切重來。喔!而且沒有週末,除了用餐時間以外沒有休息,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和親朋好友聯繫。
一位新生這樣描述野獸營:「精神上、身體上、軍事上、社交上──各方面都受到挑戰。訓練會突顯你的弱點,但那正是訓練的用意,西點會把你淬練得更堅韌。」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通過野獸營的考驗呢?二〇〇四年,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數十年來,美軍也一直在問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一九五五年,年輕的心理學家凱根(Jerry Kagan)被徵召到西點軍校,測驗這些新生,辨識誰會留下來,誰會放棄。
凱根說,早期他在西點軍校想要區分新生的優劣,總是徒勞無功。此後,又有更多代的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議題,但是沒有人能肯定地說,為什麼有些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新生,反而在訓練之初就放棄了?
我得知野獸營後,馬上想辦法拜訪多年在西點軍校擔任軍事心理學家的馬修斯(Mike Matthews)。馬修斯解釋,西點軍校的入學流程有效地挑選出有潛力在該校發展的男女青年。尤其,入學審查者會計算每位申請者的「候選總分」,包括把SAT或ACT的考試成績、高中排名(按畢業班的同屆人數做調整)、領導潛力評估、體適能得分的加權平均。
你可以把候選總分想成西點軍校對申請者具備多少通過四年嚴格訓練的能耐的最佳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評估新生掌握軍事領袖必備技能的潛力有多高。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卻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這也是馬修斯讓我參與研究的原因。
根據他年輕時加入空軍的親身經歷,他知道破解這個謎題的線索。他入伍後經歷的嚴格訓練不像西點軍校那麼嚇人,但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軍方每個小時都會要求馬修斯和同梯的夥伴做他們還不會做的事。馬修斯回憶道:「不到兩週,我就感到疲憊、孤獨、沮喪,準備放棄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些人確實放棄了,但馬修斯沒有。馬修斯發現,隨機應變的能力幾乎和天賦無關,那些放棄受訓的人很少是因為能力不足。馬修斯說,真正重要的是「絕不放棄」的態度。
◎出類拔萃背後的共同點
大概也是同一時期,不只馬修斯在跟我談這種堅持不懈的心態。當時我是研究生,才剛開始探索成功的心理,訪問了許多商業、藝術、運動、新聞、學術、醫藥、法律界的領導者,我問他們:「誰是您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是什麼樣子?您覺得他們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訪談提到的一些特質是某些領域特別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家提到勇於承擔財務風險的心態:「你要懂得精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但是對藝術家來說,這個特質就顯得無關緊要了,藝術家提到的特質是創作的強烈動力:「我喜歡創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相對的,運動員則是提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動機,是由勝利的快感所驅動的:「贏家喜歡和人正面交鋒,討厭落敗的感覺。」
除了這些不同領域的特有屬性,有些特質是各個領域共通的,那些共同特質正是我最感興趣的。我以前就聽過無論是哪個領域,最成功的人都是幸運的、有天分的。我也沒有懷疑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但是成功的故事不是那麼單純。我訪問的很多人也提到一些明日之星的故事,那些新秀看起來前程一片光明,卻在充分發揮潛力以前就退出或失去興趣,出乎大家意料。
顯然,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可以持續對目標努力不懈?他們大多沒想過有朝一日真的能達成心中的抱負。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然而,他們很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他們各自追求著自己熱愛又重要的事物,追求帶來的喜悅,一點也不亞於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即使他們必須做的某些事情可能很枯燥或令人沮喪,甚至痛苦,他們都不會想放棄,他們的熱情是恆久的。
總之,無論什麼領域,極成功的人都擁有強烈的決心,他們的決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他們不只有決心,更有明確的方向。就是這種熱情與毅力的結合,使這些人出類拔萃。以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恆毅力過人。
但我該怎麼衡量恆毅力這麼抽象無形的概念?恆毅力這個特質,連軍事心理學家數十年來都無法量化,很多高成就者都可以馬上辨認出的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測試衡量。
我靜下來翻閱訪談的筆記,開始撰寫一些問題,以文字勾勒出恆毅力的意思。有一半的問題是和毅力有關,例如,詢問受訪者對下面說法的認同度:「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你不畏挫折的打擊」、「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你一定會堅持到完成才肯罷休。」另一半的問題和熱情有關,詢問「你的興趣是否年年改變」以及「你對某種概念或專案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有多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只要誠實作答,就能衡量你面對人生展現的恆毅力。
◎測試恆毅力
二〇〇四年七月,野獸營第二天,1,218位西點軍校新生坐下來接受恆毅力量表的測試。
收回量表後,我先分析恆毅力分數和天資之間的相關性。你猜結果如何?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意外。有天分的人為什麼會不堅持下去?照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因為他們堅持努力就能表現得非常卓越。例如,在西點軍校,新生撐過野獸營以後,他們的候選總分可以很完美地預測他們將來在西點的各方面表現,不僅學業成績可以預測,軍事與體能表現也可以預測。所以,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點真的令人訝異。
野獸營結束時,共有七十一位新生輟學。結果證實,恆毅力是預測學員能否通過嚴厲訓練的可靠指標。隔年,我又回到西點軍校做了同樣的研究。這次有六十二名新生退出野獸營,恆毅力再次準確地預測誰會留下來。留下者和離開者的候選總分幾乎沒有差別,我進一步分析候選總分的個別組成,還是分不出差異。所以通過野獸營的關鍵是什麼?不是SAT成績,不是你的高中排名,不是領導經驗,也不是運動能力。總之,不是候選總分。而是恆毅力。
在西點軍校以外的地方,恆毅力的測量依然適用嗎?為了找出答案,我找了一些挑戰性高到讓很多人放棄的情境,想知道是不是只有野獸營的嚴峻考驗需要很高的恆毅力才能因應,還是一般來說,恆毅力就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
我測試恆毅力的下一個領域是業務員,那是無時無刻都等著吃閉門羹的職業。我請某家分時度假公司的數百位男女業務員做性格問卷,裡面包含恆毅力量表。六個月後,我再次造訪那家公司,已經有55%的業務員離職了。恆毅力再次預測了誰留下來、誰離開。此外,其他經常衡量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性、情緒穩定、責任心等等),都無法像恆毅力測驗那樣精確地預測員工流動率。
大約同一時間,我接到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請託。他們很想了解哪種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那年春季,數千名高三學生填寫了精簡版本的恆毅力量表和其他問卷。一年多以後,有12%的學生沒有畢業,順利畢業的學生恆毅力較高。比起學生在乎學業的程度、勤勉認真的程度、對校園安全的感受度,恆毅力還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指標。
同樣的,兩次在美國取樣的調查也顯示,恆毅力較高的成年人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比較可能繼續深造。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醫學博士、法學博士或其他研究學位的人,比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更有恆毅力。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又比只修一些大學學分,但沒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更高。有趣的是,拿到兩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恆毅力分數比拿到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略高一些。最初我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很快發現,社區大學的輟學率可能高達80%,所以能夠排除萬能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特別高。
同時,我也開始和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合作,更有名的綽號是「綠扁帽」。他們是陸軍裡訓練最精良的士兵,總是負責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綠扁帽的訓練是嚴峻的多階段考驗。我研究的階段是在九週的新兵訓練營、四週的步兵訓練、三週的傘兵訓練、四週的地面導向預備課程之後。前述的初步訓練都非常艱難,每個階段都有人放棄。但是特種部隊的篩選程序更難,套用總司令帕克(James Parker)的說法,「我們就是從這裡開始判斷誰能進入綠扁帽訓練的最後階段」。
相較於綠扁帽的篩選程序,野獸營簡直像夏令營。綠扁帽學員從黎明前就開始出操,直到晚上九點。除了日間和夜間的導向演習以外,還有四英里和六英里的跑步和行軍,有時是在負重近三十公斤下進行。此外,還要挑戰障礙訓練,又稱「棘手尼克」(Nasty Nick),包括爬行涉水從鐵絲網底下鑽過、橫越高架獨木、穿過吊貨網、徒手旋盪水平梯。
學員能夠進入篩選程序就已經是一項成就了,但即便如此,我研究的學員中,有42%在考驗結束以前就自願退出。所以究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撐完考驗?答案還是恆毅力。
除了恆毅力,還有什麼能預測軍中、教育、商場上的成功呢?在業務領域,我發現經驗有助於堅持,業務菜鳥撐下去的機率比老手低。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中,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畢業。至於有心成為綠扁帽的青年,訓練之初具備基本的體適能是必要的。但是在各別領域,當你比較上述特質相當的人時,恆毅力仍是預測成果的指標。即使在某些領域,特定的性格特質和優勢能幫助某些人成功,恆毅力仍是不分領域都很關鍵的成功特質。
◎真的與天分無關
我讀研究所的第一年,紀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正好上映,紀錄三名男孩和五名女孩為了全美拼字比賽總決賽做的準備。每年在華盛頓特區一連舉行三天的總決賽,由專門轉播大型體育賽事的ESPN直播,總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為了進入總決賽,這些孩子必須先贏過數千位來自全美數百所學校的參賽者。這表示他們在一輪接一輪的考驗中,必須拼對愈來愈艱深的單字,先是打敗班上的同學,接著依序打敗同年級、同校、同校區、同地區的學生。
《拼字比賽》讓我想知道,要正確無誤地拼字,究竟牽涉到多少過人的語言天賦以及多強的恆毅力。於是,我聯繫拼字比賽主辦單位的執行長佩姬.金柏(Paige Kimble),金柏是個活力十足的女性,她自己以前就得過拼字比賽冠軍。她跟我一樣,也對獲勝者的心理狀態很好奇。她答應在總決賽名單確認後,馬上幫我寄出問卷給273位總決賽的參賽者(總決賽將在幾個月後舉行)。大約三分之二的參賽者填了問卷,寄回我的研究室,換取二十五美元的禮卷。最年長的回函者十五歲(那是比賽規定的年齡上限),最小的才七歲。
這些參賽者除了填寫恆毅力量表,也回覆他們花多少時間做拼字練習。平日,他們平均練習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週末則是超過兩小時。不過,個別狀況的差異很大,有些參賽者幾乎不太鑽研文字,而有些人週六的閱讀時間長達九個小時!
我又從這些人之中挑了一小群參賽者,邀請他們來做語文能力測驗。整體來看,這一小群參賽者的語言能力相當傑出,但是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孩子的分數已達到語言天才的等級,有些只有同齡的「平均」水準。
ESPN播出總決賽那天,我從頭看到尾,直到最後最緊張的時刻,聽到十三歲的阿努拉格‧卡西亞普(Anurag Kashyap)正確拼出A-P-P-O-G-G-I-A-T-U-R-A(倚音,一種裝飾音的音樂術語),贏得冠軍。
接著,我拿著最後的排名,分析之前收集的資料。以下是我發現的結果:總決賽前幾個月所衡量的恆毅力,正確地預測了參賽者的最後表現。簡單來說,恆毅力高的孩子在比賽中的排名較高,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每天研讀較長的時間,也參加較多次拼字比賽。
那麼天分呢?語言能力好也可以預測出他們的比賽排名較高,但是語言能力和恆毅力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語言天賦較高的參賽者,研讀時間並沒有比天賦較差者長,參賽經驗也沒有比較多。
「天賦和恆毅力毫無關連」的現象,在我對長春籐盟校的大學生做研究時又再度出現。在那個研究中,SAT成績和恆毅力甚至出現負相關。那個樣本中,SAT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點點。我把這個研究結果和其他的研究資料整理起來,得出一個初步見解,那個見解也指引了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
凱根說,早期他在西點軍校想要區分新生的優劣,總是徒勞無功。此後,又有更多代的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議題,但是沒有人能肯定地說,為什麼有些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新生,反而在訓練之初就放棄了?
我得知野獸營後,馬上想辦法拜訪多年在西點軍校擔任軍事心理學家的馬修斯(Mike Matthews)。馬修斯解釋,西點軍校的入學流程有效地挑選出有潛力在該校發展的男女青年。尤其,入學審查者會計算每位申請者的「候選總分」,包括把SAT或ACT的考試成績、高中排名(按畢業班的同屆人數做調整)、領導潛力評估、體適能得分的加權平均。
你可以把候選總分想成西點軍校對申請者具備多少通過四年嚴格訓練的能耐的最佳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評估新生掌握軍事領袖必備技能的潛力有多高。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卻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這也是馬修斯讓我參與研究的原因。
根據他年輕時加入空軍的親身經歷,他知道破解這個謎題的線索。他入伍後經歷的嚴格訓練不像西點軍校那麼嚇人,但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軍方每個小時都會要求馬修斯和同梯的夥伴做他們還不會做的事。馬修斯回憶道:「不到兩週,我就感到疲憊、孤獨、沮喪,準備放棄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些人確實放棄了,但馬修斯沒有。馬修斯發現,隨機應變的能力幾乎和天賦無關,那些放棄受訓的人很少是因為能力不足。馬修斯說,真正重要的是「絕不放棄」的態度。
◎出類拔萃背後的共同點
大概也是同一時期,不只馬修斯在跟我談這種堅持不懈的心態。當時我是研究生,才剛開始探索成功的心理,訪問了許多商業、藝術、運動、新聞、學術、醫藥、法律界的領導者,我問他們:「誰是您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是什麼樣子?您覺得他們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訪談提到的一些特質是某些領域特別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家提到勇於承擔財務風險的心態:「你要懂得精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但是對藝術家來說,這個特質就顯得無關緊要了,藝術家提到的特質是創作的強烈動力:「我喜歡創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相對的,運動員則是提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動機,是由勝利的快感所驅動的:「贏家喜歡和人正面交鋒,討厭落敗的感覺。」
除了這些不同領域的特有屬性,有些特質是各個領域共通的,那些共同特質正是我最感興趣的。我以前就聽過無論是哪個領域,最成功的人都是幸運的、有天分的。我也沒有懷疑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但是成功的故事不是那麼單純。我訪問的很多人也提到一些明日之星的故事,那些新秀看起來前程一片光明,卻在充分發揮潛力以前就退出或失去興趣,出乎大家意料。
顯然,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可以持續對目標努力不懈?他們大多沒想過有朝一日真的能達成心中的抱負。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然而,他們很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他們各自追求著自己熱愛又重要的事物,追求帶來的喜悅,一點也不亞於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即使他們必須做的某些事情可能很枯燥或令人沮喪,甚至痛苦,他們都不會想放棄,他們的熱情是恆久的。
總之,無論什麼領域,極成功的人都擁有強烈的決心,他們的決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他們不只有決心,更有明確的方向。就是這種熱情與毅力的結合,使這些人出類拔萃。以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恆毅力過人。但我該怎麼衡量恆毅力這麼抽象無形的概念?恆毅力這個特質,連軍事心理學家數十年來都無法量化,很多高成就者都可以馬上辨認出的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測試衡量。
我靜下來翻閱訪談的筆記,開始撰寫一些問題,以文字勾勒出恆毅力的意思。有一半的問題是和毅力有關,例如,詢問受訪者對下面說法的認同度:「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你不畏挫折的打擊」、「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你一定會堅持到完成才肯罷休。」另一半的問題和熱情有關,詢問「你的興趣是否年年改變」以及「你對某種概念或專案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有多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只要誠實作答,就能衡量你面對人生展現的恆毅力。
◎測試恆毅力
二〇〇四年七月,野獸營第二天,1,218位西點軍校新生坐下來接受恆毅力量表的測試。
收回量表後,我先分析恆毅力分數和天資之間的相關性。你猜結果如何?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意外。有天分的人為什麼會不堅持下去?照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因為他們堅持努力就能表現得非常卓越。例如,在西點軍校,新生撐過野獸營以後,他們的候選總分可以很完美地預測他們將來在西點的各方面表現,不僅學業成績可以預測,軍事與體能表現也可以預測。所以,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點真的令人訝異。
野獸營結束時,共有七十一位新生輟學。結果證實,恆毅力是預測學員能否通過嚴厲訓練的可靠指標。隔年,我又回到西點軍校做了同樣的研究。這次有六十二名新生退出野獸營,恆毅力再次準確地預測誰會留下來。留下者和離開者的候選總分幾乎沒有差別,我進一步分析候選總分的個別組成,還是分不出差異。所以通過野獸營的關鍵是什麼?不是SAT成績,不是你的高中排名,不是領導經驗,也不是運動能力。總之,不是候選總分。而是恆毅力。
在西點軍校以外的地方,恆毅力的測量依然適用嗎?為了找出答案,我找了一些挑戰性高到讓很多人放棄的情境,想知道是不是只有野獸營的嚴峻考驗需要很高的恆毅力才能因應,還是一般來說,恆毅力就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我測試恆毅力的下一個領域是業務員,那是無時無刻都等著吃閉門羹的職業。我請某家分時度假公司的數百位男女業務員做性格問卷,裡面包含恆毅力量表。六個月後,我再次造訪那家公司,已經有55%的業務員離職了。恆毅力再次預測了誰留下來、誰離開。此外,其他經常衡量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性、情緒穩定、責任心等等),都無法像恆毅力測驗那樣精確地預測員工流動率。
大約同一時間,我接到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請託。他們很想了解哪種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那年春季,數千名高三學生填寫了精簡版本的恆毅力量表和其他問卷。一年多以後,有12%的學生沒有畢業,順利畢業的學生恆毅力較高。比起學生在乎學業的程度、勤勉認真的程度、對校園安全的感受度,恆毅力還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指標。
同樣的,兩次在美國取樣的調查也顯示,恆毅力較高的成年人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比較可能繼續深造。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醫學博士、法學博士或其他研究學位的人,比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更有恆毅力。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又比只修一些大學學分,但沒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更高。有趣的是,拿到兩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恆毅力分數比拿到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略高一些。最初我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很快發現,社區大學的輟學率可能高達80%,所以能夠排除萬能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特別高。
同時,我也開始和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合作,更有名的綽號是「綠扁帽」。他們是陸軍裡訓練最精良的士兵,總是負責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綠扁帽的訓練是嚴峻的多階段考驗。我研究的階段是在九週的新兵訓練營、四週的步兵訓練、三週的傘兵訓練、四週的地面導向預備課程之後。前述的初步訓練都非常艱難,每個階段都有人放棄。但是特種部隊的篩選程序更難,套用總司令帕克(James Parker)的說法,「我們就是從這裡開始判斷誰能進入綠扁帽訓練的最後階段」。相較於綠扁帽的篩選程序,野獸營簡直像夏令營。綠扁帽學員從黎明前就開始出操,直到晚上九點。除了日間和夜間的導向演習以外,還有四英里和六英里的跑步和行軍,有時是在負重近三十公斤下進行。此外,還要挑戰障礙訓練,又稱「棘手尼克」(Nasty Nick),包括爬行涉水從鐵絲網底下鑽過、橫越高架獨木、穿過吊貨網、徒手旋盪水平梯。
學員能夠進入篩選程序就已經是一項成就了,但即便如此,我研究的學員中,有42%在考驗結束以前就自願退出。所以究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撐完考驗?答案還是恆毅力。
除了恆毅力,還有什麼能預測軍中、教育、商場上的成功呢?在業務領域,我發現經驗有助於堅持,業務菜鳥撐下去的機率比老手低。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中,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畢業。至於有心成為綠扁帽的青年,訓練之初具備基本的體適能是必要的。但是在各別領域,當你比較上述特質相當的人時,恆毅力仍是預測成果的指標。即使在某些領域,特定的性格特質和優勢能幫助某些人成功,恆毅力仍是不分領域都很關鍵的成功特質。
◎真的與天分無關
我讀研究所的第一年,紀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正好上映,紀錄三名男孩和五名女孩為了全美拼字比賽總決賽做的準備。每年在華盛頓特區一連舉行三天的總決賽,由專門轉播大型體育賽事的ESPN直播,總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為了進入總決賽,這些孩子必須先贏過數千位來自全美數百所學校的參賽者。這表示他們在一輪接一輪的考驗中,必須拼對愈來愈艱深的單字,先是打敗班上的同學,接著依序打敗同年級、同校、同校區、同地區的學生。
《拼字比賽》讓我想知道,要正確無誤地拼字,究竟牽涉到多少過人的語言天賦以及多強的恆毅力。於是,我聯繫拼字比賽主辦單位的執行長佩姬.金柏(Paige Kimble),金柏是個活力十足的女性,她自己以前就得過拼字比賽冠軍。她跟我一樣,也對獲勝者的心理狀態很好奇。她答應在總決賽名單確認後,馬上幫我寄出問卷給273位總決賽的參賽者(總決賽將在幾個月後舉行)。大約三分之二的參賽者填了問卷,寄回我的研究室,換取二十五美元的禮卷。最年長的回函者十五歲(那是比賽規定的年齡上限),最小的才七歲。這些參賽者除了填寫恆毅力量表,也回覆他們花多少時間做拼字練習。平日,他們平均練習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週末則是超過兩小時。不過,個別狀況的差異很大,有些參賽者幾乎不太鑽研文字,而有些人週六的閱讀時間長達九個小時!
我又從這些人之中挑了一小群參賽者,邀請他們來做語文能力測驗。整體來看,這一小群參賽者的語言能力相當傑出,但是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孩子的分數已達到語言天才的等級,有些只有同齡的「平均」水準。
ESPN播出總決賽那天,我從頭看到尾,直到最後最緊張的時刻,聽到十三歲的阿努拉格‧卡西亞普(Anurag Kashyap)正確拼出A-P-P-O-G-G-I-A-T-U-R-A(倚音,一種裝飾音的音樂術語),贏得冠軍。
接著,我拿著最後的排名,分析之前收集的資料。以下是我發現的結果:總決賽前幾個月所衡量的恆毅力,正確地預測了參賽者的最後表現。簡單來說,恆毅力高的孩子在比賽中的排名較高,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每天研讀較長的時間,也參加較多次拼字比賽。
那麼天分呢?語言能力好也可以預測出他們的比賽排名較高,但是語言能力和恆毅力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語言天賦較高的參賽者,研讀時間並沒有比天賦較差者長,參賽經驗也沒有比較多。
「天賦和恆毅力毫無關連」的現象,在我對長春籐盟校的大學生做研究時又再度出現。在那個研究中,SAT成績和恆毅力甚至出現負相關。那個樣本中,SAT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點點。我把這個研究結果和其他的研究資料整理起來,得出一個初步見解,那個見解也指引了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