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 不用怕,看見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疫情之前,工作、社交、聚會,多數人忙著一切人與人的連結,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疫情爆發之後,口罩、病毒、警戒升級,人與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行事曆一下子有了許多空白,竟加深內在的恐慌。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01 自己,一切紛擾的起點?

「今天真的糟透了,諸事不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情如何?是生氣,還是沮喪?因為事情不如預期的進行而生氣?或者對努力許久的專案遲遲沒有進展而沮喪?

我們可以──繼續讓情緒淹沒自己,甚至接下來的時間,全被這樣的心情打亂。當然,也可以──選擇做些什麼,改變自己的心情,或者找出事情不順利的原因。哪一種是自己習慣的方法?

▲ 按下暫停鍵,看見久違的自己

情緒展現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自己的需求和期待。

有些人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情緒之中,無法自拔;或是糾結在某個事件裡,一蹶不振。等到事過境遷的時候,才悔不當初,卻持續這樣的惡性循環。

正視衝突發生的當下,開始跟自己對話,適切地「喊停」。此刻,正好讓自己喘口氣,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傾聽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進入「找自己」的旅程……。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有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從事安寧臨終照顧的工作,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一份對人的關懷,同時也是一個提醒──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都要如此珍視自己,看重自己。

除了生活及工作中必要的人際互動,大多時候的我們都在跟自己相處,然而停下來「感受到自己」這件事,反而需要不斷地練習。

陷在日常的忙碌中,沒有什麼比「把事情完成」來得更急迫了,長久下來可能會習慣地忽略掉「自己的聲音」,其中包括感受和需求。然而,在某個突發狀況下,例如生病、積壓已久的憤懣被引爆,或是受到疫情波及停工、在家上班,有了停下腳步的機會,彷彿按下「暫停鍵」的時刻裡,終於看到久違的自己。
「停下來,好讓你的靈魂跟上。」就在你忍受不了眼前這一切的時候,發現原來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STOP!

於是,靜下心來,開始所謂的自我對話。

▲ 浪子的選擇,我在醫院的看見

末期病人可說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往往在此時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

回顧一生,如何看待曾經的成就和失落,如何解決依然糾結的愛恨與情仇?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是否會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或需求,不致於在一時的挫敗中迷失自我?

印象至深的是,六十多歲的阿山哥,住進醫院時已是末期階段,卻不見其他家人陪伴,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於是我問:「你的家人在哪裡?」

沉默的他,並沒有答話,跟人的距離很遙遠,彷彿隔著一道厚厚的牆,難以碰觸到內心。

身上還有年輕時留下的刺青,大片的龍鳳呈祥,紀錄江湖闖蕩的歲月,宣示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意味,我們彼此也保持著這樣的社交距離。我沒有刻意打破這樣的默契,當作建立關係的過程,對他的一份尊重。

當我每天到病房探望阿山哥,也只是輕輕地打一聲招呼,團隊也無法跟他產生更多的互動,在禮貌性的點頭回應裡,感覺得到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有一天,病房辦了一個活動,在活動中,有一個小型的卡拉OK點唱,阿山哥就在大夥的簇擁下,點了一首台語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比是無厝彼粒星/我的心內有酸苦的滋味/沉重的聲音訴哀悲/啊──/不是我不是我愛酒味……」──《人在江湖》

唱著唱著,突然看到他的眼淚就這麼地滑下來。

就在那一刻,突然看見「真正的他」,歌聲裡,有一點淒涼,以及對於人生命運的無奈。儘管眼淚沒有聲音,但有灼熱的溫度,彷彿聽到了當中想要訴說的故事。

這個事件之後,雖然我們沒有深談過,但在那一個「暫停」的刹那間,他釋放了自己,我也好像讀懂了他的眼淚,似乎說著對於過去的懊悔,不勝唏噓的惆悵。阿山哥的內心可能有好多的情緒,如果當年他知道怎麼選擇的話,或許,沒有人想選一條這麼崎嶇的道路,沒有人想要做所謂的「歹子」。

每個人做出選擇的時候,就要同時承擔起後面的責任。有些人只想要一個好的結果,卻逃避過程應該付出的努力。逃避,可能是我們面對壓力之下,最容易的反應了,當你想要拋卻責任,不想為自己人生負責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又做出了一次選擇了。

對阿山哥而言,當時他一定也不覺得自己這樣子不好,可是卻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重新看見「那個時候的自己」,會不會也在懊悔,當年的選擇造成如今的結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