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上自己的那一天,人生才真正開始
SARS 那年,我在奶奶家放長假,奶奶是雲南人,燒得一手好菜,為了讓我提高抵抗力,每天做雞湯米線、金錢雲腿、排骨湯……一日四頓飯,皆是大餐,換著花樣餵養我。
有時實在吃不下,奶奶就像勸酒一樣勸我喝湯、吃飯,我總覺得奶奶做飯辛苦,就都勉強吃完。
短短兩個月,我的身體像一個充氣的皮球,迅速膨脹,從一個穿小旗袍的纖細女孩,長成一個圓鼓鼓的胖丫頭。
回到學校,同學們都不認識我了,給我起了許多外號⸺肥豬、八戒……
人說童言無忌,但小孩子明晃晃的嘲諷與嫌棄,讓我頭一次感受到世界的滿滿惡意。
當年流行玩「角色扮演」遊戲,最常演的是《還珠格格》,我從前演「紫薇」、「晴兒」,因為會背那些晦澀難懂的成語和古詩;自從我長胖後,只能演「容嬤嬤」,飾演
一些令人討厭的反派,或者壓根兒沒人和我一起玩。
我幼時學舞,有功底,文藝匯演時我們班女生跳集體舞,我跟著大夥一起,每天在日頭下苦練。然而,最後演出時,卻被領舞的女孩禁止上臺,她一臉認真地對老師說:「李夢霽太胖了,讓她上臺太難看了,會影響我們的集體榮譽!」
後來,我念大學,修讀了一門課,叫《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才明白「青春期肥胖」對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創傷事件。
但當年,無人理解我的苦悶,親朋長輩見到我時,總會笑著說:「胖點兒多好呀,不生病!身體結實!」
倘若是自己貪吃無厭,我倒也認了,可我分明是為了讓奶奶高興,才每天都把自己吃得很撐,明明是「孝順」,到頭來卻遭人白眼。
很長一段時間,我拒絕回奶奶家,與此同時,開始了「自我折磨」式的鍛煉。
早在21 世紀初,一個不到10 歲的女孩,已開始節食和虐腹。
彼時,互聯網尚不發達,我找不到健康合理的減肥方法,只能自己摸索⸺晨跑1 公里、跳繩1000次、仰臥起坐100次,日日風雨無阻;我很少吃飯,對美食有一種近乎厭惡的避離;冬天,零下十幾度的北方,為了「顯瘦」,我只穿一條校服長褲,膝關節受寒,落下病根。
我多年不吃晚飯,也不吃米飯。上大學後,依然保持每晚競走5 公里,再去舞蹈室跳一個小時的健美操。
我買過減肥茶,貼過減肥貼,把自己強行裝進三指寬的減肥褲裡,穿一整天,晚上回宿舍,腿部血液不流通,已毫無血色。
後來上了班,有了「科學減肥」的軟體,我每餐飯都要計算著卡路里吃,生怕吃超過限定的額度。某天晚餐,我媽給我剝了一根玉米,我說,我只能再吃10 粒。
我太害怕再變回胖子了。
其實,在高強度的運動下,我作為「胖子」的時光,基本上只有一年。到小學的尾聲階段,我已恢復正常體重和體型,甚至因為腿長,穿搭合宜,還略顯苗條。
但往後的許多年,我在心底裡,都把自己看得很輕,自認是「不好看的胖女孩」。
除了胖,我對自己的其他方面,也不是太滿意。
我深入研究過割雙眼皮手術、豐胸手術、抽脂手術,儘管因為怕疼,都沒能實施,但我一直都活在深深的容貌焦慮中。
哪怕我從高中起就長開了,有人開始說我生得好看,也
收到一些字句稚嫩的情書,對此,我總是保持懷疑。
我明白,那個蹲在地上,偷偷抹淚,遠遠望著其他小孩玩耍的胖女孩,會跟隨我一生。
☆☆☆
直到快30 歲,我才真正開始喜歡我的身體。
沒有哪個關鍵事件的觸發,這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或許因為學習了更多心理學的課程、走遍了更多城市和村莊、登上了更高更大的舞臺、書寫了更多自我剖解的文字,又或是遇見了真正愛我、欣賞我的人……
如今,我依然不是符合現代審美的纖瘦女子,但我可以欣然接受自己的易胖體質,規律地一日三餐,運動是為了健康,而非苗條;不過度節食,不讓自己在饑餓中入睡。
我不再討厭自己一單一雙的「大小眼」,而是把它當成高辨識度的特點,況且我常年戴眼鏡,兩眼的差別,倒也不甚明顯。
我不再盲目崇拜美妝博主的「換頭術」,愛惜每一寸皮膚,為它們做好補水、防曬,但不再化濃妝,不讓皮膚受到刺激和傷害。
我仍是一頭蓬鬆的鬈髮,但我開始養髮,不再把它們強行拉直;每天認真梳頭,把頭皮和頭髮一併喚醒;我也開始養生,早睡早起,頭髮也因此不再乾枯,有了順滑的光澤。
當我放下對外表的焦慮,開始接受、欣賞自己的身體,我從一個極度克制的、緊繃的、和世界較勁的人,慢慢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獨立和自愛的人。
外貌不再是我的壓力來源和心理負擔,而是上天贈予我的禮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那些你以為的缺點,換個角度來看,都是你的特點,甚至閃光點。
我花了20 年,才終於愛上這具皮囊。
可惜青春那樣短暫,在我最好的年紀裡,每天都想成為別人。
只恨太匆匆。
SARS 那年,我在奶奶家放長假,奶奶是雲南人,燒得一手好菜,為了讓我提高抵抗力,每天做雞湯米線、金錢雲腿、排骨湯……一日四頓飯,皆是大餐,換著花樣餵養我。
有時實在吃不下,奶奶就像勸酒一樣勸我喝湯、吃飯,我總覺得奶奶做飯辛苦,就都勉強吃完。
短短兩個月,我的身體像一個充氣的皮球,迅速膨脹,從一個穿小旗袍的纖細女孩,長成一個圓鼓鼓的胖丫頭。
回到學校,同學們都不認識我了,給我起了許多外號⸺肥豬、八戒……
人說童言無忌,但小孩子明晃晃的嘲諷與嫌棄,讓我頭一次感受到世界的滿滿惡意。
當年流行玩「角色扮演」遊戲,最常演的是《還珠格格》,我從前演「紫薇」、「晴兒」,因為會背那些晦澀難懂的成語和古詩;自從我長胖後,只能演「容嬤嬤」,飾演
一些令人討厭的反派,或者壓根兒沒人和我一起玩。
我幼時學舞,有功底,文藝匯演時我們班女生跳集體舞,我跟著大夥一起,每天在日頭下苦練。然而,最後演出時,卻被領舞的女孩禁止上臺,她一臉認真地對老師說:「李夢霽太胖了,讓她上臺太難看了,會影響我們的集體榮譽!」
後來,我念大學,修讀了一門課,叫《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才明白「青春期肥胖」對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創傷事件。
但當年,無人理解我的苦悶,親朋長輩見到我時,總會笑著說:「胖點兒多好呀,不生病!身體結實!」
倘若是自己貪吃無厭,我倒也認了,可我分明是為了讓奶奶高興,才每天都把自己吃得很撐,明明是「孝順」,到頭來卻遭人白眼。
很長一段時間,我拒絕回奶奶家,與此同時,開始了「自我折磨」式的鍛煉。
早在21 世紀初,一個不到10 歲的女孩,已開始節食和虐腹。
彼時,互聯網尚不發達,我找不到健康合理的減肥方法,只能自己摸索⸺晨跑1 公里、跳繩1000次、仰臥起坐100次,日日風雨無阻;我很少吃飯,對美食有一種近乎厭惡的避離;冬天,零下十幾度的北方,為了「顯瘦」,我只穿一條校服長褲,膝關節受寒,落下病根。
我多年不吃晚飯,也不吃米飯。上大學後,依然保持每晚競走5 公里,再去舞蹈室跳一個小時的健美操。
我買過減肥茶,貼過減肥貼,把自己強行裝進三指寬的減肥褲裡,穿一整天,晚上回宿舍,腿部血液不流通,已毫無血色。
後來上了班,有了「科學減肥」的軟體,我每餐飯都要計算著卡路里吃,生怕吃超過限定的額度。某天晚餐,我媽給我剝了一根玉米,我說,我只能再吃10 粒。
我太害怕再變回胖子了。
其實,在高強度的運動下,我作為「胖子」的時光,基本上只有一年。到小學的尾聲階段,我已恢復正常體重和體型,甚至因為腿長,穿搭合宜,還略顯苗條。
但往後的許多年,我在心底裡,都把自己看得很輕,自認是「不好看的胖女孩」。
除了胖,我對自己的其他方面,也不是太滿意。
我深入研究過割雙眼皮手術、豐胸手術、抽脂手術,儘管因為怕疼,都沒能實施,但我一直都活在深深的容貌焦慮中。
哪怕我從高中起就長開了,有人開始說我生得好看,也
收到一些字句稚嫩的情書,對此,我總是保持懷疑。
我明白,那個蹲在地上,偷偷抹淚,遠遠望著其他小孩玩耍的胖女孩,會跟隨我一生。
☆☆☆
直到快30 歲,我才真正開始喜歡我的身體。
沒有哪個關鍵事件的觸發,這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或許因為學習了更多心理學的課程、走遍了更多城市和村莊、登上了更高更大的舞臺、書寫了更多自我剖解的文字,又或是遇見了真正愛我、欣賞我的人……
如今,我依然不是符合現代審美的纖瘦女子,但我可以欣然接受自己的易胖體質,規律地一日三餐,運動是為了健康,而非苗條;不過度節食,不讓自己在饑餓中入睡。
我不再討厭自己一單一雙的「大小眼」,而是把它當成高辨識度的特點,況且我常年戴眼鏡,兩眼的差別,倒也不甚明顯。
我不再盲目崇拜美妝博主的「換頭術」,愛惜每一寸皮膚,為它們做好補水、防曬,但不再化濃妝,不讓皮膚受到刺激和傷害。
我仍是一頭蓬鬆的鬈髮,但我開始養髮,不再把它們強行拉直;每天認真梳頭,把頭皮和頭髮一併喚醒;我也開始養生,早睡早起,頭髮也因此不再乾枯,有了順滑的光澤。
當我放下對外表的焦慮,開始接受、欣賞自己的身體,我從一個極度克制的、緊繃的、和世界較勁的人,慢慢成為一個更加自信、獨立和自愛的人。
外貌不再是我的壓力來源和心理負擔,而是上天贈予我的禮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那些你以為的缺點,換個角度來看,都是你的特點,甚至閃光點。
我花了20 年,才終於愛上這具皮囊。
可惜青春那樣短暫,在我最好的年紀裡,每天都想成為別人。
只恨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