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連載)
PART 3 關係的本質
處理好弱關係能讓你變富
關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體驗。
人作為群居動物,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以此產生各種各樣的關係。
關係雖無形,卻能為個人創造更多的機遇和資源。
一個懂得感恩、善於維護關係的人,能在有需要時更快得到他人的幫助,化解危機。同樣地,一個擁有廣泛人脈的企業家,往往更容易獲取市場資訊、找到合作夥伴和投資機會。
從市場交易的角度來看,關係是一切交易的基礎。
關係屬於「非標品」,無法進行標準化分類。在交易的過程中,由於關係的存在,可以使標品「非標化」,從而擁有不可複製的價值。而如果排除關係這一要素,所有標品都很容易被取代,交易就難以達成。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經濟與社會活動中,任何高價值的創造與積累都依賴於關係的構建與維護——無關係不交易,無關係無未來。
關係的本質,是相互需要
在《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一書中,狐狸遇到小王子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小王子》全書都在探討如何建立關係,並揭示了關係的本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需要,是一種馴養與被馴養的過程。
正如狐狸對小王子所說的「只有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我認為關係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能夠引發共鳴。它決定了他人如何對待你,也引導著你如何回應,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內心的感覺。
從市場行銷的角度來看,人在做交易時也依賴於關係。
不管你再怎麼理性判斷,能夠在瞬間做出決策,一定經歷了從陌生到默契,從引起共鳴到產生信任,再到構成供需關係的過程,最終是為自己的情緒價值(好的感覺)買單。
每個人對情緒價值或許都有不同的定義,但喜悅一定是最基本的要素。而好的關係,源自好的感覺,是喜悅帶來的結果。
人脈,是資源與能量的交換
有人說,真正的人脈不是能幫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幫到的人。人脈的「脈」,指脈絡,即人與人之間構建的無形橋梁。橋梁是互通的,可以從A往B走,也可以從B往A走。
當你將焦點放在你能幫到的人身上時,這份關係就是可控的。你吸引來的人,大概率會成為你的人脈。相比之下,當我們用低微的索求姿態,去強行與他人建立關係連結時,往往這個人不會成為我們的人脈,而僅僅是我們的客戶。
為了更清晰地界定什麼是有效的人脈關係,我將分別根據下列這幾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 幫過你的人,大概率會再次幫你
這個人之前幫助過你,代表他信任你,對你的情況也有一定的瞭解。如果你表現可靠,又與之相處融洽,當你面臨困境時,他自然樂意再次相助。
當然,你也不要覺得幫過你的人,一定會幫你。他之前幫助你時,你的回應是什麼?你是否讓對方感受到出手相助的價值與回報,比如是否增進了彼此的關係,他是否因為幫你這件事而變得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再次幫你的概率比較高。
• 你幫過的人,不一定幫你
反過來,你幫過的人,在你遇到困境時不一定會幫你。可能存在很多原因,甚至不是意願度的問題,大概率與能力相關。如果強求你幫過的人施以援手,那麼你之前的出手相助,就成了一種交易或交換。所以,對於你幫過的人,別太在意回報,讓一切順其自然,這也是一種境界。
• 人脈就是錢脈
金錢作為交易的媒介,其本質是流通。流量聚集在哪裡,人就聚集在哪裡,相應地財富也就自然流向那裡。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財富水準相近的人,大概率能聚在一起頻繁交流、互通有無。反之,懸殊較大的人偶爾相聚,也難以建立深度關係,更難以成為彼此的人脈。
• 財散則人聚,人聚則財生
傳統的商業經營方式是,吸引資金後,經過適當分配,組織的形式才得以維繫,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力。如果你不讓資金流通,不進行利益分配,就很難有追隨者。而且,組織因集合眾人之力,往往比個體更有「吸金力」。
對於個體而言,人聚則財聚,人散則財散,一切以人為核心。而我們遵循的是「財散則人聚,人聚則財生」這樣一個良性的邏輯循環。
我們要避免陷入單一的二維論,要不散財聚人,要不聚人散財,而忽視了財富增長的可能性。我們的價值焦點應放在,當眾人匯聚在一起時,能夠共同創造出超越個體單打獨鬥的價值。
否則,就容易因為目光短淺,而掉入「財富的『蛋糕』是一成不變的,分給你我就少了」的誤區。事實是,透過人的聚集,我們能夠共同做大財富的「蛋糕」。
財富和關係的衝突與平衡
通常情況下,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往往都能積累財富。
如果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通常是個人對自己貢獻的評估存在差異,進而不可避免地引發衝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簽訂合同,以白紙黑字的形式確定雙方的權益與義務。
再好的關係,都需要合約的保障。因為,道德只約束講道德的人,對於不講道德的人,只有透過法律才能約束他們的行為。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關係都適合用合同進行約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來就是複雜而多維的,靈活處理很關鍵。如果過度依賴合同,反而會使一些關係變得沉重,難以維繫長遠。
接下來是我在處理財富與關係時所堅持的一些原則。
• 原則一:關係比財富更可控
相較於財富,我更重視關係的建立與維護。因為,財富是不可控的,而關係大概率是線性增長、穩步加深的。哪怕對方不可控,但我相信,只要保持不懈的互動與溝通,努力增進彼此的關係,就能夠收獲正面的回饋。
為了更好地與人增進關係,我有三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第一,要保持自己的初心;
第二,掌握恰當的溝通技巧;
第三,保持頻繁而有效的溝通。
總之,我寧願把精力與資源投入好的關係裡,而非單純依賴金錢來界定關係的深淺。金錢的流向受外界諸多因素左右,可能因某個人的決策、市場的匯率而瞬息萬變。但是,如果將錢投資於關係之中,定能激發潛能,共同創造出超越金錢的價值。
• 原則二:關係比財富更有創造力
當你沒有資源時,你可能沒有途徑去獲得財富。但即使你沒有關係,你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與主動性去創造一些關係。
當前的時代,互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溝通便利,大家能夠透過線上與線下同時增強與人的連結與互動。比如,簡單的日常交流與互相搭訕,只要能夠找到共同話題與興趣點互相聊聊,就有可能聊出財富與機遇,創造出很多可能性。
• 原則三:關係比財富更持久
金錢可能會因市場波動而貶值,財富也可能因各種原因而流失,但一份真摯的關係,不僅是金錢流動的通道,更是吸引和留住資源的關鍵。
或許有些關係不能立刻轉化為物質的財富,但能夠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最堅實的依靠。
• 原則四:關係是有屬性的
從大視角來看,關係是基於社會互動和人際交往形成的,其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但從個人角度而言,由於不同人在關係中的角色與互動程度的差異,而使得關係具備不同的屬性。
與財富不同,關係不是可獨占或可轉讓的資產,而是一旦建立了、用心維護了,就會穩固持久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
社交智慧:向上生長,向下兼容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基於一個基本共識——人生而平等。
如果你比我富有,也不會把錢直接給我,我無須降低姿態攀附於你。如果你沒有我有錢,但你肯定有值得我欣賞的方面,我也不會居高臨下地俯視你。
我們之前出版過十幾本圖書,每本圖書都是多位作者合著,在跟大家合作時,我有個特別深刻的感受,就是普通者享受了優秀者帶來的紅利。提到這一點,大家的第一反應是,誰是普通者,誰是優秀者?
後來,我們得出一致的結論: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者。一個人再厲害,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厲害,在你不那麼厲害的地方,其他的人就是優秀者。所以,從某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是以普通者享受到優秀者帶來的紅利。
每個人都有其他人所沒有的長處,若能做到「用其所長,行其所能」,你便能享受到優秀者帶來的紅利。而想成事,想讓團隊具備向心力,還需要有「打群架」的思維,能把優秀的人匯聚在一起,讓大家相互兼容、相互影響,讓每個人都收獲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關於「向上」的理解,大多數人通常都認為,去結交比自己財富更多的人,就是「向上社交」;而與不如自己有錢的人交朋友,便是「向下兼容」。
而我對於「向上」的定義,是超越物質層面的衡量。
真正的「向上」,在於不斷發現並學習他人的長處,擯棄偏見與分別心,與優秀者並肩前行。
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彼此成就,因為對方的存在,我們自己也能夠變得更好。當我們都懷揣一顆向上的心時,我認為,那便是「向上社交」的真正含義。
其實,傳統意義上的「向下兼容」,換一個角度,也可視為一種向上成長。
如果你認為自己身居高位,以傲慢、偏見之態自居,那麼你的狀態已經在「向下」了。若你秉持謙遜之心,把自己放在低位,視自己為學習者,即便看似在「向下」社交,實際也是在不斷向上成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