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009|有支持也有挑戰

當你相信萬物都是能量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覺察到,一切決定勝負的關鍵,往往不在於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是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而是你內在的能量流,是流向何方?是流向正向的,還是流向負向的?

決定勝負的關鍵往往不在於外在,而是你內在的能量品質。也正因為如此,我相信表面和諧不是真和諧!

不論是在團隊、家庭或是組織中,如果表面上大家都和和氣氣的,而背地裡都有不同的聲音,甚至在內在的狀態裡面,會帶有一些批判,我把它稱之為是傲慢的謙卑。如此一來,就會大大阻礙關係的進展,甚至常常會有莫名其妙的無名火,因為內在是有評判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一種能力,就是「衝突管理」。也就是學會給予對方支持,也學會接受別人的挑戰,也學會去適當地挑戰別人。不過請切記:挑戰別人不是你要去挑釁,而是學會提出你的期望,進而達成更好的共識。就如同我常說的:「沒有共識就無法共事。」

這個挑戰背後是帶著愛的,是願意坐下來做更好的雙向交流;然而這樣的交流並非指責、並非責怪、並非責備,而是真心地希望這個關係朝更正向的方向去發展。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達到另外的一個平衡,因為宇宙不講道理,只講平衡。所以,支持與挑戰,是讓關係能夠持續進展的關鍵。

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各領域的關係只想得到支持,不想被挑戰,或者是不想去挑戰別人,極有可能這段關係會停滯不前。當然,挑戰並不是帶著怨恨,挑戰的背後其實是:對彼此的期待有某種程度的落空。所以,我們會提出某種程度的挑戰,只要挑戰的起心動念是好的,生命本該如此,因為必須陰陽平衡,有支持也有挑戰,關係的品質才會生生不息地向上發展。重點在於:一切我們所付出的支援或給予某種程度的挑戰或者接受被挑戰,其背後的善心、善行,是希望彼此的關係更好的。

所以切記:若曲解了以和為貴,只注重了表面和諧,而內心總是有噪音,那麼,你是很難在一段關係裡收穫到更豐盛的果實的。019|說話要得體合宜

《聖經》中有一句很美的句子:「一句話說得合宜,如同金蘋果放在銀網子裡面。」這句話是我生命當中非常推崇的一個信念。一句話說得合宜,也是我們要學會的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會講話不代表會溝通,然而溝通能力決定你的生命狀態跟生命品質。我常講,你怎麼說比你要說什麼重要。我們要試著讓周遭的人因為你的到來、因為你的話語,如沐春風。

一句話說得得體合宜並不容易,需要考慮時機、場合,還必須出自良善的態度,同時存著一顆善意的心,而不是在美好的言詞下卻有一顆不平的心。智者並不鼓勵人多言,因為言多必失,懂得傾聽會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一句話說得好,不僅使別人得到幫助,自己也會非常喜樂。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跟各位分享: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高中同學鮑伯,他那天要將貨品送到位於達拉斯貿易中心的客戶那兒,那時正好風雨交加。客戶曾告訴鮑伯,可以把車停在大樓的後面卸貨,所以我們就將車停在畫黃線的卸貨區。

此時,一個大樓警衛衝過來大吼說:「喂!你們不准停在這裡!」

我立刻反駁,我們已經報備過,也得到主管人員海根斯小姐的允許。我很不願意在這種天氣中把車停在半英哩外,再辛苦地運這堆貨品。

然而,鮑伯的反應正解釋了他為何能在高中時代獲得最佳服務獎的榮譽。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貨物,以非常誠懇的口氣對那位警衛解釋說:

「海根斯小姐告訴我說,如果我只需要暫停幾分鐘的話,就可以利用這裡卸貨。不過,也可能是我自己搞錯了,畢竟這裡是你管理的。那麼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照著做好了。」他注視著那名警衛的雙眼,微笑著等他回應。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態度強硬的人軟化得這麼快,那位警衛竟然說:「嗯……我想……如果你只停幾分鐘而已的話,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好吧!那我幫你看著車子好了,以免被別人開罰單。你儘管去忙吧!」鮑伯非常感激地道謝,我們也因此能輕鬆愉快地把事辦好,一滴雨都沒沾到,而且我們離開時,那名警衛竟然還熱心地搬開一些路障,讓我們利用特別出口開出去呢!

這則小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信念創造外在的實相,你所相信的事情,包括你所講的話,都會反映出你的內在狀態;反過來,如果你的內在是平靜喜樂的,你的溝通品質也一定會很好。

試想一下,倘若你的話語能夠將光亮帶給困惑的人,將盼望帶給沮喪的人,那必將是很美的。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這種溝通能力,需要真誠與愛心,也需要不增痛苦、激發信心與能量的話語。

021|保持適當彈性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告訴我們,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有一句廣告語:「水,是生命之源。」是啊,水,是我們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一樣東西,但仔細琢磨一下,我覺得水有很多品質都是值得我們在做人做事中去學習和借鑒的。「上善若水」僅此一句話,便叫人體會到了水的意境。

首先是水的無私精神,澤萬物而不求回報,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但水卻從不要求回報。二是水的謙和,避高趨下,水往低處流,具有不張揚、低調的品質。

第三點特質即水是有彈性的,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這也是一種人生哲學,是一種智在的狀態。

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隨機應變,保持適當的彈性,會讓自己遇見更多美好。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儘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無處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旁觀的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麼輕易地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去向。

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布,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

眾僧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於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檢驗你們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癡情之人,執著於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但往往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並不能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他們缺少的就是像水一樣的彈性,他們總是認為,這件事應該怎麼樣,或不應該怎麼樣,如果事情沒有如他所願,就心情煩躁。現在開始,放下你心中的應該與不應該,多點彈性,會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也會讓你遇見更多美好。

095|成為學問的主人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他告訴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相信書中所說的,而是要透過自己的思考、咀嚼,去找到書中適合自己的角度。

所有成功的方法都不能夠百分百地套用,而是要學會活學活用。因為知識是死的,能夠將其活用,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做到的。

當看到一本書,我們需要思考,書中講的故事或名言智語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發,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又如何套用在自己身上。我在看書的時候有個習慣,我會用一支有三種顏色的筆在書上做一些標注:黑色代表一些比較負面的例子,或是一些可能引發我生命的地雷的部分。而紅色的部分是能夠激發我向上的。藍色的部分我主要用來寫一些注解,以及對於這段話的理解。我這樣做,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更清楚地知道,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什麼,以及如何運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

所以,「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當你學會問「如何」的時候,你就達到了孟子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境界,或者是一種「持經達變」的境界。將書中的提示融會貫通,幫助我們的生命去做更好的蛻變。

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沒有下足功夫,或者是沒有深刻理解到其學問的全面性。所以有時候往往就會應了那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我多年研習《易經》的過程當中,也請教過很多的師父,我也看到很多人在研習《易經》,有時候會卡住,會絆住,甚至會曲解,使我深刻感受到,學問要真的做透、做精,必須用孔老夫子的精神,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相信,透過自己的摸索,了不起有一百年的境界;透過好的上師的引領,可能會立刻擁有點透千年深度的境界;我也相信「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除了找對老師學習這門學問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夠活學活用,成為該學問的主人,能夠既來自於這個學問又穿越這個學問,或許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彰顯出更大的高度與深度。很多人喜歡讀書,我非常相信,沒有必要去要求讀書的數量,而是要重視讀書的品質,並且要多讀經典書籍。何為經典呢?我想經典一定是經過歲月的沉澱,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所以我鼓勵把對的書籍讀一百遍,而不是讀一百本書。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想要領悟到更多書中的道理,讀一兩遍是遠不夠的,我相信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認知。如此反覆,我們才有可能掌握書本中的真諦。

我常講,使用是擁有的必要條件。我們擁有了一項技能或是一種生活智慧,那是因為你去使用它了,就如同你擁有了車卻沒有去開,你不能算真正擁有這輛車,不是嗎?所以,在讀書過程中,首先做到熟讀,熟讀之後去深刻理解,然後不斷地在生命中去印證,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閱讀習慣。

希望「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詩句能為你日後的閱讀帶來一種全新的模式,願我們在國學經典當中都能夠尋找到「顏如玉」和「黃金屋」,能夠找到幫助自己生命更加精采的見解。

096|一天品質由己選擇

我始終相信,選擇權是老天爺賦予我們人類最珍貴的禮物。因為有了選擇權,我們的生命才會如此的多姿多彩;因為有了選擇權,生命有可能會在天堂,也有可能會在地獄;因為生命有了選擇權,七十億人口就會有七十億種活法。

所以,當你選擇面向陽光的時候,陰影就在你背後;當你選擇快樂的時候,你就會避免痛苦;當你選擇成功的時候,你就會避免失敗;當你選擇喜悅的時候,恐懼就會隨之灰飛煙滅。可見,選擇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是極其難的一件事情。

在我們生命當中,要學會去提升我們選擇的能力。然而,大選擇中會帶出很多的小選擇,一連串的小選擇會決定你的大選擇。

我們每天都要做選擇。例如,當你清晨醒來,聽到外面有鳥叫的聲音,在歡天喜天地催促你起床的同時,那一瞬間,你就開始選擇你的心情。而一旦你的心情被選定,你生命的發展軌跡就會略有不同。所以,請用心地追隨光明,而不是追隨恐懼;請用心地去選擇豐盛,而不是趨向於匱乏。是的,我相信你是可以深刻意識到,美好的一天從好的心情開始,糟糕的一天從不好的心情開始。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現在開始,好好地珍惜老天爺賦予給你的選擇權吧!好好地發展你的選擇品質;好好地精進你做決定的能力;請用心成為「選擇達人」吧!

生命是用來體驗的,雖然會有酸甜苦辣鹹,但是,你是可以選擇體驗更多的豐盛、更多的喜悅、更多的平靜、更多的智在的。只要你願意!

那就多讓自己處於智在的狀態吧!每天醒來,多聽正向的音樂、多回想讓你生命感受到喜悅並值得感謝的人事物。這樣一來,一天的心情都會隨之變好,做起事來都特別輕鬆。

最後溫馨地共勉:一天的好心情從你的選擇開始!一周的好發展從你的選擇開始!一年的好成果從你的選擇開始!一生的甜美果實也是從你的選擇開始!

108|請在心學上下足功夫

在我從事培訓事業十年的過程當中,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觸,就是:許許多多的企業家,許許多多的人,都喜歡去追求如何賺錢的技法,如何提升業績的技法,如何能夠更好掌控別人的技法,還有可以讓自己超速成功的技法。

其實這十年的培訓市場,是風起雲湧和瞬息萬變的,而人們對培訓的口味、需求及接受度也有了大大的轉換。以我個人而言,轉變點在於從商業模式轉變成為對人生模式的重視,從事業管理轉變成為對人生管理的高度探求。

似乎我們都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再偉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就如同《大學》中所說的,需先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二十一世紀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已經不再是學了多少賺錢的「術」及如何管好事業的「技法」。更重要的是,你如何有更好的人生模式;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在、心靈的力量夠強大嗎?

試想一下,明星之所以能夠成為明星,他們一定要懂得光鮮亮麗之道,換言之,明星是很注意自我形象的包裝與獨特風格的呈現的。然而我們不難看到,一些明星的演繹或歌唱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但卻不堪事業與生活的壓力,而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讓自己一生所經營的光輝形象蕩然無存。生命是何等珍貴,他們卻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心靈力量。由此可見,心靈力量是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久、多遠以及獲得持續成功的關鍵鑰匙。

希望正在看這段文字的你,好好地靜下心來思考:賺錢與企業管理的技法固然重要,但是在忙碌中,請別忘了不斷完善自己的內在,因為我堅信,一個領導者可以輸掉全部,但絕對不能輸掉心靈力量。懇請你沿著這條線索好好地去思考,並在心靈的力量這門學問上下足更多的功夫。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