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
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
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語譯:【這一段重頌是說:我釋迦如來想到這個地方,隨即又憶念起過去諸佛度化眾生時所施行的種種方便善巧的力量;而今我釋迦如來所得到的實相智慧及出離解脫之道,也應該如同諸佛如來一樣,為眾生宣說三乘菩提。
當我作這樣的思惟時,十方世界諸佛全都示現,以清淨的音聲來勸慰勉勵我說:非常好啊!釋迦文佛!你是三界第一之導師,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妙法,如今也將隨同諸佛一樣,以方便善巧的力量來為眾生說法;我們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和你一樣,證得最勝妙第一無上的佛菩提法,也都是為了所有不同根性的眾生種類,而分別演說三乘菩提。
智慧少的人只會愛樂小法,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將來可以成佛,由於這樣的緣故要運用種種方便善巧,為眾生詳細分別演說聲聞菩提及大乘菩提的種種果位;雖然也都同樣是說三乘菩提,但說法之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要教化菩薩們。】
講義:這裡面當然還是有一些內容要加以分辨。釋迦如來說當時想要入於涅槃的時候,隨即又憶念過去諸佛是如何度化眾生的,然後就觀察到諸佛有一轉法輪,有二轉法輪,也有三轉法輪的不同。如果不是純一清淨佛土的話,都不會是一轉法輪。那麼,諸位想一想說:「在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一轉法輪還是三轉法輪?」是三轉法輪嗎?諸位有沒有詳細讀過《觀無量壽佛經》?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有三輩九品:上輩都是大心善心的菩薩們所往生,下輩三品則是造作惡業的人,但是心性都有菩薩性,是這樣的人往生。也就是說,下輩三品生的人也都是有菩薩性,但是他們造了惡業,而且那個惡業還不小,這樣的人才會是下輩三品生的人。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說:「我只要能夠下品下生,就很滿足了。」就表示他不懂《觀經》,那你應該指點他一下:「請問你有沒有殺人、放火、詐欺、擄掠,有沒有?」他如果說沒有,你就告訴他:「那你沒有資格下品往生。」因為下品往生是五逆十惡那一些無惡不造的人,雖然那一些人仍然是有菩薩性的人。那他就只剩下中輩三品生了,中輩三品生的人是因為他們屬於聲聞種姓,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最高果位是阿羅漢,不像上輩三品生人有初地乃至諸地。中輩三品生人最高就只是阿羅漢果,沒有證得佛菩提果的人;可是你們有沒有看到記載說,中輩三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聞佛說法成為阿羅漢以後入了涅槃?一句也沒有,這表示什麼?這表示 阿彌陀佛也是要為他們講大乘法,要使他們轉入大乘法中。
阿彌陀佛有沒有直接為他們講二乘菩提?當然是中輩三品生人。有沒有?你說有也行,說無也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講了嗎:那八功德水尋樹上下,演說苦、空、無我、無常。然後還講什麼?講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那表示是合在一起講的,不是單講二乘菩提。那麼這樣子,極樂世界是唯一佛乘還是宣演三乘菩提?(有人答:唯一佛乘。)對嘛!因為如果是講三乘菩提,那麼生到那裡成為阿羅漢(中輩三品往生到那裡就會成為阿羅漢),馬上就要入滅了;可是《阿彌陀經》裡並沒有說誰入無餘涅槃啊!這就表示,那是純一清淨世界,才可以這樣。
若是還沒有離開蓮苞,還住在蓮花宮殿裡面的中輩中生、中輩下生、上輩中生、上輩下生的人;因為那個宮殿蓮苞裡面,其實就是一個方圓五百里的一座蓮苞大宮殿;那裡面很寬廣,你不要說那個蓮華那麼小,那裡面是方圓五百里。由於他們的心性還不足以修學唯一佛乘,在這以前就讓他們住在那裡面享受,才能安住下來;因為方圓五百里真的好廣闊,裡面應有盡有,讓他們去享受。享受到他厭膩了就說:「我一天到晚在聽苦、空、無我、無常,也在這邊享受,好像沒什麼意思吧!」終於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學習了,當他們心得決定的時候蓮華就開敷了,所以隨即見到 阿彌陀佛或者見到二位大菩薩,或者見到化佛、化菩薩,就可以開始修學唯一佛乘。但,如果是像我們這種五濁惡世,在十方虛空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像我們這樣的五濁惡世的世間非常多,全都必須要宣講三乘菩提,次第「轉法輪」以後眾生才能相應於唯一佛乘。既是三乘菩提,就可以分為二轉法輪或分為三轉法輪的方式了。如果是二轉法輪,那就先講聲聞、緣覺菩提,然後接著第二轉法輪就講般若與種智。如果是三轉法輪,就像 釋迦牟尼佛這樣,初轉法輪講二乘菩提讓大眾證得解脫果;然後大乘菩提分為二個階段,幫大阿羅漢們證悟以及進入初地,也就是第二轉法輪專講般若;於是在初轉法輪再轉到第二轉法輪的大阿羅漢們證悟後已經入地了,再來第三轉法輪講十度波羅蜜多。
在第三轉法輪一開始時就有一些私底下的授記了:你們這些阿羅漢們,誰將來如何成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佛名是什麼,佛世界名為什麼,有多少聲聞弟子,多少菩薩弟子,然後正法住世多久,像法多久,末法多久,就開始有一些授記了。因為只要一入地時就可以授記了,當他們有能力入地了,教導他們如何入地以後就可以授記了;這是因為不會再改變了,他們那個善業的勢力、淨業的勢力都已經確定不會再被改變了,然後講完一切種智等唯識增上慧學以後,再整合於《無量義經》之中,這就是《法華經》可以宣講的緣起,所以諸佛都會講《法華經》的。
因此初轉法輪完了,釋迦牟尼佛度得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這些大阿羅漢們除了定性聲聞大約五十位以外,全都是菩薩,那個時候就得迴小向大,開始教導他們如何邁向成佛境界的次第。因此,三轉法輪最後階段,就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是說有一個法,而這一個法是具有無量義的,這就是《無量義經》的道理。大家聽了有印象,然後心裡面想:「像這樣的法,我應該證啊!因為這個法具有無量義啊!」這一些大阿羅漢座下的許多阿羅漢們有這樣的心了,當然得要開始講《法華經》了。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在純一清淨世界弘法的方式,拿來在五濁惡世裡面直接開講,眾生聽了就想:「三大阿僧祇劫以後才能成佛,我一世不過就短短百年,我能相信嗎?」就算是將來人壽長了,說可以有八萬四千歲好了,人們也會想:「我八萬四千年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要三大阿僧祇劫;那麼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佛陀您在哪裡,我不知道,而我這一世八萬年一轉眼就過去了,還是不能成佛,那我要如何相信您所說的呢?」所以,這就必須要讓大家瞭解 佛所說法是不誑語、如實語,那該怎麼辦?當然要先讓眾生可以解脫生死苦惱。因此,菩薩們固然要訶責自了漢,罵他們一天到晚只想要了生脫死、不願乘願再來人間。然而,假使你不能夠讓眾生先證實解脫生死的事是確實可以達成的,那麼眾生要如何相信這個佛菩提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道理呢?眾生當然無法信受。所以,看到過去諸佛以方便力所行的弘化之道,也觀察了當時的五濁眾生,當然就知道如今自己所證得的無上菩提是應該分為三乘法,來為眾生廣作分別、細加演說,所以說:「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那麼,作了這樣的思惟時,十方佛當然就現前加以贊成。這就好像有十個兄弟,這老大、老二、老三,他們公司都已經在各地成立,營運很成功了,然後老四也在另一地開了一家公司,同樣準備要大展鴻圖了。那請問:前面三位兄長該不該來慶賀?當然來呵!乃至老五一直到老么終於也成長了,也出來建立一個事業了,那前面九個哥哥當然都要來慶賀,當然也要說:「唉呀!你終於也有能力建立這麼一家大企業了。你啊!應該像我們一樣啊!我們也是按部就班來發展啊!所以你真的有智慧,跟我們一樣準備要按部就班來進行了。」這是一樣的道理嘛!總不可能說公司一設立,同時在世界各國設立分公司,一定要依著順序來。所以十方諸佛都現前,以清淨音聲來慰勉勸喻 釋迦如來說:「非常的好啊!釋迦文佛!你是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導師,得到這個無上菩提勝妙之法,也準備要隨同一切諸佛一樣,用方便善巧的力量;我們也都跟你釋迦文佛一樣,得到了最勝妙的第一無上佛菩提法,我們也都為不同種性根器的眾生,詳細分別演說了三乘菩提。然而智慧很少的人、智慧不廣大的人,都是愛樂小法,無法承受勝妙廣大之法,都不可能自己有能力相信未來一樣可以作佛,所以我們也都因為這個緣故而以種種方便善巧,分別細說各種果位。」這當然就會牽涉到二乘菩提的四向五果了,也就是說,有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與四果向,也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加上辟支佛果,這就是四向五果。然而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還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還加上等覺與妙覺,菩薩所證的是這五十二個果位。
諸佛又說:「我們雖然也都同樣是宣說三乘菩提之法,其實目的還是為了教化菩薩們。」這意思就是說,諸佛降生於世間弘法度眾的目的,不是為了把聲聞緣覺小法送給眾生,而是為了要把最勝妙的佛菩提來教化眾生,期望眾生將來都和自己一樣,可以獲得無上勝妙的智慧,獲得無邊廣大的功德,這才是諸佛示現於人間的目的。所以雖然講三乘菩提,目的還是在教化菩薩,不是為了想要度人成阿羅漢而來人間的,當然都是唯一佛乘。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
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
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語譯:【這一段重頌是說:我釋迦如來想到這個地方,隨即又憶念起過去諸佛度化眾生時所施行的種種方便善巧的力量;而今我釋迦如來所得到的實相智慧及出離解脫之道,也應該如同諸佛如來一樣,為眾生宣說三乘菩提。
當我作這樣的思惟時,十方世界諸佛全都示現,以清淨的音聲來勸慰勉勵我說:非常好啊!釋迦文佛!你是三界第一之導師,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妙法,如今也將隨同諸佛一樣,以方便善巧的力量來為眾生說法;我們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和你一樣,證得最勝妙第一無上的佛菩提法,也都是為了所有不同根性的眾生種類,而分別演說三乘菩提。
智慧少的人只會愛樂小法,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將來可以成佛,由於這樣的緣故要運用種種方便善巧,為眾生詳細分別演說聲聞菩提及大乘菩提的種種果位;雖然也都同樣是說三乘菩提,但說法之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要教化菩薩們。】
講義:這裡面當然還是有一些內容要加以分辨。釋迦如來說當時想要入於涅槃的時候,隨即又憶念過去諸佛是如何度化眾生的,然後就觀察到諸佛有一轉法輪,有二轉法輪,也有三轉法輪的不同。如果不是純一清淨佛土的話,都不會是一轉法輪。那麼,諸位想一想說:「在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一轉法輪還是三轉法輪?」是三轉法輪嗎?諸位有沒有詳細讀過《觀無量壽佛經》?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有三輩九品:上輩都是大心善心的菩薩們所往生,下輩三品則是造作惡業的人,但是心性都有菩薩性,是這樣的人往生。也就是說,下輩三品生的人也都是有菩薩性,但是他們造了惡業,而且那個惡業還不小,這樣的人才會是下輩三品生的人。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說:「我只要能夠下品下生,就很滿足了。」就表示他不懂《觀經》,那你應該指點他一下:「請問你有沒有殺人、放火、詐欺、擄掠,有沒有?」他如果說沒有,你就告訴他:「那你沒有資格下品往生。」因為下品往生是五逆十惡那一些無惡不造的人,雖然那一些人仍然是有菩薩性的人。那他就只剩下中輩三品生了,中輩三品生的人是因為他們屬於聲聞種姓,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最高果位是阿羅漢,不像上輩三品生人有初地乃至諸地。中輩三品生人最高就只是阿羅漢果,沒有證得佛菩提果的人;可是你們有沒有看到記載說,中輩三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聞佛說法成為阿羅漢以後入了涅槃?一句也沒有,這表示什麼?這表示 阿彌陀佛也是要為他們講大乘法,要使他們轉入大乘法中。
阿彌陀佛有沒有直接為他們講二乘菩提?當然是中輩三品生人。有沒有?你說有也行,說無也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講了嗎:那八功德水尋樹上下,演說苦、空、無我、無常。然後還講什麼?講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那表示是合在一起講的,不是單講二乘菩提。那麼這樣子,極樂世界是唯一佛乘還是宣演三乘菩提?(有人答:唯一佛乘。)對嘛!因為如果是講三乘菩提,那麼生到那裡成為阿羅漢(中輩三品往生到那裡就會成為阿羅漢),馬上就要入滅了;可是《阿彌陀經》裡並沒有說誰入無餘涅槃啊!這就表示,那是純一清淨世界,才可以這樣。
若是還沒有離開蓮苞,還住在蓮花宮殿裡面的中輩中生、中輩下生、上輩中生、上輩下生的人;因為那個宮殿蓮苞裡面,其實就是一個方圓五百里的一座蓮苞大宮殿;那裡面很寬廣,你不要說那個蓮華那麼小,那裡面是方圓五百里。由於他們的心性還不足以修學唯一佛乘,在這以前就讓他們住在那裡面享受,才能安住下來;因為方圓五百里真的好廣闊,裡面應有盡有,讓他們去享受。享受到他厭膩了就說:「我一天到晚在聽苦、空、無我、無常,也在這邊享受,好像沒什麼意思吧!」終於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學習了,當他們心得決定的時候蓮華就開敷了,所以隨即見到 阿彌陀佛或者見到二位大菩薩,或者見到化佛、化菩薩,就可以開始修學唯一佛乘。但,如果是像我們這種五濁惡世,在十方虛空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像我們這樣的五濁惡世的世間非常多,全都必須要宣講三乘菩提,次第「轉法輪」以後眾生才能相應於唯一佛乘。既是三乘菩提,就可以分為二轉法輪或分為三轉法輪的方式了。如果是二轉法輪,那就先講聲聞、緣覺菩提,然後接著第二轉法輪就講般若與種智。如果是三轉法輪,就像 釋迦牟尼佛這樣,初轉法輪講二乘菩提讓大眾證得解脫果;然後大乘菩提分為二個階段,幫大阿羅漢們證悟以及進入初地,也就是第二轉法輪專講般若;於是在初轉法輪再轉到第二轉法輪的大阿羅漢們證悟後已經入地了,再來第三轉法輪講十度波羅蜜多。
在第三轉法輪一開始時就有一些私底下的授記了:你們這些阿羅漢們,誰將來如何成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佛名是什麼,佛世界名為什麼,有多少聲聞弟子,多少菩薩弟子,然後正法住世多久,像法多久,末法多久,就開始有一些授記了。因為只要一入地時就可以授記了,當他們有能力入地了,教導他們如何入地以後就可以授記了;這是因為不會再改變了,他們那個善業的勢力、淨業的勢力都已經確定不會再被改變了,然後講完一切種智等唯識增上慧學以後,再整合於《無量義經》之中,這就是《法華經》可以宣講的緣起,所以諸佛都會講《法華經》的。
因此初轉法輪完了,釋迦牟尼佛度得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這些大阿羅漢們除了定性聲聞大約五十位以外,全都是菩薩,那個時候就得迴小向大,開始教導他們如何邁向成佛境界的次第。因此,三轉法輪最後階段,就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是說有一個法,而這一個法是具有無量義的,這就是《無量義經》的道理。大家聽了有印象,然後心裡面想:「像這樣的法,我應該證啊!因為這個法具有無量義啊!」這一些大阿羅漢座下的許多阿羅漢們有這樣的心了,當然得要開始講《法華經》了。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在純一清淨世界弘法的方式,拿來在五濁惡世裡面直接開講,眾生聽了就想:「三大阿僧祇劫以後才能成佛,我一世不過就短短百年,我能相信嗎?」就算是將來人壽長了,說可以有八萬四千歲好了,人們也會想:「我八萬四千年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要三大阿僧祇劫;那麼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佛陀您在哪裡,我不知道,而我這一世八萬年一轉眼就過去了,還是不能成佛,那我要如何相信您所說的呢?」所以,這就必須要讓大家瞭解 佛所說法是不誑語、如實語,那該怎麼辦?當然要先讓眾生可以解脫生死苦惱。因此,菩薩們固然要訶責自了漢,罵他們一天到晚只想要了生脫死、不願乘願再來人間。然而,假使你不能夠讓眾生先證實解脫生死的事是確實可以達成的,那麼眾生要如何相信這個佛菩提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道理呢?眾生當然無法信受。所以,看到過去諸佛以方便力所行的弘化之道,也觀察了當時的五濁眾生,當然就知道如今自己所證得的無上菩提是應該分為三乘法,來為眾生廣作分別、細加演說,所以說:「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那麼,作了這樣的思惟時,十方佛當然就現前加以贊成。這就好像有十個兄弟,這老大、老二、老三,他們公司都已經在各地成立,營運很成功了,然後老四也在另一地開了一家公司,同樣準備要大展鴻圖了。那請問:前面三位兄長該不該來慶賀?當然來呵!乃至老五一直到老么終於也成長了,也出來建立一個事業了,那前面九個哥哥當然都要來慶賀,當然也要說:「唉呀!你終於也有能力建立這麼一家大企業了。你啊!應該像我們一樣啊!我們也是按部就班來發展啊!所以你真的有智慧,跟我們一樣準備要按部就班來進行了。」這是一樣的道理嘛!總不可能說公司一設立,同時在世界各國設立分公司,一定要依著順序來。所以十方諸佛都現前,以清淨音聲來慰勉勸喻 釋迦如來說:「非常的好啊!釋迦文佛!你是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導師,得到這個無上菩提勝妙之法,也準備要隨同一切諸佛一樣,用方便善巧的力量;我們也都跟你釋迦文佛一樣,得到了最勝妙的第一無上佛菩提法,我們也都為不同種性根器的眾生,詳細分別演說了三乘菩提。然而智慧很少的人、智慧不廣大的人,都是愛樂小法,無法承受勝妙廣大之法,都不可能自己有能力相信未來一樣可以作佛,所以我們也都因為這個緣故而以種種方便善巧,分別細說各種果位。」這當然就會牽涉到二乘菩提的四向五果了,也就是說,有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與四果向,也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加上辟支佛果,這就是四向五果。然而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還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還加上等覺與妙覺,菩薩所證的是這五十二個果位。
諸佛又說:「我們雖然也都同樣是宣說三乘菩提之法,其實目的還是為了教化菩薩們。」這意思就是說,諸佛降生於世間弘法度眾的目的,不是為了把聲聞緣覺小法送給眾生,而是為了要把最勝妙的佛菩提來教化眾生,期望眾生將來都和自己一樣,可以獲得無上勝妙的智慧,獲得無邊廣大的功德,這才是諸佛示現於人間的目的。所以雖然講三乘菩提,目的還是在教化菩薩,不是為了想要度人成阿羅漢而來人間的,當然都是唯一佛乘。